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安县地震灾后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安县优质水稻发展的优势,分析了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安县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以期指导安县优质水稻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优质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优质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简述了优质水稻栽培技术,以期为优质水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辽宁东部冷凉地区提升优质水稻食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辽宁东部冷凉地区优质水稻快速发展的形势,归纳了东部地区发展优质水稻的优势条件,介绍了省内外食味值高的优质水稻品种,同时总结了提升优质水稻食味的育苗技术以及大田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张纯 《新农业》2023,(5):12-14
在目前优质高产水稻的实际种植中,水稻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促使水稻质量逐步提升,水稻产量连年上升。因此,在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中,科学合理使用栽培技术是关键。本文对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国优质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牛兆国 《现代农业科技》2010,(23):343-344,34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米的生产不仅要求其产量高,更要求质量好,因此水稻优质米的生产发展势在必行。回顾了我国优质水稻生产发展的历程,分析了我国水稻优质水稻生产的现状,并提出了优质水稻生产的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主要的粮食就是水稻,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是提升国家水稻产量,提升人们生活需求的基础性要求。我国在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研究出具有潜在力的水稻栽培技术,提升我国水稻产量。本文将对于河南省地区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为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提供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7.
无公害优质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公害优质水稻的种植是未来水稻种植的一种趋势。基于此,立足广西柳州市融安县,分析当地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的现状,并结合工作实际就无公害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的高低与粮食供给关系紧密,与农业发展密切联系。所以,提高我国水稻产量,栽培优质高产水稻非常重要。本文作者通过分析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分析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属于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生产要满足十三亿人口的需求,在我国的农业作物中,水稻是重要的农业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无公害优质水稻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应注重对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水稻的品质,满足人们对无公害优质水稻的需求。本文分析了我国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做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对无公害优质水稻的栽培有所帮助。1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相较于建国之前只增长了1/5左右,但水稻的产量增加了2.93倍,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离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三川镇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本文在分析三川镇优质水稻栽培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优质水稻栽培与高产措施。应加强科技培训,抓好优质高产示范样板,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以推动全镇水稻生产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湖南在优质稻种资源收集、引进、评价、利用,优质稻品种选育、优质稻米标准研究、栽培技术体系研究的成就、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收集、评价、保存了湖南地方稻种资源5000多份,国外稻种资源1000多份;育成了中高档优质稻品种120个,其中中档优质稻品种103个,高档优质稻品种17个,三系优质杂交稻组合8个,两系优质杂交稻组合7个,常规优质稻品种115个;针对优质稻品种库容小、生物学产量低等特点,研究形成了一套高生物学产量、高库容量、高经济系数、少农药污染的“三高一少”优质稻栽培技术体系。正进一步收集、引进、利用耐热、抗病优质稻种资源、野生稻有利基因;研究稻米重金属及化学残留物的检测技术;采用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全面提高优质稻品种产量潜力、抗病虫性及稻米品质,改良现有不育系、恢复系、常规水稻品种;研究优质稻合理的时空布局与生态区划,采用全程监控技术,进行洁净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10年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区区域试验的21个水稻品系,分析了各性状达到部优一级米标准的达标率以及各品质性状间、品质性状与综合评价值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品系垩白度、粒长、直链淀粉的国家部优一级达标率很低,培育无垩白、直链淀粉含量低、粒长较长的品种是今后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研究与利用是水稻育种的重要基础。本文对66份全球水稻分子育种亲本材料的稻瘟病抗性、碾米及外观品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66份水稻种质资源中有11份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较优的抗稻瘟病种质材料,这些优质抗病材料对选育优质、抗稻瘟病新品种(组合)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四川省2001~2010年通过审定的147个中籼迟熟组杂交稻的米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米质指标在不同组合间的变幅存在很大差异,以垩白度和垩白粒率的变异度为最大,优质达标率最低,说明他们是四川省稻米品质的主要限制因素。(2)籽粒细长的品种垩白率和垩白度低,外观品质较佳,但整精米率不高;直链淀粉含量越小,胶稠度越高。(3)外观因子、蛋白质含量因子、糙米率因子、胶稠度因子和整精米率因子是构成四川杂交水稻品质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中国超级稻研究项目启动至今,对促进我国的粮食增产,提升我国水稻育种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自1996年以来,作为中国超级稻研究项目主要发起和承担单位,承担了该项目的华南稻区超级稻选育研究工作。在开创水稻生态育种并取得显著成就的基础上,经过10年攻关,再创华南超级稻育种新辉煌。先后构建出"早长、根深"超级稻株型模式和华南广适应型优质超级稻株型模式;在优质超级晚稻育种和广适型超级稻育种方面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先后育成一批达标优质超级稻,主要代表品种有:品质可与泰国优质香米相媲美的优质超级稻品种胜泰1号、我国超级晚稻育种取得突破的先锋品种桂农占和大穗高结实的广适型超级稻品种玉香油占等,这些超级稻正迅速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运用TRIZ创新方法选育抗逆型优质稻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TRIZ创新方法选育抗逆型优质稻品种,确定了优质稻水稻育种中米质优良和抗逆性差之间属于技术冲突问题,通过分割、反向作用、参数变化原理,准确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成功选育出抗逆型高档优质稻新品种"创香5号"。该品种为湖南省二等优质稻品种,具有米质优良,丰产稳产,抗逆、抗病能力强等特点,并于201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氮素是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基础,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需求最大的元素,而氮肥的大量使用在保障水稻产量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利用率低、稻米品质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综述了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过程中的碳氮生理基础及其对氮肥的响应机制;并提出今后要开展精确定量施肥研究以提高水稻的氮素利用率,相关研究将更注重在高...  相似文献   

18.
当前水稻育种存在的几个疑惑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水稻育种中存在3个疑惑问题。一是稻米品质标准问题,依照目前国家和广西水稻品种审定考察的7项品质指标,广东和广西地区售价最高、销路最好的常规优质品种多被定为等外米,而一些达到优质谷标准的品种价值则不及这些常规优质品种。二是超级稻问题。超级稻的概念由IRRI提出,虽然其第一、第二期目标已在中国获得成功,但超级稻品种在正规区域试验中的产量表现并不比对照品种大幅度增产,在生产应用中也未体现出强大的杂种优势,它的提出似乎缺乏令人信服的技术原理和遗传基础。三是育种方法问题。水稻育种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种育种方法的差别仅表现在创造新变异上,当前热衷概念炒作,过于夸大创造变异的技术在育种中的作用,而忽视常规杂交育种方法,且轻视田间选择和试验过程。  相似文献   

19.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选育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水稻产量和品质育种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广西杂交水稻组合及常规水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优质稻产量和品质不能同时提高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今后广西优质与高产水稻品种育种目标是加强大穗中长粒品种的选育,降低垩白粒率与垩白度,提高整精米率,调整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等;在保持高产稳产和总量平稳的基础上,注意协调发展高档、中档、大众化优质稻。通过对优质、高产亲本的收集及选配等育种途径,可同时提高优质稻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山西水稻育种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山西水稻育种始于20世纪50年代,已育成品种20余个。针对山西水资源缺乏,水稻种植面积逐年下降等生产现状,今后山西水稻育种的发展,必须高产与优质相结合,优质与抗病相结合,优质与适应性广相结合,并加快旱稻和特种稻的育种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