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1奶牛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及其毒性1.1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具有强毒性的、诱导机体突变和致癌的混合物。分泌到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B1)可形成黄曲霉毒素M1(AFM1),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规定:在泌乳期奶牛饲料和牛奶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分别不得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通过分析日粮中添加纳米蒙脱石吸附剂后奶牛生产性能、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血清中酶的活性以及血清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变化,研究吸附剂对奶牛日粮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吸附效果。试验选取产奶量、泌乳天数和胎次相近的奶牛4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奶牛,每头奶牛一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 mg/kg的黄曲霉毒素标准品,试验Ⅱ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 mg/kg的黄曲霉毒素标准品+3 g/kg的纳米蒙脱石吸附剂。预试期7 d,正式期14 d,共21 d。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的产奶量较对照组和试验Ⅱ组分别降低0.64 kg/d和0.50 kg/d (P <0.05);试验Ⅰ组的4%校正乳较对照组和试验Ⅱ组分别降低1.01 kg/d和0.65 kg/d (P <0.05);试验Ⅰ组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较对照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提高1.57μg/L和1.44μg/L(P <0.05),试验Ⅱ组稍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 0.05);三组之间干物质采食量(DMI)和各项乳成分均无显著差异。(2)试验Ⅰ组的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AFB_1含量分别高于对照组8.86、5.31、1.23 U/L(P <0.05);试验Ⅰ组的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AFB_1含量分别高于试验Ⅱ组8.64、4.25、1.20 U/L(P <0.05);对照组和试验Ⅱ组的各项指标均未产生显著性差异(P> 0.05)。综上所述,在日粮中添加0.1 mg/kg的黄曲霉毒素B_1,同时添加吸附剂可以显著减少奶牛产奶量的下降,对黄曲霉毒素起到很好的吸附效果,牛奶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含量低于国家最高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3.
奶牛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广泛存在,并严重威胁着奶牛健康,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选择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接近的荷斯坦奶牛90头,随机分成两组,考察奶牛专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对乳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在饲喂等量的基础日粮上,对照组额外添加20 g/d·头精料补充料,试验组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普乐菲特20g/d头·其他饲养管理方式不变.该试验预饲期7 d,试验期77 d.结果表明,霉菌毒素吸附剂的添加不影响乳脂、乳蛋白,但对提高产奶量及降低原料奶中体细胞数(P<0.05)有明显效果.研究表明,日粮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可有效提高原料奶质量,提高牧场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奶牛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广泛存在,并严重地威胁着奶牛健康,影响着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本试验选择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相近的荷斯坦牛80头探讨日粮添加4种剂量(0、10、15、20g)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对奶牛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和原料奶中黄曲霉毒素残留量的影响。与对照组(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0g)相比,试验组奶牛粪便中双歧杆菌的外排量明显降低,但各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仅有数值上的变化。同时,随着霉菌毒素吸附剂含量的增加,原料奶中体细胞数呈现下降的趋势。与试验前相比,原料奶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其黄曲霉毒素残留量更少,但添加20g与15g间无明显变化。因此,本研究表明,随着日粮中霉菌毒素吸附剂添加量的增加,可有效降低原料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残留量,进而提高原料奶质量。  相似文献   

5.
奶牛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广泛存在,并严重地威胁着奶牛健康,影响着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本试验选择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相近的荷斯坦奶牛80头探讨日粮添加4种剂量(0g、10g、15g、20g)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对奶牛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和原料奶中黄曲霉毒素残留量的影响。与对照组(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0g)相比,实验组奶牛粪便中双歧杆菌的外排量明显降低,但各实验组之间统计差异并不显著,仅有数值上的变化。同时,随着霉菌毒素吸附剂含量的增加,原料奶中体细胞数呈现下降的趋势。与试验前相比,原料奶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其黄曲霉毒素残留量更少,但添加20g与添加15g相比并无明显变化。研究表明,随着日粮中霉菌毒素吸附剂不同量的添加,均可有效降低原料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残留量,进而提高原料奶质量。  相似文献   

6.
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严重威胁动物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牛采食被黄曲霉毒素B1(AFB1)污染的日粮后,被机体吸收的AFB1能在肝脏中代谢转化为黄曲霉毒素M1(AFM1),再转运和分泌到牛奶中。众所周知,AFM1为强致癌物,严重影响乳品质量安全,威胁人类健康。文章从青贮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黄曲霉毒素对反刍动物的危害,及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技术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了解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采取切实可行的毒素消减措施,及保障人类食品安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单一剂量黄曲霉毒素B1(AFB1)后奶山羊乳中黄曲霉毒素M1(AFM1)的分泌规律及AFB1转化为AFM1的转化率,选择3只健康、体重接近的泌乳中期关中奶山羊,每只羊饲喂1 mg AFB1。饲喂后0、4、8、24、32、48、56、72、80、96、104及120 h采集羊乳,测定AFM1含量。结果表明:1)饲喂AFB1前(0 h),羊乳中未检出AFM1,但是饲喂AFB1后4 h,在收集的羊乳中均检出了AFM1;2)3只试验在羊乳中AFM1含量存在差异,但是其分泌规律非常相似,均呈先升高后急剧下降再缓慢下降的趋势;3)羊乳中AFM1的峰值出现在饲喂AFB1后4~8 h;4)羊乳中AFM1平均含量在56 h时为0.39μg/kg,低于我国限量值(0.5μg/kg),到120 h平均含量为0.02μg/kg,低于欧盟限量值(0.05μg/kg);5)各时间点AFB1转化为AFM1的最大平均转化率为0.19%,出现在4 h;6)饲喂AFB1后24 h内的AFM1平均转化率之和占AFM1总转化率的81%。结果提示,AFM1在奶山羊乳中的排出时间主要集中在采食AFB1后的24 h内。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M1(AFM1)是动物摄入黄曲霉毒素B1(AFB1)后在体内经羟基化形成的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存在于乳中。介绍了黄曲霉毒素M1(AFM1)的危害以及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薄层色谱(TLC)检测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法和快速检测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配对试验设计,选择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相近的荷斯坦牛30头,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饲喂复合霉菌毒素吸附剂20g/(头·d),其他饲养管理方式不变。预饲期7d,正试期63d,分别测定产奶量、乳成分、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调节功能指标。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复合霉菌毒素吸附剂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乳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伏马毒素分别降低了13.36%(P<0.05)、8.64%(P<0.05)、3.75%(P>0.05),血清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伏马毒素分别降低20%(P<0.05)、14.62%(P<0.05)、13.88%(P<0.05)。两组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的IL-1、IL-6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提示在不影响泌乳牛正常生产性能情况下,使用复合霉菌毒素吸附剂可以降低奶牛体内及乳中霉菌毒素的残留。  相似文献   

10.
奶牛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广泛存在,并严重地威胁着奶牛健康,影响着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本试验选择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接近的荷斯坦奶牛50头和带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荷斯坦奶牛4头来探讨奶牛专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对奶牛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和原料奶中霉菌毒素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可降低非瘘管奶牛粪便中双歧杆菌的外排量(P<0.05)和原料奶中体细胞数.非瘘管奶牛试验组隐性乳房炎较试验前降低了75.27%;同时,对照组试验前后原料奶中霉菌毒素含量未发生较大变化,但试验组试验后奶中霉菌毒素含量较试验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黄曲霉毒素代谢产物AFM1降低了97.50%,玉米赤霉烯酮毒素降低了80.60%,呕吐毒素降低了92.86%.因此,本研究表明,日粮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可有效降低霉菌毒素对试验奶牛的毒害和在原料奶中的残留量,进而提高了原料奶质量和该牧场的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根据年龄、胎次、泌乳阶段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选择15头荷斯坦牛,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分别在精料补充料中添加0、1000 g/t和2000 g/t霉菌毒素吸附剂。结果表明,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降低奶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有一定的作用,并能够提高奶牛产奶量(P<0.05),对乳成分和其他相关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黄曲霉毒素(AF)是一种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是毒性最强的一种AF,常污染奶畜饲料。在动物体内,AFB1氧化代谢成黄曲霉毒素M1(AFM1),AFM1可分泌到奶畜乳中。本文综述了AF的理化性质、有害生物学效应与机制、生物转化及其向奶畜乳、尿液、粪便和组织转移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奶牛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广泛存在,并严重地威胁着奶牛健康,影响着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本试验选择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接近的荷斯坦奶牛90头,随机分成两组考察奶牛专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对乳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在饲喂等量的基础日粮上,对照组额外添加20g/(d·头)精料补充料,试验组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普乐菲特20g/(d·头),其他饲养管理方式不变。该试验预饲期7d,试验期77d。结果表明,霉菌毒素吸附剂的添加不影响乳脂、乳蛋白,但对提高产奶量以及降低原料奶中体细胞数(P0.05)有明显的效果。本研究表明,日粮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可有效提高原料奶质量,提高牧场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在含有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育肥猪日粮中添加100 mg/kg的霉菌毒素分解酶,以研究其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肝脏功能的影响,以及AFB1在肝脏中检出量的影响。试验表明,在育肥猪日粮中添加黄曲霉毒素B1会造成育肥猪生产性能下降,肝功能减弱,在含有黄曲霉毒素B1的日粮中添加100 mg/kg的霉菌毒素分解酶,显著提高了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料重比也显著降低,尤其显著降低了黄曲霉毒B1在肝脏中的检出量。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确定中国荷斯坦奶牛饲粮中霉菌毒素吸附剂蒙脱石的适宜添加量。选择45头体况、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的健康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5组,每组9头,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0.5%、1.0%、1.5%和2.0%的蒙脱石,测定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奶牛的日均采食量、产奶量和4%标准乳产量在蒙脱石添加量为0.5%时最高,之后随着蒙脱石添加量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且添加量为0.5%~2.0%的试验组日均采食量、产奶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乳尿素氮和血清尿素氮浓度随着蒙脱石添加量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且蒙脱石添加量为0.5%时乳体细胞数最低,乳脂率最高;蒙脱石对饲料转化效率及其他乳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霉菌毒素含量在安全范围内),奶牛饲粮中霉菌毒素吸附剂蒙脱石的安全添加量为2.0%以内;为达到预防霉菌毒素目的,同时从经济成本角度考虑,推荐添加量为0.5%。  相似文献   

16.
霉菌毒素吸附剂对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盛群  陈南南  谌刚 《饲料工业》2012,33(17):17-18
奶牛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严重影响着奶牛生长性能的发挥以及人类的健康。试验从体外和动物体内试验两方面,依次考察了两种不同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黄曲霉毒素的吸附脱毒效果。结果表明,两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在体外对黄曲霉毒素B1均有较好的吸附脱毒能力;在体内均能有效降低奶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含量,并能提高奶牛产奶量(P<0.05),对乳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蒙脱石纳米复合物吸附猪日粮中黄曲霉毒素B1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120头体重(29.8±1.3)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半)。试验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添加0.3%蒙脱石纳米复合物(MN)、基础日粮添加0.1 mg/kg黄曲霉毒素B1(AFB1)、基础日粮添加0.1 mg/kg AFB1和0.3%MN,试验期90 d,以研究MN缓解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症、降低猪体组织中黄曲霉毒素B1残留量的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 mg/kg的黄曲霉毒素B1,显著降低了试验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严重损害了试验猪的肝脏功能,造成了相关指标的异常升高或降低;(2)在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日粮中添加0.3%的MN,显著降低了黄曲霉毒素B1在猪体组织中的残留量,明显改善了试验猪的生长性能,减轻甚至消除了黄曲霉毒素B1对动物生长性能和肝脏功能等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测定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器官指数,探讨葡甘露聚糖对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吸附作用。选用180只体重接近的8日龄肉仔鸡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基础日粮组、基础日粮 0.1mg/kgAFB1组、基础日粮 0.1mg/kgAFB1 0.1%葡甘露聚糖组,试验期21d。试验结果表明:(1)基础日粮中加入0.1mg/kgAFB1,肉仔鸡的体重、日增重、日采食量显著下降,料重比升高。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肝脏、肾脏、心脏和脾脏肿胀,胸腺、法氏囊萎缩;(2)0.1mg/kgAFB1日粮中加入0.1%葡甘露聚糖,明显改善肉仔鸡的生长性能,以上相关指标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由此可知,葡甘露聚糖减轻或基本消除了AFB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组织器官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曲霉毒素(AFs)是存在于食物或饲料中真菌的有毒代谢物,天然产生的AFs主要有AFB1、AFB2、AFG1和AFG2,而AFM1则是AFB1经动物体内转化而来,具有致癌性,可通过牛奶排出,引起牛奶的安全问题。本文综述了牛奶中AFM1的来源与转化,主要国家和组织对奶中AFM1的限量,奶中AFM1的检测方法和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以二氢吡啶和甘草酸合用,测定牛奶中霉菌毒素残留量和体细胞数量,以确定本添加剂对奶牛霉菌毒素蓄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前原料奶中的黄曲霉毒素AFM1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经二氢吡啶和甘草酸处理后,添加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原料奶中体细胞数在添加二氢嘧啶和甘草酸合剂前后差异显著,添加组有较大幅度的降低(P0.05)。说明二氢吡啶和甘草酸合剂能显著缓解霉菌毒素蓄积对奶牛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