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天水市秦州区种子管理站引进了15个大豆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表现晚熟的中黄19、冀豆12、五星2号、郑89013、冀黄13等5个品种产量和综合性状表现优异,可作为秦州区浅山区春播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夏播条件下,以冀、晋地区的10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北京主栽品种科丰14为对照,进行2年3点的品种比较试验,筛选高产、稳产和高品质品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生育期、株高、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等性状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从生育期、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河北省培育的冀豆12、冀豆15等品种适合在北京地区夏播种植,可以作为引进品种进行生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3.
不同微肥拌种对高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通过对高油大豆品种进行不同微肥拌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钼酸铵拌种处理,能增加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和产量,蛋白质含量提高,脂肪含量略有下降;硫酸镁和硼砂的拌种处理,产量稍有下降,脂肪含量提高,蛋白质含量下降;硼砂处理的大豆,不利脂肪的形成,有利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选择2017—2021年云南省审定的24个大豆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产量、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数据分析,探究近几年云南省审定大豆品种的演变过程。2017—2021年云南省大豆审定品种产量呈上升趋势,平均产量为3084.01 kg·hm-2,高于近年来国家大豆平均产量;生育期、株高、分枝数和百粒重略有下降,单株粒数、有效荚数和单株产量呈现上升趋势;蛋白质含量基本不变,处于稳定状态。平均含量为40.58%,达到国家高蛋白大豆品质标准的有15个,占62.5%;脂肪含量略有上升,平均为19.39%,达到国家高油大豆品质标准的有13个,占54.2%;蛋脂总含量呈上升趋势,平均为59.97%。云南省审定大豆品种产量、单株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百粒重略有下降,品质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今后云南省大豆育种的目标是继续提高产量与品质,并加强菜用大豆等食品加工专用大豆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5.
为给大豆品种耐阴性鉴定和耐阴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不同行比间作对黔豆08014、黔豆7号和天隆1号大豆品种鼓粒期产量、农艺性状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大豆行比为2∶4、2∶2和2∶1模式下,随遮阴胁迫加剧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豆荚鲜重和单株产量呈递减趋势,且各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显著,但百粒鲜重变化不显著。主要农艺性状中有效分枝数、茎粗、单株叶片数和每片叶片厚度、单株叶片鲜重和单株鲜重呈下降趋势,其中,茎粗、每片叶片厚度、单株叶片鲜重和单株鲜重间作遮阴处理与净作间差异显著,有效分枝数和单株叶片数差异不显著;随间作遮阴程度增强,黔豆08014的株高先增加后降低,黔豆7号和天隆1号的株高呈递增趋势;遮阴降低了生物量和比叶重,从而降低大豆干物质的积累量且差异显著,库源比差异不显著。3个大豆品种中,黔豆08014的耐阴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东北优质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目前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亟待拓宽的问题,利用540份大豆品种资源,进行种植和重要农艺性状调查,对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挖掘出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大豆品种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26~13.347,平均相似系数为3.761,品种的平均相似系数大于平均值有211个品种。此结果表明东北大豆品种遗传基础较窄,相似程度较高,大豆品种选育需要拓宽。对大豆8个农艺性状进行简单相关系数分析,单株粒重和单株荚数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758),其次蛋白质含量与单株粒重(0.274)>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0.218)>有效分枝数与单株荚数(0.198)>油分含量和百粒重(0.18)>蛋白质含量与单株荚数(0.142)=百粒重与单株粒重(0.142)>有效分枝数与株高(0.103)>有效分枝数与油分含量(0.1)>有效分枝数与单株粒重(0.083)>单株荚数与株高(0.077),其他性状之间呈负相关。由此可见,东北三省的主要大豆品种单位面积产量主要由单株荚数、百粒重蛋白质含量以及有效分枝数等重要农艺性状所决定。对供试540个品种6个重要性状进行通径分析,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对大豆单位面积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有单株荚数和百粒重2个性状,单株荚数主要通过蛋白质含量和有效分枝数增加而提高,而百粒重的增加,则是通过株高的减少实现的。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依次是:单株荚数(0.814)>百粒重(0.367)>油分含量(-0.117)>株高(0.032)>有效分枝数(-0.022)>蛋白质含量(0.008)。根据对照品种表现,对540份大豆品种资源的育种价值进行了评价。产量性状较突出的种质:黑农19、龙黑大豆2号和龙品黑09-518;百粒重较大的种质:‘九农14号’、‘长农15号’、‘岭引2号’和‘嫩良6号’;油分含量较高的种质:‘垦农18’、‘长农17’、‘垦丰6号’、‘九丰10号’和‘垦鉴豆15’;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种质:‘永吉紫花猪眼豆’、‘白秣食豆’、‘小粒秣食豆’、‘绿瓤黑豆’、‘宾县黑豆’和‘吉林27号’。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云南夏播大豆[Glycine max(L.)Merr.]产区的最适宜播期,并从中筛选出适宜不同时期救灾补种的品种及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方法]采用引进和本地的6个大豆品种(冀豆17来自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徐豆18和徐豆14来自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中黄13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滇豆4号和滇豆7号来自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进行分期播种试验(播期分别为5月21、5月31、6月10、6月20日),研究在云南夏播气候条件下,播期对参试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云南夏播大豆产区最佳播期是5月21日左右。随着播期的推后,参试品种的生育期逐渐缩短;株高、主茎节数和节间长逐渐降低;产量构成因子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产量下降趋势明显;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脂肪含量反之渐增,蛋脂总量逐渐下降;品种间的差异较大。[结论]该研究可为降低自然灾害对大豆生产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2005年进行的冀黄12和中黄19两个大豆品种的打顶试验结果表明, 冀黄12在苗高27.5 cm、中黄19在苗高30.0 cm时打顶4 cm,大豆经济性状表现最好,生育期可缩短3~4 d,单株结荚数增加11.30~11.58个,单株粒数增加31.04~36.73粒,折合产量最高,分别为3 683.33、3 800.00 kg/hm2,分别较CK1、CK2(不打顶)增产38.4%、40.3%,且与CK1、CK2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打顶过长(6 cm)会减少单株结荚数、单株粒数和单产.  相似文献   

9.
常规肥料组合对高油夏大豆品种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常规肥料组合对高油大豆品种淮豆8号脂肪、蛋白质含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B、C、E、F、G、H均具有增加其脂肪含量的作用,处理C、D、G、H均具有增加其蛋白质含量的作用,处理B、F、G、H均具有增加其产量的作用,部分处理增加了其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可见,处理B、F均能显著增加高油大豆的脂肪含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0.
高产高蛋白大豆冀豆12号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育种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打破大豆蛋白质与产量的负相关性,育成我国蛋白质产量最高、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冀豆12号。研究分析了冀豆12号育种过程中的选择方法与性状相关。结果表明:形态性状及生理性状的间接选择对蛋白质和产量的提高是有效的,单株分枝多、单荚粒数少、粒大、主茎荚数与分枝荚数比值较低、生殖生长期与全生育期比值小的后代蛋白质含量较高;生态鉴定与分子标记鉴定适于抗性与适应性选育。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选取7个大豆品种与玉米品种‘陕单650'进行间作种植,分析了间作和单作模式下大豆品种各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间作大豆的株高、结荚高度和主茎节数比单作大豆高,但单株荚数和结荚密度比单作大豆低,间作大豆的生育期比单作大豆长;间作大豆的粗脂肪和蛋白质比单作大豆高,间作大豆的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单作大豆降低,而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比单作大豆高;间作大豆的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每荚粒数比单作大豆低,百粒重在不同的品种间变化规律不一致,7个大豆品种在间作模式下的产量比单作模式平均低49.88%。通过各性状的分析,为我们在不同的区域筛选合适大豆品种进行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时期接受遮光胁迫对大豆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遮光处理,研究不同时期遮光及遮光强度对大豆的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播种、3节期(V3期)、开花始期(R1期)和鼓粒始期(R3期)开始遮光至完熟期,遮光强度超过20%后,大豆株荚数、株粒数、株粒重、单株地上部生物量、百粒重及小区产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早期(V3期以前)开始遮光50%至完熟期,大豆单株有效分枝数显著减少。3节期至完熟期遮光20%~30%、R5期至完熟期遮光20%~50%和全生育期遮光50%,大豆单株瘪荚数显著增加。对大豆株荚数、株粒数、株粒重、单株地上部生物量和小区产量影响,同一遮光强度,早期(V3期以前)开始遮光比中后期(R1期以后)开始遮光更显著,3节期(V3)开始遮光比全生育期遮光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同一时期遮光,遮光强度强比遮光强度弱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综合生产力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的综合生产力进行了两年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一般肥力条件下,亚有限型结荚习性大豆综合生产力优于有限型结荚习性大豆。亚有限型大豆辽豆14号的产量及综合生产力都显著优于其他品种(系)。而在育种目标相似的情况下,不同结荚习性大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来说,产量构成主导因素均是单株荚数、单株分枝荚数。努力提高大豆单株荚数是今后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出适宜新疆南疆复播大豆生长及产量最佳的接种方式及根瘤菌。【方法】采用3种接种方式(拌种、种肥、滴施)和3种根瘤菌剂(SMH12、T6、SN7-2)对大豆品种绥农35进行田间接种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测定大豆农艺性状、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不同接种方式接种根瘤菌均能不同程度促进南疆复播大豆生长及产量。拌种T6处理对大豆平均主茎节数生长最佳;滴施T6处理对大豆平均株高、LAI生长最佳;滴施SN7-2处理对促进大豆茎粗、LAD、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生长最佳;拌种SN7-2处理对大豆植株Tr、Gs、Pn、单株粒重及产量为最佳。【结论】产量效果最好的组合为拌种-SN7-2,高达5 946.0 kg/hm2。产量较好的组合为滴施-T6达到5 888.6 kg/hm2,种肥-SN7-2为5 461.6 kg/hm2,种肥-SMH12为5 446.6 kg/hm2。  相似文献   

15.
酰胺类除草剂乙草胺在大豆田中广泛应用。黑龙江省多数情况下是春季低温干旱,使乙草胺的药效不能稳定发挥,但在有些低洼地区又经常出现药害。为了探讨气象条件对乙草胺药效和药害的影响,作者于2003—2004年5月至9月,在黑龙江省农科院试验场内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湿度对乙草胺药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湿度对乙草胺药害有明显影响,土壤高湿条件下乙草胺药害最重,湿度适中乙草胺药害最轻,土壤干旱乙草胺药害程度轻于前者而重于后者。乙草胺药害对大豆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大豆生长发育状况随药害加重而明显下降。乙草胺药害越重,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影响越大,表现为株高、株鲜重、根鲜重、百粒重和产量降低,根长变短,单株有效荚和粒数减少。  相似文献   

16.
播期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试验对黑龙江省北部第4积温带,不同播期对大豆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动态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晚播生育日数比正常播期缩短,后期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均低于正常播期,最后导致产是下降;早播由于地温低,有粉种现象,保苗率降低较大,特别是对寒性较差的品种影响更大,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低珩正常播期,大豆产量亦比正确播种明显低。从试验结果看出在本区以5月7日前后播种最为适宜,平均产量比早播高11.8%,比晚播高8.0%。  相似文献   

17.
大豆适宜密度条件下群体产量的相对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5个品种(吉林20,21,22,26,27号)为主区,设4个播种密度(16,18,20,22株/平方米)为副区,分析了各品种不同密度条件下群体产量差异的显著性及其个体植株产量因素和主要性状的反应。结果表明,4个密度对各品种群体产量基本无显著的影响;对构成群体产量的基本因素单株产量、荚数/株、粒数/株以及分枝数均有显著的影响,但对百粒重和粒数/荚的影响则不显著。在适宜的密度幅度条件下,大豆群体产量不随密度而显著提高或下降,主要是由于单株产量(包括粒数和荚数/株)的调节作用,与百粒重,粒数/荚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8.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家黄淮海区试南A组11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对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枝、倒伏级和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60.93%、34.40%和27.89%,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为4.17%;在相关性上,小区产量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每荚粒数也与小区产量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92.16%。在性状选择上,首先对变异大的性状进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品种选择上,应注意选择产量和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均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乙草胺不同时期施用对大豆安全性和杂草防效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乙草胺苗前和苗后不同时期施用对大豆安全性和杂草防效影响,采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乙草胺苗前单独施用和苗前苗后连续施用及连续施用并与氟磺胺草醚、精喹禾灵、异噁草酮分别混施,每间隔7 d调查杂草防效,同步测定大豆生长和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乙草胺连续施用较单独施用显著提高杂草防效,连续施用并与氟磺胺草醚、异噁草酮混施后期杂草防效更显著,其中乙草胺连续施用并与氟磺胺草醚混施杂草防效最佳,第35天杂草株防效仍可达90.16%,大豆株高及干重与人工除草相比无显著差异。叶片SOD、POD活性先升后降,MDA含量增加,至施药后28 d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乙草胺苗前苗后连续施用并混施氟磺胺草醚或异噁草酮显著提高大豆安全性及除草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探讨问荆对大豆生殖后期生长的化感效应,[方法]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问荆夏枝水浸液对北豆42(BD)、北交8032(BJ)、登科1号(DK1)、登科3号(DK3)和黑河43(HH)5个品种大豆生殖后期形态、生理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问荆水浸液处理后,各品种大豆的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单株粒数、单株结荚数、有效结荚数、结荚高度都降低;MDA含量、WSS含量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北交8032在0.04 kg·L-1、0.07 kg·L-1问荆水浸液处理后产量性状的株高显著降低(P<0.05),北豆42在0.07 kg·L-1问荆水浸液处理后节数显著降低(P<0.05),其他品种大豆最终株高、节数变化较小。[结论]说明在低浓度问荆水浸液下大豆有一定的抗性,但是问荆的化感效应对大豆生长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