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制备一种以聚乙烯醇为基材,以牛至精油为抑菌剂的新型抗菌薄膜。[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鉴定了牛至精油的化学成分,将其与聚乙烯醇、玉米淀粉等制备抗菌薄膜,并且研究其力学性能、透光率、雾度及抗菌效果。[结果]牛至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香芹酚,占84.40%;牛至精油可提升抗菌薄膜的断裂拉伸应变,但降低了抗菌薄膜的拉伸强度;随着牛至精油的添加,抗菌薄膜的透光率降低,雾度升高;抗菌薄膜的抑菌活性随着牛至精油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结论]当牛至精油的添加量为2%时,可以制备出一种抑菌性能和力学强度都较好的抗菌薄膜。该抗菌薄膜对灰霉、青霉、根霉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60、45、90 mm。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基于油水混溶剂的复方精油对空气中沉降菌的抑制作用,本研究测定了一种复方精油的抑菌效果、精油型抑菌制剂的抑菌效果和油水混溶剂对精油抑菌效果的影响。通过平板沉降法测定该复方精油的抑菌效果,并选取PEG-40氢化蓖麻油(PEG-40)、吐温80、二甲基亚砜(DMSO)、司盘85、双脱乙醇5种油水混溶剂,在复方精油和油水混溶剂比例分别介于1:1~1:6之间时配制精油抑菌制剂,并验证该均匀水溶液的抑菌效果,同时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油水混溶剂对该复方精油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复方精油的抑菌率达到80 %以上,精油抑菌制剂在平板暴露6 h的抑菌率最佳,为48.92 %。油水混溶剂中PEG-40的增溶效果最佳,复方精油浓度为1 %时,精油、PEG-40、双脱乙醇的最佳比例为1:2:2;浓度为3 %时,精油、PEG-40、双脱乙醇的最佳比例为1:3:3。PEG-40对空气中沉降菌无抑制效果,双脱乙醇和复方精油对空气中沉降菌的抑菌效果表现为相加作用。研究对植物精油应用于产业化生产时,油水混溶剂的种类和比例对精油类产品实际效果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植物精油是一种以植物为原料提取的具有一定挥发性和气味的植物源次生代谢产物,可以通过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提取。文章从抑菌、抗氧化、诱食促生长、提高动物免疫力4个方面介绍了植物精油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理,概括了植物精油对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总结了植物精油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臭柏枝叶精油的体外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臭柏精油在抑菌、抗菌领域应用前景。[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连续稀释法和自然沉降法对臭柏精油体外抗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臭柏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酵母菌的抗菌圈直径分别为(16.2±2.3)、(8.4±1.3)、(26.2±5.1)、(16.7±2.1)、(18.0±2.4)mm;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50%、10.00%、0.25%、7.50%和0.50%。对室内空气中菌类的平均抑菌率达43.3%。臭柏精油对5种菌的抑菌活性强度为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黑曲霉〉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臭柏精油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是一种很有价值和开发前景的芳香油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声波辅助-盐析-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黑皮油松松针精油,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黑皮油松松针精油提取的工艺条件。结合滤纸片法和气相扩散法,确定了黑皮油松松针精油的抑菌活性,运用二倍稀释法确定了最低抑菌体积分数,并且研究了温度、p H值及紫外线对黑皮油松松针精油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240 W,超声时间60 min,Na Cl质量分数4%,提取时间5 h,精油得率可达0.388 2%。黑皮油松松针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酿酒酵母和米曲霉抑菌效果不明显;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体积分数分别为5,10,20 m L/L;温度和紫外线照射对精油抑菌的活性并未产生显著影响,p H值影响其抑菌活性,酸性环境下其抑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植物精油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具有绿色、无残留、无耐药性等特性,已经成为众多畜牧科研工作者的重点研究对象,逐渐成为抗生素的替代品之一。文章综述了植物精油的理化特性、微胶囊化工艺,并探讨了其主要生物学功效机理及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茶树精油对沙门氏菌的生长、碱性磷酸酶含量、胞外蛋白含量、电导率、生物膜形成、鞭毛动力等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抑菌机理。【方法】分别检测茶树精油和多种抗生素对沙门氏菌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茶树精油对沙门氏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检测不同质量浓度茶树精油对沙门氏菌生长曲线、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胞外蛋白质量浓度、电导率、生物膜、鞭毛动力的影响。【结果】茶树精油对沙门氏菌的MIC和MBC均为10 540 μg/mL。2 635,5 270,10 540 μg/mL茶树精油对沙门氏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茶树精油质量浓度的增加,其对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增强,沙门氏菌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胞外蛋白质量浓度增加,电导率增强,生物膜形成受到抑制,鞭毛动力下降。【结论】茶树精油通过影响沙门氏菌的生长、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胞外蛋白质量浓度、电导率、生物膜形成、鞭毛动力而发挥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香薷精油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香薷精油的组成及其生物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香薷中提取精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香薷精油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析,同时对香薷精油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进行了测定。鉴定出了香薷精油的8个主要化学成分,其中去氢香薷酮含量最高(68.35%)、其次为香薷酮(25.19%),两种成分占精油总组分的93.54%。精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低于BHT和Vc,香薷精油对β-胡萝卜素褪色抑制率高于BHT,但低于Vc。香薷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的抑菌效果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效果好。香薷精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茵陈蒿精油的化学成分、抗氧化能力、抑菌活性和抑菌机理,为蒿属植物精油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集的茵陈蒿植株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利用1,1-二苯基-2-二硝基苯肼(DPPH)测定茵陈蒿精油的抗氧化能力;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茵陈蒿精油对大肠杆菌、破伤风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荧光假单胞杆菌6种病原细菌和白色念珠菌、黄瓜灰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辣椒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马铃薯立枯丝核菌7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茵陈蒿精油对白色念珠菌及6种供试病原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值;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茵陈蒿精油对其他6种真菌的抑制率,并建立毒力回归方程;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茵陈蒿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细胞壁的影响。【结果】GC-MS分析结果显示,茵陈蒿精油共分离出24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蒿酮(37.59%)、乙酸丁酯(22.75%)和桉叶油醇(11.34%)。茵陈蒿精油对DPPH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茵陈蒿精油对供试菌株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供试菌种的MIC值为2.5~80 μL/mL,MBC值为5~150 μL/mL;茵陈蒿精油对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毒力效果,EC50为3.371~10.942 μL/mL。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茵陈蒿精油破坏了菌株的细胞壁,使菌体内容物渗出,导致菌体形态发生改变。【结论】茵陈蒿精油化学成分丰富,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和抑菌能力,在农作物病害防治及食品保鲜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偃松(Pinus pumila)种鳞为试验材料,采用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4种常见腐败菌为供试菌,以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为评价指标,分析热、酸碱性、光照、金属离子和壳聚糖等处理条件对偃松种鳞精油抑菌活性和功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偃松种鳞精油对4种供试菌种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效果强于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效果.精油抑菌稳定性试验表明,4℃长时间贮藏、25℃短时间处理、紫外线处理,对精油抑菌活性无显著影响;在60、80℃处理时,精油的抑菌活性明显下降;而酸性、金属离子(CaCl2、KCl、FeCl3、FeCl2)、壳聚糖处理时,均提高了种鳞精油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陈俊杰  陈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175-5177
结合抗菌肽的来源和其独特的抗菌机理,阐述了抗菌肽在推进绿色养殖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石榴皮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06-17307,17372
石榴皮是石榴的干燥果皮,多年研究表明,石榴皮具有显著的抑菌、抗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石榴皮作为天然的抑菌剂,具有来源广泛、提取率高、副作用小、残留少、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有传统的抗生素无法比拟的优势。对近年来国内外对石榴皮的抑菌成分、抑菌效果及提取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概述,以期寻找和开发一种新型高效的天然抑菌剂来替代传统的抗生素,从而为控制致病菌的传播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扩大石榴皮在食品和医药方面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链球菌诱导后家蝇幼虫提取物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枯草杆菌诱导后的家蝇幼虫提取物在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抑菌圈测量法测定链球菌诱导后家蝇幼虫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分析其对温度、酸碱和离子强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链球菌诱导的家蝇幼虫提取物对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6.55~11.01 mm。诱导组中家蝇幼虫提取物对6种病原菌和工程菌大肠杆菌JM109均有抑制作用,其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较强。而未诱导组提取物对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6.01~8.01 mm,诱导组的抗菌活性高于未诱导组。抗菌肽样品具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当pH值为4~10时,抗菌肽样品的抗菌活性均较高,以pH值为8时最高。抗菌肽样品的抗菌活性随离子强度的升高而下降。[结论]抗菌肽的抑菌活性受环境离子强度的影响,与其作用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14.
高金岗  王锐萍  安飞飞  郝清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750-12751,12779
[目的]探索生化黄腐酸(BFA)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菌效果的最适试验条件。[方法]采用4个因素4个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案。4个因素为BFA浓度、培养基pH、培养温度和菌种的生长时期。以抑菌圈直径为指标,研究BFA的抑菌作用。[结果]BFA具有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要好于大肠杆菌。试验条件的最优组合为:BFA浓度80 mg/ml,培养基pH 7.6,温度18℃,2种菌均处于对数生长期。[结论]当试验条件为最优组合时,BFA对2种菌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稻蝗抗菌肽的诱导和粗提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昆虫抗菌肽的研究逐渐成为昆虫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它可为抗菌和抗肿瘤新药的开发提供新的来源。本文对稻蝗(Oxyachinensis)幼虫进行了紫外照射、超声波、针刺、菌液注射的处理,发现E.coli注射诱导产生的抗菌物质活性明显;通过对不同指示菌做抑菌测定,结果显示稻蝗抗菌肽仅抗革兰氏阳性菌;经高温处理、酸性处理,表明此抗菌物质为一种热稳定的碱性抗菌多肽。  相似文献   

16.
以购买商品化的溶菌酶标准品作为对照,通过平板扩散法检测重组人溶菌酶(rhLYZ)在体外对几株致病菌及益生菌的抑菌作用,同时用梯度稀释法检测重组人溶菌酶的MIC和MBC。分别将重组酶和商品酶做梯度稀释后,滴加到涂布有一定量菌液的MH平板,通过平板扩散法测量各组抑菌环直径大小,从而判定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重组人溶菌酶抑菌活性显著高于标准溶菌酶,低质量浓度的重组酶即可对致病菌的生长产生抑制和杀灭作用。rhLYZ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较为敏感,抑菌环直径达到15mm~18mm;对多杀性巴氏杆菌抑菌环直径则达到27.5mm。提示rhLYZ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病原菌均具有较强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乳链菌肽是由特定乳链球菌产生的一种抗菌多肽,其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是目前世界上作为食品添加剂进行防腐处理使用最广泛的细菌素。综述了有关乳链菌肽的有关信息,为对其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殷培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032-14034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树舌资源,对琅琊山树舌进行液体培养,获得树舌菌丝体,采用碱液提取法获得树舌多糖,研究树舌多糖对食品中常见细菌的抑制效果及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树舌多糖具有一定的抑菌性能,且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树舌多糖有一定的清除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的能力及还原能力,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抗氧化能力与多糖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PR-39通过非穿孔形式抑制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具有抗菌活性。此外,在伤口修复、炎症、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诱导血管生成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因此开发PR-39具有重大的意义。用人工合成的PR-39基因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PR-39片段,将其克隆到载体pHIL-S1构建重组质粒pHIL-S1-PR-39,并电转化至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中,用MD和MM平板筛选重组子,经甲醇诱导其表达后,Tricine-SDS-PAGE分析表达蛋白,通过琼脂扩散试验检测PR-39的抑菌活性。通过MD和MM平板筛选出Mut+的转化子,甲醇诱导表达产物经Tricine-SDS-PAGE得到大约4kD的重组蛋白,并能够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本研究获得了能高效稳定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PR-39的基因工程菌,为抗菌肽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密度纤维板抗菌处理方法及抗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LS-500光触媒基础蜡、硅藻纳米复合光触媒液体活性炭、LS-E100(CAPP)吡喃多胺聚酯,配制成不同稀释倍数的抗菌剂;采用喷涂、刷涂工艺对中密度纤维板进行处理;分析抗菌剂的种类、稀释倍数、施加方式等因素,对纤维板的抗菌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2种处理,中密度纤维板的力学性能,均随着抗菌剂稀释倍数的增大而降低;涂刷工艺处理后的试件,力学性能优于喷洒处理试件的力学性能。涂刷工艺处理的中密度纤维板抑菌圈直径,大于喷洒工艺处理的抑菌圈直径。3种抗菌剂对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好于对阴性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抗菌剂稀释倍数越小,抗菌效果越好。硅藻纳米复合光触媒对阴性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比LS-500、LS-E100的抑制效果差;其对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是3种抗菌剂中最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