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TILLING)技术是反向遗传学中研究功能基因的一种全新的方法。TILLING技术借助高通量检测手段,快速有效地从突变群体中鉴定出点突变。系统介绍了TILLING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路线,同时总结了TILLING技术本身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TILLING(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即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反向遗传学方法,它借助高通量的检测手段,能够快速有效地从化学诱变剂(EMS)诱变的群体中鉴定出点突变。在TILLING技术中,突变位点的测序检测、EMS诱变群体的构建、目的基因及片段的筛选、碱基错配内切酶的选择都是该技术的核心内容。在甜瓜"Piel deSapo"TILLING平台的构建中,PCR产物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2种方法用于检测8个突变家系的碱基变化。在直接测序中,4个突变家系的测序结果清晰,能够确认碱基的变化,其他4个家系的结果不清晰,不能确认碱基的改变。在克隆测序中,8个家系的测序结果均清晰,能够直接确定目的基因的点突变。在2种方法的比较中,克隆测序的准确率、效率明显优于直接测序法。  相似文献   

3.
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的限制酶介导整合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限制酶介导整合(restriction enzyme-mediated integration ,REMI)转化是在限制酶介导下用质粒DNA转化真菌原生质体,以提高大多数真菌的转化频率的一项技术.REMI的作用与原核生物的转座子技术相类似[1~3],在真菌基因标签突变、基因克隆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该技术是Schiestl & Petes[1]在研究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时首先建立起来的.在植物病原真菌中,Lu et al.[2]首先用REMI插入突变成功标记玉米小斑病菌(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 Tox1毒素基因位点,随后,该实验室利用“质粒拯救(plasmid rescue)”的方法克隆了突变基因-PKS1[4],PKS1是T-毒素合成所必需的.在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中利用质粒插入突变已标记了30多个与产孢、附着孢形成或致病性相关的基因[5~8] .最近,Tanaka et al.[9]利用REMI插入突变技术研究了日本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寄主专化性毒素(AK-毒素)生物合成所需关键基因,并成功克隆了2个与病菌产生毒素和致病相关的基因AKT1和AKT2.说明REMI插入突变技术对植物病原真菌功能基因的标记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反向代谢工程通过构建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突变文库,结合有效的高通量筛选技术,从而获得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表型。目前,它已成为工业生物技术中研究生物代谢途径和改造菌株性能的强有力工具。反向代谢工程研究中的一个瓶颈问题是如何获得多样化的细胞表型突变库,该文介绍了几种经典的和近期发展起来的解决该瓶颈问题的方法,并列举了这些方法的最新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已知SNP的情况下,找到适合棉花SNP的简便验证方法.[方法]利用四引物扩增突变体系(tetr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system PCR,Tetra-primer ARMS-PCR)对槔花SNP分型进行验证.[结果]根据深圳华大基因已组装的棉花转录本做为参考,分别将新海21号和新陆中36号的转录组测序样品比对到参考基因,通过SOAPsnp技术检测样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棉花海陆杂交亲本的3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设计出的66组SNP引物进行验证.通过优化PCR反应体系,反应条件,调整内外引物浓度和PCR体系的优化,从66组引物中扩增出11组引物,得到了良好的分型效果.[结论]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简单快捷而有效的SNP基因分形方法.  相似文献   

6.
水稻综合育种技术的设计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作物遗传育种基因重组,突变与纯合的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育种方法。即将常交育种,诱变育种和花药培养等技术结合,使创造变异与快速稳定变异得到较好的结合,而形成一种综合育种技术体系,本文还论述了综合育种技术的理论依据及其特点,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育咱程序,在杂交水稻恢复系选育中已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豆化学诱变遗传学效应及育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化学诱变剂对当代,M2、M3代的遗传学效应及M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力与遗传进度.明确了EMS、dES、PYM、NaN3四种化学诱变剂处理大豆种子的适宜浓度及应用技术.用EMS、dES处理大豆合子M2代的突变频率比处理种子提高了2.9-3.3%.提出了诱变后代选育方法及鉴定技术.为大豆化学诱变育种提供了较明确具体的技术.用化学诱变方法育成的4个大豆新品种已先后在生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amy-3基因突变是美国 Stephen Ortlepp 博士在枯草芽孢杆菌菌株 SO113中发现的一种突变,它使 SO2113菌株不能产生有活性的淀粉酶。在当时已存在另外两种突变,它们也使淀粉酶基因失活。按照发现的先后,Stephen Ortlepp 的发现是第三个突变点。当时并不知道这个突变是什么性质,不能确切说明 amy-3是属于基因缺失、倒转或外来 DNA 插入。我们在实验中发现,这个突变实际上不是淀粉酶基因本身有什么变化,而是 sacQ 基因变化造成的。sacQ 基因是在芽孢杆菌属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基因,其主要生理功能是调控某些基因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便捷、经济的DNA定点突变方法。[方法]以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PA(Reteplase)基因为模板,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对3个位点进行定点突变,将突变基因片段克隆到克隆载体pEASY-Blunt上,并通过测序验证突变结果。[结果]测序结果表明3个位点的突变结果与预期完全一致,即第10位引入单个碱基A、第137位碱基C突变为G以及第686位碱基G突变为A,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一次引入3个突变碱基,100%的实现目的位点的定点突变。[结论]该研究成功实现目的位点的定点突变,为rPA基因的进一步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表明重叠延伸PCR技术是一种高效、便捷、经济的DNA定点突变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进行定点突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雒丽娜  王盛  王玉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779-5781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便捷、经济的DNA定点突变方法。[方法]以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PA(Reteplase)基因为模板,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对3个位点进行定点突变,将突变基因片段克隆到克隆载体pEASY-Blunt上,并通过测序验证突变结果。[结果]测序结果表明3个位点的突变结果与预期完全一致,即第10位引入单个碱基A、第137位碱基C突变为G以及第686位碱基G突变为A,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一次引入3个突变碱基,100%的实现目的位点的定点突变。[结论]该研究成功实现目的位点的定点突变,为rPA基因的进一步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表明重叠延伸PCR技术是一种高效、便捷、经济的DNA定点突变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