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武怀恒  褚世海  万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4):160-161,203
[目的]探讨温度对黑点切叶野螟发育和取食量的影响,为利用黑点切叶野螟防治空心莲子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空心莲子草为食料,系统研究了不同温度对黑点切叶野螟幼虫发育历期、取食量和日平均取适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黑点切叶野螟幼虫的发育历期缩短,取食量增加,日平均食叶量增加。在17、22、27、32℃恒温下幼虫的历期分别为(53.84±2.70)、(22.02±0.74)、(14.48±0.08)、(10.97±0.57)d,取食量分别为(51.85±11.18)、(229.07±53.41)、(323.71±111.37)、(174.76±35.76)mg,日平均取食量分别为(0.96±0.21)、(10.40±2.42)、(22.36±7.69)、(15.93±3.26)mg/d。当温度达到37℃后,黑点切叶野螟无法完成生活史。[结论]综合研究结果来看,黑点切叶野螟的最适发育温度为27℃。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黑点切叶野螟(Herpetogramma basalis)的主要寄主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和苋菜(Amaranthus mangostanus L.)作为食料,研究了黑点切叶野螟在取食后的生长发育指标及营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食料下,黑点切叶野螟的幼虫历期、幼虫体长、体重、幼虫存活率及蛹历期、蛹重均无显著差异;黑点切叶野螟成虫的繁殖力及寿命也无显著差异。黑点切叶野螟的相对生长率、相对取食量、食物利用率、食物转化率和近似消化率均表现一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短时高温处理对黑点切叶野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准确地评估其生防潜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黑点切叶野螟1龄幼虫分别在2种高温(35℃和40℃)暴露4种时长(2、4、8、16 h)后,观察测定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蛹重、发育历期、成虫产卵量等指标。【结果】经2种温度、不同时长的处理后,黑点切叶野螟各项生长发育和繁殖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幼虫存活率显著降低,35℃处理16 h,幼虫存活率由1龄的65.83%降为5龄的28.33%;对化蛹率和羽化率无显著影响;幼虫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延长,2种温度(35℃和40℃)处理16 h后,幼虫历期分别比对照长0.90 d和1.74 d;对蛹期无影响;成虫寿命在经8 h和16 h处理后缩短约1 d;蛹重在8 h和16 h高温处理后略有下降;雌虫产卵量在2种温度下均为处理16 h的最低;对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影响。【结论】黑点切叶野螟受短时高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低存活率和抑制发育速率,影响程度取决于高温强度和持续时间。在供试条件下,黑点切叶野螟均能完成生活史,保持种群的延续,这对生防是有益的。但是,较长时间的高温处理导致幼虫存活率显著下降,这可能是黑点切叶野螟夏季种群密度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饲喂黑点切叶野螟,观察不同温湿度下其发育期状况,测定过冷却点和平均冰点,并于2009年调查湖北省孝感市城区西郊该虫在水花生上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相对湿度(RH)为75%、温度为17℃时适宜幼虫和蛹生长发育;27℃下,RH为45%时幼虫发育历期最长,RH为45%~75%时孵化率呈上升趋势;幼虫在1~5龄时,过冷却点低于平均冰点,而蛹期过冷却点高于平均冰点;在室外自然条件下,水花生上的幼虫量于9月中旬达最高峰,成虫数量增长高峰期分别为9月16日和10月24日.一定的温湿度对黑点切叶野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扬地区豆野螟发生规律与测报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野螟在江苏一年发生4~5代,主害代为第2、3代(7~8月)。低龄幼虫为害以花为主,3龄后以荚为主。第2、3代常温下历期为:卵2.5~4天,幼虫5.5~9.5天,预蛹1~2天,蛹5~16天,成虫3~14天。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33℃、8.67℃,有效积温为137.48、172.22℃/天。过冷却点分别为-3~-5℃、-11~-13℃。幼虫在田间为聚集分布。防治指标花害率为20%,百花有虫10头,荚害率5%。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木橑尺蠖(Culcula panterinaria)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明确各虫态的耐寒性。[方法]采用数字万用电表和低温培养箱测定木橑尺蠖1~6龄幼虫、蛹和雌雄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木橑尺蠖的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大小顺序为1龄幼虫[(-10.01±0.24)、(-9.75±0.13)℃]、2龄幼虫[(-11.24±0.15)、(-10.89±0.16)℃]、3龄幼虫[(-12.64±0.23)、(-12.01±0.24)℃]、成虫[(-14.39±0.20)、(-13.76±0.22)℃]、4龄幼虫[(-14.56±0.15)、(-13.94±0.21)℃]、5龄幼虫[(-15.36±0.17)、(-14.85±0.18)℃]、6龄幼虫[(-17.87±0.13)、(-16.93±0.17)℃]和蛹[(-20.95±0.09)、(-19.78±0.19)℃]。木橑尺蠖的雌成虫过冷却点和冰点都低于雄成虫,木橑尺蠖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14.56±0.18)、(-14.61±0.19)℃,雄成虫分别为(-14.22±0.22)、(-12.91±0.25)℃。[结论]木橑尺蠖的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存在显著差异,雌、雄成虫的过冷却点差异不显著,而结冰点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黑点切叶野螟(Herpetogramma basalis)自然饲料季节性短缺问题,设计了3种人工饲料配方,以自然寄主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为对照,在室内研究了人工饲料对生防昆虫黑点切叶野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点切叶野螟在人工饲料饲养下可以完成生活史,但大多数生长发育指标和繁殖指标受到影响。其中,3种配方的人工饲料饲养的幼虫历期均有所延长、羽化率降低、成虫寿命缩短、单雌产卵量降低;配方Ⅰ和Ⅱ饲养的幼虫存活率明显降低,蛹期延长;配方Ⅰ饲养的昆虫蛹重和下一代卵孵化率明显低于对照;化蛹率和雌雄性比未受影响。3种饲料配方中,配方Ⅲ在本试验中表现最优,应在此基础上继续优化配方,以保证在冬季自然饲料短缺时作替代饲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端尖食植瓢虫、柳蓝叶甲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方法]采用数字万用电表和低温培养箱对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1~3龄幼虫、蛹和雌雄成虫分别进行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测定。[结果]端尖食植瓢虫的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由高到低顺序为1龄幼虫[(-12.83±0.25),(-12.14±0.14)℃]、成虫[(-15.45±0.20),(-13.67±0.24)℃]、2龄幼虫[(-16.26±0.21),(-14.73±0.15)℃]、蛹[(-18.87±0.23),(-16.65±0.18)℃]、3龄幼虫[(-22.65±0.09),(-19.67±0.09)℃]。柳蓝叶甲的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略低于端尖食植瓢虫,其由高到低顺序为1龄幼虫[(-13.74±0.15),(-13.15±0.24)℃]、2龄幼虫[(-16.12±0.21),(-14.28±0.16)℃]、3龄幼虫[(-17.05±0.15),(-15.73±0.20)℃]、蛹[(-19.57±0.13),(-17.25±0.16)℃]、成虫[(-22.73±0.12),(-19.69±0.10)℃]。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的雌成虫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都低于雄成虫,端尖食植瓢虫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15.67±0.19)、(-14.81±0.22)℃,雄成虫分别为(-15.23±0.21)、(-12.53±0.26)℃,柳蓝叶甲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18.66±0.21)、(-18.11±0.22)℃,雄成虫分别为(-18.24±0.19)、(-17.23±0.26)℃。[结论]端尖食植瓢虫和柳蓝叶甲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存在显著差异,2种昆虫各自的雌、雄成虫的过冷却点差异不显著,而结冰点呈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黑点切叶野螟[Herpetogramma basalis (Walker)]幼虫盛期,应用扩散系数C、扩散型指数Iδ、负二项分布K值、CA指标、聚集度指标I、平均拥挤度(m*)和平均密度((X))的比值m*/(X)、Taylor幂法则及Iwao 的m*-X回归分析法等8个聚集度指标,对黑点切叶野螟幼虫在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Grisb]样田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点切叶野螟幼虫在空心莲子草样田内呈聚集分布.在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最适抽样数和复合序贯抽样方案的计算模型,提高了田间调查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温度对辣木瑙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辣木瑙螟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光周期L∶D=14h∶10h、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设置24、26、28、30和32℃5个温度梯度,测定不同温度下辣木瑙螟卵的孵化率、幼虫及蛹的死亡率和发育历期;待成虫羽化后,测定不同温度对成虫寿命及产卵量的影响,并计算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及实验室种群的生殖力生命表参数。【结果】在24~32℃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除1、2和3龄幼虫外,辣木瑙螟其他幼虫虫态和蛹的死亡率均先降低后升高;24℃时各虫态的累积死亡率最高。在24~30℃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各龄期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及成虫寿命均逐渐缩短,32℃时从卵发育到成虫仅需14.58d,而在24℃下为28.75d。单雌产卵量在30℃时最大,为412.85粒,32℃时最低,仅27.33粒。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6.75、16.95和16.33℃,有效积温分别为27.83、131.00和94.16d·℃。在24~30℃内,周限增长率均大于1,种群数量以几何级数增长。【结论】温度对辣木瑙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明显影响,28~30℃是辣木瑙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适温区。根据辣木瑙螟危害地区的平均温度,结合其发育历期等,可对辣木瑙螟进行预测预报,为辣木瑙螟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八脉交会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经气相交通的八个腧穴。笔者从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中的“八脉交会八穴歌”追本溯源,从腧穴主治作用、所属经脉循行和病候及与奇经八脉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提炼,为临床应用八脉交会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现代园林设计的要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智 《现代农业科学》2009,(5):170-170,176
园林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根据园林设计的理论知识与园林设计的实践经验,对现代园林设计的要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园林设计的理论发展与实践进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辣椒是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茄科辣椒属,起源于墨西哥,目前已在我国广泛种植。从育苗、定植和生长管理3个角度对辣椒种植的要点进行探讨,以期对提高辣椒的产量、品质方面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历年来CET-4中Vocabulary 题项进行研究,通过列举分析,主要归结了词语 用法测试的常见类型及特点,对教学和测试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15.
在大豆种植中,施肥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直接的影响到大豆的产量。合理的施肥对于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遗传学教学中基因、等位基因及复等位基因,减数分裂与三大遗传规律(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和连锁遗传规律),“多因一效”与“一因多效”,遗传图距与重组率,三点测验绘制遗传图谱,遗传图距与物理图距,基因重组与基因的精细结构等7个疑难点内容进行分析,并就相关内容加以补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5种绿化灌木大红花(Hibiscus rosa-sinensis L.)、海桐(Pittosporum tobira (Thumb.)Ait.)、灰莉(Fagraea cellnica Thumb.)、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 L.)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5种绿化灌木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日变化相一致,但与胞间CO2浓度存在负相关关系.大红花的光饱和点最高,是较喜光的植物,山茶的光补偿点最低,具有较强的耐阴性.  相似文献   

18.
大豆是最受欢迎的豆类作物之一,不仅有营养,而且非常有价值:它不仅可以作为一种食 物,而且可以作为一种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食物。为了保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种植技术是必不可 少的。本文介绍了大豆种植技术的关键问题,仅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浅谈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级稻"三定"栽培法,即定目标产量、定群体指标、定技术规范的水稻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是营造速生用材林、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的优良树种之一。它的树干通直,材质良好,木材耐水湿且耐腐,不易弯曲,是建筑和家用的主要材种。由于它的根系发达,枝叶繁茂,特别适合营造防护林。为了加速樟子松的开发利用,本文将樟 子松育苗造林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