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盐杂2号(原名新洋838)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新洋试验站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棉花新品种。2003~2005年经江苏省中熟抗病棉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多点鉴定及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丰产、早熟、抗病、抗逆、优质等特点。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2.
《农家致富》2006,(7):25-25
南农7号(区试名南抗7号),是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转Bt+CpTI双价基叫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4年取得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2006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棉200606。其品种选育方法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02116967.5.  相似文献   

3.
《当代农业》2014,(9):22-23
一、华瑞稻1号 审定编号:苏审稻201110。来源与类型:原名“富614”.由淮安市富友种业有限公司于2006年育成.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申请审定.属中熟中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朱红文 《农家致富》2009,(18):27-27
生选4号 属偏春性中熟小麦品种,由江苏省农科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于2003年育成,2006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0606。适宜江苏省沿淮麦区及相似生态区种植。2006年大面积示范,平均亩产量500公斤以上。长芒、白壳、纺锤形穗,籽粒白皮、半角质、饱满度较好。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抗寒性好。  相似文献   

5.
朱红文 《当代农业》2009,(18):27-27
生选4号 属偏春性中熟小麦品种,由江苏省农科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于2003年育成,2006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0606。适宜江苏省沿淮麦区及相似生态区种植。2006年大面积示范,平均亩产量500公斤以上。长芒、白壳、纺锤形穗,籽粒白皮、半角质、饱满度较好。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抗寒性好。  相似文献   

6.
南梗46(原名宁5047)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父本,与江苏优质高产粳稻武香粳14杂交,经数代外观与食味品质筛选和条纹叶枯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而成的优质粳稻。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2007年破格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苏审稻200814)。  相似文献   

7.
“扬辐粳8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利用辐射诱变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优质常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申请了新品种权保护,现已成为江苏省2006年水稻良种推广补贴品种,适应于苏中及里下河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8.
南农油1号是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选育的甘蓝型油菜双低中熟半冬性常规品种。2006年-2009年参加了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为高产、优质、多抗的特点,适合机械化生产,适官种植区域为江苏省油菜主产区。2009年通过江苏审定(审定编号:苏审油200903)。  相似文献   

9.
《农家致富》2009,(19):26-26
镇麦5号系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以扬麦158为母本、宁麦9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品种.2004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审定号:苏审麦200406.已获保护,新品种权号CNA20050097.E。该品种2006年在中国靖江全国优质小麦研讨会上被评为优质小麦品种.同年被安徽省评为“农作物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0.
由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华粳6号(原名;华粳20316).已于2007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品种产量潜力大.农艺性状好,稻米品质优.综合抗性强.2006年在徐州、宿迁、连云港、盐城和淮安等地进行较大面积试验、示范种植。受到示范种随单.位和广大农户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1.
“江油1号”是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育成的半冬性三系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200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苏审油200602)。  相似文献   

12.
中江蜜龙     
中江蜜龙于200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瓜200602,属中晚熟花皮西瓜品种,由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利华蔬菜研究所以M9903×M9985配组,于2000年育成。适宜江苏各地春季露地地膜覆盖栽培.2005年生产试验亩产量2872.4公斤。植株生长势强,坐果性强,从坐果到采收33天左右,单果重4.8公斤左右,中心折光糖含量10.2%左右,果肉红色,肉质沙,汁液多,口感较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Ⅱ优650系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抗病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06 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苏种 《当代农业》2011,(9):27-27
审定编号:苏审豆201001。来源与类型:原名“南农06C-1”,由南京农业大学与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90C004/5C-13.于2006年育成.属夏播晚熟鲜食大豆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南地区作鲜食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5.
“南粳43”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杂交育成的晚粳稻新品种,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2006年我区在淳化街道远景村进行了百亩超高产示范种植,10月28日经江苏省农林厅组织专家组进行了实产验收,面积1.47亩,实收稻谷鲜重1325kg,含水率21.9%,杂质2.0%,折亩实产806.9kg。该品种田间表现为株型集散适中,叶片挺直,叶片配置合理,顶5叶叶长顺序为2、3、1、4、5,穗数较足,穗型较大,结实率高,长势平衡,熟相好。  相似文献   

16.
“宁麦14号”(原编号“宁0088”)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宁麦9号”中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于200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通过定名,该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2005~2006年,我场进行了一定面积的试种示范,现将该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苏种 《当代农业》2011,(3):24-25
一、天丰优528 审定编号:苏审稻201001。来源与类型:由兴化市丰源水稻研究所以天丰Ax兴恢528配组.于2006年育成.属三系杂交籼稻组合.适宜江苏省中籼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农家致富》2007,(4):24-24
●品种来源 徐稻4号系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育成的优质早熟高产多抗中粳稻新品种。2001~2002年参加山东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79.2公斤,比对照1豫粳6号增产12.98%,比对照2圣稻301增产16.95%,均达极显著水平,名列参试品种首位。2004年3月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同年申请国家品种权保护。2005年参加江苏省引种生产试验,2006年元月通过江苏省品种认定。  相似文献   

19.
徐稻4号原代号91075.系江苏省徐州市水稻所和山东省水稻研究所以镇稻88为母本.以自育中粳品系徐4129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于2004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该品种具有株型较好,分蘖性较强,生长清秀,耐肥抗倒性强,成穗率高,产量高等特点,是江苏省沭阳县2006年重点推广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20.
《农家致富》2006,(6):25-25
中江玉1号是集高产、稳产、抗病、优质为一体的杂交玉米新品种,2006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玉200603。适应范围:适宜江苏春夏播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