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调查了不同厂家生产的二化螟性诱芯和不同类型的诱捕器对田间二化螟成虫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诱芯的持效期均达40d以上,但北京中捷四方科贸有限公司生产的性诱剂在诱杀效果更好。诱捕器类型对诱杀效果影响则表明用三角型诱捕器最佳,其次为自制的可乐瓶诱捕器,最差的为UMT-B型诱捕器。  相似文献   

2.
协调应用稻田耕沤、性引诱剂诱蛾及Bt防治第一代二化螟等措施,即在越冬代二化螟盛蛹期耕沤稻田、在盛蛾期挂放性引诱剂、在第一代二化螟盛卵期施用Bt,对第一代二化螟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在不同类型诱捕器挂放同一企业同一批次生产的二化螟性引诱剂,其诱蛾量有明显差异,水盆诱捕器诱蛾量最高,为蛾类通用型诱捕器的2~6倍。  相似文献   

3.
迷向性信息素田间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在湖北省洪湖市沙口镇部分中稻开展了信越二化螟信息素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试验,并且与纽康诱杀型性诱剂进行了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各处理区螟害率都控制在防治标准(1%以下)以内,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都达90%以上,其中迷向性信息素区防效为91.11%,迷向性信息素配合化学农药区防效达95.56%,比纽康诱杀型性诱剂配合化...  相似文献   

4.
二化螟性引诱剂田间防治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水稻的重要害虫,常年给我国的水稻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本研究采用大面积诱集法对二化螟性引诱剂防治第2代、第3代二化螟的效果进行了初步考察,结果表明,与未放诱捕器的对照区相比,二化螟性诱剂释放区每代防治效果分别为33.3%和37.5%。  相似文献   

5.
性诱剂诱杀二化螟的田间效果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7~1998年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越冬代二化螟进行了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 ,载体为橡皮塞的二化螟性诱芯田间诱杀持续期达34d以上。每公顷设30、45和90个诱盆的诱杀区卵块量均比对照区下降60%~68% ,卵量下降74% ,枯心率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6.
不同引诱剂对柑桔小实蝇的诱杀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5种不同引诱剂对柑桔小实蝇进行诱杀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果实蝇性引诱剂分别添加甜酒酿原液、红糖液、米醋王原液后都能增强诱杀效果,但添加甜酒酿原液增效较明显,是一种既经济又增效的混配型引诱剂.而甜酒酿原液、红糖液、米醋王原液3种混合液对柑桔小实蝇诱杀效果较低,但它能诱杀到柑桔小实蝇雌成虫,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延边地区水稻二化螟发生危害及化学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延边稻区二化螟发生情况调查表明 ,不同品种水稻受二化螟危害程度有差异。密度 12.5穴 /m2 或进一步稀植的二化螟危害较轻 ;施氮量多 ,二化螟危害重 ,反之危害较轻。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二化螟成虫羽化高峰期是利用二化螟性引诱剂在田间诱集二化螟成虫最佳时期。田间小区药剂试验结果表明 ,50%辛硫磷、2.5%功夫和增效水胺硫磷对二化螟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咸宁茶区茶尺蠖发生规律及性引诱剂对茶尺蠖的诱杀效果,本研究对咸宁茶区茶尺蠖发生期及发生量进行了监测,同时,研究并分析了性引诱剂对茶尺蠖的诱杀效果,为茶园害虫绿色防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明确昆虫性信息素与不同颜色诱虫板组合对水稻二化螟成虫的诱集效果,筛选和验证确定适宜水稻二化螟诱集监测的优选材料,为虫情监控及其应用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2021年水稻越冬代二化螟成虫发生期,应用性信息素与4种不同色板组合开展成虫诱集监测对比试验,筛选确定最佳的诱集材料组合.[结果]性信息素与降解黄板、嫩绿色板、降解绿板、降解蓝板的4种组合对二化螟的各指标诱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10%显著水平下,嫩绿色板组合对越冬代二化螟的日均诱蛾量、见蛾后单次诱蛾量、累诱蛾量指标与其他3种组合均有显著差异(P<0.10),最高单次诱蛾量指标与降解黄板组合有显著差异(P<0.10),各指标中,嫩绿色板组合对二化螟的绝对诱量最高,其始见蛾早,高峰期诱蛾量最大,诱蛾峰型及蛾峰最明显,在各监测时期的平均诱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色板组合(P<0.01),对天敌和有益昆虫诱杀量最低,对非靶标害虫诱量较低,总体效果最佳,明显优于其他3种色板组合.[结论]生产上可优先选择性信息素与嫩绿色板组合用于水稻二化螟成虫种群发生动态监测和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10.
孝感市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水稻二化螟对沙蚕毒类杀虫荆抗性已达到中抗水平,针对这一状况,从药荆筛选、栽培管理、物理诱杀等方面开展了治理对策研究,有效延缓了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