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时间尺度为15年的1987年TM和2002年ETM 美国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调查、各种图件和文字资料,利用GIS软件人机交互式解译提取大安市草地信息,以此进行了时间和空间序列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大安市草地退化严重,低、中、高覆盖度草地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化,退化面积分别为22.06%、45.01%、62.25%,高覆盖度草地退化最严重;并分析了导致研究区草原退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提出了恢复该区草原生态环境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TM资料调查土地利用状况动态变化--以玛曲县为例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介绍了运用TM资料监测玛曲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方法和结果。对1986年和2000年的TM影像的解译结果汇总看出,玛曲县的土地类型面积经过14年以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草地面积变化可以看出,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减少52km^2,中覆盖度草地面积减少149km^2,低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加212km^2,草原退化严重。  相似文献   

3.
松嫩平原草地时空动态与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1986、1995、2000年三期遥感影像,基于RS与GIS技术,解译提取松嫩平原草地空间信息并分析了其时空动态和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4年来,草地面积减少25.60%,草地退化严重;草地斑块数减少18.38%,破碎化程度加剧,斑块形状变化不大且较为简单;1986-1995年低覆盖度草地发展速度最快,1995~2000年高覆盖度草地减少迅速,对该区草地资源减少率的贡献较大;草地主要转化为耕地和盐碱地,转移面积分别达到了1116219.53hm^2和313708.75hm^2;14年来,各种类型草地的质心向东北方向偏移,不同阶段各类型草地质心偏移表现出无规律性、多向性。研究区草地退化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草地退化形成的基本条件,人类活动干扰则是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新疆福海县草地资源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1999年TM和2008年ETM+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调查,利用GIS软件人机交互式解译提取福海县草地资源信息,以此进行其在时空上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福海县草地退化严重,低、中、高覆盖度草地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化,退化面积分别占其总面积的22.06%,45.01%和62.25%,高覆盖度草地退化最严重;分析了导致研究区...  相似文献   

5.
采用1982-2012年的多源遥感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模型,分析了三江源保护区不同时期代表性河流源区不同类型草地的植被覆盖度及其动态,并研究了草地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三江源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全区草地平均植被覆盖度为48.73%,黄河源草地覆盖度最高(65.45%),长江源最低(4.25%),草甸、高山亚高山草甸、平原草原、高山亚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59.86%、57.390%、39.50%、33.70%和14.13%;31年间全区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增长速度为每年0.230%,黄河源区的增长速度最快(每年0.27%);整体而言,低温比干旱对三江源草地覆盖度增长的限制作用更强,草甸、高山亚高山草甸和平原草原受气温影响较大,高山亚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受降水影响较大,在月尺度上草地覆盖度对气温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效应,而对降水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三江源保护区成立(2001年)后,草地覆盖度的增长速度和增长面积都有所提升,全区草地覆盖度对气温的敏感度有所升高,黄河源草地覆盖度对降水的敏感度有明显下降.生态工程和草地保护措施整体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局部草地覆盖度下降趋势有所加剧,以荒漠草原最为突出,应在今后的保护工作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我国北方草地退化严重,据测定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覆盖度降低、沙化、盐渍化等中度以上明显退化的草原面积已占半数.北方天然草原产草量明显下降,草原载畜能力明显降低.草原初级生产力是草原载畜能力的基础,也是衡量草畜平衡状况的基础和草原退化的重要指标.草原的过度放牧和退化伴随着植物种群的变化和地表覆盖度等的明显变化,寻找我国北方草原区和半农半牧区退化、沙化草地的植被恢复模式和整治对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1术语和定义 1.1草原鼠荒地主要因啮齿类动物活动和超载过牧等原因引起草原严重退化的次生裸地.其植被覆盖度低于20%,地上植物生物量低于原生草原的20%.含黑土滩、沙化等严重退化草地.  相似文献   

8.
利用20世纪80年代甘肃省第一次草原普查的历史资料和2014?2017年甘肃省第二次草原普查的外业调查数据,选取产草量、可食草产量、植被覆盖度作为草地退化评价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参照草地退化国家标准,通过反距离插值法分析当前甘肃省草地退化现状.结果表明:甘肃省退化草原面积1.79?×?107?hm2,占全...  相似文献   

9.
景观生态学在草地资源管理、生态安全评价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开展不同尺度的景观格局特征分析对景观生态过程研究十分重要。获取不同覆盖度草地的景观格局特征是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等生态系统演变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从高分辨率遥感的角度提取中小尺度上草地景观格局特征,是开展景观格局尺度分析的有益尝试。本研究通过高空间分辨率的PIS航空高光谱影像,分析不同草地类型的光谱特征差异,开展玛多实验区草地类型精细分类,并从景观异质性、景观优势度和景观破碎度3个景观层次,分析米级分辨率下不同覆盖度高寒草原样地的景观格局特征差异,发现高寒草原样地的景观优势度、景观异质性与草地覆盖度分别呈正、负相关,而破碎度指标则随着高寒草原草地覆盖度的降低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海北祁连县西端的央隆草原是高寒干旱气候区,以纯牧业为生产方式,近年来草地退化严重。通过分析,草地退化的原因是: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利用土地,破坏了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导致草地退化;其次是气候变化影响和风蚀作用致使草地进一步退化乃致沙化。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空间信息技术为支撑,基于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通过多源数据融合、生态模型模拟和尺度转换手段,分析中国退牧还草综合治理工程区2000-2010年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和质量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探讨生态系统变化的自然和人文驱动机制,为退牧还草工程的生态成效评估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草地生态系统面积保持平稳,生态系统宏观结构稳定,但局部区域仍存在草地与农田、湿地和荒漠间的相互转化;2)研究区草地退化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植被覆盖度略有增长,叶面积指数略呈波动式增加,净初级生产力呈显著上升,草地植被呈现恢复转好态势,生态系统总体质量有所提高,生态环境向良性演变;3)研究区生态状况具有空间差异性,总体转好,局部变差,各亚区整体水平排序为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治理区>青藏高原江河源退化草原治理区>新疆退化草原治理区>蒙甘宁西部退化草原治理区;4)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有利于草地保护,气候暖湿化促进植被生长与恢复,人类活动干扰局部地区生态系统,三者共同影响研究区总体生态状况。  相似文献   

12.
蒙古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干旱灾害频发,探究草地覆被度对干旱的响应,能够为改善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01–2020年MODIS遥感数据和植被覆盖度实测数据,采用决策树分类、温度状态指数、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蒙古高原草原区草地覆被度变化、干旱分布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 2001–2020年蒙古高原草原区内的草地面积整体上呈增加趋势,2001–2017年优势草地覆盖度为40%~60%和20%~40%,2017年后60%~80%和40%~60%为优势覆盖度,整体上有向高覆盖度转移的趋势。不同覆盖度草地中40%~60%和20%~40%草地的转入转出面积大,波动强稳定性差。2) 20年间2001年、2007年、2010年、2017年和2019年为研究区的干旱年份,2003年、2013年、2018年和2020年旱情较为缓和,中旱面积所占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区整体的干旱情况。3)蒙古高原草原区草地覆盖度减少与气候干旱整体上呈正相关关系,不同植被类型草地覆盖度对干旱的敏感程度依次是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甸草原,覆盖度20%~60%草地...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草原退化严重,已经到了惊人的程度。6359万多hm~2可利用草地面积中,目前退化草地面积已达3867万hm~2,占可利用草原的60%。素以水草丰美著称的全国重点牧区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退化面积分别达23%和41%,鄂尔多斯草原的退化最为严重,面积达68%以上。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的草地覆盖度较低,在光谱信息中表现较弱,增加了反演的难度。本研究在中国新疆及中亚五国干旱区对比4种植被覆盖度反演模型发现,像元二分模型能够较好地提取大范围内的植被覆盖度信息。在此基础上,反演2000―2013年中国新疆及中亚五国干旱区草地覆盖度并分析草地状况。研究发现,中国新疆及中亚五国草地覆盖度区域性差异较大,整体呈现退化趋势,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区以及部分流域地区。不同等级草地覆盖度变化趋势为中等、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度的草地有向低、中低植被覆盖度的草地转换。从国家及地区角度分析,哈萨克斯坦草地显著退化,而中国中国新疆的草地覆盖度均值在平稳中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掌握新疆草地资源与生态状况,科学评估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建立落实的生态效益及草畜平衡效果,充分合理利用天然草原,对天然草原植被生长状况、草原生产力及利用状况、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效益等方面开展高峰期草地生产力分析工作尤为重要。通过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昭苏县2013年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94.3%,比2012年提高了11.3%,鲜草产量9034kg/hm2,比2012年提高了58.5%。其中禁牧区草地植被总盖度为90.6%,比2012年提高了5%,禁牧区鲜草产量9812kg/hm2,比2012年增加3.2%。草畜平衡区草地植被总盖度为94%,比2012年提高了15%,草畜平衡区草地鲜草产量为4691kg/hm2,比2012年提高了61.7%。  相似文献   

16.
利用NOAA/HAVRR NDVI与MODIS NDVI遥感数据,估算得到锡林郭勒盟草原33年(1981~2013年)的植被覆盖度,根据草地退化国家标准,得到锡林郭勒草原草地退化的变化情况,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研究区草地处于长期退化趋势,但2000年是草地退化的转折点。2000年之前,研究区草地呈退化加剧态势;2000~2005年草地退化发生转变,中、东部区域草地整体好转,西部地区草地恶化态势加剧;2005年之后,草地生态不断好转,尤其在2010~2013年,草地退化面积不断萎缩,退化草地中,以中度、轻度退化草地占主导。究其驱动因素,草地载畜量与草地开垦等农业经营活动及人口数量是主要因素;夏季降水量与夏季平均气温变化也是加剧草地退化的重要因素;能源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是导致草地退化的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TM影象为信息源,在全方式下运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了甘肃草地覆盖的TM影象数据库,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的分析,得出全省现有草地面积13863284hm^2,其中高覆盖度草地为2503842hm^2,占18.06%,中覆盖度划地为5572765hm^2,占40.205,低覆盖度草地为5786677hm^2,占41.74%。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天然草地现状与风沙源区植被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11.82亿亩天然草地,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67%。天然草地作为内蒙古自然生态环境的主体,具有维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内蒙古草地80%以上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加之过度利用,导致草地荒漠化趋势不断加重。本文分析了2000年以来内蒙古风沙源地在连续遭受3年干旱和虫害(蝗灾)后造成的草原退化和沙化趋势以及草地围封等措施对植被恢复的效果,论述了干旱地区草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以及风沙源区天然草地植被的演替轨迹,揭示了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的自我和人工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近15年新疆伊犁河谷草地退化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俊杰  刘海军  崔东  陈晨 《草业科学》2018,35(3):508-520
以伊犁河谷为研究区,利用MODIS NDVI数据及像元二分模型,反演草地植被覆盖度,以草地植被覆盖度为评价标准,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及Getis-Ord Gi*冷/热点分析方法,对伊犁河谷2001-2015年草地退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受持续过度放牧及气候条件影响,2001-2015年伊犁河谷草地整体持续退化,15年内退化草地比例达46.18%,但退化以轻度为主;2)空间上退化草地的分布范围逐步向高海拔区域扩展,海拔1 500-3 000 m的中山和中高山区退化草地扩张最明显;3)草地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减缓了草地退化速度,草地退化与改善的空间差异逐渐明显,以退化为主的单一变化趋势有所改变;4)利用NDVI反演植被覆盖度对草地退化进行评价的方法存在对高植被覆盖区域草地退化敏感性相对较弱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利用遥感影像和地形图提取得到呼伦湖水系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和2000年、2005年四期1:10万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然后在各期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转换的基础上,以覆盖度和退化程度作为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的主要指标,确定呼伦湖水系草地退化类型指标包括覆盖度降低、沙化、盐碱化和开垦,并获得了草地退化时空过程数据集.进一步采用GIS空间分析、地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对呼伦湖水系草地退化时空过程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草地退化以覆盖度降低最严重,其次为盐碱化;以中度和重度退化为主;80年代中期以来,在气候条件较适宜牧草生长的情况下,人口的急剧增长是该时期草地开垦的主要原因,而牲畜数量的大规模增加对草地退化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