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形态学研究,解决寡索赤眼蜂属Oligosita Walker因个体微小,形态差异不明显而导致的鉴定困难问题,为寡索赤眼蜂属昆虫的鉴定提供可靠的形态依据,为利用该种寄生蜂防治农、林业害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新疆分布的8个种的成虫制作玻片标本,挑选40个外部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结果】筛选出以下18个具有严格种间特异性,可应用于分类学研究的特征:复眼颜色、单眼颜色、触角索节长宽比、触角索节形状、触角棒节长宽比、触角棒节形状、触角端棒节条形感受器的数量、前翅缘前脉着生刚毛数、前翅是否具前缘室、前翅缘前脉端部刚毛是否着生于前缘室、前缘室中着生刚毛数量、缘脉下方是否具纤毛、前翅长宽比、前翅缘毛相对长度、前翅端部形状、翅痣形状、后足胫节与产卵管长度比、雄性外生殖器有无内突。【结论】形态特征能有效应用于寡索赤眼蜂属的分类研究,且能有效区分之前被认为形态相似而难以区分的部分物种。  相似文献   

2.
江西棉花主要害虫寄生性天敌种类通过两年来的调查,初步整理如下: 膜翅目Hymenoptera 一、小蜂总科Chalcidoidea 体小至微小,体长极少在5毫米以上。触角膝状,6—13节,柄节长,在梗节和索节之间,常有1—3个环状节。棒节分节或不分节,有些雄蜂触角有分枝。前胸背板两侧不伸达肩板。小盾片发达,有时有纵沟或横沟、有  相似文献   

3.
雌蜂:体长约1.5毫米。触角较细长,鞭节长约为头宽的0.7倍。复眼表面具细毛。索节3节,各节长均大于宽,具柄,略呈纺锤形,第1节最长,第2、3节依次渐短;棒节2节,末节端部尖细,棒节长约为前节长的1.8倍(图1)。头、胸部具稀而明显的本属昆虫特有的网状纹,但小盾片基部和中胸盾后端的网室较稀而长,小盾片后端和中胸盾前缘的网室密而短。前伸腹节侧纵脊后端略呈弧状向外弯曲(图2)。腹部腹柄短,卵园形,末端尖。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爱波赤眼蜂属和简索赤眼蜂属6新种,同时首次描述中华爱波赤眼蜂的雄性特征。简索赤眼蜂属原系爱波赤眼蜂属的一个亚属,笔者根据其触角索节消失这一重要特征,将其提升为一独立的属。所有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学院生防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现将江西采到的凹头小蜂属两新种和一中国新记录种记述如下。莲塘凹头小蜂 Antrocephalus liangtanensis Sheng,新种雌:体长7毫米左右,黑色。触角柄节基部、端部、梗节、环节、棒节端部和触角间突上部黄色,余黑色。单眼和复眼黄褐色。前、中足基节除端部红褐色外,余暗褐色,腿节、胫节和跗节红褐色;后足基节黑色,腿节红褐色,有不明显暗斑(图6);胫节和跗节暗褐  相似文献   

6.
该试验应用电镜扫描技术,观察比较了小贯小绿叶蝉与凯小绿叶蝉成虫雌、雄两性的触角及感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为小绿叶蝉的行为生物学、化学生态学和电生理学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种小绿叶蝉成虫触角均呈刚毛状,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雌雄间无差异。柄节及梗节较粗短,其上具鳞状突起,鞭节细长,分为多个亚节,分布有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2种小绿叶蝉的触角感器类型及数量在雌雄个体间无差异。雌、雄性成虫触角表面都有刺体存在,且均为球状刺体。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成虫触角及刺体的结构,采用电镜扫描技术观察为害河南信阳茶树的重要害虫-小贯小绿叶蝉成虫触角感器及网粒体的超微形态。结果表明:小贯小绿叶蝉成虫触角柄节未见感器分布,梗节上有2~3根毛形感器和1~2根锥形感器;鞭节分为7个亚节,在第1、2、4亚节上分别有1个锥形感器,第3亚节上有1个毛形感器,小贯小绿叶蝉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及数量在雌雄个体间无明显差异。雌、雄性成虫触角表面都有网粒体存在,均为小球形网粒体。  相似文献   

8.
赤眼蜂科4新种记述(膜翅目: 小蜂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采自中国东北地区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4新种;①长白尤氏赤眼蜂Uscanachangbaiensis,LouetCaospnov,本种与UsetiferaLin相似,但本种个体明显较大,前翅纤毛列非常规则且清晰;雄外生殖器更短小,仅为后足胫节的04;可以区别。②长缨剌角赤眼蜂Haeckelianialongicilia,LouetCaospnov,本种触角与HnigraLin相似,但本种前翅较后者狭长,翅面纤毛较稀少,缘毛明显较长,易于区别;③短管曲脉赤眼蜂OphioneurusbrevitubatusLouetCong,spnov本种的产卵管甚短,仅为腹长的065,与后足胫节等长,端部不外露;触角棒节基部4节特殊膨大、并斜接,各节分界互相重迭;此特征可与本属所有已知种相区别;④短茎纹翅赤眼蜂LathromerisbrevipenisLouetCong,spnov本种与LlongipenisLin相似,但两者雄性外生殖器的形态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
优雅粗端叶蝉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优雅粗端叶蝉(Taurotettix elegans(Melichar))雌、雄成虫触角及其感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为叶蝉科(Cicadellidae)昆虫触角感器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优雅粗端叶蝉雌、雄成虫触角及其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结果】优雅粗端叶蝉雌、雄成虫触角结构相似,均呈刚毛状,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其中柄节和梗节较粗短,其上分布有许多鱼鳞状突起;鞭节细长,由许多亚节组成。优雅粗端叶蝉成虫的触角感器分为4种类型,其中毛形感器(Ⅰ、Ⅱ和Ⅲ)和锥形感器(Ⅰ、Ⅱ和Ⅲ)主要位于梗节和鞭节基部,钟形感器(Ⅰ和Ⅱ)位于柄节和鞭节基部,腔锥形感器位于柄节基部。【结论】优雅粗端叶蝉触角鞭节上的各种感器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首次发现在其柄节上分布有腔锥形感器和钟形感器。  相似文献   

10.
苹果绵蚜日光蜂(又称蚜小蜂)Aphelinus mali(Haldeman)是苹果绵蚜的专性寄生天敌,对后者具有很强的自然控制作用。其雌雄蜂鉴别对于扩大雌蜂放蜂数量以控制苹果绵蚜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山东省6个日光蜂种群触角各个索节、棒节的长宽进行测量,并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雌虫触角索节第三节长度显著短于雄虫,而宽度显著长于雄虫;雌虫触角索节第三节接近于正方形,长/宽值为0.89~1.38,而雄虫索节第三节接近于长方形,长/宽值为1.42~2.80;雌虫触角棒节粗短,而雄虫细长。该研究可提供一种通过触角特征鉴别雌雄蜂的方法,为田间选择雌性日光蜂放蜂以及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记述了采自新疆北部梭梭林平腹小蜂属Anastatus Motschulsky一新种:荒漠平腹小蜂Anastatus desertus HuangHu, sp.nov.,其鉴别特征为:体大部分黑褐色,具紫蓝绿色金属光泽;头正面观宽为高的1.21倍,背面观宽为长的1.48倍;触角13节,触式11173,着生位置低于复眼下缘连线;触角索节第三节最长,条形感受器分布在索节第三节至棒节末端,其中端棒节感器最多;中胸盾片中叶前缘微突部分菱形,密布横条状刻纹,长为中胸盾片长的1/3;小盾片狭长,长为宽的3.25倍;前翅短小,不超过腹部第二节背板,末端尖。腹部拱起,长大于中胸,中间较宽两边窄。模式标本保存在新疆大学昆虫标本馆(ICXU),另外,文中还提供了中国已知平腹小蜂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柿广翅蜡蝉成虫触角感受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雌成虫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类型和分布形式相似,均有毛形、具毛腔形、耳廓形、三角形、锥形和腔形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受器最多,占总感受器的40%以上,主要分布于梗节上。其次为三角形感受器和锥形感受器,分别占总感受器的25%和15%以上,主要分布在梗节上。耳廓形感受器在梗节上呈环状排列,数量占总感受器的10%以上。具毛腔形感受器分布在鞭节基部,仅有1个。  相似文献   

13.
《山西农业科学》2015,(5):539-542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Kuwana))雌成虫触角形态及其触角感受器的分布和形态特点。结果表明,草履蚧雌成虫触角呈短棒状,深棕色,由柄节、梗节、鞭节组成,共8节,其中,鞭节由6个鞭亚节组成,表皮凹凸不平;触角各节大小、形态不一。雌成虫触角感受器共有6种类型8种形态,分别为毛形感受器(I型、II型)、锥形感受器(I型、II型)、刺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钟形感受器、钉形感受器。各类型感受器在触角各节上的数量和分布各不相同,绝大部分触角感受器分布在触角的背面、腹面和外侧面:毛形感受器数量最多,在柄节、梗节及鞭节上均有分布,约占总数的80%;钟形感受器数量最少,仅为1个,只着生于梗节腹面前缘;钉形感受器仅着生于触角顶节,腔锥形感受器主要散生于梗节、第1鞭节、第2鞭节和顶节上。  相似文献   

14.
浅谈稻水象甲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水象甲属害虫,是世界性植物检疫对象,是水稻的毁灭性害虫.发生后一般危害损失20%~30%,严重危害损失70%~80%,甚至绝收. 一、特征 成虫体长3~4 mm,宽约1.5 mm,体表被覆淡绿色至灰褐色鳞片.新羽化成虫深黄色,具金属光泽,田间新生成虫背侧或足上通常带泥.从前胸背板的端部到基部,有1个由黑色鳞片组成的大口瓶状的暗斑.触角赤褐色、膝状,索节6节,第1节大,第2节长,第3~6节球状,棒基部无毛,具金属光泽,端部1/3密生细毛.卵呈长肾形,圆柱形居多.  相似文献   

15.
葡萄根瘤蚜是世界上第一个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毁灭性的虫害。被害须根和侧根肿胀,形成根瘤或胀瘤,不久即变色腐烂.致使植株发育不良甚至枯死。无翅孤雌蚜体长1.1毫米。活体鲜黄至污黄色。体表有鳞纹.背面每节有一横行深色瘤状突起。触角3节,很短。喙粗长达后足基节,末节为后跗节Ⅱ的2-2倍。足粗短.胫节短于股节,不善活动。无腹管。有翅孤雌蚜触角3节,第3节有两个纵长环状感觉圈。前翅翅痣大,只有3斜脉,后翅缺斜脉。静止时翅平置于背面。雌、雄性蚜无翅,喙退化,跗节1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小菜蛾触角感器类型、数目及分布特征进行微观结构观察,并对各感器长度及基部直径在雌、雄菜蛾触角间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小菜蛾触角呈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构成。触角上着生有毛形感器、棒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鳞形感器、Bǒhm氏鬃毛、端毛簇和感觉孔8种感器。触角上毛形感器的数量雄蛾比雌蛾多。毛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的长度雄蛾比雌蛾长,棒形感器和Bǒhm氏鬃毛的长度雄蛾比雌蛾短。毛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基部直径雄蛾大于雌蛾。其他类型感器数量、长度及基部直径在雌、雄蛾触角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茶蚜有翅成蚜触角感器的类型、形态、数量与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有翅成蚜触角呈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3节组成,其中鞭节由4个亚节组成;共观察到4类感器,分别是原生感觉圈、次生感觉圈、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结合感器的形态、分布和已报道感器功能的相关研究等,分析了茶蚜有翅成蚜触角各类型感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条沙叶蝉(Psammotettix striatus)成若虫、雌雄两性的触角及其感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为条沙叶蝉的行为生物学、化学生态学和电生理学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电镜扫描技术,系统观察条沙叶蝉的触角及其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结果】条沙叶蝉成虫两性间无差异,触角呈刚毛状,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柄节及梗节较粗短,其上具众多耳状突起,梗节近端部着生有3~5根毛形感器;鞭节细长,分为多亚节,第1、2、4亚节上各有1个锥形感器,第3亚节上着生1毛形感器,其余亚节上均无感器存在。【结论】条沙叶蝉的触角感器类型及数量在雌雄个体间无差异,若虫触角上感器的分布、数量及种类与成虫一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我国肿棒赤眼蜂属3新种和刀管赤眼蜂属1新纪录.根据它们的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应归隶于赤眼蜂亚科、赤眼蜂族.  相似文献   

20.
记述了采自河北省雾灵山区的叶蜂科2个中国新记录属,含1个新种和1个新记录种:中华双突叶蜂Anoplonyxsinensissp.nov.(新种)和黄褐顶脉叶蜂dineuravirididorsats(Retsius)。中华双突叶蜂前翅具2r-m脉、触角长于前翅C脉等与Anoplonyxduplex(Lepeletier)和Anoplonyxpectoralis(Lepeletier)比较近似,但触角端部各节长宽比为6,单眼后区宽长比为3,锯腹片15节且3-13节缝具粗长节缝刺突等与此2种不同。根据中国标本描述了中国新记录属一顶脉叶蜂属属征和黄褐顶脉叶蜂种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