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以肉牛养殖为核心的农牧光互补组合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新模式,以转换新旧动能方式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新业态。其构成要素是利用肉牛规模养殖场棚顶安装太阳能电池组件,开发应用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生产绿色电能,就近并入国家电网;养殖棚内实施标准化肉牛养殖,生产特产肉牛;以沼气工程为纽带,对养殖粪污和部分作物秸秆实行资源化利用,沼气用作发电和生产生活燃料,发酵后的沼渣、沼液进行干湿分离,沼渣用作生产有机肥的基料,沼液及有机肥产品作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种植基地的肥料,种植的作物(饲料)秸秆进行青贮作为肉牛饲料、沼气池填料、粉碎直接还田,实现了企业生产系统内资源的循环利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六合循环农业基地农田种植制度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提高农田初级生产力(光能利用率)为目标,从提高复种指数和开发冬闲田入手,研究不同种植制度的土地产出力和劳动生产率,优化六合循环农业基地农田种植制度,通过定量的比较分析,选出了黑麦草-花生、蔬菜-春玉米-秋玉米两种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3.
《农技服务》2017,(3):133-134
通过肉牛繁育技术,肉牛养殖发酵床铺垫技术、饲料添加有益微生菌的改进、秸秆饲料经过微生物结合复合酶制剂的处理、种植优质高产牧草品种形成生态养殖、以农作物秸秆添加益生微生物转化为饲料发展畜牧业循环农业经济链、建立生态养殖技术集成应用高效黄牛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4.
为协调农牧结合系统中的种养生态平衡关系,充分利用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等废弃物资源,根据养分平衡理论,分析作物秸秆—畜禽和畜禽粪便—农田的养分循环利用过程,建立作物的秸秆载畜量和作物的农田纳畜量定量化数学模型。针对不同作物种植模式、秸秆营养特点、作物需肥量及畜禽营养需求量和排放量,定义单位面积土地消纳畜禽粪便能力和提供畜禽饲料能力的家畜标准单位,为更加精确地"以地定畜"、建立区域畜禽养殖规模与农田容纳量之间的平衡与匹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松辽平原农牧结合循环农业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发展循环农业是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选择。根据循环农业内涵、技术目标和基本原理,结合松辽平原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农牧结合循环农业的必要性。最后,在循环农业研究实践基础上,探讨了未来松辽平原循环农业科技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提倡循环农业和生态养殖的大环境下,以鱼菜共生循环种养模式生产蔬菜和养殖鱼类是一种绿色环保、环 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本项目以鱼菜共生循环种养模式,结合EM 菌的运用,维持鱼菜共生系统的生态平衡、增强系 统中养殖鱼类的免疫力、控制系统循环水水质变化。在种植方面,通过添加EM 菌增加作物产量、防治作物病虫害发 生,并利用EM 菌加快有机液肥的分解,为作物补充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7.
"现在用沼气做饭,既干净环保,又安全节省,用起来很方便."提起用沼气的好处,河南省禹州市梁北镇董村店村村民付风娥高兴地告诉记者. 付风娥说的沼气入户,得益于禹州市中鑫奶牛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鑫奶牛公司)"养殖一沼气一肥料一粮经作物一养殖"的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模式,中鑫奶牛公司将养殖场、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和果蔬及粮食种植四者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以畜牧养殖为龙头、以沼气工程为中心、以有机肥生产为纽带、以粮食和果蔬种植为支撑的生态循环农业,促使农业与畜牧业协调发展,实现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的多赢,为中鑫奶牛公司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介绍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包括调整种植品种结构,培育抗旱高产品种,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农田覆盖技术,降低农田水分无效蒸发;增施有机肥,推广节水施肥技术,增大土壤涵蓄水分的能力,以减少蒸发;化学调控技术,深翻及中耕技术,推进节水灌溉制度等方面,以提高作物抗旱能力,减少农业用水。  相似文献   

9.
循环农业是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农业,为了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采用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循环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归原模式。归原模式是以生产有机鲜奶为目标,集饲料种植、饲料加工、奶牛养殖、有机奶加工、废物循环利用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有机发展模式。归原模式是适合首都生态涵养区发展的一种循环农业模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之一,资源约束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循环农业是一种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农业发展模式。山西农村能源建设与发展,始终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率、农业农村节能减排率、农民节支增收率等为主要目标,在农村庭院、设施园区、养殖小区、蔬果基地园等地开展了以沼气、秸秆为主的循环农业模式技术体系的研究及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能源、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山东高密市世本乳肉牛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高密市南部,东临青岛,西靠潍坊,滨临胶河,横一路贯穿东西,徐新路贯穿南北。合作社主要从事有机种植、养殖,饲料、兽药、有机肥生产加工等产业,依托饲料加工业建设养殖基地,依托养殖业建设沼气、有机肥工程,依托沼气工程发展有机蔬菜种植业;围绕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供、销、休闲、服务"一体化的经营理念,经过探索、研究和实践,目前已形成"产—养—沼—肥—种"一条龙的现代循环农业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了宁夏彭阳县水资源现状,并且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核心,提高农业的产出和效益为目标,开展了抗旱优良作物品种的筛选、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旱作农田微集流蓄水增产技术试验示范、覆盖保墒技术试验示范、化控技术节水新技术试验示范、主要作物的补充灌溉技术示范、水肥耦合技术试验示范、坡改梯土壤扩蓄增容技术推广,耕作技术试验示范、轮作、间作技术示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持续增产技术及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3.
河北平原区发展循环农业的需求与技术重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河北平原种植业和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能量高耗、环境污染、产业循环割裂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河北省平原区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重点:按照循环农业的循环化(Recycle)、再利用(Reuse)、减量化(Reduce)和可控化(Regulation)的"4R"原理,通过农田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农田生物的优化复合配置技术、设施蔬菜循环生产体系关键技术、集约化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和设备创制,推进农田资源高效利用与牧业废弃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构建河北平原循环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带动河北平原高效循环农业发展,为全国循环农业发展做出示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开发山区农田资源的持续高效循环利用,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清流县在东华等乡镇开展西瓜—优质稻水旱粮经轮作农田资源持续高效循环利用的生产模式示范,引导农民替代传统的低效型的双季稻种植模式,充分提高农田资源利用率,促进山区可持续农业、循环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黑水虻是一种新型的环保资源昆虫和饲料资源昆虫,可以快速转化禽畜粪便、农田尾菜等农业废弃物,并生产高质量的动物蛋白饲料。本文通过对黑水虻在农业方面的应用进行介绍,并探讨一种基于黑水虻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6.
智慧农业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为了实现生态农业资源的有效分配,根据优化模型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变量、非线性约束粒子群(MNC-PSO)算法来实现循环农业资源的智能规划.通过分析构建循环农业系统模型,界定模型的系统边界,创新地将生态效益通过氮平衡转化为约束条件,再依据经济效益建立目标函数,构建了多元变量、非线性约束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以"猪-玉米"循环农业生产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当种植规模为9.85~13.64 hm2,养殖规模为725~931头,达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耦合资源的平衡优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充分厌氧发酵技术、循环利用技术可以将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生产成天然气、沼液、沼渣,再将生产的沼液、沼渣通过测土配方加工成为不同作物生长所需的沼液水溶肥和有机肥、生物有机肥、育苗基质,形成"养殖业—沼气工程—种植业—养殖业"综合循环利用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业生态系统与种养生产体系特征,综述了种植业与生猪养殖业、草食动物养殖业相结合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及稻田种养循环模式,系统阐述了“猪-沼/肥-农田种植系统”、“猪-沼/肥-园地种植系统”、“猪-沼/肥-草”、“猪-沼/肥-藻”与“牧草(秸秆)-草食动物养殖(牛、羊)-沼/肥-种植系统”循环模式及“稻-鱼”种养、稻鸭共生、稻虾共作等循环模式应用现状。指出了饲料转化及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是调控种养复合循环模式养分流动的关键环节,参考种植系统作物种类与养分需求、养殖系统对饲料质量需求特点及种植系统对养殖废弃物养分的消纳能力等,合理配置种养复合系统生物结构及时空结构,提高种养复合系统养分循环利用效率是实现种养平衡的关键。提出了在传统循环农业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环境保育型种养复合循环农业模式,并构建种养复合循环系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体系是实现国内种植业、畜禽养殖业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阐述了循环农业的概念及遵循的4项技术原则,进而对江西省循环农业的四大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今后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提出了9条建议:1加强循环农业重要性、必要性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自觉践行循环农业;2大力扶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及各种类型专业合作社,提高循环农业发展水平;3充分利用江西省丰富的光、温、水、土资源,挖掘种植潜力,调整种植模式,提高种植效益;4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林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再生、协调发展;5大力推进秸秆直接还田,或通过沼气发酵、食用菌生产、加工有机肥再还田,实现农田有机质良性循环;6进一步完善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农牧良性结合、种养殖业双赢;7大力扶持牧草种植,促进草食畜禽产业发展;8以循环理念带动生态旅游、庭院经济发展;9健全服务网络,加强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0.
提高旱作农业作物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进步,而旱作农业科技进步由于采用耐旱节水优良品种,通过农作物自身生物机能而使同样的降水获得较高的产量,由于物质的投入(特别是化肥),扩大农田物质能量循环而充分发挥水的最大增产作用;由于科学的农田管理技术而提高农田水分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