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资料,介绍了国内外利用智利小植绥螨防治叶螨的研究及应用情况,供有关方面参考。 智利小植绥螨Phyloseiulus persimlisAthiashenriot广泛分布于智利及地中海沿岸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叙利亚、黎巴嫩,土耳其等国。1957年法国人Athias—Henriot最早发现于阿尔及利亚的蔷薇、土豆、梨树上;1962年Gonzalez等在智利的苹果树上也采到了该螨。经研究证实有很高的生殖和控制害  相似文献   

2.
螨害成灾造成的毛竹林“鬼剃头”现象,如今有了生物防治办法。2003年1月6日,福建省科技厅组织的国内权威专家鉴定认为,福建农科院利用人工饲养的捕食螨防治毛竹害螨获得成功。 害螨是普遍发生于世界各种农林作物的主要害虫。福建是世界毛竹主产区,每年因螨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逾亿元。1999年,研究螨虫20多年的福建农科院植保所张艳璇博士承担了省科技厅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进英国捕食螨结合乡土优势种在毛竹产区建立“以螨治螨”示范区》课题。 3年多来,张艳璇课题组就福建部分毛竹林害螨暴发成灾因素、捕食螨利用及工厂化生产开展国际间合作研究。他们针对影响捕食螨应用的规模化饲养、  相似文献   

3.
对毛竹叶螨发生的竹林进行劈草和锄草抚育,通过1a观察发现,锄草的竹林中的毛竹叶螨的种群密度和危害高于劈草的竹林。建议竹林抚育要因地制宜,对杂灌不繁茂、土壤较疏松的竹林不劈草。对杂灌繁茂的竹林于8~9月份劈草,尽量不锄草。释放捕食螨防治毛竹叶螨结果表明,捕食螨防治效果留草竹林大于劈草竹林、大于锄草竹林,所以毛竹叶螨的防治要与竹林抚育管理相结合,竹林在释放捕食螨防治毛竹叶螨的当年林下要留草,禁止全垦全劈。  相似文献   

4.
采用5种综合防治措施防治毛竹叶螨,A--营林措施 + 施药肥;B--营林措施 + 施药肥 + 释放捕食螨;C--营林措施 + 释放捕食螨;D--释放捕食螨;E--营林措施 + 施复合肥。经过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5种措施均有良好的效果。施药肥(A、B)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降低害螨指数。释放捕食螨(D)经连续2年实施后,可取得与A、B、c相同的防治效果。施复合肥、药肥(A,B,E)在短期内对恢复竹林长势、促进新竹生长有较明显的作用。经综合评价,措施A、C和D防治效果好,成本低,收益高,环境污染小,可结合毛竹丰产培育技术因地制宜地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南京裂爪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南京裂爪螨为害毛竹、早竹、角竹、哺鸡竹等,被害竹叶背面带有蛛丝网膜,竹叶正面出现枯黄色焦斑,影响光合作用,严重危害致竹叶脱落,影响下年度新竹产量、质量,甚至致老竹枯死。在杭州一年发生6~8代,11月中下旬,以成螨,卵在竹叶背面丝网内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越冬雌螨产卵,4月上旬卵孵化,10月中旬雌成螨逐渐停止产卵,准备越冬。该螨在丝网内营群居生活。丝网内螨密度大时,雌成螨即爬出丝膜,另织网为害繁殖。雌成螨羽化后7~22天产卵,一天或隔天产卵1~2粒,平均一生产卵17粒。该螨营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南京裂爪螨天敌有5种(类),以植绥螨为主,日捕食量4头雌成螨。清理竹叶、竹腔注射50%甲胺磷、40%氧化乐果防治有效。  相似文献   

6.
毛竹叶螨及其天敌捕食螨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福建南平西芹毛竹叶螨危害的毛竹林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毛竹叶螨及其天敌对时空资源利用程度序列为 :捕食螨 (Bi =0 5550 ) >竹小爪螨 (Oligonychusurama) (Bi=0 4 467) >南京裂爪螨 (Schizotet ranychusnanjingensis) (Bi=0 30 97) >竹缺爪螨 (Aponychuscorpuzae) (Bi=0 2 875) >竹裂爪螨 (S .celarius) (Bi=0 1 674 ) >苔螨 (Bryobiasp .) (Bi=0 1 4 1 7)。捕食螨对南京裂爪螨、竹小爪螨、竹缺爪螨的时空跟随效应强 (Cij值分别为 0 574 3、0 4 830、0 4 371 )。叶螨间南京裂爪螨与竹缺爪螨对时空资源竞争最激烈 (Cij=0 60 76)。竹小爪螨与其它 4种叶螨竞争较激烈 (Cij>0 2 )。南京裂爪螨、竹小爪螨、竹缺爪螨 3种叶螨不同螨态中以竹小爪螨卵和成螨占有较大时空资源 ,其种内竞争激烈 (Cij值大 )。种间以竹缺爪螨和南京裂爪螨卵、幼若螨、竹缺爪螨幼螨与南京裂爪螨卵、竹小爪螨成螨与竹缺爪螨幼若螨竞争激烈 (Cij>0 4 )。捕食螨对 3种叶螨不同螨态的跟随效应以南京裂爪螨幼若螨、成螨、竹小爪螨成螨、竹缺爪螨幼若螨最强 (Cij>0 5) ,其余依次为竹小爪螨卵、南京裂爪螨卵、竹缺爪螨成螨、竹小爪螨幼若螨、竹缺爪螨卵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Oudemans)]等4种捕食螨对高海拔冷凉区冬季温室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红蜘蛛(Tetranychus cinnbarinus)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每667 m^2释放25万头胡瓜钝绥螨或5万头瑞氏钝绥螨30 d后,对草莓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0.35%和76.93%,均好于15%哒螨灵乳油0.1%浓度的溶液的防效,每667 m^2释放25万头胡瓜钝绥螨防治草莓红蜘蛛成本较低,经济效益较好,可推荐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红蜘蛛又名棉红蜘蛛,俗称大蜘蛛、大龙等。我国的种类以朱砂叶螨为主,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分布广泛,食性杂,可为害110多种植物,保护地以豆类、瓜类、茄果类蔬菜受害较重。红蜘蛛的生长发育、繁殖最适温度为29℃~31℃,相对湿度为35%~55%,高温低湿有利于其发生。主要以成、若、幼螨在叶背吸食作物汁液,并结成丝网。为害初期叶面出现零星褪绿斑点,严重时白色小点布满叶片,使叶面变为灰白色,最后造成叶片干枯脱落,植株衰败,果实产量与质量下降。由于红蜘蛛个体小、繁殖速度快等特点,一直是蔬菜生产中危害严重、难于防治的害虫之一,对于…  相似文献   

9.
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 ununguis)俗称板栗红蜘蛛、杉木红蜘蛛,属叶螨科(Tetranychidae),小爪螨属(Oligonychus),广泛分布在亚洲、欧洲、澳洲、美洲的众多国家.  相似文献   

10.
<正> 螨类害虫,体小,寄生在针叶上刺吸寄主汁液,遇上适宜气候,繁殖极快,可造成整片的林木针叶枯黄。1978年9—11月和1979年5—6月,我们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在湖南省桃源县的综合考察,对我国主要的速生针叶用材树种—杉木,进行了害虫调查,发现杉木人工林中,螨类危害颇为严重。为害南方杉木的主要是云杉小爪螨Oligonychus ununguis(Jacobi)属叶螨科Tetranychus小爪螨属Oligenychus。  相似文献   

11.
【目的】松天牛小首螨是新发现对松材线虫传播媒介松褐天牛卵具有寄生致死作用的微型携播螨类,研究阐明该螨的携播特性可为深入理解其生境适应性、评价其应用潜能和建立科学的野外应用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行为观察、模拟试验和野外诱捕调查,研究松天牛小首螨在松褐天牛成虫体表的分布规律,在松褐天牛成虫取食、产卵和共饲养等过程中的携播规律以及林间松褐天牛成虫携带松天牛小首螨的情况。【结果】松天牛小首螨以雌成螨为携播螨态,主动转移聚集在松褐天牛成虫体腹面沟缝处,雌、雄天牛均以后胸腹面携螨数量显著最多。在携螨天牛取食过程中,1 h内每头雌、雄天牛分别平均传播3.0、2.9头松天牛小首螨到松枝上。在携螨松褐天牛雌成虫产卵过程中,平均每产1粒卵可传播6.5头松天牛小首螨到天牛产卵部位。松天牛小首螨可在不同松褐天牛成虫个体间相互传播,当携螨天牛与未携螨天牛共饲养2天后,平均每头携螨天牛可传播39.3头松天牛小首螨到未携螨天牛体上,传播率为8.1%,共饲养10天后则每头携螨天牛可传播192.2头松天牛小首螨,传播率达38.5%。在不同天牛共饲养组合中,携螨雄天牛向未携螨雌天牛传播松天牛小首螨的数量和传...  相似文献   

12.
河朔荛花提取物对山楂叶螨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食性螨类在世界各地的农作物上都有发现,具有个体小、繁殖快、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螨类对作物造成的损失,在过去30年有了明显的增加,主要原因之一是使用非专一性杀虫剂。这些杀虫剂往往杀螨活性并不高,在杀螨的同时也消灭了螨类天敌。其次,螨类对原有杀螨剂能迅速产生抗性(唐除痴等,1998)。因此,使用选择性新型杀螨剂成为防治植食性螨类的主要措施。从环保角度考虑,杀螨剂也必然朝着生物农药及昆虫激素型农药方向发展。植物源农药具有广谱、低毒、安全等优点,许多植物中含有杀螨活性物质,植物源杀螨剂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河朔荛花…  相似文献   

13.
芬兰钝绥螨对针叶小爪螨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芬兰钝绥螨的雌成螨对针叶小爪螨幼螨、若螨和成螨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针叶小爪螨的螨态、芬兰钝绥螨的饥饿程度、生境大小等因素均可引起功能反应参数的变化。芬兰钝绥螨的雌成螨喜食针叶小爪螨的幼螨和若螨,而对雌成螨的良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4.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具有个体小、繁殖快、代数多、适应性强、为害重等特点,是世界公认的最难防治的有害生物群落(Hazan et al.,1974;何林等,2004),可危害百余种农作物和果树,并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Ho et al.,1997)。长期以来,大量重复使用非专一性化学杀螨剂,使许多螨类已产生抗药性(唐除痴等,1998),并且对杀螨剂出现了交互抗性(王旭等,1997),与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中华甲虫蒲螨对蛀干害虫小线角木蠹蛾的寄生效果。结果表明:在室内,小线角木蠹蛾的幼虫接种蒲螨后,在2 h内可以导致幼虫死亡;蒲螨从取食到产生后代,在25℃的温箱内需7 d左右。在室外,分别采取3种不同密度处理方式,释放后10、20、30、40 d发现,平均防效无明显差异,基本在81.93%~87.10%。应用中华甲虫蒲螨能够有效控制小线角木蠹蛾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柑桔红、黄蜘蛛又名柑桔红叶螨、黄叶螨,是柑桔类果树的主要害虫。尤其是在每年的3-5月和9-10月危害最严重。1年繁殖多代。导致大量落叶、落花、落果、枯梢。雌螨虫卵期长达60-70天。每年3月,当白天的气温达15℃时冬卵大量孵化,而成年雌螨此时便爬上新梢产卵,使之加速繁殖酿成灾害。  相似文献   

17.
山楂叶螨的发生与高温干旱气候有关,叶螨繁殖盛期在7月上句。选用5种药剂进行叶螨防治试验,20%螨死净乳油2500倍液、40%水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灭扫利3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和20%三氯杀螨醇乳油800倍液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8.
2018年7–12月,对上海主要阔叶乔木叶螨种类进行调查,并对槭树小爪螨Oligonychus ilicis进行为害程度和越冬情况调查。结合野外调查结果和文献记录,结果表明,上海园林阔叶乔木叶螨种类有17种,其中3种为国内新记录,分别为栗树小爪螨Oligonychus castaneae,朴树始叶螨Eotetranychus nomurai和槭树小爪螨;在上海地区首次发现神泽氏叶螨Tetranychus kanzawai为害玉兰Magnolia denudata,尼氏真绥螨Euseius nicholsi为害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和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野外观察发现,槭树小爪螨为害红花槭Acer rubrum一直持续到10月中旬,且不在落叶上越冬。  相似文献   

19.
绣线菊蚜分布范围广、繁殖速度快、危害难控制。蒲螨防治绣线菊蚜室内和室外试验表明,蒲螨对绣线菊蚜的室内寄生效果比室外好,室内4h死亡率92.50%,4h死亡率98.90%,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用Y形嗅觉仪测定了针叶小爪螨对其寄主植物 ,芬兰钝绥螨对针叶小爪螨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 :针叶小爪螨对未受害的麻栎叶、栓皮栎叶和板栗叶都表现出较强的趋性 ,对槲树叶虽然也有趋性 ,但趋向程度不如前三者强 ,而松针和云杉对其有较强的忌避作用 ;用同一寄主植物的未受害叶片和除螨受害叶片测定时 ,则明显趋向于未受害叶片 ;而用同一寄主植物的除螨受害叶片和带螨受害叶片测定时 ,则喜欢选择带螨受害叶片。寄主植物受害与否以及有无叶螨存在 ,显著影响芬兰钝绥螨的趋性。芬兰钝绥螨对未受叶螨危害和受叶螨危害的寄主植物叶片均有趋性 ,但对后者的趋性反应更为强烈 ,对有叶螨的危害叶片和无叶螨的危害叶片的趋性反应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