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江苏省泗洪县南部新城河网水系水环境恶化的现状,提出采取截污、引水等工程措施改善河道水质.通过建立水量水质模型模拟计算在截污、引水及各种组合方案下南部新城河网水系水体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截留点源污染与引水相结合是改善城区河流水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地区引水河道水质受联通支河、排水口影响及水安全要求高特性,提出防控重点及关键环节,构建自陆域至水域、从上游到下游外的全方位立体式污染物防控消纳技术体系,确保引水安全。  相似文献   

3.
引调清水改善南京城市内河水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京市为典型的滨江丘陵城市,市内河道基本为闸控河道,由闸控所造成的不利水文条件(河流缓流乃至滞流)是加剧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城市生活污水和地面径流是城市内河的主要汇水水源,与此同时已是内河的主要污染源,内河及湖体现状水质劣于V类,主要超标因子为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和总氮,污染特征表现为有机污染形式.引调清洁水源稀释污水,不但有效解决了城市内河水源问题,而且改善了城市内河的水动力循环条件,激活城市内河水体,从而提高了河道的水环境自净能力,最终有效改善城市水环境.建立了一维河网水质模型,以模拟计算结果为依据,制定最佳引水方案,合理选择引水水源、线路、方式及规模,以达到经济、环境双赢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为典型的滨江丘陵城市,市内河道基本为闸控河道,由闸控所造成的不利水文条件(河流缓流乃至滞流)是加剧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城市生活污水和地面径流是城市内河的主要汇水水源,与此同时已是内河的主要污染源;内河及湖体现状水质劣于Ⅴ类,主要超标因子为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和总氮,污染特征表现为有机污染形式。引调清洁水源稀释污水,不但有效解决了城市内河水源问题,而且改善了城市内河的水动力循环条件,激活城市内河水体,从而提高了河道的水环境自净能力,最终有效改善城市水环境。建立一维河网水质模型,以模拟计算结果为依据,制定最佳引水方案,合理选择了引水水源、线路、方式及规模,以达到经济、环境双赢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5.
平原河网地区地势平坦流速较缓,水体抗污染能力弱,改善水系连通性对水环境质量提升至关重要。以水系连通性较差的盛泽镇跃进联圩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引调水试验,构建圩区河网水动力模型,探索圩区水利工作调度运行规则、河网水系连通方法以及相应的水环境变化规律。研究以水龄作为水系连通性的一种时间尺度参量,建立了跃进联圩水动力-水质-水龄的河网水环境模型,模拟了5种引调水方案下,圩内水系连通性及水质改善情况,并构建了压力、状态与响应的引调水连通效果评估体系,实现了对水系连通性变化与水环境改善水平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水体交换时长来看,研究区域主要河道水体交换时间在5天以内,水体连通性越好的河道,水龄越短;从水质指标变化来看,调水实验中圩内的水环境氨氮变化最为明显,对引调水响应度高,模拟结果显示水龄与氨氮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水体连通性越好,水龄越短,有利于氨氮的削减;从引调水方案来看,单一调度方式对圩内水系连通性改善能力有限,特别是在河网内水体流动性弱的区域,同时使得圩区内水体流动性差异增大,更容易造成河网内水系连通性以及水质的空间分布差异,形成局部的滞水区或死水区。因此,采用多源引水与多区域排水相...  相似文献   

6.
江苏里下河地区河网密布、水体流动性差,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水质时空特征分析可为水资源管理与水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17年里下河泰州地区39个断面的全指标水质监测数据,综合运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里下河腹部典型区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原因。里下河腹部泰州地区水质呈现显著的年内变化,水质年内变化主要受丰水期降雨和逐月外引水源水量影响。1-5月,降水量少,外引水量增加,水质好转;6-9月,引水量下降,降水量上升,水质恶化;10月降水量和引水量都较少,水质为年内最差;10-12月,降水量少,引水量增加,水质好转。水质最差的7-10月主要污染因子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水质较差的1-2月主要污染因子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化学需氧量;水质较好的3-6月主要污染因子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里下河腹部泰州地区水质亦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外引水源水量大的月份,水质由西南部向东北部和东南部逐渐变差,水质空间变化与引水路线有较强的相关性;外引水源水量小的月份,水质总体上呈现南优北劣的特征,主要受到降水、地形和当地污染物积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平原河网区改善水环境引水配水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水配水已成为当前改善平原河网区水环境状况的重要技术手段,而科学合理的引水配水方案无疑是提高水环境改善效果的重要依托。其设计原则、引水方式、配水方式以及相应流量的确定是整个引水配水方案设计的关键,而根据不同边界条件与不同流量状况确立的"间断引水"与"连续引水"、"同时配水"与"轮流配水"则较好地解决了引水配水方案设计与调度管理中的技术问题,其出发点在于最大限度地改善河网的水力条件,并以水力条件的改善促进河网水环境状况的日渐好转。  相似文献   

8.
东昌湖的主要功能为景观旅游和工业供水,在其水量平衡和污染物质量平衡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水量、水质控制条件,建立了东昌湖引水量计算模型,以COD和BOD两种污染物为例,计算了东昌湖的引水量(通过蓄引黄河水的谭庄水库调用),多年平均各月最小引水量主要与该月的水深(蓄水量)、水质标准、不同的年型及谭庄水库的水质等因素有关.分析可见谭庄水库的水质状况对引水量的影响较大,水质为III类时的引水量为Ⅱ类时的引水量的1.5倍.引水量的年内变化很大,各月引水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该月的蒸发量.计算结果对东昌湖在正常发挥其功能的前提下,科学调引黄河水量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EFDC构建广州-佛山珠江潮汐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利用4个重要控制断面及113条重要一级支流的水量水质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率定验证,建立一级支流污染排放与控制断面水质的响应关系.通过模型量化各支流对水质控制断面的贡献率,并以重要断面的水质改善目标为约束,经模型优化求解得到主要一级支流的允许排放量及削减量,确定支流改...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圣维南方程组,并利用节点水位控制法,建立河网一维水流数学模型。并以张家港城区河网为对象,应用该模型进行了水环境治理工程对策的研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提出引水排污的具体方案,为水环境治理工程提供了设计依据。该河网数学模型同样适用于其他沿江城市河网的水环境治理工程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苏南城市化进程中圩区排水标准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苏省苏南城市化进程迅速,不少圩区从原来的农村成为城区,在目前的水利规划中,农村城市化后的排水河网与城区排水管渠设计面临着2种不同的标准体系,根据江苏苏南典型圩区的自然、水文特点,通过分析给出了2种排水标准之间的关系,供城市圩区水系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苏北平原河网水文地理特性,建立了污染负荷控制的计算模型,对江水东引清水通道涉及区域进行水环境容量计算,并结合排污量计算出河道污染物削减量或剩余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进行污染负荷控制措施的研究。结果表明:江水东引清水通道沿线主要河段的水质一般情况下能满足要求,但也应注意到点源污染相对较集中,这会造成支流某些纳污河段容易出现水质超标,而利用清水通道加大调水量可以改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3.
苏南城市化进程迅速,圩区水面率对于当地的城市规划、城市防洪除涝保安全十分重要。以常州市芙蓉大圩为例,提出了工程总费用现值最少为目标函数,考虑生态需水、蓝线控制、泵站建设等约束的圩区城镇最优水面率非线性规划模型,对常州市芙蓉大圩进行优化计算,最优水面率为10.4%,该方法可供苏南圩区水系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灌溉农业节水潜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江苏实际,根据江苏省一级水资源分区长系列年降雨量资料选择50%、75%、95%灌溉保证率的代表年,以江苏省52个计算分区为基础,分析并提出了江苏省及各流域分别至近、中、远期规划水平年的灌溉农业节水潜力,该研究成果对农业需水预测及制订节水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高光谱遥感对污水水质信息状况定量反演模型的预测评价效果,以陕西某污水处理厂采集的污水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污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获取水质评价的综合评价因子,同时利用ASD FieldSpec 3型高光谱仪获取污水的原始光谱,经过数据预处理和不同数学变换后,共获取了4种光谱指标:平滑后光谱反射率(SG)、倒数之对数(LR)、标准正态化(SNV)和去包络线(CR)。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逐步回归法(Stepwise regression,SR)、极限学习机法(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构建了基于水质综合评价因子的高光谱水质反演模型,并对反演结果进行精度验证与比较。结果表明,本组水样的平滑后光谱数据和经过标准正态化变换的光谱数据建模具有较好的建模效果,其建模的预测RPD均在2.5以上;在3种模型中,PLSR模型和ELM模型均具备很好的建模预测效果;逐步回归法的建模效果较PLSR模型和ELM模型有所下降,但是其SG-SR、SNV-SR模型的R2c均在0.8以上、R2p均在0.85以上,RPD均在3.0以上,证明其仍拥有很好的反演预测效果,且进行了特征波段的优选,实现了对模型的优化;SNV-SR-ELM(R2c=0.956,R2p=0.954,RMSE=0.500,RPD=4.651)为最佳模型,SNV-SR-ELM模型的建立为高光谱反演水质模型的优化、污水水质的快速监测和综合评价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疏勒河为例 ,建立了干旱内陆河流水质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经计算分析 ,得到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7.
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工作对于预防流域水污染、保护长江水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入河污染物的排放影响分析是排污口设置论证的重要工作之一。采用MIKE-21模型,建立了荆州中环污水处理厂排污口所在长江河段二维水动力学和水质扩散模型,模拟污水中COD、BOD5、氨氮等主要污染物在长江河段中的迁移和扩散情况,分析污水排放对长江水质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MIKE-21模型对入河污染物的扩散过程模拟精度较高,模拟成果合理,基本反映了排污口污水排放对所在江段的水质影响情况,可作为排污口设置论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广东省台山市都斛镇灌排河网的特点 ,建立了河网非恒定出流数学模型。该模型根据潮水位的变化 ,模拟河网的水位和流量变化过程。通过调节挡潮闸的运行时间和开启度 ,使该系统既能满足排涝要求 ,又能合理控制河网水位 ,使之满足农作物生长对地下水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河道水质恶化既是一个水污染问题,也是一个水生态失衡的问题,必须进行生态修复。河道生物修复和生态修复是2个不同概念,生物修复是城市河道水污染控制的手段,是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延续,而生态修复则是通过创造适合于各类生物生存的生境条件,形成各种生物群落配比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强大、系统稳定的城市河道良性水生态系统,重建受损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针对深圳市河道现状,提出生态修复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布吉河流域污水截流倍数与河流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截流倍数与河流水质关系研究中主要影响因素有降雨径流条件、城市分流制比率、污染物入河量、河流水力条件及水质目标等。面源污染作为雨季随径流进入河道的污染物,是需研究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目前合流制(或混流制)占较大比例的排水体制下,面源污染占点源污染的比例小,但由于其突发性,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