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什么叫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是在有条件的山区,定期封山,限制垦荒、放牧、打柴,利用森林天然更新的能力恢复森林,同时在封山区域开展育林活动,促其早日成林叫封山育林。二、封山育林的好处封山育林是劳动人民培育森林资源的传统方法,早在春秋时期已有“封山”之说。曾被日本人誉为“中国式的造林法”。林业部刘广运副部长在“全国封山育林会议”上指出:“封山育林是扩大森林面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森林资源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加快绿化祖国的一项战略措施,也是当前我国林业建设中的一项重大改革”,所谓改革,就是把封山育林由过去当作管护森林的措施,现在改为造林三大方法之一。各地的  相似文献   

2.
奈曼旗在发展林业生产上,坚持造林、育林、护林三结合的原则,在沙多、山多,依靠人力近期难以绿化的地区,采取了封山育林措施。据统计,全旗通过封育成林的共有80.4万亩,其中乔木6.4万亩,灌木74万亩,占现有林总面积的35%。他们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一、加强领导,放宽政策,建立专管机构。旗政府和各乡、村普遍建立封山育林育草领导小组,把封山育林育草当做治沙治山的重要措施来抓。在落实封山育林育草任务时,将大部分荒山、荒沙、荒沟承包给个人,认真贯彻“谁封山,谁受益”的政策。对于距村屯较远的高山、大沙,由乡政府统一组织护林人员,成立了有972人组成的封山护林队,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封山后的收益则归派出护林人  相似文献   

3.
在推进造林绿化的群众运动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有计划的大力开展封山育林。把那些疏林地、残林地,砍采迹地,过火林地,通过封山,保护好散生的大小林木和有萌芽能力的采根,并加以补植使其成林。用封山育林的办法恢复森林,省工、省投资,是多快好省绿化荒山的有效手段。国外称我国的封山育林谓“中国造林法”。但不同于新造林地的封山护林,这一点必须明确。我省山区群众素有封山育林的习惯,建国以来全省有数百万亩森林就是靠封山育成  相似文献   

4.
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封山育林是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调查,探讨封山育林措施在天然林保护、森林植被恢复、森林群落稳定与演替、生态效益发挥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认为在实施封山育林时既要考虑封山管护,又要注重育林,实现封山育林有机结合,才能获得最佳的封山育林效果。  相似文献   

5.
封山育林是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失调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封山育林具有省工、省力、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封山育林能够因林因地制宜划出一定范围,采取短期或长期的封山、改造、育林,把有希望恢复成林的地方围封起来,用林学措施,将原来残破的、低价值林分以及散生林木、灌木,在人为的保护下,使之迅速成林。  相似文献   

6.
封山育林是林业生产上一个名词术语。长期以来,对封山育林的概念,按照理论的解释和人们对这个名词的应用和理解,均有不同的见解,内容也不统一。一说:封山育林是通过人为的保护,利用天然的力量来恢复荒山森林的办法;一说:封山育林是利用天然有利条件和林木自生能力,加以人工促进措施培育森林的一种办法;一说:封山育林是使荒山自然成林和保持水土的有效方法;一说:封山育林是造林绿化的补助措施,也是防止乱砍滥伐的有力措施。有的对水土流失的山地封山恢复植被,再进行人工造林也称之为封山育林。有的把人工营造的幼林列为封山育林对象。总之,众说粉纭,莫衷一是。仔细思考,过去对封山育林这个名词的解释,各有特点,有合理的部分,也有局限性和片面性,甚至有不确切、不相  相似文献   

7.
封山育林是利用天然繁殖能力实现林地郁闭的一些地方划分出来实行封闭管理,加以重点防护,禁止任何人、畜进山破坏和干扰,促进森林自然恢复和生长,只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补植,以实现造林绿化为目的的一种措施。组织实施1.封山育林时间较长,而且经济效益又不明显。因此,进行封山育林,需要采取一些过硬的措施,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对本辖区内的封山育林工作制定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加强对封山育林的监督和检查;县乡两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对本辖区内的封山育林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封山育林。2.建立和完善封山育林生产责任制,是实施封山育…  相似文献   

8.
封山育林做为一种人工恢复森林的技术措施,现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封山育林适合于自然种源丰富且种子生命力强的山头地块。具体可按如下方法进行:一、封。封山育林的关键技术是封。不仅要封,而且要封死。封禁期间,严禁人畜入内,不准干湿柴出山。因此,必须健全有关封山护林组织,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封山护林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严格检查其执行情况,坚决做到违章必究,杜绝处理时的“下不为例”行为。二、开。即开山。一般在从开始封山三年后进行。根据固定标准地观测:经过3年的前封期,地表灌木薪柴已生长得麻麻密密,枯枝…  相似文献   

9.
我县多低山丘陵。建国初期仅有残林5.5万亩。三十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由于采取了造林与封山育林并举的营林措施,使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现有林地达32万多亩,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期的4%,提高到现在的16.7%。 回顾以往林业发展过程,深刻认识到,封山育林是加速绿化荒山,抢救阔叶树资源的重要途径,值得总结和推广。 我县封山育林是从五十年代初开始的。当时采取“公私山林一律保护”,村、乡、区均建立护林组织,制订护林公约,开展群众性的“清明封山,霜降开山”的封山育林工作,封育面积一度达到10万亩左右。到现在经封山培育成林的仍有4.5万多亩。这说明封山育林还是成功的。 一、封山育林迅速恢复了以阔叶树为主的森林植被  相似文献   

10.
桂东县把封山育林作为加速全面绿化,发展高效林业,致富于民的一件大事来抓。从1985年至1998年全县共封山100万亩,今年底新增封山22.3万亩。被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列为封山育林试点县。据调查,全县森林覆盖率由封山前的55.5%上升到67.3%,森林蓄积量由130万立方米增加到320万立方米。同时,经济效益可观。按过去全县每年人工造林5万亩进度推算,100万亩的封山育林需要20年才能完成;按人工造林每亩用工10个计算,可节省劳动力600多万个;按一般人工造林每亩补助15元计算,需要资金1500万元,而这些年用于封山育林的投资只有301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