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动力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热特性,以18650型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表面温升实验,研究了环境温度和放电倍率对电池表面温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池在合适的环境温度范围内工作时,电池的放电倍率越大,放电过程中电池表面温升增长速率也越大,最终的表面温升值也越大。同时,处于放电过程中的电池,其侧面的表面温升要高于其正、负极的表面温升,且其负极的表面温升要高于其正极的表面温升。为锂离子电池的热分析建模和后续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滚动轴承常见的缺陷有:滚珠、滚柱和滚道磨损或表面剥落,外圈外表面和内圈内表面磨损、变形和破裂等。 一、滚动轴承的检查 如果滚动轴承的滚珠(或滚柱)和滚道表面发生剥落现象,该滚动轴承就不能继续使用。滚动轴承用汽油或柴油清洗干净后,其表面的剥落用眼睛就能很容易地观察出来。  相似文献   

3.
以未经过表面工艺强化的低强度汽车前桥和经过表面工艺强化的高强度汽车变速箱齿轮为对象.对汽车零件经过疲劳极限以下小载荷强化前后,表面硬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微观原因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小载荷强化后,低强度前桥的表面硬度随着其强度的提高而提高;高强度变速箱齿轮的表面硬度随着其强度的提高而降低;小载荷强化所引起的结构微观组织变化是其表面硬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对于汽车零件表面硬度的变化而言,强化和损伤的作用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信鸽表面形貌的非光滑特性,并利用激光三维扫描控制系统获取了信鸽背部、胸部及翅膀表面的三维信息,基于分形理论对其表面进行了研究,采用计盒维数方法计算出了信鸽的背部、胸部及翅膀表面面维数和线维数,并分析了其分布。结果表明,信鸽的背部、胸部及翅膀表面均呈现分形特征,面维数范围为:2.8988~2.9788,线维数的范围为:1.0002~1.0247,信鸽表面形貌的分形特性研究为定量分析信鸽表面在空气介质中的减阻机理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5.
蜻蜓翅膀表面疏水性能耦合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对蜻蜓翅膀表面的微观结构、物质成分以及疏水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蜻蜓翅膀表面微观结构、物质成分与翅膀表面疏水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蜻蜓翅膀表面分布大量纳米级乳突结构,致使液滴与翅膀表面形成复合接触,增强了翅膀表面的疏水性;翅膀表面覆盖的蜡质层对蜻蜓翅膀表面的疏水性起增强作用.此外,利用Cassie模型建立了蜻蜓翅膀表面疏水方程,并进行了蜻蜓翅膀表面疏水性能的多元耦合机理分析,认为蜻蜓翅膀表面的疏水性能是由其表面物质成分和微观结构共同耦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机械零件表面处理技术是用于改善零件表面性能和增加其耐磨性、耐腐蚀性、硬度等特性的方法。对机械零件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概述,以机械零件表面处理技术发展历程为研究背景,分析了表面处理技术在提高机械零件表面性能方面的应用优势与关键技术,进而探讨了机械零件表面处理技术在不同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相关案例分析可以为机械零件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气单胞菌在不同食物接触表面的存活状况,采用擦拭取样法测定气单胞菌于案板、刀具表面的恢复率,并将气单胞菌分别接种于洁净和被污染的案板、刀具表面,评定气单胞菌在不同介质表面、不同时间下的存活状况。根据恢复率和介质表面上气单胞菌存活实测值,采用@Risk软件对介质表面实时带菌量的期望值进行计算,并运用一级线性模型对气单胞菌存活特征曲线进行拟合。同时,以案板为交叉污染途径,对气单胞菌在介质表面的存活行为对交叉污染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擦拭取样法测得的气单胞菌从案板、刀具表面的恢复率的最佳分布拟合结果分别是Normal(0.66,0.15)和Normal(0.72,0.18);气单胞菌在被污染的介质表面存活的时间(7 h)长于其在洁净介质表面的存活时间(3 h或2.5 h),且一级线性模型可以较好地对气单胞菌存活曲线进行拟合(R20.88);蒙特卡罗模拟结果表明,忽略气单胞菌在食物接触表面的存活行为会高估其在厨房内的交叉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8.
某履带拖拉机摆轴销栓在试车过程中发生断裂,采用断口观察、金相检验、硬度测试、扫描电镜观察和生产工艺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摆轴销栓表面存在脱碳,造成表面硬度合格的假象;次表面的马氏体组织导致镀锌氢脆敏感性增加,最终使其断裂。  相似文献   

9.
非光滑表面对耐磨性有影响,并且不同的非光滑表面对耐磨性的影响是不同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其规律,本文进行了非光滑凸包和凹坑表面的耐磨性试验对比研究,得出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非光滑凹坑表面比凸包表面具有更好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0.
将国内外较为先进的等离子表面改性技术应用于内燃机缸套内表面处理,改善其表层金属组织结构,以达到强化缸套内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提高缸套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表面热喷涂技术的工艺进行了概述,详细介绍电弧喷涂、等离子喷涂、火焰喷涂、爆炸喷涂等表面热喷涂方法,并介绍表面热喷涂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引起金属零部件失效的原因往往来自于零部件表面,表现形式多为磨损与断裂,因此强化零部件表面对提高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综述现阶段较为重要的两类表面改性技术,并针对其各自的发展历程、应用现状和技术特点等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3.
发动机是机车的“心脏”,其主要零件如气缸套、活塞环、曲轴和轴瓦等,虽其配合表面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表面光洁度,但放大观察,零件表面仍有凹凸不平的加工印痕,这就使摩擦表面间的实际接触面积减少,各接触点的受力增大。如果新车或大修后的机车直接投入负荷运转,零件接触点在巨大集中载荷作用下,将产生剧烈磨损,有些接触点甚至产生抓粘,发展下去会很快波及整个表面。严重时,由于摩擦产生的高温,会导致烧瓦、拉缸等事故的发生。所以新购置的机车必须经磨合后才能进行负荷作业。发动机的磨合质量直接影响机车的使用寿命,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发动机的磨合质量呢?  相似文献   

14.
发动机是机车的“心脏”,其主要零件如气缸套、活塞环、曲轴和轴瓦等,虽其配合表面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表面光洁度,但放大观察,零件表面仍有凹凸不平的加工印痕,这就使摩擦表面间的实际接触面积减少,各接触点的受力增大。如果新车或大修后的机车直接投入负荷运转,零件接触点在巨大集中载荷作用下,将产生剧烈磨损,有些接触点甚至产生抓粘,发展下去会很快波及整个表面。严重时,由于摩擦产生的高温,会导致烧瓦、拉缸等事故的发生。所以新购置的机车必须经磨合后才能进行负荷作业。发动机的磨合质量直接影响机车的使用寿命。那么,怎样…  相似文献   

15.
神农蜣郎前胸背板表面形态分形及湿润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3D-SRAT-1型轮廓仪对神农蜣螂(Catharsius molossus Linnaeus)前胸背板表面形态进行了定量测量,在JC2000A型表面张力/接触角测量仪上测量了水与前胸背板表面的接触角,并基于分形理论对其表面轮廓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神农蜣螂前胸背板表面呈现分形特征,由结构函数法和变分法估算的沿前胸背板表面纵向轮廓线的分形维数分别为1.877和1.868;水在神农蜣螂前胸背板表面上的表观接触角为91°~106.5°,其平均值为97.2°,表现了很强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 3D SRAT 1型轮廓仪对神农蜣螂 (Catharsius molossus L innaeus)前胸背板表面形态进行了定量测量 ,在 JC2 0 0 0 A型表面张力 /接触角测量仪上测量了水与前胸背板表面的接触角 ,并基于分形理论对其表面轮廓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神农蜣螂前胸背板表面呈现分形特征 ,由结构函数法和变分法估算的沿前胸背板表面纵向轮廓线的分形维数分别为 1.877和 1.86 8;水在神农蜣螂前胸背板表面上的表观接触角为 91°~ 10 6 .5°,其平均值为 97.2°,表现了很强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17.
汽缸的技术状态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都有很大影响。汽缸内工作表面磨损、汽缸外表面穴蚀、汽缸套凸肩断裂是拖拉机发动机常见故障,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于因磨损、腐蚀等原因而失效的设备而言,为了提高其表面耐磨性,以满足实际工况,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制造成本,应用堆焊技术是行之有效的修复方法之一。探讨了榨糖机轧辊的表面修复工艺研究,为工件表面工程和再制造工程提供一种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钢板弹簧由于在轧压扁钢带、弯卷耳、热处理以及搬运过程中,在其表面上留有裂痕、折迭、凹痕及锈斑等缺陷,因而促使钢板弹簧表面在受负荷时应力集中,耐疲劳极限大大降低,引起早期损坏。为了提高钢板弹簧的使用寿命,在制造和使用维护上应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钢板弹簧由于农用运输车行驶在不平道路上振动和材料表面上的缺陷,因而表面上受拉应力的作用并出现应力集中,产生疲劳损坏。为了  相似文献   

20.
测量了猪笼草内表面各部位的接触角,发现超滑区疏水,最大接触角(150±2)°;超滑区和消化区有明显的浸润分界线;消化区亲水,最低接触角(16±2)°。研究发现超滑区呈微米级新月形、纳米级片状的复合结构,消化区呈微米级凹坑、网状褶皱的复合结构。结合化学处理和直接复制成形分析了内表面微结构和成分对浸润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滑区的纳米级片状、网状蜡质结构对其超疏水特性起决定作用,消化区的接近超亲水特性主要与其表面物质成分有关,两个区域浸润性的大跨度变化是化学组成和表面形貌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