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8年4月我省一家大型鸡场在从国内兄弟场调进的6059只星波罗和海星一月龄小鸡中,发生一种以肝肿大、出血、坏死为特征的传染病,我们对发病鸡群作了临床检查、病理剖检、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鸡弧菌性肝炎。一、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该批雏鸡,采用笼养育  相似文献   

2.
生物制菌王,是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以活性生物体噬菌蛭弧菌为主要成分的国家二类新药,又称噬菌蛭弧菌微生态制剂。噬菌蛭弧菌是一类细菌寄生菌,1963年法国科学家Stolp首次在土壤中发现。 1981年秦生巨等在国内首次报导对噬菌蛭弧菌的研究噬菌蛭弧菌的特点是专门以捕食细菌为主,宿主菌细胞兼有寄生和裂解。菌体形态为弧形,有水蛭吸附的特点,附  相似文献   

3.
蛭弧菌的特性及其在动物养殖上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蛭弧菌(Bdellovibrio)是Stolp和Petold于1962年从土壤中分离噬菌体时首次发现的。它是一类攻击、侵染、裂解其它微生物的寄生菌,有类似噬菌体的作用。蛭弧菌在分类地位上属于蛭弧菌属,包括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bacteriovorus)、斯托普蛭弧菌(BdellovibrioStolpii)、斯塔尔蛭  相似文献   

4.
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属弧菌科弧菌属,是人类致病菌之一,该菌分布全球,生活在海水、淡水及寄生于有关的水生动物中。溶藻弧菌是鱼类的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多表现为继发感染。2003年底至2004年3月,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从进境的冻墨鱼、冻鱿鱼、冻带鱼中检出溶藻弧菌6批次,  相似文献   

5.
弯杆菌过去列于弧菌属。在家禽有弧菌性肠炎和弧菌性肝炎之分。国内有关此病的报道甚少。1984年广西六甲氮肥厂鸡场发生一种以肠炎和肝脏坏死为特征的传染病,经诊断疑为弯杆菌感染。现报告如下以供参考。一、发病和防制情况该场于84年3月  相似文献   

6.
鸡弧菌性肝炎是由禽弧菌引起的传染病,以高发病率和低死亡率为特征.2001年10月至2002年8月,海宁市马桥镇、长安镇等多家养鸡专业户爆发疑似弧菌性肝炎,现将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蛭弧菌是一种能够捕食裂解细菌的小型细菌。本文主要从蛭弧菌的形态、宿主范围、生活周期、分布与分离鉴定等生物学特性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蛭弧菌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生态制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蛭弧菌是原核生物界中唯一一类小型的周质型专性捕食性细菌,与噬菌体相似,细胞内寄生。1962年Stolp和Petzold[1]首次从菜豆叶斑病假单胞菌中分离到蛭弧菌,以后相继从土壤、污水中分离得到。蛭弧菌的分布十分  相似文献   

8.
正副溶血弧菌最早是由FUJINO等~([1])在1950年从日本发生的一次暴发性食物中毒中发现,并成功分离得到的一种菌。该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隶属于弧菌科中的弧菌属,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菌。近年来,随着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副溶血弧菌已经成为海水鱼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李清禄等~([2])从1997  相似文献   

9.
鸡源蛭弧菌的分离及其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62年Stolp首次报道从土壤中分离到蛭弧菌以来,有关该菌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地进行。蛭弧菌以其他的细菌为宿主,在其中寄生发育成熟后,从宿主中释放出来,又开始新一轮的繁殖过程,同时宿主菌也在此过程中死亡。由于蛭弧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土壤、河水、湖水、井水、近岸海  相似文献   

10.
1962年Stolp等首次在德国土壤中的植物假单胞菌上发现了一种细菌寄生菌,1963年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土壤、污水中分离得到这类细菌,并命名为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噬菌蛭弧菌,以下简称蛭弧菌).蛭弧菌寄生和裂解宿主菌的生物特性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近半个世纪来,许多国家都在对这类菌进行研究,至今已发表论文800余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汇集对虾传染病病原及防治研究进展,以供有关同行参考。1对虾的传染病病原微生物1.1弧菌属(Vibrio)1.1.1鳗弧菌(VibrioAnguiarum)是弧菌病的主要病原菌,1909年Bergman将其归属于弧菌科,含致死性毒素(对金鱼LD50...  相似文献   

12.
<正>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又称为副溶血弧菌,属于弧菌属,是一种常见的嗜盐性的革兰氏阴性菌病原菌。2012年8月,通辽某酒店引进4只海豹食用了遭该菌污染的食物,引发食物中毒,导致心脏衰竭死亡,经本院诊断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该酒店引进4只海豹用作观赏,每天以鱼虾为食物。2012年8月,4只海豹均表现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腹部膨  相似文献   

13.
<正>弧菌属(Vibrio)是水产动物性食品中普遍存在且对人类的危害较大的一类细菌。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创伤弧菌(V.vulnificus)和拟态弧菌(V.minicus)是弧菌属常见的病原菌,这3种病原性弧菌引起的食物污染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由于水产品易受多种致病性弧菌的污染,单纯检测某一种弧菌难以全面反映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实际污染状况。但是,食品卫生检验监督中弧菌的传  相似文献   

14.
溶藻弧菌引起红笛鲷发病的诊断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Sndth(1961)在虹鲫鱼的研究中首次报道了鱼弧菌病后,有关弧菌引起海水鱼发病的报道很多。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孟庆显、愈开康等)相继报道了有关弧菌引起对虾弧菌病,但溶藻弧菌引起鱼苗发病的报道较少。该病以胃肠肿胀、充满浓调粘液为发病特征,在水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本文报道了我县某中外合作企业进口的红笛钢鱼苗发生溶藻弧菌病的诊断情况。回·发病狂况1993年6月19日,我县某中外合作企业进口的5000尾红苗明鱼苗,在暂养期间,发生大量死亡,每天约死100尾。发病鱼约3一4cm…  相似文献   

15.
海鱼弧菌(Vibrio damsella),又名少女(鱼)弧菌、闺女鱼弧菌或雀鲷鱼弧菌,该菌曾被命名为EF-S群,是已知的11种人类致病性弧菌之一。今年7月,我局细菌学检验室在进行中国水产联合总公司从泰国进口的冷冻黄花鱼检验时发现了该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经过不同水平(0%、0.03%、0.06%、0.09%和0.12%)壳寡糖处理后,统计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在不同时间点的活菌落数,来评价壳寡糖对两种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壳寡糖浓度的增加,其对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抑制作用增强,0.12%的壳寡糖溶液对两种弧菌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壳寡糖对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抑制作用增强,6 h时对两种弧菌的抑制作用最明显(P0.05)。综上所述,壳寡糖对两种致病菌均表现较好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从养殖环境中分离到22株细菌,以副溶血弧菌为病原指示菌,点种法筛选到1株弧菌颉颃菌A4;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性能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及灿烂弧菌均具有较好的颉颃作用。在对虾养殖试验中发现,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2 d后可显著减少水体中的弧菌数量(P<0.05),改善对虾生长状态。该菌株可作为益生菌开发成微生态制剂,用于对虾养殖中弧菌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8.
应用噬菌蛭弧菌生态制剂防治鸡大肠杆菌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噬菌蛭弧菌生态制剂防治鸡大肠杆菌病侯军(江苏省南京药械厂210012)冯晓英(江苏省卫生防疫站210013)1996年4月,我厂与江苏省卫生防疫站在江苏省三河农场做了噬菌蛭弧菌生态制剂的区域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目的用噬菌蛭弧菌生态制...  相似文献   

19.
采用病理剖检、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的培养特性、菌落形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均与拟态弧菌相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对链霉素、罗红霉素、丁胺卡那、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对多黏菌素敏感,对青霉素、氟苯尼考、头孢曲松、强力霉素耐药;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与弧菌科弧菌属的同源性为92.8%~99.9%,其中与中国分离的2株拟态弧菌的同源性最高(99.9%)。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株与霍乱弧菌、易北河弧菌、溶藻弧菌、拟态弧菌等自成一个分支,其中在这分支下与中国分离的拟态弧菌SCCF04(KC503059.1)、拟态弧菌XQ(KJ604709.1)单独另成一个小分支。从黄颡鱼中分离出1株拟态弧菌,并将命名为201811,试验结果可为黄颡鱼拟态弧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克隆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 OmpK(outer membrane protein K)基因并进行相关序列的分析。根据已发表的拟态弧菌OmpK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以拟态弧菌CGMCC 1.1969标准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801 bp片段并测序,序列已提交至GenBank (GenBank登录号为FJ462707)。拟态弧菌OmpK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河弧菌OmpK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均大于78%。该基因编码1个含267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预测分子质量为29.6 ku。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将该基因片段定向克隆至表达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后的OmpK蛋白分子质量约为28 k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