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域内长白落叶松人工纯林的落叶病病情指数与土壤性质关系调查发现,长白落叶松纯林病情指数在白浆土林地明显高于暗棕壤林地。对2类A层(腐殖质层)、B层(淀积层)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落叶病病情指数与林地土壤的氮、磷、钾营养元素的含量无关,而与土壤类型、土壤pH、吸湿水量、土壤容重等有较显著的关联关系。白浆土土壤B层的质地黏重、板结、透水透气性差、酸性增强与病情指数升高具有显著的关联关系,可能是吉林省中部地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落叶病病情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杂种落叶松在抗早期落叶病、抗寒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冻害指数较日本落叶松低70%,早期落叶病发病率较兴安落叶松低15%、感病指数下降15%。根据针叶形态和一些生理生化手段可将杂种落叶松和亲本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3.
呼盟大杨树林业局病虫防治站,用百菌清防治兴安落叶松早期落叶病,连续三年取得良好的效果。他们每年从6月10日开始,在林中施放百菌清烟剂。每亩施药量为一斤,成本为一元零九分。经过三年 (1952至1984年)的防治,兴安落叶松早期落叶病完全被控制,使近七千亩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免遭病害。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MycosphaerellaIarici—Ieptolepis)是五叉沟林业局落叶松人工林中的主要病害。10年生以上人工林中均有发生,严重的感病指数达70以上,连年扩散侵染,使树木生长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主要来源于病菌感染,病害的主要症状为大量落叶。对落叶病进行及早防治,可以提升落叶松林木品质、节省种植管理成本、完善病虫害防治技术。笔者从湿度、地形、林分状态3方面分析了落叶松落叶病发病原因,从合理采伐、林地清理、加强林区管理等方面总结了落叶松落叶病防治技术,以期为今后植树造林防治落叶松落叶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林苑短波     
正塞罕坝林场首次利用无人机开展森林病害防治6月30日—7月2日,塞罕坝林场在第三乡分场莫里莫营林区开展了无人机防治落叶松早期落叶病工作,为塞罕坝首次利用无人机防治森林病害。近几年塞罕坝夏季雨水偏多,导致病害发生呈上升趋势,落叶松早期落叶病危害盛行,造成树势衰弱、生长缓慢、病虫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落叶松二代林更新。病害治理一直是森防工作中的难点,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此次塞罕坝通过精心准备,挑选出落叶松  相似文献   

7.
<正>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是东北地区落叶松人工林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由于发病面积广,地势复杂,给防治落叶病带来很大困难,为了因地制宜进行综合防治落叶病。我所于1972—1975年开展应用生物农药防治落叶病试验研究。本文主要简介自选1091放线菌株发酵液和引进的农用抗菌素的室内药效筛选、田间药害试验、苗筛及防治试验的初步结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孙静 《绿色科技》2019,(11):184-185
对大连地区落叶松速生丰产林主栽区病虫害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主要有:落叶松枯梢病、落叶松早期落叶病、落叶松毛虫、落叶松尺蠖、落叶松球蚜、舞毒蛾、落叶松鞘蛾等;重发生区有虫株率达80%,死亡率13%以上,严重地影响了落叶松速生丰产林的健康发展。为了保护该地区造林项目成果,对以上几种病虫害提出了分别防治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简讯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防治研究取得新成果尚志县林业局一面坡林木病虫害防治站,十年来结合生产实践开展试验研究,他们在早落病的预测预报、防治指标及防治技术方面取得了成果。最近,松花江地区科委和地区林业局邀请省内教授、专家对这项成果通过了技术鉴定。当患病林木病情指数在30以下时,材积生长量损失仅0.02立米;超过49时,材积生长量损失达1.7立米。取其两数均值40作为该病的防治指标:病情指数30时不进行防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MycosphaerellaIarici-leptolepis K.Ito et K.Sato)是我国北方落叶松的重要病害,分布广,危害严重,已成为目前林业生产上急需解决的课题。根据世界各国对百菌清杀菌剂的研究。东北林学院对新杀菌剂百菌清烟剂进行了研制,同时筛选出百菌清超低容量油剂,经防治落叶松早期落叶病的药效试验,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超低容量喷雾油剂防治森林病害,具有工效高、省药、成本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是我国北方八省落叶松林的主要病害。林业部安阳林业制药厂,为了控制六六六粉农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研制出新型无六六六粉杀菌烟雾剂,同辽宁省林科所配合,进行了防治落叶松早期落叶病的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落叶松落叶病的发生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落叶病是落松人工林普遍发生的重要叶部病害,蔓延迅速,为害严重。影响该病病情、左右该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气象因子。本文根据敦化市1971~1982年气象与病情历史资料,通过求偏回归平方和与逐步回归等方法,找出6、7月份阵水量及相对湿度,4、5月份平均气温为影响落叶松落叶病病情的主要因子,为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和落叶松毛虫均是为害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的重要病虫害。目前在防治措施上前者主要使用五氯酚钠烟剂,后者主要应用赤眼蜂。我省防治落叶病的放烟时间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初,防治松毛虫放蜂时间为7月中旬至下旬,其间相差半个月左右。但是,五氯酚钠烟剂对赤眼蜂的毒杀力及残毒期,除省落叶松早期落叶病防治试验会战组于1975年在黄泥河林业局作过部分试验外,尚无资料报导。因此,为了互不影响防治效果长期  相似文献   

14.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是辽宁、吉林两省人工落叶松林内普遍发生为害严重的一种病害,被害林木轻者影响生长,重者导致林木死亡,严重威胁着人工落叶松林的成长。这种落叶病于1945年开始在我省发生,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并有迅速蔓延,危害日趋严重之势,生产上迫切要求加以解决。因此,由1958年开始,我场与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合作,通过调查与研究,基本上摸清了落叶病的发生原因,流行规律,并找出防治的初步办法。  相似文献   

15.
本系统依据落叶松落叶病Mycosphaerella larici—leptolepis已往12年的时序观测值,预报当年和翌年的发病面积、病情指数,以及当年影响发病的降水、气温和相对湿度;根据防治成本和防治效果制定防治指标和所需经费;根据投资能力确定防治面积和预测防治效益。  相似文献   

16.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分布广,危害严重,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病害。罹病林木树高、胸径、材积年生长量均比健康林木平均降低30%左右。为保护森林资源,我站从1973年以来进行了早期落叶病的专题研究和防治试验。几年来基本上摸清了该病病菌的流行规律和防治办法,开展了大面积的杀菌烟剂防治。经过五年  相似文献   

17.
五、落叶松落叶病落叶松落叶病,原名为落叶松早期落叶病。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中普遍发生的一种严重病害。 (一) 分布及为害该病在1895—1896年发现于德国。1924年起,长期在日本流行,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造成严重危害。国内,在1945年最早发现于辽宁省草河口林场,至1958年已蔓延到辽宁省东部林区。我省于1953年在漫江林区发现该病,至1960年,在通化、吉林等东部林区开始流行。1964年时,东北三省落叶松人工林受害面积已达41.2%。现在,在东北三省,凡有落叶松人工林的地方,几乎都有该病的分布。此外,在华北、西北的局部地区也有该病的发生。这种病害除为害人工林外,也为害天然林。感病的林分提早落叶约50天,春季放叶时间也  相似文献   

18.
应用五氯酚杀菌烟剂对落叶松的早期落叶病Mycosphaerella larici—lep-tolepis、枯梢病Guignardia laricina、褐锈病Triphragmiopsis laricinum和芽枯病Cla-dosporium sp.进行大面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具有明显的效果。当感病指数在80%以上时,进行两次放烟,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下称早落病),在我场从1962年就已发现,随着造林面积的增加,病害发生面积也不断扩大。到1973年止,全场落叶松人工林早落病发生面积已达8.6万亩以上,占全场落叶松人工林总面积的21.6%,其中病害较严重的面积已达四万多亩,分布在各个分场。这种病害对林木生长的影响非常严重,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此,我场党委于1973年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场病情进行一次大普  相似文献   

20.
对于落叶松早期落叶病,在黄泥河林业局集中大面积的防治已经连续地进行了多年,防治效果均较好。做好予测予报工作是提高防治效果,保证经济效益,使防治工作不断克服盲目性而增强计划性的关键。落叶松早期落叶病病原菌的侵染有它自身的客观规律,予测就是根据这一规律,通过在罹病的落叶松林内进行的地面捕捉的孢子数量,监测在传播期每日孢子飞散的数量以及由此掌握孢子传播高峰期出现的日期,科学地推测当年发病情况,制定防治计划,并准确地予报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