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山东的一位蜂农,是<中国养蜂>的老读者了,多年来<中国养蜂>教会了我很多养蜂知识,通过它了解了很多信息.我一直都很信赖<中国养蜂>,她是我们养蜂人的良师益友,为蜂农服务、主持公道.这些年当我需要购买一些养蜂机具和蜂药、蜂王等都要参考<中国养蜂>上的广告.大部分情况我所购买的东西都没什么问题,其中当然也会有些麻烦、纠纷,但经过<中国养蜂>调解,最后都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自学的专业养蜂者,多年来靠<中国养蜂>这位无声"老师"的帮助,使我从一个无知青年在养蜂行业中走向成熟,她对我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从原来的双月刊到现在的月刊,每一期都是我所期盼的.  相似文献   

3.
杨曙 《中国蜂业》2004,55(1):21
我是一名养蜂"新兵".在养蜂老师傅易明百和<中国养蜂>杂志的帮助指引下,克服了重重困难,总算把蜂养起来了.  相似文献   

4.
陈修础 《中国蜂业》2004,55(3):14-14
看了马菊祥同志的<桉树花期垮蜂的问题>文章后,我想借<中国养蜂>谈一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追根溯源,从1934年我国著名的养蜂家黄子固先生在北平李林园创办<中国养蜂杂志>算起,今年是<中国养蜂>创刊整70周年.在这70年中,<中国养蜂>几经浮沉,经历风雨考验,不断成长.经过几代编委、主编和全体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和不懈笔耕,形成了"创新、求真、务实、奋进"的办刊传统和优良刊风.在国内外赢得良好的声誉,成为国际上著名的、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蜂业科技期刊.几十年来,<中国养蜂>在传播先进养蜂生产技术、引领养蜂科技潮流、推进中国蜂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做出了有目共睹、不可磨灭的贡献.借此机会,向我刊的广大读者、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几十年来对<中国养蜂>始终不渝的支持和厚爱,感谢大家和我们风雨同舟共同耕耘这片宝贵的蜂业园地,让她年年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6.
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在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和中国养蜂学会的关心和支持下,经农业部办公厅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养蜂>在创刊整70周年后又恢复办成了月刊,这是中国蜂业界值得庆书的一件事.改刊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养蜂>跨入新的里程,它对<中国养蜂>本身及全国养蜂的发展都将有重要的意义.值此首期月刊发行和2005年新年到来之际,编辑部向广大的作者和读者恭贺新禧并致以深深的谢意!感谢同志们多年来对我刊的支持和拥戴!  相似文献   

7.
陕西不论从气候、地理条件还是蜜源植物各个方面来看,都比较适合养蜂业的发展.我定地养蜂已30余年,每年卖一部分,自已还留有100多群.常有人对我说:"想养蜂就是不懂技术,怕养不好….我便告诉他们说:"只要不怕蜂螫,订一份<中国养蜂>便可以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养蜂>2003年第6期<小经验试试看>栏目介绍了"双色王浆条产浆量高"一文.我是用单色浆条生产,我认为深色浆条不增产,对视力没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中国蜂业>(原名<中国养蜂>)已伴我走过了26个春秋.她成了我亲密的朋友,忠诚的老师,交流的伙伴;她充实了我的工作和生活,丰富了我的业余爱好,让我汲取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帮我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她为我架起了一座知识的桥梁,了解更多的养蜂知识和信息,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帮我排忧解难,伴我成长,助我成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养蜂>编辑部: 我是江西万安县枧头镇东华山蜂场(原名付坑口蜂场)负责人,是贵刊的老读者.我场事业的成功和兴旺与贵刊的帮助是分不开的.贵刊是广大养蜂工作者及爱好者的良师益友,此评价并非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11.
侯爱国 《中国蜂业》2004,55(3):39-39
自<中国养蜂>编辑部和吉林省蜜蜂育种场联合向贫困地区贫困户赠书赠王以来,我连续两年报名,去年6月中旬收到吉林省蜜蜂育种场邮来的双喀蜂王一只,并收到了<中国养蜂>编辑部2004年赠刊一套的通知,这对我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寒天送衣",我全家处在特大欢喜之中,经我精心培育,育出了30多个生产王.  相似文献   

12.
我干养蜂这行才5年,规模由买来4群蜂发展到120群,而且5年蜂蜜单产都比较高.因为一开始我就订阅了<蜜蜂杂志>,虚心向同行学习.为了感谢<蜜蜂杂志>对我的启迪和帮助,现借<蜜蜂杂志>一角,介绍我快速繁蜂的方法,供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02年<中国养蜂>第4期刊登了陈晓东师傅"浆多王小现象及其防止"一文,属经验之谈,有独到的见解.我历年养王也有过几次浆多王小的现象,现谈谈我的见解,与各位养蜂师傅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我是地地道道的养蜂人,探索多箱体养蜂多年,现在是浅箱多箱体养蜂。偶有闲暇,翻阅书刊,再读李紫剑蜂友2017年《中国蜂业》第3期刊登的《多箱体应用问题的讨论》一文,心血来潮,欲与李紫剑蜂友探讨一下多箱体养蜂与中国式养蜂法。一、其实的多箱体养蜂不可否认,多箱体养蜂在国外,其人均饲养规模、生产流程和总体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对于多箱体养蜂,李紫剑蜂友  相似文献   

15.
蜂友情     
俞婵倩 《蜜蜂杂志》2007,27(6):41-41
自1998年第10期<蜜蜂杂志>刊登了我"养蜂的路为何这样坎坷--一位蜂嫂的泣诉"一文至今已近10年了.这10年的养蜂路,我走得比较辛苦,在生活上虽然还是遭受了一些细小的挫折,但在养蜂事业上还是比较成功的.这当然归功于<蜜蜂杂志>和许许多多蜂友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正>我业余养蜂四十多年,对养蜂知识不断更新,技术一步步提高。我和周围养蜂的人对小蜜蜂都有浓厚的感情,都认为《中国蜂业》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对提高养蜂技术、了解蜂业信息起到了指导和桥梁的作用。在《中国蜂业》创刊80周年之际,把养蜂几十年在身边发生的故事赘述一部分,与同仁分享。1968年6月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来到自留地里拔草,发现梨树上结了很大一团蜜蜂。过了一会儿那些蜂就"嗖嗖"地往下掉,漫天飞,紧接着快速往老街那边移动。我追过了好几个菜园,前面菜园里一个正在浇水  相似文献   

17.
水泥平面巢础压印器自1954年在<中国养蜂>杂志发表以来,已有50多年.几十年来,被蜂友们多次介绍和改进,可见它的确是养蜂的必备用具.虽然现在机制巢础随处可购买到,但机制巢础矿蜡若加多了,熔点低,强群在夏季高温情况下转运时,容易熔化巢脾.过去的众多介绍资料,我无法查对(旧的<中国养蜂>杂志大部遗失).现就郑国庆同志在蜜蜂杂志2007年7月和2008年5月介绍的水泥巢础压印器制造问题增加几点补充意见.  相似文献   

18.
我学养蜂几年来,一直订阅<蜜蜂杂志>.一天我看到2003年第9期湖北省宜都市廖大昆先生写的<尽量削减小蜂螨越冬基数>一文,该文引用<蜜蜂杂志>2003年第5期<小蜂螨的寄生辑要>一文中所列举的几位著名养蜂专家不约而同地认为,如果越冬群内巢脾以及缩出的空脾中,所残留极少量延期未穿的蜂蛹会藏匿有小蜂螨越冬,成为次年危害的基数.看到此处使我想起,我在养蜂过程中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范道钦 《中国蜂业》2004,55(3):38-38
"蜂群饲喂豆浆的做法"一文在2003年第6期<中国养蜂>刊出后,本人接到一些蜂友的咨询电话或来信,因询问者较多,特借<中国养蜂>统一解答.  相似文献   

20.
朱平 《中国蜂业》2005,56(6):42
浆蜂是我国浙江蜂友几十年来精心选育出的新品系.其王浆产量之高为世界之最.浆蜂虽源于普通意蜂,但其生物学特性及饲养管理方法又不完全同于普通意蜂.笔者从事职业教育40余载,定地养蜂近30年,一直想探索一套浆蜂饲养管理的最佳方案,但未能如愿.感谢<中国养蜂>发起并主持的"最受欢迎的好文章"评选活动,使得沈育初先生的<关于王浆高产的几个问题>(以下简称<问题>)从浩瀚的文章中浮现出来获奖.我慕名查阅,越读越认识到<问题>含金量很高.随后我又写信向沈先生进一步讨教,他慷慨地寄来了一份<沈浆高产资料>(以下简称<资料>).比较起来,<资料>较<问题>内容更丰富,更具体.读后,收获不少,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浆蜂饲养管理最佳方案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