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用水蒸汽蒸馏提取d-芳樟醇型黄樟鲜枝叶油。用芳樟油对其进行主成分对照,并采用气相色谱测定不同立地条件的精油主成分,提出右旋芳樟醇型黄樟鲜枝叶油的质量标准建议,黄樟鲜枝叶油芳樟醇含量大于90%,樟脑含量小于1.5%。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蒸气蒸馏从选育的芳樟醇型樟树优良单株及其种子繁殖的实生苗和组培苗的3种叶片提取的精油,利用GC-MS联用仪及GC对精油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不同繁殖方法对精油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为:选育优株、种子苗和组培苗樟叶油中主成分芳樟醇含量分别为91.84%、70.02%、93.39%,说明用组培繁殖的芳樟醇型樟树可保持亲本的特性,其叶油基本保持原来优株的品质,而用种子繁殖的芳樟醇型樟树叶油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异。  相似文献   

3.
对从云南红豆杉主要分布区评选出的52株天然云南红豆杉林木及其派生的扦插苗枝叶的6种紫杉烷含量性状进行了母株-无性系间的相关分析。其单株间枝叶紫杉烷含量的相关系数r=0.556 0,按海拔高度分组的林木枝叶紫杉烷含量的相关系数r=0.896 7,均达到极显著(α=0.01)水平。按基因型变量占总变量的百分数,计算出天然云南红豆杉母株-无性系间该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2=0.81。依枝叶紫杉烷含量高于此52样株平均值为标准,从中评选出13株枝叶紫杉烷高含量优树。其优树枝叶紫杉烷含量的选择差为0.320 g/kg。优树所派生的扦插苗枝叶紫杉烷含量的实际遗传进展提高了0.251 g/kg,其现实遗传力hr2=0.78。依此认为天然云南红豆杉林木-无性系间的枝叶紫杉烷含量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传递力。  相似文献   

4.
樟树不同月份枝叶的芳樟精油含量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选育出的芳樟醇型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优良无性系在不同月份的枝叶含油率及精油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9—10月,枝叶含油率较高,精油中芳樟醇含量高达90%以上,樟脑含量低于0.5%。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播种和扦插两种繁殖方式对芳樟叶精油的影响,以选育的3个芳樟优株及其2 a实生和扦插子代为研究对象,采用“闻香法”、水蒸汽蒸馏结合GC与GC-MS法检测其化学型及精油化学成分,比较不同繁殖方式下芳樟幼苗精油含量和精油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种子繁殖的家系化学型分化种类较多,其中芳樟醇型子代所占比例在46%~52%之间,扦插繁殖的无性系均为芳樟醇型。实生子代叶精油得油率和主成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芳樟醇型子代叶精油得油率和芳樟醇相对含量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0.13%和10.12%,明显高于扦插子代的8.98%和1.26%。同一单株不同组织精油含量差异明显,表现出叶>根>茎的规律。扦插子代保持了母株的化学型特性和优良品质,生产中可根据实生子代化学型分化较大的特性,选育新优化学型单株。  相似文献   

6.
四川宜宾地区樟科十四种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开发四川省宜宾地区樟科植物精油资源,采用GC—MS与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定性,微机在线实时采样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樟属的几种植物其根部精油都主含黄樟油素。樟属同种植物枝叶精油却有不同生化类型;鉴定确认樟树种中有芳樟叶油主含芳樟醇(66%),樟叶油主含1,8-桉叶油素(61%),臭樟叶油主含β—橙花叔醇(26%);黄樟种中有大叶芳樟叶油主含d-芳樟醇(90%),大叶脑樟叶油主含d-樟脑(65%)。而樟属肉桂叶油主含反—肉桂醛(90%),银木叶油主含樟脑(37%)、顺—甲基异丁香酚(21%)。木姜子属山苍子油主含橙花醛(28%)和香叶醛(42%)等等。这些资源精油化学成分,特别是具有强抗菌活性成分的鉴定,为香料工业提供优质单离香料之原料有着现实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水蒸气蒸馏法从芳樟醇型樟树的枝、叶中提取精油,测定其含油率,并用气相色谱仪和气-质联用对精油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芳樟醇型樟树不同部位的精油含量及精油的化学成分含量有较大差异,树叶(嫩叶和老叶混合样,下同)中精油质量分数(1.39%)高于树枝(0.54%);树叶精油中芳樟醇质量分数(89.59%)高于树枝(74.49%);树叶精油中樟脑质量分数(0.61%)低于树枝(4.34%);树叶精油10月份采集的品质(芳樟醇92.69%、樟脑0.40%)优于7月份采集的(芳樟醇86.49%、樟脑0.82%)。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对前期筛选出的25个油用樟树无性系进行炭疽病抗性测定,为抗病无性系的选育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不同油用樟树无性系对炭疽病存在一定抗性差异。其中高抗无性系有3个,分别为LL002(芳樟醇型)、BL508(龙脑型)和711(邻伞花烃型);抗病无性系有GLC95(芳樟醇型)、LL001(芳樟醇型)和LL004(芳樟醇型)等14个;中抗无性系有LLT11(芳樟醇型)、CN001(柠檬醛型)和SA001(黄樟油素型)等5个;中感、感病和高感无性系均为1个,分别是CA627-1(桉叶素型)、LR201(右旋芳樟)和SA002(黄樟油素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3种不同栽培密度的香樟幼林鲜叶和优株母本的得油率及其主成分芳樟醇含量、樟脑含量的试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的香樟幼林均保持了广林香樟GLC-95良种的经济特性,所存在的差异是因栽培密度、幼林与优株年龄不同所致。3种栽培密度中以5 700株/hm2其鲜叶的得油率、总含醇量和芳樟醇含量最高,分别为1.32%、98.0%和93.4%,但樟脑含量最低为0.1%,综合比较分析,以密度5 700株/h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10.
《福建林业科技》2015,(3):40-44
利用调查、取样和分析技术对青冈无性系基株叶构件中P元素含量的分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冈无性系基株上部叶、下部叶及萌生枝叶中P元素含量分别介于0.063%~0.181%、0.050%~0.158%、0.061%~0.082%之间。叶P元素含量上部叶下部叶萌生枝叶,但上部叶与下部叶差异不显著,上部叶与萌生枝叶P元素含量差异极显著,下部叶与萌生枝叶之间P元素含量差异显著。无性系基株上部叶与下部叶P元素的季节变化态势基本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萌生枝叶P元素基本表现为下降→上升的态势。P元素含量季节变化明显,春季与其他季节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1.
磷钾肥对芳樟生长及产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芳樟在田间条件下对磷钾元素的响应,提高芳樟产油量同时降低经济成本,为芳樟林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年生的大田矮林叶用芳樟林为试验对象,设置了不施磷钾肥(CK)、施磷、施钾和磷钾配施4个处理,分析了磷钾对大田矮林叶用芳樟生长特性、叶片生理以及产量和出油率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钾显著增加了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促进了芳樟的梢粗和分支生长,但对梢长、株高、冠幅生长有所抑制,增加了叶片宽度,显著降低叶长与叶宽比值,增强了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并降低丙二醛含量,显著减少了可溶性糖含量。磷肥对叶绿素b的合成效果最好,较CK也显著增加了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但效果不及钾肥好,能促进芳樟梢长生长并增加梢分支数,但抑制了枝粗和叶片生长,增加了株高和冠幅,对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效果最显著,减少了丙二醛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含量。磷钾配施显著增加了叶绿素a含量,促进了芳樟的梢长、梢粗及梢分支的生长,增加了叶片宽度和株高,但不利于叶长生长,对降低丙二醛的效果最佳,显著增加了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可溶性糖含量。磷钾配施较CK的芳樟枝叶产量和产油量分别增加23.9%和24.5%;施磷肥的较CK单株增产8.4%,产油量增加了5.9%。[结论]磷、钾肥均能促进芳樟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增强对外界抗干扰的能力,但是对芳樟生长和枝叶发育的作用效果完全不同。仅施钾肥不利于芳樟生长和出油率的增加,因此,不推荐大田管理单施钾肥。施磷和磷钾配施均能提高枝叶生物量和产油量,(P150+K100)g·株~(-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徐州市东坡广场有代表性的80株香樟树黄化病进行16个不同组合处理的防治试验,分别研究了处理前后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率、黄化叶片率的变化率、土壤含铁量的变化率和发病程度变化率。结果发现,在对黄化病株同时采用每厘米胸径土壤施硫酸亚铁60 g、土壤施柠檬酸铁20 g、树体注射硫酸亚铁1 g、树体注射柠檬酸铁5 g的方法,可以使得香樟黄化病的防治效果达到最好。并建议做好香樟黄化病的预防和养护管理,定时普查香樟的立地情况,做好土壤更换工作,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做好保墒措施,在冬季做好香樟的防寒防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不同化学类型樟树叶精油组成进行分析,对比4种樟树叶精油的成分差异;采用DPPH、ABTS、FRAP法对樟树叶精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使用丁基羟基茴香(BHA)作为阳性对照。研究结果表明:4种类型樟树叶精油共检测出46种主要化学成分,其中,异樟叶精油检测出35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异橙花叔醇为29.48%;芳樟叶精油检测出33种成分,主要成分芳樟醇为71.91%;脑樟叶精油检测出33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樟脑为46.28%;油樟叶精油中共检测出33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1,8-桉叶油素为30.31%。4种樟树叶精油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随着精油浓度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但其抗氧化能力均低于BHA。其中,脑樟叶精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Fe 3+还原能力最强,当质量浓度为8 g/L时,脑樟叶精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30.34%±1.25%,FRAP值为(1.44±0.13)mmol/L;而异樟叶精油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当质量浓度为8 g/L时,异樟叶精油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14.93%±2.32%。  相似文献   

14.
不同香樟单株含水量及抗寒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试验通过对香樟单株叶片、枝条含水量和电导率的分析,比较了不同香樟单株抗寒性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香樟单株不同,其叶片、枝条含水量有显著差异,且1a生枝条含水量>叶片>2a生枝条;随着冬季来临,香樟枝、叶含水量下降的程度因单株不同而有差异;香樟枝、叶的相对电导率随温度的下降显示不同的规律.Al相时电导率最小,抗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15.
高光谱遥感在植被研究中的应用使定量估算植被的生物化学参数和生物物理参数成为可能.分析了樟树幼林生物化学参数与高光谱特征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樟树幼林的大部分生物化学参数(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总磷含量)与高光谱遥感特征参数(蓝边内最大的一阶微分、绿峰反射率、红边位置、蓝边面积、绿峰反射率和红谷反射率构成的比值与归一化植被指数、红边面积和蓝边面积构成的比值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01极显著性检验水平;纤维素、总氮含量与高光谱特征参数的相关系数没有达到显著性检验水平.因此,可以利用相关系数达到了0.01极显著性检验水平的高光谱特征参数建立樟树幼林生物化学参数的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16.
樟油的提取及其抑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蒸馏法从樟树的树根、树枝、鲜叶及落叶中提取樟油,然后将用蒸馏法从落叶中获得的樟油和用丙酮浸提法从落叶中获得的提取物分别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水溶液,采用抑菌圈法分别对常见的几种细菌进行抑菌研究,结果表明落叶中的得油率最高,用蒸馏法获得的樟油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金黄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在0.125~0.25 g.mL-1之间,而丙酮浸提液对上述细菌的生长几乎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新鲜叶片、半干叶片、干叶片3种干燥程度的锡兰肉桂叶片进行了叶片中的芳香油含量及其丁香酚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锡兰肉桂的叶片经过晒干处理后芳香油的含量有所下降,同时其芳香油中的丁香酚含量也明显减少。因此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应对采收所得的锡兰肉桂新鲜叶片及时进行加工提取芳香油。  相似文献   

18.
对乐安县牛田古樟群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古樟群共有古树4 127株,其中古樟2 907株,其他树种古树1 220株;对照国家古树名木分级标准,结合查数古树年龄和各自生长环境,其中Ⅰ级古树346株,占8.4%,Ⅱ级古树2 330株,占56.5%,Ⅲ级古树1 451株,占35.1%。在对乐安县牛田古樟群古树资源、动植物资源、景...  相似文献   

19.
The inorganic element contents of trees were measure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of using wood biomass as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fuel. Twelve species of typical conifer trees and 17 species of typical broad-leaved trees in Japan plus 9 species of commonly imported trees were selected and analyzed for the main inorganic elements and several trace elements that are potentially harmful in combustion ash. The ash content in bark, especially in the inner bark,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wood, but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was in the leaves. In almost all parts of the trees, the order of inorganic element concentration was calcium ≥ potassium ≥ magnesium ≥ sulfur ≥ phosphorous. Among the trace elements, the boron content was high and the mercury content was recorded as being high in conifer bark.  相似文献   

20.
苏州市干道银杏香樟大树移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和香樟是近年苏州市移栽大树的主要树种。现有的银杏大树移栽的成活率达91%,香樟大树移栽的成活率达87%。这两个树种移栽的初步城市绿化实践是可行的,但在今后的城市绿化大树移栽实践中还应进一步完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