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高低,对组织培养繁殖技术的推广起着决定性作用.1981~1982年我们研究了楸树试管苗移栽技术.1983年起又对猕猴桃、月季、山楂、吊钟海棠等试管苗的移栽技术进行了探索.试验经过试验分四个处理:(1)诱导根原基苗移栽.具体做法是:将苗高3~4厘米的试管苗在超净台上切下,转移到MS NAAO.5~1.0ppm或MS IBA  相似文献   

2.
葡萄胚挽救试管苗配套优化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葡萄胚挽救试管苗配套移栽技术的系统研究,发现经过一定时间的闭瓶开瓶炼苗,气孔开张度逐渐降低,关闭指数和叶绿素含量都在增加,从而提高了试管苗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有利于移栽成活率的进一步提高.配合采用基质分层配制,移栽成活率显著高于单独使用一种特定基质,这对移栽其他难成活试管植物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提高葡萄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试管苗从培养基中移入大田是植物组织培养中重要的一环。本试验以葡萄为试材,研究了葡萄试管苗移栽于盆土及大田中的技术,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95%~100%。另外,以棉花、芦笋为移栽材料,也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试管苗是由葡萄“胜利”品种花药、花药诱导的愈伤组织,经过体细胞胚发生途径产生。移栽的试管苗取自:1)由胚性愈伤组织分化产生的试管苗,2)胚性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自来水、凉开水、井水、车间蒸汽回流水、蒸馏水等5种不同水质制作的培养基,用于葡萄试管苗的扩大繁殖,研究其培养基对葡萄试管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认为在葡萄试管苗的室内扩繁中前期可以用凉开水或井水等代蒸馏水,但以车间蒸汽回流水效果最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葡萄试管苗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正> 1 光培炼苗 当试管苗生长接近瓶口,有3~4片正常叶片时,移至室内靠近窗口的培养架上,并揭去棉塞,使其接受自然光照射并适应室内的光照和温度的变化。过3~5天后,大部分试管苗已伸出瓶口,此时再移至日光温室或大棚中培养5~7天。期间中午应避免强光照射并保持一定的湿度。等试管苗基段转红后(有些品种仍呈绿色)即可出瓶进入沙床。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讨‘玫瑰香’葡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分别于6月下旬和9月下旬取‘玫瑰香’葡萄当年生新梢茎段,用次氯酸钠灭菌并离体培养,无菌茎芽在含有不同浓度IBA的培养基中增殖,在土壤支撑的培养基中生根,并进行带坨移栽试验。结果表明,6月27日取材,用2%次氯酸钠浸泡10~15 min可以获得较好的灭菌培养效果。在不含激素的GS培养基中试管苗的繁殖系数可以达到3.6,添加0.1~0.4 mg/L的IBA对增殖没有明显的促进效果。在土壤支撑的培养基中接种双节茎段,试管苗的生根率达到84.4%,与琼脂培养基中的试管苗无显著差异,并且试管苗具有根毛。土壤支撑培养的试管苗带坨移栽的成活率为75.0%,显著高于琼脂培养基中的试管苗。本项结果将为建立‘玫瑰香’葡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提高葡萄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繁殖苗木,已在园艺植物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国内真正将组织培养方法用于苗木大批量生产还不多见。组织培养除需要一定设备条件和成本较高外,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低,也是影响组织培养在苗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一个原因。因而摸索提高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十分重要。 材料和方法 供试的葡萄试管苗品种有:黑贝蒂、红富士、密而紫、Jumbo、红瑞宝、高尾、京超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电热温床+生根粉、电热温床+清水、普通温床+生根粉、普通温床+清水(CK)等不同的炼苗方式对葡萄试管苗进行炼苗研究,认为葡萄试管苗只要在沙床炼苗阶段能够顺利成活,其后不经过营养袋炼苗,在温室+小拱棚条件下移栽,经过精心管理,移栽成活率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试管苗快繁技术在葡萄产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葡萄产业在河西地区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试管葡萄苗快速繁殖技术在开发葡萄产业中的作用,介绍了试管葡萄的室外移栽和管理技术,并指出了葡萄试管室外管理技术的几个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炼苗移栽过程中生根粉溶液浸根时间、营养液处理、开始通风时间及遮阴处理对无核葡萄胚挽救苗炼苗及移栽的影响,探索胚挽救试管苗炼苗移栽技术。【方法】以2011年与2012年无核葡萄胚挽救杂交育种后代试管苗为材料,研究生根粉溶液浸根时间、炼苗过程中是否添加营养液、揭开保湿罩时间以及移栽大田过程中遮阴对胚挽救苗炼苗及移栽的影响。【结果】1.0mg/L生根粉溶液浸泡根系3min时植株各项生理指标较好且成活率最高;移栽过程中添加1/8 MS营养液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植株的长势;炼苗初期保湿时间为4d时炼苗成活率最高;移栽至温室或大田中时一定程度的遮阴处理有利于移栽成活率的提高与植株的生长发育。【结论】无核葡萄胚挽救试管苗炼苗前生根粉浸根处理3min、炼苗时添加1/8MS营养液、炼苗后4d开始通风以及移栽时进行遮阴能提高胚挽救试管苗的生物积累量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苧麻试管苗是在恒温、恒湿、无菌和营养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培育出来的,幼苗十分“娇嫩”适应能力较差。因此,苧麻试管苗移栽的技术性较强,而移栽一关能否过好,将直接影响到苧麻试管苗的成活率与该项技术的推广。为此,我们在完成了快速繁殖苧麻试管苗的方法以后,进一步研究了试管苗的移栽技术,1981年6月中旬以来,我们通过多次移栽试验,初步摸索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2.
苧麻试管苗是在恒温、恒湿、无菌和营养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培育出来的,幼苗十分“娇嫩”适应能力较差。因此,苧麻试管苗移栽的技术性较强,而移栽一关能否过好,将直接影响到苧麻试管苗的成活率与该项技术的推广。为此,我们在完成了快速繁殖苧麻试管苗的方法以后,进一步研究了试管苗的移栽技术,1981年6月中旬以来,我们通过多次移栽试验,初步摸索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速繁殖技术优点及目前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速繁殖过程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温室环境的选择、苗床的准备工作、试管苗移栽、病虫害防治4方面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速繁殖的实施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4.
挑选具有完整根系的瓦松试管苗进行炼苗移栽试验,结果表明,将瓦松试管苗置于室外,打开瓶口换气后,重新盖上,封口锻炼3 d;然后再次打开瓶盖进行开口炼苗5~9 d,移栽成活率明显较高,最低为95.5%。炼苗后的小苗栽于食用菌菌糠∶蛭石1∶1~1.5基质中,成活率达99.3%,苗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金钗石斛工厂化育苗试管苗移栽技术研究,筛选试管苗移栽最佳的移栽方法、基质、时期和栽培管理技术,从而达到提高金钗石斛工厂化育苗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和试管苗质量,降低金钗石斛工厂化育苗生产成本的目的。结果表明:采用种植前先晾苗,移栽成活率比洗苗消毒后直接种植提高23.0%;每年4—6月,采用移栽基质配比为3∶2的木屑和松树皮混合材料进行试管苗移栽,有利于提高试管苗移栽的成活率并加速试管苗的生长,移栽成活率可达98.0%,而且根系发达,根粗壮,苗生长快。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迷你型花叶芋Caladium bicolor试管苗的简易高效移栽技术及影响其移栽成活的因子.结果表明:试管苗的移栽不需进行移苗前的练苗,只要掌握试管苗移栽的技术要点,管理得当,成活率均在96%以上;移栽基质以混有泥炭的混合基质为佳,移栽后浇透水,移入塑料拱棚保湿10~15 d,期间要定时进行通风、喷水及病害防治.从试管苗的生长状态上看,合适的试管苗移栽高度为3~5 cm,根长为0.5~3 cm.还对如何加速商品苗形成提出了建议.表4参5  相似文献   

17.
2001—2004年通过黑穗醋栗试管苗快繁技术的中试、示范,解决了试管苗污染、继代培养中BA与GA3的浓度与比值,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等生产应用问题,结果表明,利用茎尖培养的方法规模化繁殖黑穗醋栗试管苗木技术是可行的,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旨在探讨珠美海棠试管苗田间直接入地移栽技术。利用在土壤支撑的培养基中生根的珠美海棠试管苗,进行了移栽后2种遮阳网遮阴方式及2种小拱棚覆盖方式的试验,并研究了不同时期移栽的效果。结果表明,移栽后稀遮阳网处理的试管苗茎粗显著高于密遮阳网处理,采用顶部开口小拱棚覆盖处理的试管苗的茎长显著高于完全封闭小拱棚处理,4月8日、5月4日和6月8日3个时期移栽的试管苗成活率无显著差异,达到83.3%~100.0%,且移栽越早,试管苗当年形成的茎长和茎粗越大。该结果可为简化珠美海棠试管苗移栽程序并降低试管苗成本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试管苗长至10天左右,叶数2~3片,根数量为总量的1/3时提前出室炼苗,这种室外培养兼炼苗的成苗移栽成活率可提高10%左右。综合两种改进措施,试管苗的室内培养天数由原来的30~40天改为室内培养10天左右,炼苗室培养10天左右,然后移栽,总体可缩短室内培养时间到原来的1/3,而总体提  相似文献   

20.
对生长1个月左右的四倍体丹参试管苗炼苗后进行不同环境下的移栽试验.结果表明将试管苗栽入盆中,无根苗可以生根且生长良好;试管苗移入土中2~3周后可度过缓苗期,1个月后可以忍受35℃左右的高温,3~4月份大田移栽比较适宜;试管苗以不同密度移栽到苗圃,对成活率有一定影响,在苗圃内移栽试管苗株行距保持在5~7 cm之间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