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高产优质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两优100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两优100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的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广茉S与从紫恢100中系选的水稻新品系紫恢100选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等优点,2007年2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2015,(4):84-85
两优127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的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广茉S与自育水稻新品系M127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等优点,2012年10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
湘晚籼 13号 (原名农香 98) ,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用湘晚籼 5号作母本 ,湘晚籼 6号作父本杂交 ,经 4年 6代选育 ,于 1997年定型的一个米质优、丰产性好、且有香味的晚籼新品系。1999,2 0 0 0年参加湖南省区试 ,2 0 0 1年 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在湖南省第四次优质稻评比中被评为二等优质稻品种。该品种现被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列为该公司开发、生产高档优质米的主要原粮品种之一。1 产量表现1.1 品比、区试结果1997年参加湖南省水稻所新品系比较试验 ,折合产量 72 82 .5 kg/ hm2 比对照湘晚籼 1号增产 8.5 %…  相似文献   

4.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119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皖稻119(原名两优6326)是宣城市农科所用自育的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宣69S与优质中籼新品系wh26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生育期适中、米质优、产量高、中抗白叶枯病等特点,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其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华两优1206是以中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华201S为母本,与中稻新品系T226配组而成的两系法杂交中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等特点,2005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主要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1952”系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于1977年用6278(即IR22/红米冬粘/广秋矮)作母本与A、S、D_7(原产印度)杂交,于1981年第七代定型的一个高产、优质晚籼新品系。几年来,先后参加品比、区试及大面积试种示范,表现优良,深受各地欢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现将其主要特点简介如下: 一、产量高,增产潜力大。1982—1985年先后参加二年品比,一年联合品比,二年省区  相似文献   

7.
矮优L011     
系安徽省农科院用不育系“矮A”与L011组于1989年筛选出的早中熟杂交中籼新组合。1991~1992年参加安徽省杂交中籼区试,1993年参加生产试验,1994年4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并命名为“皖稻53号”。1产量表现1991~1992年参加安徽省杂交中籼区试,亩产分别为434.6和517.7kg,比对照汕优64增产4.5%。1993年参加安徽省杂交中籼早熟组生产试验,亩产490.5kg,比对照汕优64增产15.0%。1994年在潜山县作双晚种植,亩产511.8kg,比汕优64增产19.19%…  相似文献   

8.
“多恢57”是利用“多系育种”方法育成一个中籼迟熟抗病优质恢复系。本文介绍了“多恢57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以及用它配制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组合”Ⅱ优多57的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扬辐糯4号(原代号“909”)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利用^60Coγ射线辐射迟熟中籼IR1529—68—3—2干种子.由胚突变育成的中籼糯新品种,比原品种早熟18天,1995年4月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是当前推广籼糯中较为突出的新品种。具体表现有:  相似文献   

10.
多恢57是利用“多系育种”方法育成的1个中籼迟熟、抗病、优质恢复系。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以及用它配制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组合Ⅱ优多57的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多恢复 57是利用“多系育种”方法育居的1个中籼迟熟,抗病,优质恢复系,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以及它配制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组合Ⅱ优多57的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福建稻麦科技》2007,25(4):F0003-F000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继“谷”、“伊”、“丰”字三代野败籼型三系水稻不育系之后,又设计了第四代“源”字系列不育系的育种目标,“源”字系列不育系选育,是继“丰”字系列不育系基础上,再进行有利基因的聚合,  相似文献   

13.
“02428选”系广亲和系02428群体中的一个变异株,花时比02428早1—1.5小时,且开花集中,花粉量充足,抽穗期比02428迟8—9天,其它生物学特性也异于后者。测交鉴定表明,“02428选”与不同来源和不同类型的籼、粳品种(系)和光敏核不育系杂交,不仅具有良好的广亲和性,而且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对BT型不育系还有一定的恢复能力。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潜在的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航93S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特籼占13空间诱变的优质超大穗新品系M-93为供体亲本,以不育系中间材料S-25(来源于C815S/合丰占)为轮回亲本杂交,后连续回交3代和自交5代,最终于2015年育成航93S。该不育系具有不育起点温度较低、开花习性好、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高、穗大粒多、配合力强、抗寒性强及稻米品质较优等特性,2017年10月通过广东省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5.
镇籼3A是以珍汕97A作母本,(中9B/内香2B)F8优良株系作父本杂交后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野败型优质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异交特性好,育性稳定,于2018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用该不育系配组育成镇籼优382和镇籼3优134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6.
由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完成的“杂交粳稻育种配组理论与方法及其骨干亲本的选育与应用研究”于 1999年 9月 2 4日由辽宁省科委组织鉴定。省内外专家认为该理论具有学术上的开创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生产上的实用性。杨振玉研究员等科技人员在 30 a的育种实践与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中逐步形成包括“籼粳架桥”间接部分利用籼粳杂种优势 ;籼粳遗传成分搭配适度 ,培育偏籼偏粳高配合力特异亲和恢复系或不育系 ;利用本地优势生态群与外缘优势生态群配组 ;籼粳有利基因集团构建 ;偏高秆抗倒新株型改良以及高产优质抗逆性适应性相结合与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7.
我所在“六五”、“七五”的基础上,“八五”继续承担全国高产、优质、抗病油菜新品种选育攻关任务,预期选育出1~2个立夏边成熟、双低、产量与中油821相当或增产、适合湖南生态条件推广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通过5年攻关,育成了双低、早熟、高产甘蓝型油菜新品系91-1,提供了89-9和89-3016两个双低新品系参加省优质油菜区试和全国优  相似文献   

18.
1选育过程 新彩棉24号(原名博彩16号)是新疆兵团第五师农科所以本所自育的棕色棉品系“棕97—2”为母本,以白色陆地棉品系“系9”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选择法,结合南繁加代,对纤维品质、产量性状等进行定向选育,2008年选出综合性状好的新品系“博彩16号”参加本单位彩色棉新品系比较试验,产量、品质、抗逆抗病等性状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农业部重点实验室选育的“籼型标记光—温敏核不育系M2S”于1995年8月28日通过了浙江省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20.
籼粳亚种间杂种具有强大的穗形优势,但同时存在的生育期和株高超亲优势阻碍了其在生产上应用。而籼粳“架桥”已作为一种间接利用亚种间优势的方法。本所在利用籼掺粳选育早杂恢复系的过程中,发现粳占遗传背景的多少,与穗粒、株高、生育期的优势有一定的规律。本试验就此作了初步探索。1 材料与方法1988年晚季用籼型不育系V20A作母本,与对其有半恢能力的中粳77302及籼粳交衍生恢复系早24/77302,圭630//早24/77302配制3个组合(F1)。1989年4月7日播种。以母本不育系的同型保持系V20B及父本恢复系77302,早24/77302,圭630//早24/77302作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