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短果茴芹种子为试材,通过测定种皮的透水性和种子中的抑制物质,探讨种子休眠的原因;采用赤霉素和层积处理结合室内发芽试验,寻找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测定层积过程中种子的主要贮藏物质含量变化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了解解除种子休眠与物质代谢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短果茴芹种子的休眠是由胚未发育完全和存在萌发抑制物质引起的综合性休眠.低温层积和赤霉素浸种后再低温层积,均能打破休眠,其中200mg·L-1 GA3浸种24h后低温层积105d效果最好,发芽率达54.84%.在低温层积阶段,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但当休眠逐渐打破,其含量均呈下降趋势;ABA、POD、CAT含量呈下降趋势,IAA总体保持较稳定状态.GA含量、GA/ABA总体呈上升趋势,IAA/ABA变化不明显,说明短果茴芹种子内源ABA、GA含量的变化与种子休眠和萌发具有相关性,ABA可能是种子休眠的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影响打破紫斑牡丹种子上胚轴和上胚轴休眠的因素,本试验调查了低温层积处理及温度、相对湿度和GA3浓度及处理时间对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层积处理30d、处理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50±5)%、GA3浓度为300mg/L,处理时间为24h时,紫斑牡丹种子发芽率最高,说明该条件对打破下胚轴休眠的效果最佳。用300mg/L GA3处理发芽的种子24h时,出苗率可达90%以上,表明该处理对打破紫斑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GA3与层积综合处理对打破不同类型野生杏种子休眠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两种类型野生杏(甜仁杏和苦仁杏)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GA3与低温层积相结合的综合性处理方法,研究对打破两种类型野生杏种子休眠的效果,进行发芽率与培根伸长的统计分析.以低温层积处理的作为对照,GA3与低温层积相结合对打破野生甜仁杏种子休眠提高其发芽率及胚根生长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发芽率与胚根长度最大分别提高到对照的2.9和4.6倍,野生苦仁杏在100 mg/L GA3浸种12 h结合低温层积时其发芽率略有提高,其胚根伸长最大达到对照的2倍.上述结果说明低温和GA3综合处理对打破甜仁杏的休眠有增益效应而对苦仁杏则没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砂梨种子休眠原因与解除休眠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砂梨(P.pyrifaliaNakai)种子休眠主要原因与解除休眠的主要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起砂梨种子休眠的主要有种皮障碍、种胚休眠和种胚后熟;而解除休眠的主要方法为低温层积处理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裸层积和沙层积在解除种子休眠上的发芽效果是一致的,使用GA3溶液浸种,不能完全打破种子休眠,用GA3500~1 000 mg/L低温层积30 d即可解除种子休眠,比直接沙层积缩短30d,其发芽率比直接沙层积高。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小白菜京冠及其正反交种子为试材,研究了种子收获后不同贮藏温度结合变温处理对打破种子休眠的效果。结果表明:(1)25℃下贮藏有利于打破休眠,4℃条件下贮藏结合45℃变温处理也有利于打破种子休眠;(2)正反交种子休眠程度差异很大,25℃贮藏结合变温处理能显著地提高正反交种子的芽率;(3)种子成熟度对小白菜种子的休眠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金叶大叶黄杨种子具有明显的休眠现象,为打破其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采用赤霉素溶液浸种与低温层积相结合的方法对金叶大叶黄杨种子进行催芽试验.结果表明:用500mg/L赤霉素溶液浸泡金叶大叶黄杨种子4d,后经低温层积30d,对于打破其种子休眠的效果较好,其种子发芽率达71.33%.赤霉素和低温层积相结合对打破金叶大叶黄杨种子休眠有一定作用,能显著提高其种子萌发率.  相似文献   

7.
从刻叶紫堇(Corydalis incisa)种子种皮透水性测定、种胚休眠特性检验、种子萌发抑制物的生物测定3个方面探讨了刻叶紫堇种子休眠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不同层积方式和激素处理等方法探讨解除刻叶紫堇种子休眠的最佳处理方法。结果表明,种皮和种皮中含有的萌发抑制物并不是阻碍刻叶紫堇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而是由于刻叶紫堇种胚本身存在休眠,决定了其必须经过形态-生理后熟才能萌发;刻叶紫堇种子须经过沙藏层积才能打破休眠,本试验中低温转暖温沙藏是最佳层积方式,与GA3浸种结合既可以提早打破休眠,还可以提高种子萌发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低温层积、暖温层积和变温层积方法,结合4种不同浓度的GA3处理方法对东北红豆杉种子进行催芽试验,研究了不同催芽方法对东北红豆杉种子贮藏物质中可溶性糖含量、粗脂肪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变温处理(20℃/10℃昼夜各12小时)结合GA3 200毫克/升处理最有利于东北红豆杉种子贮藏物质的转化,有利于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9.
采用变温箱变温以及沙藏层积处理白花龙种子,研究了白花龙种子萌发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白花龙种子有一定的休眠特性。在变温处理下,种子的发芽率接近于11%。变温处理后的种子进行沙藏层积后,可有效消除白花龙种皮萌发的抑制物,打破种子的休眠,且发芽率随层积时间的增长而提高,最终发芽率能达到97.14%。  相似文献   

10.
用昼夜变温(20℃/10℃)-低温(4℃)、暖温(20℃)-低温(4℃)和低温(10℃)-低温(4℃)层积两阶段处理方法,研究变温层积处理过程中东北红豆杉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昼夜变温层积6个月后种胚长度和宽度分别由层积前的1.52和0.47 mm,增加到1.95和0.61 mm;昼夜变温-低温层积后种子可溶性糖含量达到46.3 mg/g,显著高于层积前;粗脂肪含量比层积前减少了3.8%;脱氢酶(TTC)活性持续增加,层积10个月后达到层积前的2倍多;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在昼夜变温层积阶段下降,低温层积阶段上升;三磷酸腺苷(ATP)水平在昼夜变温层积过程中变化不大,而低温层积后ATP水平显著增加,达到层积前的3.9倍。昼夜变温-低温层积的种子裂口率为11.4%,出苗率为14.7%,显著高于暖温和低温处理,说明昼夜变温-低温处理效果优于暖温-低温和低温-低温处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定种子活力、种皮透水性、不同部位浸提液的生物活性,研究了粗榧种子休眠原因,并采用低温层积打破休眠。结果表明:粗榧种子生活力为90%,具备较大的发芽潜力;粗榧种皮及胚乳(含胚)中均含有萌发抑制物质,且胚乳(含胚)抑制强度大于种皮;机械束缚和萌发抑制物的存在是造成种子休眠的原因,采用低温层积处理可以打破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芍药种子萌发过程中形态特征及物质消化情况变化的比较研究,探索出打破芍药种子休眠的关键时间节点,为深入揭示芍药种子双重休眠形成和解除双重休眠的机制提供依据。本研究选用筛选出的饱满芍药种子进行变温沙藏层积处理,并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此过程中芍药种子的解剖结构变化,特别是种胚的结构和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用于沙藏层积的芍药种子的种胚已经分化出子叶、胚根、胚轴和胚芽,即芍药自然成熟的种子,种胚在形态上已经发育完全,因此不存在胚的形态休眠;15℃沙藏生根过程中胚的形态变化较大,而胚的结构与未沙藏种胚的结构相似;15℃沙藏层积45d(芍药种子裂口露白),胚乳细胞伸长且内含物质消耗明显,随着胚根的生长下胚轴的分生细胞显著伸长,大量细胞核伸长,细胞分裂旺盛,因此该阶段是打破下胚轴休眠的关键时间节点;胚根突破种皮后继续15℃沙藏层积,此过程中根逐渐伸长,待15℃沙藏层积122d(芍药种子根长3~4cm)时,胚芽已经分化出初生叶的形态,此时进行4℃低温层积催芽,待4℃低温层积28d时,胚周围的胚乳细胞已经解体且排列疏松,上胚轴明显伸长并汇聚大量分裂旺盛的细胞,因此该阶段是打破上胚轴休眠的关键时间节点。通过对变温层积过程中芍药种胚的形态和结构及胚乳组织的观察,获得打破芍药种子双重休眠的关键时间节点,对芍药种子休眠萌发在学术和生产实践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准确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白花鸭跖草为鸭跖草的新变种。利用白花鸭跖草种子开展试验,通过对比发现,白花鸭跖草除花色外,与普通鸭跖草没有差异。白花鸭跖草种子具有萌发孔,且种子萌发方式兼有子叶出土型与子叶留土型特点。白花鸭跖草种子具有休眠特性,但可以通过低温层积、GA3处理打破休眠,最适低温层积天数为4℃层积10 d,GA3最适浓度为15 mg/L。2,4-D对白花鸭跖草萌发抑制明显。  相似文献   

14.
赤霉素浸泡与层积时间对山樱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层积前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浸泡48 h以及层积时间对山樱(Cerasus serrulata Don.)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樱种子具有低温休眠的特性,未通过休眠的种子不发芽,通过低温层积能打破休眠,促进发芽.层积前用赤霉素浸泡能显著缩短层积时间,提高种子发芽率.在所有处理组合中,以1 500 mg/L赤霉素浸泡48 h后层积60 d和层积40 d两处理打破休眠效果最好,其种子发芽率分别达到92.2%和88.1%,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其它处理组合.清水浸种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种子的发芽,但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东北红豆杉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试验,通过不同浓度GA3处理、不同温度层积处理,研究东北红豆杉种子胚形态变化,以探讨打破东北红豆杉种子休眠的有效途径,保护东北红豆杉资源。试验结果表明:结合GA3处理进行不同温度层积处理,东北红豆杉的种胚长度和宽度与处理前相比都有明显增加,GA3200mg/L处理结合变温层积效果最好,说明赤霉素处理结合变温层积能有效的促进东北红豆杉种胚形态后熟。  相似文献   

16.
打破长白楤木种子休眠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白楤木(Aralia continentalis Kitagwa)种子具有休眠特性,自然条件下萌发困难,试验采用温度和药剂处理的方法研究打破长白楤木种子休眠促进萌发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变温处理比恒温处理更有利于长白楤木种子的萌发.在变温处理的条件下,GA3可以有效的提高长白楤木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在试验范围内其发芽率与发芽势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两因子交叉试验方法,研究了温度、光照、赤霉素浓度及低温沙藏层积等因素对野生水红木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水红木种子打破休眠发芽的最适宜环境温度为23℃,种子发芽时需要必要的光照条件,赤霉素浸种处理的最适浓度为500 mg/L;种子在1~5℃低温下沙藏层积5个月不能有效打破休眠,种子用赤霉素处理前于1~5℃低温下沙藏层积5个月的效应与赤霉素浓度的效应之间相互干扰,在不进行沙藏层积条件下以赤霉素500 mg/L浸种处理的发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不同处理方式对黄冠梨种子打破休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冠梨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方式对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其打破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30d可使自然贮藏1 a的黄冠种子发芽率达90.5%,当年采收新种子发芽率15.6%;当年采收种子去皮后发芽率达72%;单独使用GA3和6-BA均能提高黄冠种子的发芽率,不能完全打破种子休眠;4℃低温20d以上GA3和6-BA可使种子发芽率分别达51.66%和90.47%,6-BA浸泡后4℃低温20d可有效解除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19.
新疆野生山楂种子特征及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阿尔泰山楂、准噶尔山楂、红果山楂成熟的种子分别采用湿种恒温、变温、外源激素浸泡处理、阴干后层积方法进行层积处理测其种子特征指标及层积后的发芽率,结果表明变温层积对两种山楂种子的萌发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种山楂种子所需的较适层积时间范围有差异阿尔泰山楂种子层积日90d左右发芽率可达39.5%,红果山楂种子层积150d左右发芽率可达27.1%;准噶尔山楂种子在所有层积处理中的萌发率都相对较低100mg/L的GA3处理层积180d后发芽率为10.2%,三种山楂种子均为自然休眠种子不同层积处理能够打破其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其中变温层积处理效果较好,阿尔泰山楂具有较高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20.
赤霉素处理及层积处理对野茉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赤霉素浸种24 h,结合低温层积,研究野茉莉种子萌发的特性。结果表明:野茉莉种子具有低温休眠特性,低温层积促进萌发,且发芽率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层积前用赤霉素浸种,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以500 mg/L GA3浸种后层积80 d或100 d及750 mg/L GA3浸种后层积80 d效果较好,种子发芽率分别为65.23%、68.00%和67.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