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灯光和杨树枝把诱集棉铃虫成虫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灯光和杨树枝把诱集棉铃虫成虫是我国监测和防治棉田棉铃虫两种最普遍的方法,比较两者诱集效率.[方法]2008~2009年,在新疆奎屯垦区124团4 084 hm2棉田的景观尺度上,监测了灯光和杨树枝把两种诱集方法诱蛾数量.[结果]比较平均单诱集源5~8月诱蛾总数,两种方法诱蛾数量呈正线性相关;在长时间跨度和大景观尺度上两种方法诱蛾效果均较稳定,均能较准确反映棉铃虫发生动态;但灯光诱蛾效率显著高于杨树枝把,平均诱蛾数量为杨树枝把的8.6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综合考虑实际使用及经济成本.使用灯光诱集棉铃虫进行预测预报和防治更为标准和有效.  相似文献   

2.
黑杨萎蔫叶片挥发性物质诱集蛾类成虫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黑杨萎蔫叶片挥发性物质的组成,研究了10种单一组分和15种混合组分的样品对鳞翅目成虫的田间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单一组分的样品诱蛾活性很小,最大诱蛾量只有杨树枝把的11.7%;而混合组分的样品诱蛾效果明显提高,其中以含有苯甲醛、水杨醛、苯甲醇和苯乙醛的样品诱蛾量较大,如棉铃虫第1代成虫期,样品K对棉铃虫的诱捕量为杨树枝把的56.52%,第3代成虫期对棉铃虫和烟夜蛾的诱捕量为杨树枝把的66.67%,诱蛾量为杨树枝把的81.82%.在诱集到的棉铃虫和烟夜蛾中,平均雌蛾率达59.2%.第4代成虫期,样品U对夜蛾类的诱集量为杨树枝把的3.02倍.  相似文献   

3.
正1生态防治技术棉铃虫是棉花主要虫害之一,该害虫喜半枯萎的杨树枝,借助这一特性,可利用枯萎的杨树枝对棉铃虫进行诱杀。枯萎的杨树枝里有大量的杨素,杨素经水分解后会产生邻位苯醇和单糖等物质,可吸引棉铃虫。在吸引大量害虫的同时,通过喷施磷酸二氢钾能起到良好驱虫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应在棉铃虫产卵期喷施磷酸二氢钾,这能促使棉花叶子分泌的草酸化合物和磷酸二氢钾沉淀,转化成为不溶性草酸钙,导致棉花叶子丧失诱蛾产卵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棉花进入结铃吐絮期,常发生烂铃烂桃现象。一般田块烂铃烂桃率达10%~15%,严重田块达30%以上,常造成棉花减产和品质降低。 防治烂铃烂桃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 除虫防烂:主要是防治好棉铃虫、红铃虫。对棉铃虫可采用杨树枝把或性诱剂诱娥及在卵孵盛期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一九七五年第四、五代棉铃虫发生期,开展了对棉铃虫性外激素的研究工作。方法是用棉铃虫雌性活蛾和其性外激素粗提液来招引雄蛾。从多次投放试验的结果来看,诱集效果良好,单钵放雌蛾4头,其诱雄蛾量最高可达52头,说明雌性活蛾对雄蛾具有诱集作用;而粗提液未见有诱集力。棉铃虫性外激素诱蛾成功,为研究棉铃虫的性引诱剂工作,及综合防治棉铃虫技术,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灯光诱蛾防治棉铃虫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2000年在湖北省主要棉区的实际观测结果:高压汞灯诱蛾对棉铃虫的防效是卵量防效>虫量防效>蕾铃被害率防效;灯杀效果优于性诱剂和杨树枝把诱蛾;灯距以20~80m效果最好,生产上可按80~130m设灯,每灯控制面积约5.3hm~2;汞灯诱蛾可使用药次数减少2次,防治成本降低171~231元/hm~2。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棉铃虫的寄主植物之一,对棉铃虫具有很好的诱集效果。在棉田四周种植玉米诱集带,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棉田幼虫及卵量,而且可以比较集中地反映出棉田棉铃虫的基本情况,方便棉农及时防治。笔者结合兵团植保工程研究计划,持续对该地区棉铃虫在玉米诱集带上发生情况进行了多方面调查、监测,将该地区近10年诱集带棉铃虫种群动态进行分析和总结,试图建立和完善南疆地区棉铃虫的预测预报体系。一、棉铃虫卵量、幼虫数及蛾量调查方法1.棉铃虫幼虫及卵量调查①棉田中棉铃虫幼虫及卵量调查选择可以代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棉铃虫在新疆三大棉区分布 ,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的基础上 ,提出加强各地的虫情监测力度 ,强化农业防治措施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科学使用农药 ,实行群防群治 ,诱捕越冬代成虫 ,控制第一代发生量 ,狠抓二、三代幼虫的防治策略。在防治措施上 ,在农业防治上根据棉铃虫入土化蛹的特点 ,及时进行秋耕冬灌 ,铲埂灭蛹 ,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集中诱杀越冬代成虫 ,即用杨树枝把、性诱剂和“三灯”诱蛾 ;加强田间管理 ,适时打顶整枝 ;保护利用天敌 ,严格化防指标 ;加强预测预报工作 ,建立健全三级虫情测报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9.
性信息激素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害虫防治方法。具有安全、高效、生物活性高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利用性激素对棉铃虫进行虫情预测、干扰交配和大量诱捕等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通过和黑光灯以及杨树枝把不同诱蛾工具的对比试验。并得出结论:即,经济、方便、安全、有效的诱捕方法为性诱剂。同时结合其它的综合防治方法.使防治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三团2006年棉铃虫成虫种群数量的系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5月17日至8月9日期间,棉铃虫共发生3代;比较黑光灯、杨树枝把和性诱剂3种测报方法,在棉铃虫二三代发生期,黑光灯诱蛾方法较准确,能较好地反映棉铃虫成虫的消长动态,与田间卵峰有较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苘麻诱集带设置,总结苘麻诱集棉铃虫的高效方法.[方法]在北疆的石河子垦区棉田边缘设置苘麻诱集带,研究苘麻的田间布置、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特点与诱集棉铃虫效果的关系.[结果]植株越高诱集效果越好,其百株苘麻落卵量大小为:40 cm以上>31 ~40 cm >21 ~30 cm> 11 ~20 cm> 10 cm以下.在棉铃虫产卵不同时期,翠绿色苘麻植株谤集效果都明显好于深绿色植株.苘麻叶老化后棉铃虫产卵更偏向嫩果实.不同行宽的诱集带百株苘麻诱集的产卵量大小为:3行>5行>1行,总诱集量大小为:5行>3行>1行,诱集带越宽诱集量越大,但就其诱集带的利用效率来看以3行宽最佳.苘麻把诱集棉铃虫效果较差,表明苘麻是利用棉铃虫的视觉定向行为进行诱集棉铃虫产卵的.[结论]生产中可利用苘麻诱集棉铃虫产卵,结合化学防治来达到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加拿大杨(Populuscanadensis)枝把、棉铃虫性诱剂、高压汞灯在田间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加拿大杨枝把在田间以诱集棉铃虫雌蛾为主,所诱棉铃虫雌、雄性比为1.61。加拿大杨枝把日诱雄蛾量与日诱雌蛾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性诱剂日诱雄蛾量、高压汞灯日诱雄蛾量相关性不显著。每日棉铃虫百株落卵量与加拿大杨枝把、高压汞灯日诱蛾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性诱剂日诱蛾量无显著相关性。讨论了加拿大杨枝把在田间引诱棉铃虫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发现,小叶杨萎蔫叶片对棉铃虫成虫有较好的诱集作用,证明小叶杨叶片气味对棉铃虫成虫有诱集效果。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叶杨叶片挥发物,进行了田间实验与室内测验,结果表明:小叶杨叶片萃取物能对棉铃虫的成虫产生诱集作用。  相似文献   

14.
棉田周围种植玉米诱集带是棉铃虫综合防治中的一项技术措施.通过对棉铃虫成虫、卵的诱集和对天敌的保护增殖等方面的作用,达到预防和控制棉铃虫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苘麻防治棉铃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垦区棉花面积不断扩大,加上气候因素及滥用农药,农业生态系统恶化,天敌种群相对缩小,加剧了棉铃虫危害.防治棉铃虫,已成为垦区棉花生产的关键问题.防治棉铃虫,我们主要采取种植玉米诱集带,诱使棉铃虫到田外产卵,集中消灭的方法来控制棉铃虫的种群数量.由于棉花面积过大,诱集作物单一,效果不很理想.据我们调查发现,棉铃虫卵90%以上产在棉田周围的苘麻上.1999年,博乐垦区大量种植苘麻做为诱集作物,起到了非常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田间试验表明,棉铃虫性信息素诱芯对棉铃虫成虫有很好的诱捕效果,天然橡胶诱芯和毛细管诱芯诱集棉铃虫成虫的数量相对较大,准确性好,峰形明显,二者皆符合测报要求。并筛选出了理想的、使用简单、诱捕效率高的诱捕器为水盆诱捕器。  相似文献   

17.
河西地区玉米田一代棉铃虫防治措施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河西地区调查了玉米田不同防治措施对棉铃虫蛹、成虫、着卵量和为害率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综合防治措施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优于单一使用药剂的效果。对棉铃虫卵量控制效果较优的防治措施为辛硫磷+Bt+性诱剂、辛硫磷+Bt+杀虫灯;对幼虫量控制效果较优的防治措施为辛硫磷+Bt+杀虫灯、辛硫磷+Bt+食诱剂;对被害株率控制效果较优的防治措施为辛硫磷+Bt+性诱剂和辛硫磷+Bt+杀虫灯。4种综合防治措施对百株虫量和被害株率的防治效果不同,但并无显著性差异。且防治玉米田一代棉铃虫时应针对棉铃虫蛹、成虫、卵和幼虫综合采取多种防治措施,并进行持续性防治。  相似文献   

18.
对石河子地区几种常见杨树的叶片粗提物进行了风洞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小叶杨叶片的粗提物诱集棉铃虫的效果最好,试验结果也显示小叶杨叶片粗提物不仅对棉铃虫处女雌蛾有引诱作用,对交配雌蛾和雄蛾也有一定的引诱作用;小叶杨粗提物对棉铃虫的诱集能力随着羽化后天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萎蔫时间不同的叶片粗提物诱集棉铃虫的能力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玉米诱集带上二代棉铃虫着卵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棉花同期播种的玉米诱集带可有效诱集一代棉铃虫成虫产卵,百株着卵量高于棉田62倍。在玉米上二代卵多集中于植株上部,且幼虫存活率相对低于棉田,便于集中防治,种植玉米诱集带是南疆棉花集中产区综合防治棉铃虫极为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酱用番茄棉铃虫性信息素与频振式杀虫灯对酱用番茄棉铃虫诱虫效果比较,性信息素诱捕器与频振杀虫灯所诱到的成虫消长规律基本一致。但频振杀虫灯诱蛾量稍高于棉铃虫信息素诱捕器。应用棉铃虫性诱剂对阜康市番茄棉铃虫发生动态进行监测,为酱用番茄棉铃虫的防治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调查性诱剂诱捕器对棉铃虫诱杀效果,可降低番茄棉铃虫蛀果率,减少农药使用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