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 ,采用无公害茶叶栽培管理技术 ,可以有效地控制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有害物质的含量 ,生产出符合市场要求的无公害茶叶。通过近几年对豫南山区部分茶园、茶农的考察 ,提出了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建立和茶园管理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黄静  许振建  杜晓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8):1709-1713
在茶叶基地生产中,良好的生产组织是提高茶叶质量安全的基础,同时也是增加农民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我国茶叶基地生产目前大致为农户自主经营和合作社经营。农户自主经营大多生产技术不高,管理操作各异;合作社经营,也普遍出现整体综合能力不强,管理机制欠完善,资源整合不恰当等弊端。使得茶叶基地生产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在新型的茶叶基地生产管理运营当中,通过政府政策引导,组建病虫害"防控中心",引入HACCP管理方法,把对病虫害的防治作为核心管理,通过对人力、物资、资金和技术合理整合,有效地弥补了现行组织模式中普遍存在的不足。要实现这一模式的良好运营和发展,必须强调人员素质的培养、管理制度的加强和政府政策的支持等。  相似文献   

3.
为加速白叶1号品种推广,开展对茶叶不同种植区、生产基地朝向、采摘茶叶等级等因素的试验,测定对茶叶内含成分、感官审评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叶1号茶叶品质与氨基酸含量、茶多酚含量、酚氨比、儿茶素含量、酯型儿茶素含量呈正相关性;不同茶叶等级、不同产地、生产基地的朝向影响白叶1号的细嫩度及理化成分,对茶叶品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农药、肥料安全使用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向社会提供高品质、无污染的茶叶及茶制品,是促进茶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适应市场需求趋势、推动茶叶生产、贸易和消费必需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对提高茶叶品位和整个产业效益将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从事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基地,就技术层面而论,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广西区有关生产标准.建立起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专用生产资料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框架.根据现有的实施经验其主要关键技术就是生产基地的农药、肥料安全使用与管理.……  相似文献   

5.
借助卫星图谱解析,结合实地考察结果,在福建省四大茶叶优势片区8个地市茶叶生产基地采集107个土壤样品,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对土壤中的铜、铬、铅、镉、汞、砷等污染元素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茶园土壤环境以黄、红壤为主,偏酸性。全省适宜发展有机茶生产、绿色食品茶叶种植、无公害茶叶生产等农业"三品"的基地分别为42.1%、86.9%、92.5%,基地的主要污染元素分别为汞(Hg)、铅(Pb)、镉(Cd)。从福建省茶叶农业"三品"发展现状来看,有机茶生产基地认证相对滞后,只认证了1.1%,无公害食品茶叶认证相对较快,已认证了29.3%。福建省茶叶生产基地认证面积达到可认证面积的44.5%,为进一步提升福建茶叶的竞争优势,应着力加大有机茶认证步伐,以提高茶叶产品的出口份额和创汇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茶叶的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提供基础保障,为梵净山茶叶生产区无公害及有机茶叶生产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对梵净山茶叶生产基地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地质特征和土壤质量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梵净山茶区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优势明显,茶园土壤和茶叶中微量元素丰富,铜、铅、砷、铬等有害金属元素含量低于国家有机(天然)茶生产加工技术规定的标准,有机磷和有机硫等农药残留没有检出。梵净山茶叶生产基地区的环境条件非常适宜开发生产无公害茶及有机茶。  相似文献   

7.
屏山县是四川省优质绿茶生产基地,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和四川省出口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基地以及四川省茶叶产业发展十大核心县之一。通过对四川省屏山县茶农生产状况的调查,了解四川省屏山县茶农生存的基本状况,对茶农生产情况进行深层次的比较,尝试提出一些解决和改善茶农生存状况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汨罗市神龙茶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集茶叶基地种植、科研检测、产品加工营销、茶文化研究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茶叶公司。公司注册资金1600万元,拥有各类技术人员18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聘请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专家为茶园总技术顾问。公司拥有茶叶基地生产面积266公顷,茶叶生产车间2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提出2009-2012年加快山区综合开发的任务。全省将重点支持烟草、甘蔗、茶叶、蔬菜、蚕桑、花卉、中药材等优势作物的种植,加快推进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把云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烟叶生产出口基地、甘蔗生产基地、茶叶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基地、水果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0.
鹤峰县绿色食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近年来鹤峰县绿色食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实施情况,介绍了鹤峰县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实现的基本目标、建设内容、时间进度、保障措施,以期为进一步推动鹤峰县绿色食品茶叶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茶树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主要是生产茶叶,茶叶是人们喜欢的饮品。茶树害虫茶毛虫和茶尺蠖对茶叶生产危害很大,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茶叶产业是镇安县的主导产业,全县茶叶基地5.6万亩,为了指导茶农进行茶叶生产,现将茶毛虫与茶尺蠖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总结如下。1茶毛虫茶毛虫又叫茶辣子、摆头虫等,是我  相似文献   

12.
优势基地建设技术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实际,以环保为前提,合理选择基地。选择远离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空气清新、水质洁净地理地势有利茶叶生产的基地。在基地发展新茶园时应注意旱、中、晚良种的合理搭配,有利优化茶类结构和缓解劳动力紧缺的矛盾。茶叶优势生产基地的建设是提高茶园质量基础,也是保障茶叶鲜叶原料质量,提升茶叶原料质量安全水平的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13.
<正>(续第8期第26页)临湘市2010年被正式列入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县。2013年,依托临湘市陡岭洞茶叶专业合作社,在坦渡乡五星茶场建立了140公顷茶叶标准园,在全市5个重点产茶乡镇场建立了6个33公顷示范茶叶标准园。目前,创建和推广工作严格按照临湘市茶叶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进行。实施茶叶标准化生产,一是严格按照《临湘市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管理制度》执行。二是积极推广绿色茶叶生产技术。使用菜籽饼、农家肥等有机肥,综合防控茶园病虫害。三是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2013年秋季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地处沂蒙山区的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茶叶生产基地,众多茶农打破了村户之间的界限,联合成立了山东首家“茶叶协会”。该协会是临沂市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洙边镇广大茶农发起的,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该基地已有1万多名茶农与茶叶协会签订协议,根据协会的章程和宗旨,实现了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使茶叶这一时尚饮品的生产、加工走向了科学管理及信息资源共享的轨道。 位于莒南洙边镇的该茶叶基地现已发展茶园1333公顷,年产中高档绿茶近  相似文献   

15.
据《永春县志》记载 ,永春种茶始于北宋。永春因境内山恋起伏、气候温和、多雨多雾 ,茶树立足条件得天独厚 ,水仙、佛手、铁观音三枝竞秀 ,成为茶中极品。 1982年 ,被福建省定为茶叶出口基地县。近几年来 ,永春立足茶叶资源优势 ,积极探索公司 +基地 +专业村的产业化开发之路 ,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其中 ,横口镇金山寨、坑仔口镇、玉斗镇、苏坑镇、湖洋镇是永春茶叶的主要基地。永春茶叶公司的永鹏牌铁观音、金佛手等名茶多次荣获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 ,成为名牌产品 ,大大增加了永春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扭转了以前永春茶叶生产销售每年徘徊不…  相似文献   

16.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来栽培茶叶,能够对茶叶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农药残留量等进行有效控制,保障无公害茶叶的绿色性与生态性。基于此,主要从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选择、栽培技术、茶园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4个方面对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7.
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全国首批无公害茶生产、出口示范基地县、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茶叶是婺源传统的特色富民产业,实施"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8.
梅州柚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梅州是全国重要的柚果商品生产基地,梅州柚已成为梅州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梅州柚产业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梅州柚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梅江区城北地处梅州城区,是梅州城区蔬菜生产的主要基地,大蒜是我区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城北镇远离工矿区,周边无“三废”排放企业。农田大气环境良好,灌溉水质、土壤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条件,土壤耕层深厚、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适宜大蒜生长。  相似文献   

20.
浅谈茶叶专业合作化与广西茶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集约化生产,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是发展广西茶叶的重要途径.探讨广西茶叶专业合作化形式,完善公司 基地 农户 协会的合作模式是实现广西茶叶集约化生产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