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当前棉花生产形势及发展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生产形势1 999年以来 ,各棉区遵照国发 (1 998) 4 2号文件精神 ,认真贯彻“适应市场 ,优化结构 ,提高品质 ,增加效益”的方针 ,大力调整棉田布局 ,减少播种面积 ,强化科技兴棉 ,预计棉花总量当年产需平衡 ,基本达到了国家宏观调控目标。1 .1 棉田布局优化 ,面积减少。以新疆为主的西北内陆棉区由“九五”规划每年新增 6 .6万公顷 ,调整为保持在 1 998年的规模上 ;黄河流域压缩了低产分散的棉田 93万公顷 ;长江流域棉区扩大玉米、蔬菜种植 ,减少棉田 40万公顷。各地情况汇总 ,今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 387万公顷 ,同比减少 5 30万公顷 ,基本…  相似文献   

2.
滨州市地处黄淮平原,棉花是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0万公顷以上,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棉花病虫害发生的特点有了新变化。1发生种类的变化目前,棉田病虫害已由90年代初的几种主要病虫发生为主,转变为现在的多种病虫害相提并发的存在形式。原来的主要虫害有棉铃虫、棉蚜,病害主要是棉苗病。而现在棉田发生的主要病虫害除有以上种类外,美洲斑潜蝇、烟粉虱、棉盲蝽、棉蓟马等已上升为现在的主要虫害;棉花红叶茎枯病、轮纹病等也已成为现在的主要病害。2发生特点原来棉田病虫害主要以棉铃虫发生为主,虫害重于病害。因此在防治上主要…  相似文献   

3.
生煌棉田棉粉虱发敦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作物布局的调整、种植结构的改变,特别是棉花面积的连年扩大,温室大棚生产的兴起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使农作物病虫的发生种类、发生数量和为害程度也有了很大变化。紧跟棉铃虫之后,棉粉虱2003年在本市个别乡镇个别棉田发生为害,2004年则在几个乡镇的部分棉田重发生,造成了严重的产量损失。到2005年全市10个植棉乡镇棉粉虱发生面积达到1.33万hm2以上,危害较重的750hm2,占当年棉花总播面积的5.3%。重发棉田平均产量损失51.5%,严重地块减幅高达98.4%,几乎绝收。严重威胁着本市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1发生特点1.1发生范围广。2005年…  相似文献   

4.
我省长江两岸棉区,植棉面积约130余万亩,占全省棉花面积近30%。棉田以两熟套种为主,约占99%;其中小麦套种棉花占50%;油菜套棉田占48%以上;蚕豆套棉田占1%左右。棉花播种每年多在4月中、下旬,直接播于夏熟作物行中,4月底以前基本都能全苗;棉苗和夏熟作物形成了一段共  相似文献   

5.
姜生林  马骏 《中国棉花》2006,33(11):25-26
近年来,由于作物布局的调整、种植结构的改变,特别是棉花面积的连年扩大,温室大棚生产的兴起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使农作物病虫的发生种类、发生数量和为害程度也有了很大变化.紧跟棉铃虫之后,棉粉虱2003年在本市个别乡镇个别棉田发生为害,2004年则在几个乡镇的部分棉田重发生,造成了严重的产量损失.到2005年全市10个植棉乡镇棉粉虱发生面积达到1.33万hm2以上,危害较重的750 hm2,占当年棉花总播面积的5.3%.重发棉田平均产量损失51.5%,严重地块减幅高达98.4%,几乎绝收.严重威胁着本市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提高棉花质量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棉花生产情况陕西省植棉历史悠久 ,棉花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2 0世纪 5 0~ 70年代植棉面积 2 6.7万公顷左右 ,每公顷产量 30 0~ 375 kg,总产 1 0万吨左右 ,进入 80年代初期 ,进行了水地向旱地、西部向东部、低产向高产地区“三个集中”的第一次调整 ,到 80年代末 ,棉花面积调减到 8万公顷左右 ,单产75 0 kg左右。进入 90年代 ,又进行了棉田向最佳生态适宜区的第二次调整 ,棉田面积下降到 6.7万公顷以下。到 2 0 0 0年 ,全省棉田只有 3万公顷 ,单产上升到 90 0 kg。进入新世纪以来 ,适宜棉区棉田面积随着市场的变化虽有起伏 ,但基本…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棉田种植方式的不断改革和优化 ,本市棉花种植方式由麦套棉为主迅速向油后移栽棉转变 ,面积逐年扩大 ,棉田效益不断提高 ,优势十分明显。 2 0 0 3年油后移栽棉面积达到 1 8933hm2 ,占棉田面积 5 7%,油棉连作已成为主要种植方式。因此 ,研究油后移栽棉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对夺取油棉双高产至关重要。1油后移栽棉生育特点1 .1出苗快 ,成钵率高。油后移栽棉播期在 4月 1 0- 2 0日 ,与麦套棉相比 ,播种时间推迟 1 0~ 1 5天 ,播期气温提高 2℃左右 ,出苗速度快 1天左右 ,发病率低 1 0个百分点 ,营养钵成…  相似文献   

8.
推行北棉南调挖掘增产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平华 《中国棉花》2001,28(10):44-45
潜江市为江汉平原主产棉区 ,有悠久的植棉历史 ,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县 (市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 1 980年以来 ,棉花生产几经起伏 ,但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推行和优惠植棉政策的贯彻落实 ,棉花生产总的趋势是稳步发展 ,面积得到恢复 ,布局日趋合理 ,产量增长快 ,高产乡镇不断涌现 ,栽培技术普及率高 ,新技术大面积推广 ,提高了广大棉农的植棉技术水平 ,特别是在棉田布局上近几年来实行了“北棉南调”的战略措施 ,有力地促进了棉花生产的发展。1棉田布局的历史情况潜江市现有耕地面积 6.8万公顷 ,其中水田3.3万公顷 ,旱地 3.5万公顷。常年植棉…  相似文献   

9.
棉花和油菜是我省的两种主要作物。棉油两熟制的发展,不仅稳定了棉花生产,而且油菜也获得了增产。1985年全县棉花面积15万亩,平均亩产皮棉95.3公斤,当年又在棉田里套种油菜13  相似文献   

10.
加强棉花不育系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杂交种推广现状棉花生产对棉花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 ,利用杂种优势 ,选育杂交种周期短、应变能力强 ,容易集优良性状于一体 ,亲本数量少且容易保纯等。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已在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美国、印度等主产棉国广泛应用。我国 1 990年杂交棉仅1 .47万公顷 ,占当时全国棉田面积 0 .3% ;1 999年杂交棉已发展到 37.93万公顷 ,占全国棉田的1 0 .3% ,其中仅湖南省就 1 3.6万公顷 ,以人工制种利用二代为主 ,面积占该省棉田的 91 % ,基本实现棉花品种杂交化。近几年来 ,抗虫杂交棉尤其是“中棉”系列品种如中棉所 2 9、中棉所 38、中棉所39发…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棉花生产如何实现结构性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新棉 《中国棉花》2001,28(3):46-47
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指出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棉花作为我省重要经济作物 ,曾对我省棉纺工业和服装工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近年来 ,由于受国际、国内棉花市场的冲击 ,我国棉花生产出现了结构性过剩 ,使我省产量骤减 ,用棉自给率继续大幅度下降 ,产不足需的矛盾进一步加大。棉花播种面积由1 998年的 6.2 84万公顷锐减至1 999年的 3.785万公顷 ,总产量也由 1 998年的 6.49万吨减少至1 999年的 4.0 4万吨 ,减幅分别达39.76%和 37.75% ,为所有农作物中减幅最大 ,已跌至历史最低谷。对此建议棉花生产结构性调整必须…  相似文献   

12.
2014年湖北棉花产销形势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4年,在国家实施连续3年的临时收储政策后,棉花生产开始直面市场的考验。为了详细了解政策变化对湖北省棉花产购销情况的影响及2015年植棉趋势,2014年11月中下旬作者走访调查了湖北省主要植棉区的天门市多宝镇、拖市镇、渔薪镇、黄潭镇等13个产棉乡镇26个村(组)的266个农户,并实地走访了潜江、松滋、钟祥、仙桃、老河口等地10家收购加工企业,总结分析如下,并对棉田结构调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稳定棉花生产,实现棉田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秋芳 《中国棉花》2001,28(11):43-44
据湖北省统计局公布 ,1 999年度全省用棉量在 35万吨左右。2 0 0 1年棉花生产总的指导思想是 :稳定面积 ,主攻单产 ,规范间套 ,节本增效 ,提高竞争力和棉田综合效益。全省棉花面积 33.3万公顷 ,总产 35万吨以上。1调整棉田布局 ,规范间作套种模式1 .1 调整棉田布局。全省棉田面积经过连续 3年的调整 ,2 0 0 0年棉花种植面积 31 .77万公顷 ,总产30 .43万吨 ,面积比“八五”末的 5 0 .2万公顷减少1 8.43万公顷 ,总产比“八五”末 5 8万吨减少 2 7.5 7万吨。一部分低产、分散和重病田调减下来 ,棉田布局渐趋合理。但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高…  相似文献   

14.
刘锐  刘冬青  李浩 《江西棉花》2009,31(2):63-64
实施棉花良种补贴是国家重视棉花生产的体现,其意义在于直接惠民,减轻棉花生产成本,调动棉农的植棉积极性,稳定植棉面积,优化品种结构,使农民在生产上获取适宜良种。山东省实行棉花良种补贴两年来取得很大成效,棉农们对棉补政策赞誉不绝。现结合良补实践情况,同时就如何做好良种繁育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平华 《中国棉花》2001,28(7):36-37
近年来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潜江市棉花种植方式由麦套棉为主迅速向油棉连作转变 ,面积逐年扩大。 1 999年油后移栽棉面积仅 1 466.7hm2 ,占棉田面积 8.8% ,2 0 0 0年油后移栽棉面积发展到7333.3hm2 ,占棉田面积 41 .7% ,其中市属种植面积 580 0 hm2 ,占棉田面积 63%。从 2 0 0 0年起油棉连作将成为潜江市棉花的主要种植方式。因此 ,研究油后移栽棉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对夺取油棉双高产至关重要。1油后移栽棉增产机理1 .1棉花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补尝能力强特性棉花喜温好光 ,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 ,全生育期长 ,生长发育的可塑性强…  相似文献   

16.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各级党政领导提高了对发展棉花生产的认识,从而使今年棉花生产出现了种植面积大、水改旱棉田多、育苗移栽发展快、栽种质量高的好形势。并战胜了春播以来气温偏低、雨日多、日照少、土壤湿度大等不利气候因素的影响,取得了棉花保面积,争全苗的初步胜利。为了巩固发展好的生产形势,认真克服当前我省棉花生产上存在的棉苗长势很不平衡、三类苗所占比例偏大、生育进程也比正常年推迟10~15天等突出问题,誓夺今年棉花高产丰收。我会于6月18~19日在南昌召开了三届三次理事会。与会专家、教授和科技人员根据今年的气候、苗情和栽培特点,对加强棉花蕾花期管理提出如下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棉花枯黄萎病传播途径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发华 《中国棉花》2006,33(4):31-32
棉花枯、黄萎病属于半知菌类,主要侵染棉株的维管束,使棉花维管束变成灰色,重则变成深褐色,导致棉花输导组织受阻,使棉花叶片变黄、枯萎,蕾铃脱落,造成棉花死亡,大面积减产。本团现有耕地面积4733hm2,属于老棉区,大部分棉田连作10~15年,最长的超过20年。据团生产科近3年对棉田枯、黄萎病发生情况普查统计,全团11个生产连队,317个条田。2003年,发病条田89个,发病面积126.7hm2,占棉田总面积的2.67%;2004年,发病条田103个,发病面积143.8hm2,占棉田总面积3.03%;2005年发病条田175个,发病面积733.33hm2,占棉田总面积15.49%。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 ,特别是国家宏观下调棉价以后 ,粮棉争地矛盾日趋突出 ,棉花面积急剧下滑。1 998年 ,湖北省洪湖市曹市镇棉花收获面积1 44 4.5 hm2 ,1 999年播种面积不到 933.3hm2。 2 0 0 0年 ,曹市镇委、政府围绕以科技兴棉为先导、良种繁育种植为基础、技术集团指导为重点的工作思路 ,提高棉花单位面积的产量与效益 ,全镇皮棉单产1 5 0 0 kg,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植棉积极性。1高度认识棉花的主导地位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后 ,国家宏观调减棉田面积、调低棉花收购价格 ,为了和国际市场接轨 ,保…  相似文献   

19.
乐平县棉区主要集中在乐安河两岸,属赣北棉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年平均气温17.1℃,降雨量丰富,日照充足,土壤为平原冲积砂壤土,耕作性能好,非常有利于棉花生长。从1951年起,大力推广种植棉花,棉花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历年植棉面积为4万亩左右。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乐平县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在完成棉花生产计划的同时,发挥地方优势,因地制宜地调整了种植结构,增加棉田复种指数,大力推广棉田间作套种。棉田间套作物在乐平甚为盛行,历年全县间套作物面积都在2万亩以上,占全县棉田面积的50%。皮棉单产也由以前的不足30 kg 增加  相似文献   

20.
稻棉轮作制度,在我省解放前种中棉时代,个体农民在小面积上有这种种植习惯;群众对稻棉轮作的好处体会很深,表现在不仅可以调节水利、肥分和劳力,减少杂草和病虫之为害;而且可以使有关作物都能增产,提高经济收益。譬如崇仁、临川群众认为稻棉轮作对水稻、棉花、大豆、红花四利,这些看法,都是通过他们的长期实践所留下的深刻概念。解放后我省换种改良棉,而且植棉面积历年来均大有扩展,稻棉轮作面积的比重,随棉田面积的扩展而增加,成为我省发展棉花的唯一方向。但根据各地实践证明,稻棉轮作存在技术上的问题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