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了解锡林浩特地区太阳紫外辐射变化规律,并为全球太阳紫外辐射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和参考。根据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2007-2009年太阳总辐射与紫外辐射观测资料,笔者运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锡林浩特地区太阳紫外辐射UV-B极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阳紫外辐射是太阳总辐射的一部分,日极值出现在12:30左右并且有云的天气。一天内早晚小,中午大,总体变化范围为0.01~3.05 W/m2。年极值只有冬季出现在晴天,春、夏、秋季均出现在有云的天气,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为3.05 W/m2。锡林浩特地区紫外辐射日瞬时极值变化和季节变化的主要趋势与太阳总辐射一致,瞬时极值可出现在有云的任何天气条件下,一年四季紫外辐射强度均在安全范围变化。  相似文献   

2.
曾雁  曾万寿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11):115-120
摘 要:选取酒泉市境内敦煌、酒泉气象台站太阳总辐射观测资料及其他气象观测数据,建立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模型,补充资料空缺。应用多项式及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研究酒泉市太阳总辐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依托ArcGIS地理信息研究境内太阳总辐射空间分布情况,并进行分区。结果表明:酒泉市光资源极为丰富,年太阳总辐射6000~6450 MJ/m2,仅次于国内最大地区的青藏高原,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1958—2016年太阳总辐射年际变化平均距平百分率3~4%,年际变幅较小;年际变化呈波动状,存在2个峰值时段和2个谷值时段,2012年之后呈增加趋势。太阳总辐射月变化最大值出现在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次之。境内太阳总辐射空间分布由北向南逐步递减,可分成Ⅲ个区,即Ⅰ北部辐射最尤丰富区、Ⅱ中部辐射尤为丰富区和Ⅲ南部辐射丰富区。  相似文献   

3.
史激光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5):357-360
根据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2007-2009年生长季(5月至9月)湍流通量监测资料,对该地区不同天气状况下湍流通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O2通量、动量通量、潜热、显热通量存在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变化范围分别在-0.0647~0.0344 mg/(m2?s)、0.058~0.207 kg/(m?s2)、0.69~95.39 W/m2、-31.35~287.2 W/m2之间。给出了湍流传输系数Cm=Ch=Cw=6.8×10-3 。  相似文献   

4.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光合有效辐射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光合有效辐射变化规律,更好地为本地区设施农业服务,利用2012 年冬季日光温室内小气候和附近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相关统计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冬季不同天气类型日光温室中光合有效辐射特征及光合有效辐射占太阳总辐射的比值,建立了冬季不同天气类型日光温室光合有效辐射的预报模型,并对其进行拟合检验。结果表明:(1)晴天和多云天日光温室内PAR具有明显的日变化。阴天时日光温室内接受到的PAR 最大值一般在1~38 W/m2。(2)冬季典型多云天ηPAR最高,阴天次之,晴天最低。(3)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日光温室内日最高光合有效辐射、日光合有效辐射总量、日最大总辐射、日总辐射总量与外界气象要素的相关模型均通过了0.01 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并进行了拟合检验,晴天和多云天4个要素的拟合效果较好,阴天4个要素的拟合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
张海宏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1):162-166
为了研究长江源区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特征,笔者利用玉树隆宝地区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湿度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光合有效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系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玉树隆宝地区光合有效辐射年总量13281mol/m2,平均日总量38.2mol/m2,年振幅26.7mol/m2。光合有效辐射4月份最高,12月份最低,全年变化趋势和总辐射全年变化趋势一致。光合有效辐射系数的值为1.82~2.01mol/MJ,在夏季略高,冬季略低,光合有效辐射系数与空气湿度呈正相关关系。利用观测资料得到光合有效辐射的估算方程,相对误差为4.35%。  相似文献   

6.
日光温室太阳总辐射量变化规律及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温室内太阳总辐射量、太阳辐射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太阳总辐射和净辐射的关系以及新旧薄膜对其关系的影响,为日光温室环境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实时测定温室内太阳辐射量,与温室外太阳辐射进行比较分析,且对不同薄膜覆盖下的太阳辐射环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9月-翌年4月,温室内月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先减少后增加,12月只有4.45 MJ/m2,4月为11.68 MJ/m2;11月温室日总辐射利用效率最好,Q内/Q外值为75.99%,且Q外-Q内仅1.67 MJ/m2。温室太阳总辐射与净辐射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3、4月份的线性方程表示为y=0.8277x-0.2909,相关系数R=0.995。旧膜A与新膜B相比,膜A的太阳辐射利用效率小于膜B,最多达13%,且使用膜A时,3、4月份总辐射与净辐射线性方程表示为y=0.9223x-0.1762,相关系数R=0.985。日光温室内太阳辐射环境变化规律及设施对其影响的研究是温室环境调控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淮河流域农田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解淮河流域农田下垫面光合有效辐射的基本特征,分析淮河流域农作物生长的光、热条件,本文利用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32°30.83′ N,116°46.47′ E)2008年全年太阳辐射观测资料,采用30 min平均,按照线性关系y=cx做最小二乘拟合,得到PAR、RS以及PAR/Rs的日、月和季节均值,分析了该地区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日、季、年变化特征及所占太阳短波辐射(Rs)比例的一些基本特征,得出了该地区的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年总量为1970.8 MJ/m2,春、夏、秋、冬季的平均日总量分别为:6.83 MJ/m2、6.58 MJ/m2、4.28 MJ/m2、3.80 MJ/m2;得出了月平均PAR/Rs的值在0.37~0.43之间,最大值出现在夏季为0.43,最小值出现在冬季为0.37,年平均值为0.40;分析了晴天和阴天日PAR的变化有明显的区别,阴天日PAR/Rs的值比晴天日明天偏大,全年典型阴天日PAR/Rs的值为0.42,典型晴天日PAR/Rs的值的为0.39。对于PAR/Rs,云、水汽、太阳阳辐射强度以及大气浑浊度对其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典型草原区生长季大气CO2浓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2007~2009年生长季(5~9月份晴日)湍流通量监测资料,结合同步气象资料,分析了典型草原区大气CO2浓度日变化特征及与环境主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典型草原区生长季大气CO2浓度日变化呈“正弦”规律波动。最高值出现在5:30左右,为358.1μl/L,最低值出现在13:00左右,为351.1μl/L。与温度、水平风速、光合有效辐射、地表温度(0~5cm)达到显著负相关水平,与空气水蒸气密度、湿度、气压、地温(40cm)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气候资源变化对湖北省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采用湖北省28个气象站点1961—2019年逐日地面气象资料及一季稻生育期资料,分析一季稻生育期内太阳总辐射、≥10℃有效积温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利用逐级订正法计算一季稻光合、光温及气候生产潜力并进行时空变化规律分析,定量描述辐射、温度和降水变化对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9年一季稻生育期间绝大部地区太阳辐射显著下降,≥10℃有效积温为显著上升趋势;太阳辐射和有效积温在湖北省内呈北高南低分布。降水量年际变化为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全省仅西南地区为降水高值区。一季稻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均值分别为20134.63 kg/hm2、19434.79 kg/hm2和13523.16 kg/hm2;绝大部分地区光合与光温生产潜力都呈显著下降趋势,气候生产潜力为不显著下降趋势,三者的平均气候倾向率分别为-39.26 kg/(hm2·a)、-35.68 kg/(hm2·a)和-15.76 kg/(hm2  相似文献   

10.
贺俊杰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0):244-248
为了合理利用太阳能和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提供依据,利用2010年平均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太阳总辐射(Rs)资料,采用线性关系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分析该区的光合有效辐射特征。结果表明:典型晴天日和阴天日的PAR和Rs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前者的值明显大于后者;PAR的月平均总量为8.15 MJ/m2,年总量为2983.1 MJ/m2,春、夏、秋、冬四季的平均日总量季节变化较明显,夏季最大,冬季最小;PAR/Rs晴天日的值明显小于阴天日,全年平均值为0.497,月平均值在0.422~0.544之间,最大值出现在夏末的8月,为0.544,最小值出现在冬季的1月,为0.42。PAR/Rs的变化幅度和当地的天气气候有关,受天空云、大气气溶胶、大气中水汽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内小气候环境各因子间量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掌握日光温室内小气候环境各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对于有效调控温室内小气候的平衡,促进蔬菜健壮生长有着积极的意义。以历年日光温室内小气候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不同季节温室内温度、湿度、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等各因子之间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日最高气温、日最小相对湿度、接受到的日最大太阳辐射三者之间均有较高的相关性,在冬季相关性最好,秋季次之,春季相关性较差。在秋季和春季,要使温室内日最高气温达到20℃,则温室内接受到的日最大太阳辐射需要在100 W/m2以上,而在冬季则需要在250 W/m2以上;接受到的日最大太阳辐射在250 W/m2以下时,温室内日最高气温在10℃以下的几率为9%。在冬季,温室内日最高气温在20℃以下,同时日最小相对湿度在90%以上所占比例为20%,在秋季和春季,温室内接受到的日最大太阳辐射分别在420 W/m2和500 W/m2以上时,温室内日最小空气相对湿度就有可能下降到40%以下。  相似文献   

1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模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系统分析日光温室内外气候特征的关系,向日光温室作物环境调控及小气候预报提供支持,根据冬季日光温室内小气候观测试验资料和附近气象站观测资料,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3个模型,分别对3种不同天气状况下石家庄地区日光温室冬季小气候特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3个模型气温训练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都在2℃以内,决定系数都在0.95以上;相对湿度训练值的RMSE都在2个百分点以内,决定系数均高于0.95;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的训练值与实测值的RMSE都在16 W/m2以内,决定系数也均超过0.95。利用此模型得到的气温预测值与实测值的RMSE都在2℃以内,决定系数都在0.9以上;相对湿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RMSE都在4个百分点以内,晴天和少云-多云状况下决定系数均高于0.9,寡照状况下的决定系数略低,约为0.8;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RMSE都在26 W/m2以内,决定系数均超过0.95。说明所建BP神经网络模型对于不同天气状况下石家庄地区日光温室冬季小气候特征模拟都有较高的精度,可以用于预测。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云贵高原城市遵义O3分布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通过对遵义市城区2014—2017年连续4年环境监测站和气象站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1)遵义市O3浓度超标率较之前增长较快;(2)遵义市O3浓度基本呈现夏、秋季高,春、冬季低的季节特征,O3-8h浓度最高月份一般出现在5月,峰值为52.71 μg/m 3,谷值出现在11月为26.18 μg/m 3。这与夏、秋季平均日照时间长、平均气温高有很大的关系;(3)遵义市O3浓度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分布,白天浓度明显高于夜间,峰值一般出现在16:00左右;(4)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源自局地排放和化学转化,太阳辐射、气温、风速、日照和相对湿度是影响城区O3浓度的主要气象因素,复杂地形下降水量和气压对O3浓度传输能力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4.
摘 要:旨在了解矮砧密植富士苹果树体内茎流速率变化规律,为其制定合理的旱作节水灌溉制度提供理论基础。利用热扩散式探针法实时采集树体茎流速率数据,结合自动气象站监测所得各气象因子数据,设计不同灌水下限滴灌试验,进行气象因子等对茎流速率影响的试验研究。富士苹果树在4月份茎流速率最低平均值为2.07 mL/(cm2?h)],到了6—7月份最大,平均值为9.56 mL/(cm2?h)];生育期内茎流速率有明显昼夜变化规律,在晴天时变化规律呈单峰曲线,阴天时变化较平缓,多云天气时呈多峰曲线变化趋势。茎流速率变化规律与太阳辐射强度、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变化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46、0.9389、0.9119;与大气湿度为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526;茎流速率与土壤水分相关性不显著,但是降低土壤含水量会造成树体茎流速率的降低。富士苹果树干茎流速率与各气象因子间相关性由高到低排序为:太阳辐射强度>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大气湿度>土壤水分。以茎流速率为因变量,各个气象因子为自变量,经逐步回归线性分析得出茎流速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和大气温度之间的回归方程:Y=-8.81+0.013X1+0.52X2。太阳辐射强度是影响树体茎流速率即蒸腾耗水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5.
辽西日光温室温度变化规律及温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拓宽农业气象服务范围,减轻低温冷害对日光温室农业生产的影响。利用多年多点日光温室大棚内外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及温度变化速率分析方法,对日光温室内温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气温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不同的天气状况、不同季节产生不同的温变速率,晴天温度速率大于多云及阴天;寒冷期温变速率大于非寒冷期。大棚内温度日变化为“1升2降”,季节变化呈U型。日光温室内外温差随着外界气温的下降而加大,12月至翌年2月呈抛物线型变化。应用棚内温度预测模型,预报2012年2月中旬棚内最低温度,预报值平均绝对误差-0.7℃,平均相对误差-1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