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质小麦是指品质优良具有专门加工用途的小麦.按照国标,优质小麦分为两类,即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优质小麦的90%以上,是优质小麦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一、小麦冻害 小麦冻害是商丘市小麦生产上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发生频繁,面积大、危害大,严重影响和制约小麦的生产.近年来,小麦冻害几乎年年发生,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一)小麦冻害类型 小麦冻害的类型有两种:冬季冻害和春季冻害.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小麦病虫害发生严重,主要有小麦全蚀病、纹枯病、病毒病、根腐病、地下害虫、小麦吸浆虫、麦蚜等,特别是小麦全蚀病发生逐年加重,直接影响我县小麦繁种和商品粮的调运.据调查,小麦根腐病、纹枯病发生较重.今年,田间存在大量菌源和虫源,抓好小麦播种期的病虫害防治是夺取小麦丰收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小麦是我省冬种粮食作物.随着市场经济下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优质小麦、优质专用型小麦的选育和生产将成为我省今后小麦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分析了我省小麦品质育种概况,并对今后我省优质小麦育种提出一些初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小麦是达州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1世纪以来,因小麦生产有害生物致害严重和稻田小麦湿害突出,以及小麦生产的投入产出效益低下,加之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达州小麦播面和单产严重下滑,出现了稻田几乎不种小麦和小麦以上坡(旱地)种植为主的生产格局.为更加有效地控制小麦重大有害生物的致害损失,笔者组装了达州市小麦生产重大有害生物防控集成技术应用规程,以期提升达州小麦产量和品质,确保丰产.  相似文献   

6.
黄淮海区域的小麦种植面积很大,一些小麦新品种尤其是专用型小麦品种的推广和应用,使该地区小麦单产和总产量逐年增加,也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但如在小麦生长中后期田间管理不善,则会造成小麦减产和品质下降,从而影响农民收入,因此抓好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是小麦获得高产优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野生二粒小麦是四倍体和六倍体小麦的祖先种,是普通小麦育种的优异基因源.介绍了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的亲缘关系和作为优质基因源的优点,总结了分子生物学在野生二粒小麦上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野生二粒小麦在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优质专用小麦近年市场行情看好.据统计,2003年,河北强筋优质小麦的收购价格一般保持在每吨1180元至1240元之间,每吨比普通小麦高出130元左右.从每亩收益看,优质小麦比普通小麦明显要高.以2003年为例,江苏省优质弱筋小麦亩减税纯收益为65.3元,比普通小麦高出138%.由此可见,优质专用小麦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小麦冻害现象频频发生,导致小麦减产,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冻害除了与天气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也和播种及田间管理等方面有很大关系. 一、小麦冻害的症状 根据小麦受冻后的植株症状表现可分为严重冻害和一般冻害.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是我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粮食作物首位,小麦既是我区人民的主食之一,也是食品工业的主要原料.近年来,由于我区小麦生产进入了阶段性总量平衡、产品过剩的发展时期,小麦生产已由过去的产量增长型向优质效益型转变.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已成为小麦生产的主要任务和方向,因此研究和推广优质专用小麦及其栽培技术,已成为我区科研推广部门和科技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掌握生产优质专用小麦技术则为广大粮农之急需.现将优质小麦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利用染色体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以小麦近缘野生植物为供体,向小麦引入优良种质,已成为拓宽小麦遗传基础,提高小麦抗性,改善小麦品种的有效手段.本文拟对我国目前利用小麦近缘野生种创造小麦新种质(系)的主要技术方法和研究进展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2.
小麦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抓好小麦生产,事关农村稳定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切实做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确保小麦安全生产的主要措施,其关键技术是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同时进行小麦"一喷三防",也是确保小麦丰产丰收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所谓"一喷三防"就是把农药和微肥混在一起,对水1起喷雾;达到防病虫、防早衰、防倒伏,促进小麦健壮生长,增强叶片功能,增加千粒重、获得小麦高产的综合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影响黑龙江省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为:小麦生育期间的水分供应不协调、小麦成本高以及比较效益差,造成了黑龙江省的小麦种植面积逐年下滑.认为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改善小麦的生态环境、加大科技及物化水平的投入和降低小麦生产的成本是解决小麦生产滑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气象条件对于小麦的生长极为重要,需要引起相关农业人员的重视.在影响小麦生长的气象条件中,水分、温度、阳光三要素对小麦的影响最为严重,需要通过此三要素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探究促进小麦生长的措施.基于此,就气象三要素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小麦作为能量饲料,其营养价值较为丰富,总能、粗蛋白质、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与玉米相当.但小麦含有的抗营养因子比玉米高,其中最重要的抗营养因子是阿拉伯木聚糖.因此,在畜牧业中,小麦也由于其抗营养因子而受到制约.在畜牧业中,使用小麦作为能量饲料一般会添加木聚糖酶来提高小麦的营养成分和利用率.本文主要从小麦营养价值和在猪生产...  相似文献   

16.
虽然我国地理环境及人口分布环境复杂,各地区生活饮食习惯差异大.但是,因小麦可塑性很高,是我国民间生活的主食和小吃的主要原料.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改善小麦栽培技术,促进小麦产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基于此,针对小麦的生长规律,探究小麦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为产量增加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蓝粒小麦植株发育进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蓝粒小麦随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发育进程中叶片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蓝粒小麦河东乌麦、031-1和白粒对照小麦绵阳26在发育进程中IAA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孕穗期到开花期IAA含量逐渐下降,在开花期,出现一个低谷,随后迅速上升,到灌浆期达到高峰.且总体水平上,两个蓝粒小麦的IAA含量高于绵阳26.②参试材料的赤霉素含量随发育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灌浆期达到最高值,只有031-1在孕穗期到抽穗期之间赤霉素含量稍有下降.参试蓝粒小麦在灌浆期和成熟期的赤霉素含量都高于白粒对照.③玉米素核苷(ZR)含量的动态变化在蓝粒小麦和白粒对照小麦之间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孕穗期和成熟期,蓝粒小麦的ZR含量都低于对照绵阳26.④蓝粒和对照白粒小麦叶片中的ABA含量随发育进程的推进,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从孕穗期到开花期,蓝粒小麦的ABA含量高于白粒对照小麦,到成熟期,ABA含量则低于白粒对照小麦.⑤蓝粒小麦的IAA+GA3+ZR/ABA在孕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都高于白粒对照小麦.  相似文献   

18.
《小麦育种的理论基础》一书,是由英国著名育种学家F.G.H.Lupton主编,23位欧洲小麦遗传育种方面的专家参加编写,体现八十年代水平的关于小麦育种综合方法的权威性著作。该书综合了小麦育种各有关研究领域的信息和资料,讨论了这些研究在选育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中的应用。全书分为十七章,内容包括:小麦的分类和进化;小麦栽培史,小麦育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农业科学水平提高,农业改革步伐加快,显著提升了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小麦是我国主要农作物,在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生产过程易被病虫害干扰,造成减产.为了避免小麦病虫害扩散,保证防治效果,提升小麦商品性,实现优质小麦的高产、高效,要联系小麦种植产区特点,综合农业措施治理病虫害.本文根据山东无棣小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在盆栽实验条件下,以转bar基因小麦87158(BG87)、98005(BG98)和对照小麦扬麦87158(YM87)、安农98005(AN98)为材料,对小麦各生育期的根际微生物进行分析,研究bar基因对小麦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根际微生物的数量随生育期发生变化,苗期到拔节期,小麦根际微生物数量较少;在孕穗期至抽穗期,根际微生物数量增多;抽穗期后到灌浆期,小麦根际微生物数量开始下降.转bar基因小麦和对照小麦根际细菌和真菌的数量自孕穗期开始差异极显著,而放线菌的数量差异不明显.转bar基因小麦根际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类群与对照小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