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用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肝中二氯二甲吡啶酚残留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对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来源进行分析和量化计算,得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肝中二氯二甲吡啶酚残留量不确定度结果,当求得鸡肝中二氯二甲吡啶酚的残留量为78.0μg/kg 时,扩展不确定度为3.5μg/kg。  相似文献   

2.
根据JJG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结果表示》,使用SN/T0212.1-93对肉中二氯二甲吡啶酚残留量的测定结果作出了不确定度的评定。在包含因子k=2时,不确定度为U=0.150mg/kg。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禽肉中二氯二甲吡啶酚残留量的快速检验方法。即先用甲醇提取肉样中的二氯二甲吡啶酚,经氧化铝柱净化,除去脂肪和色素,以乙酸酐反应,转化成相应的酯,最后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在实验中采集了15个鸡肉样,结果显示:此法只需6-8h,就可得出检验结果,同时将结果与常规方法(乙酰化气相色谱法)进行比较,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液相色谱法对饲料中巴氯芬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等有关规定,建立数学模型,对试样的称量、标准溶液的配制、样品浓缩、标准品和样品的峰面积以及样品回收率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评定,并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量化,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得出本次含量测定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99mg/kg。  相似文献   

5.
HPLC法测定鸡肉中达氟沙星残留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鸡肉中达氟沙星残留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对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逐项分析和合成,得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肉中达氟沙星残留量的不确定度结果。  相似文献   

6.
根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肉中土霉素残留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评定过程包括建立测量程序、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对不确定度分量进行量化。将不确定度归类为两大类。随机效应导致的不确定度可以通过一系列具有统计意义的重复观测值进行A类评定;系统效应导致的不确定度通过各测量器具、设备的说明书、校准证书提供的参数进行B类评定。本方法鸡肉中土霉素残留量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约为3.9%。  相似文献   

7.
液质联用法测定猪肝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猪肝中9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量,对标准溶液、标准曲线、样品称量、称量重复性、定容体积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评定各不确定度分量及标准不确定度,得出9种β-受体激动剂的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5.60%~8.90%,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标准曲线和测量重复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合理地表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菠菜中涕灭威残留量检测结果的分散性,提高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文章对GB/T 20769-2008《水果和蔬菜中45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程序完整地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确定了各不确定度的来源及分量,选择了合理的评定方法,计算出检测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从评定结果中可以看出:结果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样品预处理、标准曲线的制作和检测设备。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四环素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四环素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与评定,当残留量为85.3 μg/kg时,求得扩展不确定度为5.0μg/kg(k=2).结果表明,标准溶液配制、重复性测量、定容体积和回收率引入的不确定度为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影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鸡肉中癸氧喹酯残留量的测量不确定因素,并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量化计算,最终求得扩展不确定度为0.51礸/kg,分析表明重复测量、制备标准溶液及内标溶液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是影响癸氧喹酯残留量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中兽药散剂中利巴韦林含量的高效液相检测方法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分析了各种可能引起利巴韦林测定不确定度的因素,包括标准溶液、称样、体积、稀释量具、检测仪器、色谱峰面积、重复性等进行分析,并通过计算各不确定度分量及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得出了液相色谱法测定中兽药散剂中利巴韦林含量的不确定度结果。结果显示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峰面积测量、标准溶液浓度和重复性。当利巴韦林含量为0.973 mg/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17 mg/g。  相似文献   

12.
二十碳四烯酸(ARA)作为婴儿配方奶粉普遍添加的可选择性成分,是食品安全检测的必检项目。本文通过气相色谱法(外标法)测定婴儿配方奶粉中的ARA含量,依据测定结果合成不确定度为2.73%, 扩展不确定度为5.46%,ARA含量测定结果为(0.264±0.007)g(k=2)。经分析表明,影响婴儿配方奶粉中ARA含量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样品重复检测(分量不确定度2.68%),次要来源于标准溶液(分量不确定度0.40%)与样品处理(分量不确定度0.31%),气相色谱仪器(分量不确定度0.00002%)影响最小。为提高检测婴儿配方奶粉中ARA含量的准确度,有必要通过样品重复检测、专人专区专用具配制标准溶液、样品处理过程中规范操作动作和习惯等综合实现。  相似文献   

13.
评定气相色谱法测定乳粉中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1-oleic-2-palmitic-3-linoleic acid triglyceride,OPL)含量的不确定度。根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CNAS-GL 006:2019《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等标准,建立不确定度模型,分析气相色谱法测定乳粉中OPL的不确定度来源,对主要影响不确定度的要素进行评定。结果表明:6?份试样OPL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1.172?g/100?g,OPL含量测量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rel为0.023 6,提供约95%的包含概率;试样溶解并定容后的溶液质量浓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是主要不确定度来源。  相似文献   

14.
建立含乳饮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气质联用检测法及其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分析测试过程中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评估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的数值,通过不确定度的分析结果来评定该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气质联用法测定含乳饮料中邻苯二甲酸酯过程中扩展不确定度为0.038,分析表明仪器分析过程、前处理影响因子对引入不确定度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巴氏杀菌乳中糠氨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方法 依据《NY/T939—2016 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测定巴氏杀菌乳中糠氨酸的含量。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全面分析试验过程中各不确定度的来源,并对其进行量化评定,计算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当牛奶中糠氨酸含量为7.3 mg/100 g 蛋白质时,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4 mg/100 g蛋白质(k=2)。结论 方法中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糠氨酸标准物质称量、标准工作液的配制、标准曲线的拟合和样品水解液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终点判定。  相似文献   

16.
对猪鸡可食性组织中的四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量测定方法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对影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量测定不确定度的因素,包括标准溶液、称样量、体积、色谱峰面积、浓缩过程及回收率等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各不确定度分量及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得出四种四环素类药物的扩展不确定度在3.5~5.5 ng/g范围内。由各因素对合成不确定度的贡献比分析可知,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标准品纯度及回收率。  相似文献   

17.
对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饲料中铜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对影响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标准溶液、溶液体积、检测仪器等主要因素引起的不确定度进行了逐个分析评定,并进行了整体合成。评定过程清晰合理,主要影响因素不遗漏、不重复,适用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18.
对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建立数学模型,经计算得到维生素A的含量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46 IU/g.在维生素A的含量测定过程中,标准溶液浓度是影响含量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测量不确定度是评定测量水平的指标,是判定测量结果质量的依据。一切测量结果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不确定度,不确定度是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导致被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一切测量结果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不确定度,大肠菌群的检测也不例外。根据国家标准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以及国际通用的普松理论,评定牛乳中大肠菌群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通过分析影响牛乳中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法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从而建立一种简单适用的大肠菌群平板计数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评估微生物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叶酸含量的不确定度,结合《GB 5009.21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叶酸的测定》及不确定度相关评估标准以及统计学方法,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叶酸含量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显示,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叶酸含量为(148.49±7.37) μg/100 g,k=2。其中,标准溶液和样液的配制过程是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仪器测量偏差、重复性和检测方法是次要因素。表明微生物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叶酸含量时不确定度较小,可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叶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