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品种交替轮养和混养利于防治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市养虾业日益发展,但是虾塘也日渐老化。污染严重,虾病频发,已成为困扰养虾生产者的一大问题。1991、1992两年我局承包遂溪县黄略镇三元围虾场养虾,由于采取不同品种轮养和混养,较好地克服了生产中发生的病害,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市养是业日益发展,但是虾塘也日渐老化,污染严重,虾病频发,已成为困扰养虾生产者的在一大问题。1991年以来我局承包遂溪县黄略镇三元围虾场养虾,由于采取了不同品种轮养和混养,较好地克服了对虾病害,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林野 《福建水产》1995,(4):63-67
福建沿海虾区近年深受虾病困扰,许多养虾区因此改为虾鱼混养,但实质上依然以养虾为主,在养殖结构上改变不显著。经济学上称这种因循保守行为谓:行业隋性。 1990年台湾虾农在遭受虾病灾害后,多数即转为养鱼;泰国对30万亩不宜养虾的池子进行调整;我国山东省养虾区,近年来对养虾区布局也进行了调整。笔者在1988年曾动议“养虾热”降温,为此近年屡同在养虾区工作的专家和同行探讨调整虾塘养殖结构的可行性;1994年以来又深入几个养虾区,直接向养虾区管理部门和虾农就这一问题作调查研究,获悉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开展了一种海水池塘混养异位净化养虾废水模式的中试研究。不同于养虾池内原位净化,该模式将高位池排放的养虾废水引入海水养殖池塘,池塘混养沙蚕、贝类、鱼类等经济动物,以期通过生态位互补的理念,大幅降低养殖废水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同时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和经济产出,为海水高位池养虾废水的无公害处理提供新的思路。一、养殖地点养殖中试地点位于浙江温州市龙湾区永兴围  相似文献   

5.
<正> 装甲兵部队养虾场在虾病暴发中,为对虾养殖业排忧解难,迎着困难上,顶着病害养,决心为重振我国养虾雄风作出新贡献。两年多来,他们在扩大养虾面积取得较好效益的同时,搞起了饵料加工,建起了育苗室、水质化验室和冷藏保鲜配套设施,成为虾病灾害中耸立起来的养虾红旗,树立了军民共抗虾病的样板。  相似文献   

6.
正南美白对虾与中华鳖生态混养技术,在浙江省钱塘江南岸围涂地区经多年的实践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与南美白对虾专养模式相比,因虾、鳖生物特性的差异而显现不同的技术要求,而不同的生态混养模式之间,又因虾、鳖放养比例的不同而显示不同的技术特性。1虾鳖生态混养的主要模式南美白对虾与中华鳖生态混养的多种模式主要区别在于虾、鳖的放养比例不同。  相似文献   

7.
休稻养虾/鱼是有效利用印度Kuttanad地区大量休耕圩田(围海而造的低田)的一种可行选择。本介绍了Kuttanad充分利用现有圩田进行单养和混养的情况并分析了休稻养虾/鱼对热带湿地生态系统水产养殖可持续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2021年开始,笔者在“小川1亩虾鱼菜共生系统”的基础上,在内陆地区开展循环水虾菜共生的清水养虾试验,克服了地域等限制,利用低盐度的人工海水进行虾和菜的共养,利用蔬菜种植很好地解决了养虾系统中硝态氮和磷酸盐的问题,可重复进行养虾,真正达到养殖用水的零排放,实现内陆地区凡纳滨对虾的养殖。虽然虾菜共生清水养虾模式发展也就几年时间,养殖中还有较多技术问题尚在完善中,但虾菜共生清水养虾相对投入轻,灵活性高,操作性强,可满足内陆地区活虾的就地供应,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就2021-2023年开展的虾菜共生清水养虾试验情况进行总结,可为内陆地区的虾菜共生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索提高海围半成淡水池塘养虾的产量和效益的途径,并能在群众性养虾生产中推广应用,巩固、促进养虾业的发展。二、光合细菌的使用方式采用肇庆益生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光合细菌细菌密度109个/毫升以上,性状为红色或紫红色、pH8.5,带有菌体气味和?..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台州地区的对虾养殖业发展很快。但前几年由于虾病蔓延、连续遭受台风袭击等原因,养虾业出现滑坡现象。为了巩固和发展养虾事业,根据本地区的虾塘条件,提出了“以虾为主,虾贝同养,综合利用,立体养殖”的设想。经过二年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989年全区虾塘综合利用面积占51.7%,至1990年扩大到78.4%。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在国内外掀起一股养虾热,这股浪潮也推动了我国养虾热迅猛发展,的确是件好事,但另一方面蕴藏着潜在的危险性,对这个问题人们估计不足,与其它经济形势一佯,在发展对虾养殖问题上同样存在一个缺乏宏观控制与管理的问题。最近几年来,水产系统各级领导及科研部门对一些个体户不顾条件、不因地制宜,盲目大量发展养虾业,生态系遭受严重破坏,没有及时给予指导和管理,任意发展,导致今年全国  相似文献   

12.
骆文宗 《科学养鱼》2001,(11):34-35
1993年我国沿海较普遍地发生了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主要为病毒病,使我国养虾业遭受沉重打击。国家、各级政府每年因此投入大量的资金,组织科技人员进行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防治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虾病的危害。各地纷纷探索健康养殖模式,如卤水对淡养虾、高位池养虾、工厂化养虾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使萎靡的养虾业逐渐复苏。但有的模式因投资大不宜大规模推广,近两年来广西合浦沿海群众兴起的土池封闭式养虾模式,因其投资少、效益好、养殖成功率高而在当地得到迅速推广。现将该模式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大丰沿海再度掀起养虾热最近,好多养虾农户纷纷来我厂订购对虾苗。至3月25日,我厂已外订虾苗1亿多尾。这些养虾业者主要是大丰沿海的个体和集体生产者。几年来,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大灾之年,养殖对虾也连续取得了好收成。他们的养殖方式主要是采用低盐度的河水...  相似文献   

14.
八十年代以来在我国沿海地区兴起的养虾热,使对虾养殖很快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中的主要生产项目,成为出口创汇水产品中的“拳头”产品。但在大规模、高速度的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不稳定的因素,严重影响了养虾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从经营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   

15.
养殖对虾暴发性流行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1993年以来养殖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传播途径和可能寄主的研究结果以及养虾群众的虾病防治经验,提出了以下主要防治措施: 1、养虾开始前彻底消灭虾池中可能存在的底栖甲壳类,养虾生产中切实防止池外虾蟹进入虾池。 2、对虾养殖池内引进一定数量的斑尾复(鱼段)虎鱼,消灭患病对虾和其他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的可能寄主。 3、养虾过程中定期使用ClO_2消毒,控制虾池中有害微生物的数量。 在实施以上措施的同时,特别注意使用优质饲料,优化养殖环境。三年来,在近千亩左右虾池的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养虾业绩,最高单产150kg/亩。  相似文献   

16.
立体养虾,亦称综合养虾。立体养虾技术正引起国内外水产养殖专家们的兴趣和重视,均在探讨综合养虾的方法与技术。近几年来,我国立体养虾技术发展很快,作者对我国立体养虾作了全面调查,现将我国立体养虾技术与方法作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杨斌 《科学养鱼》2001,(4):24-24
广东湛江、海南万宁等沿海地区,在 80年代中期开发了几十万亩虾池。在 1992年之前,这些虾池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 1993、 1994年暴发灾难性虾病后,这些经过多年养殖的虾池,从此一蹶不振,年年养虾年年失败。然而,在广大虾农、科技人员的不断实践、摸索下,于 1998~ 2000年间采用搬塘养虾的技术,使老化的虾塘养虾获得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搬塘养虾技术简介如下:  一、老化虾塘的改造  80年代中期开发的虾池,经过十多年的养殖,已成为老化的虾塘,存在的缺点为:  1.虾池面积在 15亩以上,养殖…  相似文献   

18.
本文略述了世界上工业化养虾的高产稳产概况。主要介绍国内水泥池养虾;日本双层底水泥池养虾;美国的工业化养虾;泰国的地膜养虾和高产精养方式。这对探讨我国养虾模式,发展养虾业,将起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内陆省份价格较好,市场需求量大,养殖户利润空间大。但由于受虾苗淡化成活率低及养殖水环境变化的影响。大多产量低,效益不佳。为解决虾苗淡化及饲养技术难关。笔者与在上海养虾多年回乡养虾的养殖大户进行了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积累了较为成熟的养虾经验,现将试验结果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赣榆县两千多名对虾养殖能手,出外输出技术劳务,支持工矿企业和农渔民养殖对虾,南到珠江口,北抵海河边,与当地群众一起使千年沉睡的荒滩变成宝库。赣榆县自1975年试养对虾,12年间养虾面积从3亩多发展到3万多亩,养虾产量、效益在全国县级养虾单位中名列前茅,当地农渔民在实践中钻研技术,增长了才干。由于本县滩涂开发利用面积已达87.5%,有的乡镇已开始经营浅海域,在潮间带围海建虾塘,1986年,县领导机关鼓励对虾养殖能手到外省养对虾。2000多人从开春起,远赴广东、福建、山东、河北、天津等省市输出技术。一种是“短期人才交流”,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