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急性颅内血肿清除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3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中及术后如何及时发现对侧迟发性血肿并进行治疗,以提高疗效。方法:对35例颅内血肿清除术中及术后并发对侧迟发性血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对侧迟发性血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恢复良好18例(51.4%),中残4例(11.4%),重残3倒(8.6%),死亡10例,致残率为20.0%,死亡率28.6%。结论:在清除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发生急性脑肿胀或术后病情恶化时,应考虑对侧迟发性血肿形成.及时钻颅探查或复查头颅CT,及早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符合重型颅脑损伤病人96例,分两组,一组是大骨瓣治疗组(n=50),行单侧或双侧额颞顶美国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另一组是常规骨瓣对照组(n=46),行单侧或双侧额颞或颞顶瓣开颅术。结果按伤后6个月随访预后结果(GOS),大骨瓣组恢复良好25例,重残植物状态16例,死亡9例;常规骨瓣对照组恢复良好12例,重残植物状态19例,死亡1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型颅脑伤患者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出现对侧DTIH的发生率、血肿类型、出现血肿时间、出血量。结果11例(22.0%)发生对侧DTIH,其中3例术中出现3例,7例为术后3h内出现,1例于术后12h常规复查CT发现;出血量最小40mL,最大150mL;4例血肿侧合并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1例,脑内血肿1例。结论颅脑伤患者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出现对侧DTIH时间短,出血速度快、出量大、硬膜外血肿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4.
双侧去骨瓣减压救治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在救治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疗效。方法:对同时期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5倒。A组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B组行伤情重侧去骨瓣减压术,两组术中在减压的同时行血肿清除及碎化脑组织切除,术后常规综合治疗。结果:A组死亡、植物生存、重残、中残、良好的例数分别为6、1、3、7、8例,B组则分别为11、2、4、6、2例,差异有显著性(Hc=4.841.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是救治特重型颅脑损伤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肿胀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的扩大式翼点入路开颅减压术式 ,治疗 85例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肿胀患者。结果 :良好 2 8例占 32 .9% ,中残 8例占 9.4% ,重残 1 0例占 1 1 .5% ,植物生存 3例占 3.5% ,死亡 36例 ,病死率 42 .4% ,其中 GCS>8分的病死率为 1 6.7% ,GCS6~ 8分的病死率为 55.3% ,GCS3~ 5分者为 85.0 % (P<0 .0 1 )。结论 :手术是治疗急性脑肿胀的重要措施之一 ,GCS评分越低 ,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6.
轻型颅脑损伤,首发症状轻微,并发颅内血肿者,不多见[1];而且血肿发生的时间长短不一,发生的部位多样性,临床上容易漏诊或误诊[2]。本文收集本科5a来,轻型颅脑损伤并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48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8例...  相似文献   

7.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是指颅脑外伤患者在首次CT检查时无血肿,而在以后的CT检查中发现了血肿,或在原无血肿的部位发现了新的血肿.本文总结我院1996年5月~2000年11月收冶的13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32例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患者,在颅骨骨折扳障或脑膜动脉血管出血停止或相对停止后,采用颅内血肿微创针钻穿血肿,抽出血肿液体部分,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块引流。结果:本组治愈率为100%,术后仅留点状疤痕,无1例继发颅内再出血及颅内感染。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清除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疗效好,创伤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改良T型切口阶梯式颅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进行改良T型切口阶梯式颅内减压术(试验组)或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7 d神经功能及血清神经损伤因子(NSE、S-100β)水平.结果 试验组住院时间、NIHSS评分及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颅内减压术和二次脑损伤因素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效果。方法对8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恶化型颅内高压,行标准大骨瓣减压传统术和改良术各40例,比较其预后并对发热、低血压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改良组的重残植物状态或病死率明显低于传统组(35.0%vs57.5%,P<0.05);有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等高危因素者的预后明显差于无此高危因素者(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恶化型颅内高压行减压术后二次脑损伤的预后受手术方式、体温、血压等多种因素影响,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改良术及消除二次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去骨瓣减压术在基层医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3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均采用脱水、降温、抗炎、止血、护脑等治疗,半年后统计疗效.结果 常规颞顶瓣23例,死亡1例;扩大额颞顶瓣10例,死亡2例.手术共死亡3例,病死率为9.1%.生存者中良好22例,中轻残5例,重残2例,植物状态1例.结论 在基层医院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及时抢救患者,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小骨窗开颅直视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经验。方法:对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直视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配合常规治疗方法。结果:良好14例(占46.6%),中残9例(占30.0%),重残2例(占6.7%),植物生存2例(占6.7%),死亡3例(占10.0%)。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应力争将血肿完全清除干净,小骨窗开颅直视下血肿清除术可达到此目的,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5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了诊治,手术组的病死率远低于非手术组,P<0.05。认为颅内血肿是急性颅脑损伤最常见的继发病变之一,也是颅脑损伤主要的死因。如能在颅内血肿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甘露醇的不同用药方案对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病的影响。方法对268例CT显示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1例)及治疗组(137例),对照组常规应用甘露醇(1.0 g/kg每8h 1次),治疗组则给予短间隔、小剂量甘露醇(0.5g/kg每6h 1次)的脱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72h迟发性血肿的发生率和GCS评分。结果两组伤后72h的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颅内迟发性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5%vs28.2%,P<0.05)。结论短间隔、小剂量应用甘露醇能有效降低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血糖症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行综合治疗56例和常规治疗49例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血糖症的临床资料进对比分析,比较两组血糖控制及预后情况。结果用药后1~15d综合组的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综合组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死亡的例数分别为29、11、7、5、4例,恢复良好率为51.8%,病死率为7.1%;常规组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死亡的例数分别为16、7、10、9、7例,良好率为32.7%,病死率为14.3%。综合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组(Hc=5.881,P〈0.01)。结论综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症能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具有发病急重、病情变化快、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1],其中以术后消化道并发症比较常见。在1994~1998年期间,我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按格拉斯哥意识障碍评分法(GCS)评分,得分值在6~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并伴有消化道并发症者122例作了回顾性总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02例中男75例,女47例,年龄17~66岁,30岁以下36例,~45岁43例,~60岁14例,>60岁9例。均经头颅CT检查或手术证实,其中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67例,颅内血肿23例,广泛性脑挫裂伤20例,均经手术清除血肿和减压等措施治疗。在消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室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1994—2000年12月收治的21例外伤性脑室内出血患者行单例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引流术15例,双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引流术6例。结果:良好6例,中残4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6例。结论: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由于多继发于广泛的脑挫裂伤,特别是深部损伤,故大多数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而传统的单纯脑室穿刺引流术或开颅清除血肿预后差;采用脑室穿刺置管引流,尿激酶疗法治疗外伤性脑室内出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脑血管病及颅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术后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颅脑疾病的综合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颅脑损伤、脑血管病及颅内占位性病变切除术后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符合CSWS诊断金标准,患者于术后4—10d血清钠均低于130mmol/L,24h尿钠均大于80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70mmol/L.经治疗,48例患者恢复正常,2例患者入院后病情危重死亡,1例放弃治疗,死于低钠血症,1例死于术后出血性脑梗死,2例为长期植物生存状态.结论脑性盐耗综合征诊断标准是低血钠、高尿钠、低血容量,中重度颅脑外伤术后和鞍区、下丘脑病变患者手术后常并发此症,应该及时给予患者补钠、补液治疗,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伤性急性脑积水的发病机理及手术治疗.方法对76例手术治疗的外伤性急性脑积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中,29例行脑室外引流术,8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38例行开颅血肿清除加脑室外引流术.死亡7例、植物生存6例、重残11例、中残15例、良好37例.结论外伤性急性脑积水一旦确诊要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硬膜外出血脑疝患者突发双侧瞳孔散大的抢救方法。方法:在头颅CT片提示下,对13例硬膜外出血脑疝、突发双侧瞳孔散大患者先采用微创针钻入血肿,抽出血肿的液体部分减压,继而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13例患者的颅内压在微创穿刺粉碎针钻入血肿抽出不凝血液后即刻得到缓解,患者的健侧瞳孔也立即缩小。13例在手术后2~5 d内意识渐清醒,随访6个月~1 a,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 S),10例均预后良好,恢复学习和工作;中残3例,生活自理。结论:采用微创针紧急钻颅引流能及时缓解颅内压,为手术赢得时间,可明显降低急性硬膜外出血脑疝致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的病死率,改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