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蔗黄叶病是由甘蔗黄叶病毒(ScYLV)引起的一种严重甘蔗病害。在夏威夷、巴西和路易斯安那分别于1988、1992和1996年发现这种病害。在路易斯安那地区,该病害造成的甘蔗损失达11%~14%。  相似文献   

2.
甘蔗高效液肥“蔗丰灵”在武鸣府城镇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于生长早期叶面喷施,可使甘蔗植株增高,蔗茎增粗,从而使甘蔗增产,并提高蔗茎品质,增产幅度15-20%,提高蔗糖分1.18%(绝对值)以上。  相似文献   

3.
颜梅新  黄伟华  黄诚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156+10163-10156,10163
[目的]为广西甘蔗黄叶综合征(YLS)的分子检测和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显症甘蔗叶样本,通过提取总RNA,利用引物P1/P2对样本递行反转录RCR(RT-PCR)扩增,对广西地区甘蔗黄叶病的病原体进行分子鉴定。[结果]经引物P1/P2扩增出630 bp的目的片段。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是甘蔗黄叶病毒(SCYLV)外壳蛋白基因的一部分,与其他国家SCYLV分离物同源性达95%-99%。[结论]广西甘蔗黄叶病病原确是SCYLV,该病毒可能是近年从区外或境外传入的。  相似文献   

4.
1982/83、1985/86和1991/92年榨季我国甘蔗糖产量分别突破300万t、400万t和600万t大关,是80年代以来甘蔗糖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标志,而甘蔗糖生产每三至四年出现一次严重滑坡则表明了甘蔗糖业发展的不稳定性。近年来广西、云南的甘蔗糖业发展速度最引人注目,而广东、海南和福建沿海产区的甘蔗糖业则逐渐退缩。1992/93年榨季以来,广西的产糖量跃居全国第一,取代了广东第一产糖大省的地位。1995/96,广西、广东、云南的产糖量已分别达全国甘蔗糖产量的46.89%、22.48%和16.96%,为全国最主要的甘蔗糖生产省(区)。  相似文献   

5.
霜冻天气对桂中地区主栽甘蔗品种生长及蔗糖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8年初广西各蔗区甘蔗均遭受严重的寒害冻害,研究霜冻天气对主栽甘蔗品种生长及蔗糖分的影响对确保甘蔗持续生产,选育抗寒甘蔗品种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1月霜冻天气对桂中地区主栽甘蔗品种生长及蔗糖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这次霜冻天气后甘蔗的受冻害症状明显,蔗糖分下降了0.21%-0.48%(绝对值),宿根蔗蔗糖分的降幅较新植蔗大;简纯度下降了0.37%~1.48%(绝对值),新植蔗的降幅较宿根蔗大。  相似文献   

6.
甘蔗测土配方施肥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甘蔗测土配方施肥对甘蔗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设测土配方组(按智能化土壤诊断施肥建议卡使用肥料量)、复合肥组(N:P:K-~15:15:15)、常规组(滤泥配施N、P、K肥,按当地甘蔗施肥量)、空白组(可获得基础地力产量,即不施肥产量),并对4个组的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复合肥组、常规组、配方施肥组产量分别增加52.7%、10.5%、18.7%,含糖量分别增加53.5%、12.1%、18.3%,净增效益分别增加20%、2.5%、12.8%。[结论]测土配方施肥后,甘蔗可增产、增糖,经济效益高,值得大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田间试验于1982-1983年至1984-1985年,在Padegaon的甘蔗研究中心站进行,以评估兰绿藻固氮效应对甘蔗品种(Co7219)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兰绿藻并结合使用固氮菌比单独接种兰绿藻更利于增加甘蔗产量,与对照相比,固氮菌和兰绿藻配合使用可使甘蔗增产16.80%。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甘蔗抗黑穗病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分离得到的甘蔗黑穗病病菌单孢子菌丝体对5个甘蔗转基因株系进行体外抑菌作用鉴定,结果显示,5个转基因株系对甘蔗黑穗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性表现;通过人工接种方法对转基因植株(T1)进行了甘蔗黑穗病病菌的田间接种实验,利用病害流行指标LP、SDD、IPmax、Ymax、AUDPC对其后代(他)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SCG1和SCG2两个株系表现为抗病(R),而SCG3、SCG4和SCG5三个株系表现为中抗(Ⅰ);并结合RT-PCR技术鉴定目的基因在转基因甘蔗无性系后代(T2)中的表达,结果显示两个目的基因在转基因甘蔗无性系12中均有表达,此结果与其抗病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甘蔗黄叶病在广西蔗区的发生情况,明确甘蔗黄叶病毒(SCYLV)基因型类型和地理分布,为甘蔗抗病育种和健康种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蔗区采集不同品种(品系)显症或不显症甘蔗样品,采用特异引物(P1/P2)进行RT-PCR检测.甘蔗黄叶病病毒基因型鉴定采用3对特异引物BRA-PER-F/BRA-PER-R、REU-F/B-REVd和CUB-F/CUB-R进行RT-PCR鉴定.[结果]SCYLV RT-PCR检测结果,124个样品中有57个样品可扩增出大小约630 bp的目的条带,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SCYLV CP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5%~99%.甘蔗黄叶病调查结果,124个样品中57个样品检测出SCYLV,感染率为46.0%.广西北部蔗区黄叶病感染最严重,SCYLV检出率为76.0%;桂西、桂中、桂南蔗区分别有50.0%、40.0%和36.8%的品种检出SCYLV;桂东蔗区SCYLV阳性检测率最低,为16.6%.在所调查的甘蔗品种中以柳城03-182、桂糖21、粤糖55和粤糖93-159感染SCYLV比较严重,主栽品种ROC22在柳城、宜州、钦州和金光农场均检测出阳性.病毒基因型调查结果,广西甘蔗黄叶病病毒基因型存在巴西-秘鲁(BRA-PER)、留尼汪岛(REU)和古巴(CUB)基因型等3种.主要以CUB型为主,占63.2%,除东部和西部蔗区外其他蔗区均有分布;其次是BRA-PER基因型,占56.1%,每个生态蔗区均有分布;REU基因型占5.3%,分布于柳州、凭祥、南宁蔗区.[结论]甘蔗黄叶病SCYLV已在广西各主要蔗区发生且蔓延,其病毒基因型存在3种且有不同程度分布.  相似文献   

10.
早熟大豆品种与甘蔗间作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9个早熟春大豆新品种(系)与甘蔗间种,桂早一号、S97-17、S97-101三个品种(系),早熟、高产、耐阴性强,比较适合与甘蔗间种;其次为稍迟熟、高产、耐阴性中等偏上的桂98-1和桂199。甘蔗与大豆行比以1:2为宜。间作前期,对甘蔗分蘖生长有一定影响。后期加强管理,甘蔗则有不同程度的增产。  相似文献   

11.
甘蔗生态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甘蔗生态育种、甘蔗生态栽培和甘蔗生态病虫害综合治理等方面进行论述。甘蔗生态育种主要是利用甘蔗叶型(长短、宽狭、厚薄和旗叶)、株型(幼苗株型和成长株型)、茎型(紧密直立和疏散斜生)、根型(浅根和深根)等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育成生产上所需求的优异生态良种,如早封行良种能抗旱和抗咸,迟封行良种有利于种植间套作物,群体透光度高的良种其高产高糖后代机率高于透光度低的.自动脱叶及茎直立的良种适于甘蔗机械化栽培管理。甘蔗生态栽培包括地膜覆盖、化学除草等生态栽培技术措施,使甘蔗生长在一个人为创造的生态条件下,保温、保湿、保土、保肥有利于高产高糖高效益。甘蔗生态病虫害综合治理主要是利用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生态防治和有限度的农药防治等来获得长效、高效、低残、低毒、低污染和低成本的防治病虫害效果。  相似文献   

12.
1.缩短连作期,实行稻蔗轮作.根据研究的结累。甘蔗多年连作(3年以上)会出现减产的趋势,1年水稻2年甘蔗轮作.较3年甘蔗连作增产5.19%。因此,要夺取甘蔗高产,实行稻蔗轮作的耕作制度较为适宜。尽可能剽用低产稻田进行初蔗轮作,以利扩大生产面积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杨辉 《中国农垦》2007,(8):35-35
1、实现1.5天(56小时)新鲜甘蔗运进厂,不让蔗农因甘蔗陈旧受损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一、缩短连作期,实行稻蔗轮作 据试验,甘蔗多年连作(3年以上)会出现减产的趋势,如1年水稻2年甘蔗,较3年连作甘蔗增产5.19%。因此,要夺取甘蔗高产,实行稻蔗轮作的耕作制度较为适宜,可利用低产稻田进行初蔗轮作,以扩大农业生产面积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甘蔗地定量施用糖厂酒精废液技术体系多点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新鲜酒精废液直接定量在甘蔗地施用,结合地膜覆盖建立了甘蔗地定量施用糖厂酒精废液技术体系,并于2005年在广西6个不同蔗区进行新植和宿根蔗不同酒精废液施用量对比试验。结果显示,3个施用酒精废液的处理(45、75、105t/hm^2),甘蔗平均产量分别为92.3、102.5、93.7t/hm^2,分别比不施肥处理(CK1)增产13.24%、17.55%和14.92%,比常规施肥处理(CK2)增产7.66%、11.75%和9.25%;甘蔗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4.66%、14.85%和14.83%,分别比CK1提高0.06%、0.25%和0.23%,比CK2提高0.11%、0.30%和0.28%。表明新鲜酒精废液直接定量在甘蔗地施用是可行的,尤以75t/hm^2的处理效果最佳。推广酒精废液直接还田与地膜覆盖相结合的技术,既可增产增糖,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提高蔗糖整体经济效益,同时对消除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发展蔗糖业循环经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分别用1/500浓度蔗丰灵和1/500浓度动植宝叶面喷施甘蔗台糖172,能增加甘蔗产量,明显改善甘蔗品质,不影响第二年宿根蔗出苗分蘖。蔗丰灵处理的,使甘蔗增产4.84%,提高甘蔗糖分2.15%(绝对值),宿根蔗的出苗分蘖比对照增加2.2%。动植宝处理的可使甘蔗增产4.05%,提高甘蔗糖分0.995%(绝对值),宿根蔗出苗分蘖与对照相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寻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最佳模式,为生产上进行甘蔗间套种大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利用桂春8号和桂糖29号进行甘蔗与大豆不同间种模式(甘蔗行距设常规行距1.0 m和宽行距1.2、1.4 m,间种大豆行数设0、1、2行)试验,调查甘蔗生长、收获性状及甘蔗、大豆产量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甘蔗间种大豆后,甘蔗分蘖率和有效茎数有所降低;对甘蔗茎径、株高影响不大,在适合的甘蔗行距(1.4 m)下不会造成甘蔗减产;可提高甘蔗地总利润,其中以在1.4 m行距下间种2行大豆总利润增加最为明显。此外,宽行距种植甘蔗较常规行距种植甘蔗可提高甘蔗分蘖率、茎径、株高和大豆产量;在间种适合的大豆行数(2行)下不仅会造成甘蔗减产,还可提高蔗地的总利润。【结论】1.4 m宽的甘蔗行距下间种2行大豆为最佳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 很多农民种了甘蔗后,想卖种苗或自己留种,结果造成甘蔗退化,甜度、高度下降。甘蔗在北方能不能留种?为什么不能留种?大致有以下原因: 1 芽率低 甘庶做种,上部芽率为60%,中部35%,下部10%,如北方上部留种,由于冬季温度低,如贮藏到第二年春天,上部顶芽就由于太嫩,几乎  相似文献   

19.
华南地区甘蔗黄叶病发生及甘蔗绵蚜传毒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华南多个蔗区发生由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 SCYLV)引起的甘蔗黄叶病。田间调查显示,华南地区果蔗和糖蔗均已受到该病毒的侵染,被侵染的品种有黑皮果蔗、黄皮果蔗、ROC16、ROC22、ROC25、粤糖93-159、127Q、Q174、粤糖8388和HOCP91-555等。大多田块病株零星分布,病株率0.5%~10%,但少数田块病株率超过80%。RT-PCR扩增及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揭示,华南地区大多数SCYLV分离物 CP基因核苷酸序列(591bp)与SCYLV巴西分离物(SCYLV-B1)相应基因同一率为100%,仅少数分离物与SCBV-B1存在1至3个核苷酸的差异。本文还首次证实华南地区甘蔗上普遍发生的甘蔗绵蚜为SCYLV传毒媒介。建立了能够检出单头蚜虫及侵染早期未现症植株体内SCYLV的巢式RT-PCR技术,在超过80%的饲毒2周以上的甘蔗绵蚜无翅成虫体内检测到病毒的存在。甘蔗绵蚜除能在甘蔗植株间高效地传播SCYLV外,还可将SCYLV传至高粱、水稻及玉米幼苗,每株接种15头饲毒甘蔗绵蚜,传毒成功率分别为100%(9/9)、75%(6/8)和50%(4/8);本试验中,甘蔗绵蚜未能将SCYLV传至小麦和香蕉。  相似文献   

20.
乙烯利对甘蔗成熟和未成熟节间的催熟增糖效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分析了乙烯利施用后3个甘蔗品种,新台糖16号(早熟)、桂糖11号(早中熟)和桂糖15号(中熟)节间4(未成熟节间)和节间8(成熟节间)蔗糖分累积的动态变化,对乙烯利催熟效应及增糖机制进行了。乙烯利对甘蔗蔗糖分的影响因品种和节间而异,乙烯利显著提高未成熟节间的甘蔗蔗糖分,但对成熟甘蔗和(或)成熟节间的甘蔗蔗糖发影响不大。乙烯利能显著降低蔗汁还原糖分,而且对3个品种的成熟和未成熟节间都有影响,但以对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