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素质上部鲜烟叶及根系生理生化特征,研究了正常烟叶、营养过旺烟叶、早衰发白烟叶的烟叶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叶绿素酶活性、淀粉酶活性、中微量元素含量、化学成分指标及烟株根系鲜干重和活力差异。结果表明:与正常烟叶相比,早衰发白烟叶根系鲜重、干重、根系活力分别低41.22%、14.44%、60.29%;早衰发白烟叶MDA含量高了34.82%,早衰发白烟叶叶绿素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SOD活性分别低89.55%、65.71%、71.26%、37.25%。营养过旺烟叶叶绿素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分别低58.76%、36.19%、41.93%。营养过旺和早衰发白烟叶的中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正常烟叶的淀粉、总糖、还原糖、钾含量要高于营养过旺和早衰发白烟叶。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干旱胁迫下哈茨木霉对烟草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采用蘸根法进行哈茨木霉处理,用不同浓度(10%、20%)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轻度、中度)的干旱胁迫,用沙培法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哈茨木霉对烟草幼苗表型、叶片相对含水率、根系发育、光合色素含量、膜脂过氧化指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清水处理条件下,哈茨木霉蘸根处理相比于清水条件更能够促进烟株生长,提高叶片相对含水率,促进根系发育,如总根长、投影面积、根表面积、分枝数、连接数等指标,增加烟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降低烟叶中过氧化氢、丙二醛含量,增加烟叶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提升烟叶中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清水对照相比,在轻度、中度干旱胁迫下,烟株变黄萎蔫,相对叶片含水率降低,总根长、投影面积、根表面积、连接数受到抑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减少,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增加,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在轻度和中度干旱的条...  相似文献   

3.
张鹏 《安徽农学通报》2013,(15):126-128
为了研究装烟密度对烤后烟叶品质及评吸质量的影响,为密集烤房烘烤工艺完善提供依据,设低密度(装鲜烟50kg/m3)、中密度(装鲜烟60kg/m3)、高密度(装鲜烟70kg/m3)3个装烟密度,对比分析了装烟密度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及感官评吸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装烟密度为中密度时,烟叶结构疏松,颜色金黄至橘黄,色度强,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表现较好。(2)装烟密度为中密度时,上等烟和中等烟比例最高,均价最高,经济效益最高。(3)提高装烟密度能够极显著地降低烟叶还原糖和淀粉的含量,中密度处理的糖碱比表现最好,最为接近优质烟叶标准。(4)中密度处理的烟叶香气量和劲头最好,感官评吸质量最佳。综合认为,烤烟密度为60kg/m3时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确立笼式烟夹密集烘烤最佳装烟密度,开展了中部烟叶烘烤试验。结果表明:烟叶外观质量以59.52 kg/m2装烟密度(烤房装烟量4 000 kg)最好,66.96 kg/m2(4 500 kg)较好,74.40 kg/m2(5 000 kg)较差;随着装烟密度增大,烟叶烟碱和总氮含量趋增,糖含量变化幅度较小,糖碱比值下降并趋于协调,中性香味物质含量呈减少趋势,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装烟密度愈大,烟叶感官质量愈好;当装烟密度增至66.96 kg/m2(烤房装烟量4 500kg)时,烟叶感官质量明显更好,清香风格明显突出。因此,笼式烟夹密集烘烤装烟密度以66.96 kg/m2(烤房装烟量4 500 kg)左右为佳。  相似文献   

5.
采用半叶法测定了经茂丰6%抗坏血酸水剂处理的烟叶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活性-钝化、保护及治疗的作用,检测了经茂丰诱导后烟叶中抗性相关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其抗性相关酶系及叶绿素含量的增加与茂丰诱导的抗病作用密切相关,即茂丰具有抗TMV活性和明显的治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装烟密度对散叶密集烘烤烟叶品质及能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散叶堆放最佳装烟密度范围,研究了装鲜烟低(55~60kg/m2)、中(60~65kg/m2)、高(65~70 kg/m2)3种装烟密度对烟叶的品质和能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低密度散叶堆放装烟相比,中密度和高密度装烟均可提高烟叶经济性状,协调烟叶化学成分和改善烟叶品质,以中密度处理效果较为明显.增加装烟密度均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立梳式烟夹密集烘烤的最优装烟密度,为梳式烟夹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试验设55、65、75 kg/m33个装烟密度,以中部烟叶为试验材料,统计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测定主要化学成分并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烟叶外观质量随装烟密度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以65 kg/m3的装烟密度最好;随着装烟密度增加,烤后烟叶糖含量与总氮含量变化不大,烟碱含量逐渐增多,糖碱比值逐渐降低,并趋于协调状态;装烟密度越大,烟叶的感官质量越好。[结论]梳式烟夹密集烘烤装烟密度以65 kg/m3最好。  相似文献   

8.
装烟密度对密集烘烤中上部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中部叶和上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密集烤房3种装烟密度(42.09 kg/m3、56.12 kg/m3和70.15 kg/m3)对烤后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集烤房适当增加装烟密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西柏烷类、美拉德反应产物、新植二烯及其香气物质总量,但苯丙氨酸类有所减少;中部烟叶以装烟密度56.12 kg/m3时烤后烟叶新植二烯和香气物质总量最高,其余香气物质含量略低于70.15 kg/m3;上部烟叶随着装烟密度的增加,香气物质总量有升高的趋势,以装烟密度70.15 kg/m3时香气质量改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散叶烟箱烘烤的效果,降低烟叶烘烤成本,对比分析了烟夹和散叶烟箱2种装烟方式烘烤过程中烟叶水分含量、色素含量、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烤后烟叶质量。结果表明:散叶烟箱烘烤过程中烟叶的失水速率低于烟夹烘烤,而叶绿素降解则快于烟夹烘烤;2种装烟方式烘烤过程中烟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但散叶烟箱烘烤的降解幅度小于烟夹烘烤;散叶烟箱烘烤烟叶PPO活性在42℃结束高于烟夹烘烤,其余温度点均低于烟夹烘烤,而淀粉酶、SOD与POD活性48℃结束之后高于烟夹烘烤;散叶烟箱烘烤烤后烟叶组织致密,油分略显不足,色度较弱。在烟叶烘烤过程中需依据烟叶酶活性变化来调整布局方式,以提高散叶烟箱烘烤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30~35℃高温胁迫条件下,对早熟花椰菜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片抗氧化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5℃高温胁迫情况下,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比对照下降25%以上;叶绿素荧光参数,包括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 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低于对照。另一方面,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抗坏血酸(ASA、DASA)和谷胱甘肽(GSH、GSS  相似文献   

11.
密集烘烤温湿度条件对烟叶生理生化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入研究密集烤房烘烤工艺与烤后烟叶质量的关系,在模拟密集烘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变黄、定色温湿度条件下烟叶淀粉酶、蛋白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动态,及其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均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规律,SOD、POD均呈下降趋势,CAT则先上升后降低;在低温中湿变黄条件(变黄阶段干球温度38℃,相对湿度85%~80%)下,淀粉酶、蛋白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高,丙二醛(MDA)积累较少,有利于烟叶内含物质的分解转化;中湿定色条件下烤后烟叶颜色桔黄,组织结构疏松,油分足,色度强,烟叶的平衡含水率、出丝率、叶质重、拉力、填充值均得到改善且在适宜范围内,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总体上提高了烟叶的品质。以上结果表明,采用低温中湿变黄及中湿定色烘烤工艺,烤后烟叶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12.
套种措施对短葶山麦冬生境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套种花生、红小豆对短葶山麦冬生境及其叶绿素含量、SOD、POD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月份,套种能有效地起遮光和降低土层温度作用,延缓和缩短高温时间;套种条件下短葶山麦冬叶绿素a、b及总含量都比清耕高,且随着遮光率的增加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适当的套种可以提高SOD酶活性,抑制POD酶活性;随着套种密度的增大,SOD酶活性下降,而POD酶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烟叶密集烘烤前进行的不同处理对烟叶在烘烤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的影响,试验设鲜烟叶烟梗划开(T1)、鲜烟叶背面烟梗剔除(T2)和常规烟叶烘烤(CK)3个不同处理,利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对烟叶进行烘烤。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各个处理中水分、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淀粉等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苯丙氨酸裂解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脂氧合酶活性则先上升后下降,而淀粉酶活性呈现双峰曲线。T2处理烟叶中的水分、类胡萝卜素、丙二醛、淀粉酶活性等含量和脂氧合酶活性均高于T1处理,而其叶绿素含量、淀粉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低于T1处理。T2处理的烟叶在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方面均优于T1处理。T2处理能够很好地调控烟叶中水分和各种酶活性的变化,使细胞氧化还原反应达到一种动态平衡,使叶绿素和淀粉充分降解,又能避免酶促棕色化反应的发生,能进一步改善烟叶品质和优化密集烤房增香工艺。  相似文献   

14.
烤烟感染赤星病后4种酶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研究11个烤烟品种接种赤星病病菌后,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多酚氧化酶(PPO)、硝酸还原酶(NR)和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对抗赤星病强的品种,PPO在接种36h内活性升高,以后下降;POD同工酶活性变幅大,变化快,接种初期活性稍下降,然后增强,其中以阴极端2,4同工酶带增加较快,接种180h后就由弱酶带变为强带;NR活性变化不大;AAO活性提高.相反,抗赤星病弱的品种,ppo活性低于对照;POD同工酶变化不大,呈下降趋势;NR活性变幅大;AAO在接种初期活性下降,84h后回升.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烤烟烟株接种赤星病菌后的4种酶活性的测定,探察到了一些抗病机理,为进一步筛选烟草抗赤星病的生化指标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两个耐藏性不同的蕃茄品种的果实(绿熟期采收),在贮藏过程中,果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氧化酶(AAO)的活性及抗坏血酸(AA)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H_2O_2含量及POD、AAO活性都有一峰值出现,而SOD活性及AA含量则不断下降;除AAO外,其他几种酶活性及物质的变化均存在着差异,其中SOD活性及含量AA可以考虑作为对蕃茄品种耐藏性进行间接鉴定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李洪勋  王怀珠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281-9282,9297
以红花大金元和K326烤烟品种的中部叶为材料,研究了烘烤过程中及不同烘烤环境下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活性出现2次高峰,分别在烘烤的36和72h;在鲜烟叶中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随着烘烤过程的推进,至24h达第1次高峰,之后降低,48h时出现低谷,随后又于72h达第2次高峰。在整个烘烤过程中,采用低温低湿变黄,慢速升温定色的烘烤环境,烟叶内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有利于烟叶淀粉的降解。  相似文献   

17.
不同烘烤条件下烟叶淀粉降解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和K32 6的中部叶为材料,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变化及烘烤条件对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活性出现2次高峰,分别处于烘烤的变黄中期和定色前期;鲜烟叶中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随着烘烤过程的推进,至2 4h达第1次高峰,之后降低,4 8h时出现低谷,随后红花大金元于6 0h达第2次高峰,而K32 6于72h达第2次高峰。在整个烘烤过程中,采用低温低湿变黄,慢速升温定色的烘烤条件,烟叶内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有利于烟叶淀粉的降解。  相似文献   

18.
张桂霞  王英超  付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80-9181,9184
[目的]探索草莓果实成熟软化机理。[方法]以盆栽草莓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草莓成熟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草莓果实的成熟,果肉硬度逐渐下降,淀粉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纤维素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总蛋白质含量也呈先降后升趋势。[结论]草莓果实的成熟软化是多种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烘烤对烟叶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花大金元和K326烤烟品种中部叶为材料,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变化及不同烘烤环境下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活性出现2次高峰,分别在烘烤的36 h和72 h;在鲜烟叶中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随着烘烤过程的推进,至24h达第1次高峰,之后降低,48 h时出现低谷,随后又于72 h达第2次高峰.在整个烘烤过程中,采用低温低湿变黄,慢速升温定色的烘烤环境,烟叶内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有利于烟叶淀粉的降解.  相似文献   

20.
谢亚军  毛桂莲  白杨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20-10221,10337
[目的]研究了金银花离体叶片的抗旱性。[方法]采用PEG模拟干旱方法,在离体条件下,用聚乙二醇(PEG 6000)形成渗透胁迫,通过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以及叶绿素含量4个指标测定,研究了不同浓度PEG和外源激动素对金银花离体叶片保护酶活性的渗透胁迫影响。[结果]随着PEG浓度增加,SOD、POD活性和MDA含量升高,叶绿素含量降低。在25%PEG渗透胁迫条件下叶绿素含量比对照降低了54.4%。加入外源激动素(KT)后,MDA含量降低,SOD、P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升高。在5%PEG渗透胁迫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升高了36.2%。[结论]外源激动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减缓PEG的渗透胁迫,这与它们对体内自由基的调节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