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情绪的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焦虑情绪的情况。结果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实施前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实施后,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信念模式教育能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胸腔镜手术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给予常规护理及传统的健康教育,试验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为指导施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及其家属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患儿遵医依从性、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儿及其家属相关知识掌握度、患儿遵医依从性、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方式可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遵医依从性和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的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3、6、12个月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情况、疾病复发情况、患者焦虑程度及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功能锻炼依从性、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疾病复发率、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充实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有资料显示,哮喘患者普遍存在知识不足,依从性较差。哮喘患者的自我保健是哮喘预防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有赖于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我们调查了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识水平,并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实施了哮喘病的健康知识宣教,让患者掌握了正确的哮喘病相关知识及防治措施,提高了自我保健能力,使病情得到了控制,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肾绞痛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10例急诊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内容和模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按照聚焦解决模式5个步骤进行健康教育。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肾绞痛知识知晓率、肾绞痛的复发率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肾绞痛知识知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肾绞痛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对肾绞痛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控制肾绞痛复发,可提高肾绞痛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情绪护理干预对肺炎新生儿生命体征及哭闹情况的影响。方法新生儿肺炎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情绪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和哭闹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每天哭闹次数为(3.8±2.4)次,对照组为(8.6±4.1)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儿的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对照组的心率、呼吸比试验组高,血氧饱和度比试验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情绪护理干预有助于保持肺炎新生儿生命体征及情绪的平稳,有利于患儿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管理、教育、治疗指导及心理干预等措施,对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320例5~14岁哮喘儿童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管理组170名,对照组150名.2组给予同样药物治疗,管理组同时增加教育指导、心理干预、随访等措施。观察2组临床疗效、复发频率及行为问题发生率等。结果:随访1年,管理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社会适应能力及精神心理健康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哮喘患儿及亲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在预防哮喘发作及恶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哮喘患儿的特点,给予科学管理、心理干预等辅助治疗,可明显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05年5月至2005年12月期间139例肝硬化住院病人分为健康教育组(75例)和非健康教育组(64例),健康教育组从疾病知识、药物、心理、饮食、生活作息等各方面给予健康指导。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身体机能、社会活动、家庭工作、精神心理和生活习惯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1]。有资料显示,哮喘患者普遍存在知识不足,依从性较差。哮喘患者的自我保健是哮喘预防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有赖于对疾病的正确认识[2]。我们调查了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自我保健知识水平,并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实施了哮喘病的健康知识宣教,让患者掌握了正确的哮喘病相关知识及防治措施,提高了自我保健能力,使病情得到了控制,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我院呼吸内科2005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40例,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系统健康教育对手足口患儿家长疾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感染科住院的患儿家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则接受健康教育集体讲座与个体化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系统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疾病知识的知晓率。结果两组患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前对疾病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健康教育后,两组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且以干预组更为明显(P<0.01或0.05)。结论实施系统健康教育能提高感染科住院手足口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的知晓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骨盆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96例行骨盆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从入院到出院连续性的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时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药物知识、饮食知识的掌握及遵医行为、有效牵引效果等的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过程、健康教育效果、护理服务过程、护士讲授技能的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可提高骨盆骨折手术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使患者自觉采取健康行为,积极配合医疗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应用于经皮穿刺肾组织检查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10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按照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给予健康指导。结果出院时试验组健康知识得分较对照组高;试验组的总满意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8.8%;试验组的穿刺成功率为94.6%,高于对照组的82.7%;试验组并发症腰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皮穿刺肾组织活检患者实施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护理的质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振讨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怍用。方法:对江汉油田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3年前后生活质量和血糖变化等方面进行对比调查,观察社区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的预防作用。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糖尿痛饮食知识、日常食物交换计算方面明显提高,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存显著性;但在血糖检测、定期系统检查、血糖控制、并发症、生活质量情况方面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人由于其生活习惯和文化层次不同,单霏灌输糖尿痫知识还不能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必须进行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有计划开展健康教育对初诊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50例试验组患者及其亲属于入院1d后至出院前1d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采取问卷调查法于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180d对100例初诊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依从性调查评定。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依从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和出院后180d试验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出院后180 d两组患者得分与入院时比较均下降(P<0.05),但较出院时有所回升(P<0.05)。结论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确保有效的治疗,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应将其贯穿于糖尿病患者的整个治疗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基于微信平台的持续性健康教育对神经内科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分析基于微信平台的持续性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在神经内科治疗的162例患者,根据是否接受微信持续性健康教育分为2组,78例接受基于微信平台的持续性健康教育患者为微信组,84例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接受健康教育3个月后,微信组患者院外治疗依从率(91.03%85.71%)、健康教育总满意率(96.15%88.29%)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评得分明显高于本组健康教育干预前,微信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持续性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神经内科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水平,对疾病康复效果、护患关系和谐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湖沼型疫区疫情控制达标年成年妇女血防健康教育现状。方法:采用现场随机问卷方式调查荆州区疫区20-80岁成年妇女179人,计算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采用SPSS11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成年妇女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分别为97.77%和94.41%。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盲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分别为84.21%和89.47%,低于小学至高中文化程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成年妇女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均达到省重点项目目标要求,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与受教育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的癌痛护理管理在晚期肿瘤患者癌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癌痛护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64例晚期肿瘤癌痛患者按照简单抽样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给予基于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的癌痛管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癌痛常规处理措施,观察2组癌痛患者癌痛控制效果、睡眠质量、负性情绪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医护一体化模式制定的综合癌痛管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晚期肿瘤患者癌痛、降低负性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在癌痛控制中具有良好地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脓毒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接受CRRT治疗的脓毒血症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状态焦虑评分、依从性及治疗后疾病转归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状态焦虑评分为(36.35±9.43)分,对照组为(46.41±10.2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疾病转归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以CRRT治疗的脓毒血症患者中应用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状态焦虑,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对社区中风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中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7例)和常规组(39例),两组均按出院护理常规教育,定期回门诊复诊。实验组增加运用自我管理理念去教育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分别记录两组实施前和实施后1a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最想了解自我管理的内容需求前3位为中风先兆及紧急救援程序、健康饮食原则及治疗方法及用药知识的情况。实验组经过1a的康复管理后,上述指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自我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与管理前,差异无均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巴士量表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得分与管理前,差异无均统计学意义(P〉0.05);余问问卷得分同组管理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可建立管理自己的行为和信心,改善精神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减少专业照顾及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个体化教育在超声聚焦子宫肌瘤无创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行超声聚焦子宫肌瘤无创治疗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分别采用小组教育和个体化教育,教育内容一致,比较2种方法进行教育后,患者知识掌握、行为改变、配合医生完成治疗情况及对医院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教育后实验组知识掌握程度、对医院的满意度及配合医生完成治疗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聚焦子宫肌瘤治疗患者实施个体化教育,可以让患者掌握更多超声聚焦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