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蓟马类害虫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国内外关于蓟马类害虫的抗药性相关研究进展。主要对当前国内外相关地区的蓟马类害虫的抗药性现状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分析了该类害虫的抗药性机制,主要包括代谢抗性、靶标敏感性和表皮穿透率下降等。另外,并总结了该类害虫的生物检测、生化检测和分子检测等抗药性监测的相关方法。最后,对该类害虫的抗药性治理进行了总结,包括化学策略、生物策略和农业策略。旨在为更全面深入地认识该类害虫的抗药性和生产防治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根据当前使用虫害防治药剂的弊端,从防治手段、用药方式及害虫敏感期特性等方面阐述了害虫抗药性的预防措施,以期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信阳茶树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茶树害虫种类多、发生复杂、防治中过分依赖化学农药,茶树农药残留超标等关键问题,对茶树害虫的发生规律、害虫及天敌的种类、农业栽培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项技术进行了研究,有效地控制了茶树害虫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中国茶树害虫的种类和危害情况,针对危害茶树较重的茶尺蠖、茶小绿叶蝉、茶橙瘿满、黑刺粉虱等害虫,论述了其研究概况,并对茶树害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茶树生产中主要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棉花主要害虫抗药性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山西省棉花主要害虫抗药性现状、抗药性产生的机理和影响害虫抗药性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提出了山西省棉花害虫抗药性治理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茶小绿叶蝉是茶树的主要害虫。茶树受害后,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都受到不良影响。茶树是叶用经济作物,茶叶采摘间隔期较短(一般6—9天),对化学农药的选择有很大的局限性。宜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过去,由于长期使用敌敌畏、乐果、敌百虫儿种常规农药,茶小绿叶蝉的抗药性日趋加强,防治效果锐减。这儿年来,一些进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茶园害虫840种,在四川主要的茶园害虫有茶尺蠖、茶小绿叶蝉等10来种,长期以来,茶园频繁使用化学农药,使害虫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加上茶园害虫天敌被大量杀伤,导致茶园害虫发生加重,防治次数增多,用药量增加,并造成农药残留问题,影响茶叶安全和茶叶的上市、出口。为从源头上控制农药残留,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障食品安全,寻找安全有效的生物药剂来替代化学农药防治茶树害虫,我们进行了苦参碱防治茶尺蠖的试验。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种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都有可能受到害虫的危害,而随着耕作栽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害虫种群数量的控制又有更高的要求.作为主要防治措施之一的化学防治,由于使用方便、击倒力强、效率高、适应范围广、价格便宜等特点而深受农民的欢迎.但近年来,由于化学农药的使用日益广泛,害虫抗药性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害虫产生抗药性,使害虫的防治变得更加困难,农民则常常采用加大用药量和增加用药次数来达到有效防治害虫的目的,这又加速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从而使害虫的防治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下面就害虫的抗药性、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影响害虫抗药性发展的因素及如何克服和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几个问题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9.
农业害虫抗药性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害虫的抗药性是害虫防治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对害虫抗药性产生、发展过程进行监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文章阐述了农业害虫抗药性监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这些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指出害虫抗药性监测方法的选择是害虫抗性监测的重点。提出建立生物测定结果与分子生物检测结果之间的数学模型的方法,使群体监测与个体监测相统一,据此制定最切合实际的害虫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0.
螺虫乙酯是一种以乙酰辅酶A羧化酶为作用靶标的新型季酮酸类杀虫剂。由于其良好的杀虫活性及环境相容性,该药剂已在防治农作物害虫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随着螺虫乙酯的广泛使用,部分害虫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介绍了靶标昆虫对螺虫乙酯抗药性发生监测情况、交互抗性研究情况以及抗药性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农业害虫抗药性治理现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10种牧草抗旱性与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温室条件下,应用反复干旱法,连续干旱法和“电导”法,对10个优良牧草品(草)种进行了抗旱性与耐热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用3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基木一致。以伊犁蒿、驼绒藜抗旱耐热性最强。4种禾草中以老芒麦、无芒雀麦抗旱耐热性较强,苇状羊茅居中,布顿大麦最弱。4个苜蓿品种中以阿勒泰杂花苜蓿、新牧1号杂花苜蓿抗旱耐热性最强,贝维尔杂花苜蓿次之,北疆苜蓿表现最弱。结论表明,今后对牧草抗旱耐热性鉴定可采取本文使用的两种以上方法对照测定。  相似文献   

12.
采用2003-2006年从福建省5个稻瘟病重发病区分离87个菌系对生产上应用的10个杂交稻亲本和4个抗源材料进行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10个杂交稻亲本中,不育系谷丰A抗性最好,抗性频率为97.7%,多系1号、亚恢627和蜀恢527表现也较好,抗性频率分别为85.9%、85.1%和80.5%,而其它普遍表现感病,其抗性频率均小于28%,继续利用这些抗稻瘟病差的亲本之间进行配制的组合在生产上应用潜在稻瘟病流行的威胁.4个稻瘟病抗源的抗性频率都在85%以上.4个抗源与10个杂交稻亲本的两搭配后联合抗病性系数都在0.87以上,说明利用这4个抗性基因可用于杂交稻的稻瘟病抗性改良.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掺纤维材料和硅粉路面混凝土在冻融磨蚀复合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并通过微观结构分析,探讨掺纤维材料和硅粉混凝土路面抗冻融磨蚀复合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路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适长的聚丙烯腈纤维材料或硅粉均有助于提高混凝土抗冻、耐磨性能.掺入纤维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韧性,其中有机纤维效果最佳,无机短纤维次之,无机长纤维最差.  相似文献   

14.
15.
干旱缺水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逆境因子。干旱胁迫会诱导水稻特定基因表达,这些基因的表达和调控能使水稻抵御干旱胁迫的伤害。筛选和培育抗旱的水稻品种不但可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用水,而且有利于增产稳产和减少环境污染。在此,简要概述了水稻抗旱生理、抗旱机制和抗旱相关基因一些进展,为提高水稻抗旱性和抗旱育种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6.
几种彩叶植物的耐热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引种的5个彩叶树种红叶石楠(Phtinia×fraseri 'Red Robin')、小丑火棘(Pyrachtha fortuntana'Herleguin')、水果蓝(Teucrium fruitcans)、金叶大花六道木(Abelia grandiflora 'Francis Mason')及北美枫香(Liquidambar styraciflua)连续3a的抗寒性和耐热性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评价均为Ⅰ级,都能在武汉安全越冬、越夏。  相似文献   

17.
刘杰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41-43
蛋白酶抑制剂在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对于植物抵抗生物胁迫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蛋白酶抑制剂在植物非生物胁迫抗性方面的提高也有着作用,综述了蛋白酶抑制剂在提高植物非生物胁迫抗性,如盐、干旱、温度和氧化胁迫等方面的进展,并探讨了其作用的机理可能是通过各种方式增强某些蛋白的功能,进而消除各种非生物胁迫引起的氧化胁迫。  相似文献   

18.
油菜寒冻诱抗剂诱导油菜寒冻抗性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油 5号和陕油 6号经寒冻诱抗剂处理后 ,在 4℃和 - 4℃条件下 ,体内可溶性糖、脯氨酸、甜菜碱含量明显高于未经处理的对照组 ;处理组叶绿素荧光参数 (F0 )低于对照组 ,PSII光化学效率 (Fv/Fm)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 ,处理组的抗寒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棉花黄萎病抗性机制与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黄萎病是为害我国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对棉花黄萎病的致病机理、抗病机制以及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解决棉花黄萎病为害的最有效途径是抗病品种的选育,并对今后的育种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以螨治螨”生防技术与病虫害综合治理中的其他防治方法合理结合,通过用玻片浸渍法对不同阿维菌素产品进行了毒力测定,确定了阿维菌素类农药对胡瓜钝绥螨具有中等毒性后,用在室内繁殖的多年未接触过任何农药的胡瓜钝绥螨敏感品系为材料,在实验室内用阿维菌素原粉进行胡瓜钝绥螨抗阿维菌素品系的汰选,并对筛选出的抗性品系进行抗性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