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DHI报告可以为奶牛场饲养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以为育种工作提供完整而准确的资料。利用河北省某奶牛场2010年12月~2011年9月的DHI测定数据资料,对牛群的305 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计数和胎次等生产性能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明确奶牛场日常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有利于牛群保持较高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该牛场牛群平均胎次2胎,平均泌乳天数为243.2 d,牛群整体育种工作失衡;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随产奶量的增加而降低,牛群的日粮营养结构不合理;体细胞数50万个/mL,牛群乳房炎发生率较高。牛场管理者应对奶牛按产奶水平进行分群管理,适当调整日粮结构,给予平衡的营养日粮;加强牛群的繁殖配种工作,降低奶牛淘汰频率,延长奶牛使用的年限;改善奶牛的饲养环境,加强奶牛在应激期的饲养管理水平以及奶牛乳房炎的检测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政府对奶产业进行了严格的整顿和规范管理,奶牛养殖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规模化养殖步入了快车道,奶牛规模养殖场及养殖园区比比皆是。笔者下乡经常听到养殖场的老板们反映,牛场的牛群结构不尽人意,吃"闲饭"的奶牛太多,常常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形,甚至出现连年亏损的现象。到底规模奶牛场的牛群结构  相似文献   

3.
为扩大牛群数量,多是公犊牛进行育肥。公犊牛育肥饲养有一些技术要求。注意饲养管理,保证营养需要,针对不同牛群不同饲养方式,养殖人员应建立合理的营养结构配方,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结核病、副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是牛的三大慢性病。牛群如果感染这3种病,传染率高,很难治愈和清除,若全部淘汰经济损失又太大。不过,对染病牛群采用系列卫生和防疫措施,可培育出健康犊牛,从而达到更新净化牛群的目的。一、结核病牛群的净化对从未进行检疫的牛群和结核阳性反应检出率3%以上的牛群,每年应采用皮内注射结核菌素并结合点眼进行4次以上检疫;定期检疫判定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牛口蹄疫是牛群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虽然该疾病死亡率较低,但是也会影响牛群的正常发育、成长,延长出栏时间,给养殖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本文简单介绍了牛口蹄疫的综合防治策略,为牛群养殖户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高热症状疫病在牛群养殖过程中属于感染性强、患病率高的一种常见牛群疾病。本文围绕牛群高热症状疫病,讨论了牛感染高热症状疫病之后的发病特征及原因,并对疫病的防治方法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旨在为养殖户提供理论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胚胎移植可以快速扩繁牧场中的高产牛群,有利于迅速提高牛群的整体生产水平,加快低产牛群的淘汰速度,在减少饲养规模的同时增加总产奶量,并降低饲养成本,为牧场节本增效、增加效益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选育优质种公牛是种公牛站的工作重点,优质种公牛不仅精液生产能力强,其遗传水平对牛群遗传改良的影响也非常大。加强后备种公牛的有效选择,可以确保种公牛的质量,稳定牛群结构,缩短世代间隔,促进牛冻精改良工作的有序开展。本文结合大理州家畜繁育指导站多年后备种公牛选育工作,对后备种公牛的有效选育展开讨论。在种公牛繁育领域,很早以前奶业发达国家就开始重视种公牛对生产牛群的改进作用,对培育优秀种公牛的研究较早,  相似文献   

9.
奶牛的群体选育是保证奶牛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奶牛的选种选配除了要避免近交外,还要根据现有牛群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重点改良目标,以保持奶牛品质的不断提高。在实际生产中,要在做好体形线性评定基础上,分析牛群的基本结构和生产性能数据,根据公牛的相应数据制定出选种选配计划。按计划严格落实才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牛群导航系统在荷兰家庭奶牛场的应用效果。该奶牛场养殖母牛在122头,拥有全自动挤奶机器人系统(VMS),配套使用奶牛流向控制系统、自动饲喂系统及牛群导航系统等,并使用"帝波罗"牧场管理软件,实现了奶牛场全方位的智能化管理模式。牛群导航系统在线测定牛奶中的孕酮、乳酸脱氢酶、β-羟丁酸及尿素氮,并将分析结果应用于牛群管理中,使得牛群更加健康,并具有高的产奶量和高质量的牛奶,年单产达到9 000 kg,乳脂率4.4%,乳蛋白率3.6%,细菌总数1万个·m L-1以下,体细胞数15万个·m L-1以下。上述家庭奶牛场的智能化配套设施及养殖模式值得去探讨和学习。  相似文献   

11.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奶牛现代化综合管理系统是全球奶牛业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变的集中体现,该系统主要由奶牛个体识别、生产管理、牛群健康监测、饲喂营养管理、牛群繁殖管理、牛群分类管理、公司/经营管理、资料管理等几部分组成。阐述了奶牛综合管理系统在典型国家的开发应用情况,并对我国发展现代化奶牛综合管理的条件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李鱼  孙钊  张阳  李都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84-20486
以某县"绿金嘉园——CDM新村镇园区"项目为例,根据清洁发展机制(CDM)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现状和特点,运用区间优化方法,在循环经济的模式下,将项目碳汇量作为优化目标,构建出一种基于不确定条件下的CDM碳汇优化模型,获取碳汇量最大的作物种植方案及牛群结构。案例分析表明,模型得出的优化作物种植方案及牛群结构布局合理,具有较好的总体性能,在满足经济效益和肥料、用电需求的前提下,可吸收和固定CO2[231 287.82,73 312.7]t,较项目可研方案提高了[12.943,3.46]%,为该CDM项目决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结核病、副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是严重危害养牛业的三大慢性病。牛群如果感染这三种病,传染率很高且较难治愈和清除,全部淘汰又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不过,对染病牛群采取一系列卫生和防疫措施,即可培育出健康犊牛,从而达到更新净化牛群的目的。一、结核病牛群的净化对从未进行检疫和结核阳性反应检出率3%以上的牛群,每年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内注射并结合点眼进行4次以上检疫。对于定期检疫  相似文献   

14.
以某县"绿金嘉园——CDM新村镇园区"项目为例,根据清洁发展机制(CDM)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现状和特点,运用区间优化方法,在循环经济的模式下,将项目碳汇量作为优化目标,构建出一种基于不确定条件下的清洁发展机制碳汇优化模型,获取碳汇量最大的作物种植方案及牛群结构。案例分析表明,模型得出的优化作物种植方案及牛群结构布局合理,具有较好的总体性能,在满足经济效益和肥料、用电需求的前提下,可吸收和固定CO2[231287.8,273312.7]t,较项目可研方案提高了[12.94,33.46]%,为该CDM项目决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养殖业成为了热门产业,但是养殖户也面临牛患病影响经济效益的问题,本文对牛呼吸疾病综合征及其危害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针对性的提出养殖户应联系相关部门完善牛群的管理制度,优化牛圈的饲养环境,并且按时对牛群接种疫苗和防范牛群病毒性腹泻的防止措施,有效降低牛呼吸疾病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1 畜牧养殖 1.1奶牛存栏稳定 2012年奶牛存栏较为稳定,与2011年基本持平,保持在1440万头.奶牛养殖户数(即散户)持续减少,部分散养户退出奶牛养殖市场,养殖户所占比例持续下降,预计奶牛存栏下降比为4.7%.而规模牧场(厂)数量和存栏量均有所增加,根据监测结果,存栏增幅达4.7%. 预计,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将达35%,较2011年增长2.1%.这主要归结于我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政策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杠杆的市场调整以及规模牧场牛群结构的调整.同时,饲养成本的不断上涨挤压了奶牛养殖盈利空间,促进养殖结构改变,如提高成母牛、泌乳牛在牛群中所占的比重,提高高产奶牛在牛群中所占比重等.预计,2013年奶牛存栏会有小幅增长.  相似文献   

17.
对于乳牛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国内外均有不少记载,但对高产优质乳牛群的系统测定,尤其是在年产6,000公斤以上的黑白花奶牛群的报告不多。为了掌握高产牛群的部分生理特性,作为今后进一步提高牛群品质和为疾病诊断提供基础依据,我们在1979年秋和1980年春,对南京钟山乳牛场的全牛群进行22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在开展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时,经常会有假阳性出现,这阻碍了对口蹄疫防控形势的科学判断,无形中增加不必要的工作负担。本试验通过对牛群进行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及口蹄疫病毒免疫抗体检测,发现假阳性出现的原因,并对假阳性出现的持续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奶牛魏氏梭菌病属于一种急性的传染疾病,在养殖场内不常发生。但牛群一旦感染了此类疾病,则会在短时间内呈现出快速传播趋势,进而威胁牛群的生命健康,不仅会造成牛群的死亡率升高,还会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奶牛魏氏梭菌病具有突发性、周期短以及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合理的诊治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常规意义上的犊牛年龄主要是指月龄为6个月之内的小牛,犊牛是一个牛群中的最容易被忽视的。养牛场只有管理好犊牛的饲养,提高犊牛的成活率,构建一个健康的犊牛群体,才算是迈向生产的首步。提高犊牛的成活率,也为之后的牛群质量奠定最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