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泌乳早期要经历一段能量负平衡的过程。当奶牛机体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时,体脂分解,体重迅速下降,往往出现体脂代谢障碍,导致奶牛发生酮病和脂肪肝;能量负平衡时,由于营养失衡,限制了产奶遗传性状的发挥而影响奶牛的产奶量:能量负平衡时,还会影响奶牛的繁殖性能,奶牛在泌乳初期产奶量迅速上升,需要大量的营养来满足产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正>母牛产前产后的体况及营养直接影响着母牛本胎次甚至终生的生产水平与繁殖。体况评分过低,体膘下降严重、身体瘦弱、产后负平衡时间延长,可导致繁殖母牛不能正常发情,或发情后无法排出优质成熟的卵子,卵泡在排卵前发育不良,卵泡质量差,使受胎率降低。而体况评分过高,母牛饲喂过多的精饲料、分群管理不到位,造成摄取能量太多会大大增加饲养成本。同时,过剩的能量形  相似文献   

3.
围产期是指奶牛分娩的产前21天到产后21天,产前21天叫做围产前期,产后21天叫围产后期。 围产前期的特点是胎儿生长发育速度快。母牛产奶逐渐走上高峰,营养处于负平衡体重下降,还需要维持和产奶,钙吸收能力差,胃肠功能降低采饲能力差,抗病力降低。  相似文献   

4.
将健康围产期奶牛30头随机分为3组.预产前28d按奶牛营养需要分别饲喂100%、120%、80%能量日粮,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的产奶日粮,至产后56d结束,观测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围产期健康奶牛血中神经肽Y和生长激素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奶期低能量日粮饲喂,奶牛血中神经肽和生长激素浓度均高于其他2组,从产前14d至产后28d组间差异显著(P〈0.01;P〈0.05),提示低能量饲料饲喂干奶期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5.
奶牛酮血症是奶牛较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能量代谢负平衡是引起本病的原因,系由于奶牛产后大量泌乳耗能与从饲料中获能的不平衡所致。因为奶牛产后泌乳高峰出现得早(在产后4-7周出现),需消耗大量的能量,而产后食欲高峰出现较晚(在产后10-12周),从分娩到泌乳高峰这一时期奶牛对能量的需要超过了从饲料中摄取的量,引起能量负平衡,因而导致发病。该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营养和气候。  相似文献   

6.
奶牛围产期是指产前21 天到产后21 天的这段时间。围产期由于采食量下降导致的能量负平衡是规模化牧场淘汰奶牛的主要原因。为了探索围产期奶牛疾病的预防方案,减少产后淘汰率,增加奶牛的使用年限,选取围产前期3 胎以上的荷斯坦牛40 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每天每头奶牛日粮中添加保增乐30 g,对照组按照牧场正常饲喂方式进行饲喂。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后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奶量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后淘汰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围产前期每天添加30 g保增乐对于降低奶牛分娩应激,提高奶牛产奶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产前体况评分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血钙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产前体况评分对围产期奶牛的影响,识别导致奶牛代谢紊乱进而发生生产性疾病的风险因子,选取临床健康的经产干乳期奶牛,根据体况评分标准,将奶牛分为正常组(3.0≤BCS3.5;n=10)和肥胖组(BCS≥4.0;n=10)。所有试验牛均在同等条件下饲喂和管理。于产后11d至40d每天记录产奶量;于产前14d、7d、4d、2d、1d、产后0d、1d、2d、4d、7d、14d采集血液并分离血清,检测血钙浓度;于产后30d采集新鲜乳,检测乳成分。结果显示,肥胖牛在泌乳早期的日均产奶量要低于正常牛;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牛的乳脂率、乳脂蛋白比和乳干物质含量较高;所有试验奶牛在产前2d至产后2d的血钙浓度均低于2.0mmol/L,与正常组相比,肥胖牛的血钙水平处于更低水平。以上结果表明,产前肥胖(高BCS)奶牛在泌乳早期过多动用体脂,并增加了发生产后低血钙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396头适繁母牦牛和226头围产期牦牛按体况评分方法进行体况评分,并在发情季节进行了发情率的跟踪观察;对446头围产期牦牛按体况评分2.0组和2.0以下组在进行不同量补饲对比试验,旨在探讨体况基础上的营养调控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发情牦牛的体况评分为4.16±0.44,未发情牦牛的体况评分为3.49±0.45,差异极显著;妊娠母牦牛产前体况评分在2.63,产后体况评分下降到0.34的母牦牛产后发情率达到45.46%,而产前体况低于2.0,产后体况下降0.5以上的母牦牛产后发情周期不能恢复;围产期牦牛体况评分低于2.0,补饲1kg/d,围产期体况高于2.0,补饲0.5kg/d,能使17%~30%的产后母牦牛当年进入发情配种状态。  相似文献   

9.
日粮能量浓度对围产期奶牛代谢的影响已有报道。产前4周,处理组分别饲喂以干物质为基础的低能量日粮(DL,NEL 1.58M ca l/kg)和(DH,1.70 NEL M ca l/kg)。产后0~20 d,每个处理组中一半的奶牛饲喂低能量日粮(L,NEL1.57 M ca l/kg),另一半饲喂高能量日粮(H,NEL 1.63M ca l/kg);20~70 d所有奶牛都饲喂H。产前饲喂了DH的奶牛具有净正能量平衡。饲喂DH的奶牛与饲喂DL的相比,在产后第7d,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较高,而血浆非酯化脂肪酸水平较低;在产后第1d血中代谢物、胰岛素和肝甘油三酯的差异不显著。产后第1 d和21 d肝甘油三酯与产前能量摄入量的巨大变化相关较大,而与妊娠的最后1周摄入能量的变化相关相对较小。与L相比,产犊后饲喂H使血糖和胰岛素升高,但血浆非酯化脂肪酸的水平相当。第21 d发现,饲喂H的奶牛血浆β-羟基丁酸盐和肝甘油三酯比饲喂L的组分别为46%和30%。产前和产后处理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产前增加日粮能量浓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产后第21 d才开始饲喂H导致的不良影响。饲喂L的奶牛与饲喂H的相比,在产前和产后10周期间,其白细胞评分升高。产前日粮的能量浓度对产后代谢的影响较小。产后立即提高能量浓度对代谢的影响比产后第21 d才提高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正>奶牛围产期指的是奶牛在产前的21 d和产后的21 d,一般将产前称为围产前期,而产后称为围产后期,在这个阶段由于奶牛生理、日粮和生活环境等变化,很可能会对奶牛的营养代谢、内分泌等造成影响,使得奶牛出现围产期低血钙的症状,这对于奶牛的成长和发育极其不利,必须要做好相应的防控措施。1奶牛围产期低血钙发生的危害1.1不利于小奶牛的发育和成长在奶牛围产期发生低血钙症会使得奶牛的抵  相似文献   

11.
24头经产荷斯坦奶牛(体重759kg,SD=30kg;体况指数3.2,SD=0.13)采用随机分组设计确定α-淀粉酶对过渡期奶牛瘤胃发酵、主要代谢产物和泌乳性能的影响。奶牛分别饲喂对照日粮和在对照基础上按0.1%DM水平添加了α-淀粉酶的处理日粮(662个真菌淀粉酶单位/g,AMA)。在产前21d和泌乳期头21d饲喂试验日粮,泌乳的第22~70d,所有奶牛都饲喂泌乳期日粮。处理组产前和产后的平均DM采食量分别为12.4和17.8kg/d,差异不显著;但产前最后1周处理组DM采食量的下降幅度相对于对照组比产前第2周大。处理组产前瘤胃中丁酸盐的比例有上升趋势,但产后不出现此现象。处理组的血浆胰岛素、肝脂肪和肝糖原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饲喂AMA的牛在产前其血浆β-羟基丁酸盐和非酯化脂肪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产后血糖浓度上升。血浆中β-羟基丁酸盐和非酯化脂肪酸增加的现象出现在产前而不是产后,并且产后血糖有上升趋势,表明饲喂α-淀粉酶的奶牛由脂肪代谢向碳水化合物代谢转换。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奶牛泌乳、采食及体重变化入手,简要论述了饲粮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探索高产奶牛繁殖力较低的原因。奶牛场追求高产奶量,多会采取高比例精料、高蛋白水平的饲粮,从而造成过量氮化物对奶牛繁殖性能的毒害。产后泌乳量的快速上升和饲料干物质采食量的不足足导致了能量负平衡、体况评分下降过大、卵泡发育迟缓、产后发情晚、配种受胎率低、产犊间隔长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体重与体况评分,虽然难以精确和客观,但它是反映产后母牛再繁殖性能及能量状况的功能指标。产前或(和)产后蛋白质或能量营养不足,不仅使泌乳肉母牛产后第一次配种受胎率降低和产后间隔延长,而且也降低了总受胎率。正常饲养的奶牛,泌乳期的高营养,并未出现产后间隔延长和繁殖力降低。采食过量的蛋白质,特别对年龄较大的奶牛,可能会降低产后再繁殖性能。饲喂离子载体,增加了瘤胃内丙酸的浓度,导致产后恢复发情的时间提前。产后母牛营养不良,卵巢静止期延长。产后母牛营养不良导致卵巢活动减弱表明,由丘脑下部分泌的GnRH控制的垂体前叶的LH脉冲式释放受阻。据推测,营养状态发生改变,一些代谢化合物对丘脑下部—脑垂体—卵巢轴会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奶牛围产期体况和淋巴细胞的关系。在产前30d,依据奶牛的体况评分(BCS)将21头荷斯坦奶牛分成3组:瘦牛(n=6)、中等牛(n=8)和过渡肥胖牛(n=7)。在产前的21、14、7和3d和产后的3、7、14、21、28和35d收集血样。血样用于测定血浆未脂化脂肪酸(NE-FA)和葡萄糖的含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后疾病高发是导致奶牛淘汰率增加的最主要因素,造成奶牛产后疾病高发的因素很多,其中围产期奶牛体质下降是主要原因。而围产期奶牛体质下降主要归结为能量负平衡。通过对能量负平衡的发生机理,以及奶牛能量负平衡与产后疾病高发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早期预防奶牛疾病,保障奶牛健康提供相关指导。  相似文献   

16.
选择围产期健康奶牛30头,随机分为三组,产前第28d开始,饲喂不同能量日粮,即对照组(C组)、高能量组(H组)和低能量组(L组);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泌乳日粮,至产后56d结束。研究干奶期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产后奶牛能量负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能量组奶牛产后干物质摄入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组、体重消耗较低,能量负平衡状态缓解。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肥胖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并阐明奶牛从分娩到产后30d这一时间段的最佳体况标准,研究应用BCS软件对某集约化牛场的泌乳天数在0~30d的荷斯坦奶牛共40头进行体况评分(BCS),将体况评分≥3.75的20头奶牛设为试验组,体况评分在3.0~3.5的20头奶牛设为对照组,跟踪统计两组奶牛的年龄、胎次、产犊难易、胎儿出生重、泌乳量等指标。结果表明,30d时试验组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奶牛的怀孕天数和干物质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10d体况损失和30d体况损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围产期肥胖会导致奶牛的泌乳性能下降和早产,因此在牧场的日常生产管理中要合理控制牛群的体况,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8.
奶牛全混合日粮添加过瘤胃脂肪饲养效果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能够有效降低奶牛产后负平衡效果.[方法]本试验选用围产期(产前3~4周)健康的奶牛48头,按照年龄、体重、胎次、体况评分、预产期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参考上胎产奶量或母亲产奶量等指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试验组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300 g/头·日,试验期145 d.[结果]表明:试验组日产奶量提高1.96 kg,产后初次配种间隔缩短8.86 d,差异极显著(P<0.01);对奶牛体况的改善也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头胎牛的体况改善明显.[结论]在奶牛全混合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可提高奶牛产奶量、繁殖性能,改善体况.  相似文献   

19.
选用32头经产奶牛,根据泌乳期、上一泌乳期305 d产奶量和预产期,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研究丙酸钙(0、100、200 g/d和300 g/d)时泌乳早期奶牛体况评分、体重变化和能量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丙酸钙对奶牛体况评分无显著影响,添加丙酸钙200 g/d和300 g/d显著改善了泌乳早期奶牛能量负平衡.减少了体重的下降.总之,添加丙酸钙明显改善了泌乳早期奶牛能量平衡,丙酸钙适宜添加量为200 g/d.  相似文献   

20.
提高围产期奶牛肝脏健康的营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国外,围产期指产前三周至产后两周,其中,产前三周为围产前期,产后两周为围产后期。围产期奶牛的能量负平衡导致激素反应(Baumanand Currie,1980),引起脂肪组织的脂解作用增强,肝脏的糖酵解增强,直接和间接地损害了肝脏脱氨生成尿素的能力,从而降低了肝脏合成葡萄糖的能力。本文通过营养供给来减少肝脏中甘油三酯的积累,预防脂肪肝,实现围产期奶牛肝脏的代谢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