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白花桔梗和紫花桔梗的开花物候和生殖特征,分析了2个群体的单花开花动态、开花物候指数和结实率,以及开花物候指数对桔梗生殖成功的影响。结果表明:桔梗花期为7月初至9月中下旬,桔梗开花一般历时35~47 d,单株花期一般为26~31 d,单花花期一般为5~7 d。2个群体个体水平的开花振幅曲线呈单峰型曲线,并且开花同步指数较高,表现出一种集中开花式样。相关分析表明:白花桔梗中,坐果数与开花高峰期和花蕾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紫花桔梗中坐果数与花蕾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开花物候变异系数分析表明:2个群体在总花数、开花振幅、开花高峰期、终花期和结实率差异极显著,白花桔梗与紫花桔梗在同步性指数、花期持续时间、始花期和坐果数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探讨大花黄牡丹开花过程中花部表型的变化及开花物候,并运用相对开花强度、开花同步性等开花物候指数分析开花物候对其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花黄牡丹的开花时间为5月初至5月底,单花花期一般为7~12 d,个体开花持续时间为13~28 d。个体水平的开花进程为渐进式单峰曲线,开花同步指数平均值为0.67,表现出一种集中开花模式。相关性分析表明,坐果率与始花时间、花期持续时间均呈正相关;花期持续时间与始花时间、开花数均呈负相关;始花时间与开花数呈显著负相关;开花数与坐果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大花黄牡丹作为濒危物种,其"集中式"的开花模式可能是在长期的环境选择压力下,针对高海拔、半干旱半湿润生境而形成的一种适应行为。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北陆蓝莓的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进行研究,于2022年4—7月,分别在露地和温室2种环境下对北陆蓝莓4种水平的开花物候特征和单花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露地环境下北陆蓝莓花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上旬,种群、个体、花序和单花4种水平上的开花持续时间分别为(25±1)、(20±1)、(12±1)和(10±1) d。在个体水平,开花振幅曲线为单峰式,开花同步指数为0.723,属于集中开花模式,具有较高的相对开花强度,其分布频率偏斜度为1.12。温室环境下,北陆蓝莓花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花期较露地蓝莓种群提前约30 d。种群、个体、花序和单花4种水平上的开花持续时间分别为(17±1)、(12±1)、(10±1)和(10±1) d。开花振幅曲线为单峰式,开花同步指数为0.745,其分布频率偏斜度为1.23。北陆蓝莓单花具有特殊的花部结构,其形状呈坛状、铃形,根据花瓣开口大小可分为4个阶段,即开花前期、开花初期、开花盛期和开花末期。开花前期花瓣顶部未见开口;开花初期花瓣顶部开口1~2 mm,开花盛期花瓣顶部开口3~5 mm,开花末期,花瓣脱落。花序水平上开花数与坐果数、花期...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蓝丰蓝莓的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进行研究,在2021年5—6月对蓝丰蓝莓各个水平的开花物候特征和单花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表明,蓝丰蓝莓花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上旬,种群、个体、花序和单花水平上的开花持续时间分别为24~26、14~16、13~15和10~12 d。在个体水平,开花振幅曲线为单峰式曲线,开花同步指数为0.714,属于集中开花模式,具有较高的开花强度,其分布频率偏斜度为1.11。单花有特殊的花部结构,其形状呈倒钟形,可根据花瓣开口大小分为4个阶段,即开花前期花瓣未开口,开花初期花瓣开口1~2 mm,开花盛期花瓣开口3~5 mm,开花末期,花瓣脱落。花序水平上开花数与坐果数、花期持续时间、始花期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该研究结果可为蓝丰蓝莓在东北平原的品种选育、高效栽培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运用开花物候指标,于2014年和2015年分别对分布于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内的多鳞杜鹃进行开花物候观察、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多鳞杜鹃花期为4月上旬至5月初,种群、个体、花序和单花水平上花期持续时间分别为24~25、22、13~15、7~9 d。单花开花进程依其开花形态和散粉特征可分为散粉前期、散粉初期、散粉盛期和散粉末期。多鳞杜鹃具有较高的花期同步指数0.815,开花进程呈单峰曲线,表现出一种"大量、集中"的开花式样;个体相对开花强度分布频率集中在10%~50%。开花物候指数与座果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始花时间与花期持续时间呈显著负相关,花期持续时间及开花数与座果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多鳞杜鹃开花物候在种群内年度间的相似性说明,植物个体开花物候进程很大程度上是由其遗传因子决定的,而开花物候在年度间的变异,可能是由于气候环境的差异(主要是温度和降水量)引起的。"集中开花模式"、较高的同步指数和较长花期持续时间是多鳞杜鹃适应高山环境的生殖特性。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理解半夏独特的开花物候特征和生殖特性,对半夏花的形态学特征、个体开花散粉习性、居群开花物候及结实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半夏群体开花规律呈单峰型,花期集中在5月下旬到6月下旬,花期长约58 d;半夏开花与散粉的日变化规律均呈倒单峰型,开花高峰期为7:00—11:00,而花药散粉高峰期为7:00—9:00;散粉持续时间为47.22 h,个体花期持续时间、花序开放进程、花序开花持续时间和种群花期历时分别为18、13、5.3、51.5 d;花序开放进程与花序开花持续时间分别以14 d和6 d出现的频率最高。半夏花不具虫媒、风媒花特征,传粉完全依靠花粉的自然散落,这可能是其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始花时间分别与开花率和结实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花期长度和开花率分别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开花率、结实率与半夏个体的块茎大小密切相关。综上,人工辅助延长半夏的花期和提高开花率有助于提高其结实率,进而提高有性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7.
连续两年研究了紫萼同一种群的开花物候,结果表明:紫萼个体水平的开花进程在两年间基本相似,属于集中开花模式.而其它开花物候特征在年际间表现出显著差异,2008年有明显的开花高峰,始花、开花高峰和终花时间都先于2009年.2009年的花期长于2008年,开花同步性也显著高于2008年.在所观测的两年中,个体的始花日与开花高峰日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总花数和持续时间呈显著负相关;花数与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同步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持续时间与同步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个体种子数与始花时间间表现出显著的负定向选择,个体倾向于提早开花得到更大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8.
红鳞蒲桃开花物候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红鳞蒲桃种群的花期物候,单株、单个花序、单花的开花动态进行系统的观测研究,详细测量并记录花部构件,同时调查红鳞蒲桃种群的同花期植物。结果表明:红鳞蒲桃种群的花期物候为8月1日~9月15日(2008年),持续时间46d;单株花期从23d到33d不等;单花序的花期情况较为复杂,总体表现为花朵数越多,该花序持续时间越长,但也有个别情况出现,在开花中期花序持续时间长,开花后期花序持续时间最短,开花前期花序持续时间介于两者之间;在整个种群花期内单花平均开花时间约5.2d,种群开花前期单花的持续时间约为6.7d,开花中期约为4.7d,末花期约为4.3d,种群开花前期单花的持续时间显著大于种群中后期的持续时间。红鳞蒲桃种群的同花期植物隶属于16科21属22种。  相似文献   

9.
新疆变色石竹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变色石竹花期动态,分析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的发生规律,为野生石竹种质资源利用及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测记录变色石竹花期.以变色石竹花粉为材料,采用L9(33)正交设计研究蔗糖、硼酸、氯化钙对变色石竹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运用碘-碘化钾染色法、TTC染色法、花粉萌发法动态测定花粉活力,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变色石竹开花在5月中下旬,盛花期从6月延续到9月,花期持续时长为165 d左右;10 g/L蔗糖+0.1 g/L硼酸+0.05 g/L氯化钙为比较适合变色石竹花粉萌发培养基;花粉在开花第6h至第6d花粉都具有活力,开花第2d花粉活力最高;柱头从开花第3d逐渐具有可授性,到第8d可授性消失.[结论]变色石竹花部图案多变,花期较长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蔗糖、硼酸、氯化钙均对花粉萌发具有促进作用,TTC染色法测定花粉活力相对便捷准确,开花第4~6d内柱头可授性最强.  相似文献   

10.
条叶百合的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栽培和野生的条叶百合为对象,对其开花年龄、花期、开花动态、花部变异、授粉试验和传粉媒介检验等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年生条叶百合抽茎率为50.60%,开花率33.38%;3年生植株全部开花。群体花期22 d,开花高峰持续7~8 d;花的起始开放时间在15:30以后,单花开放过程约2~3 h,单花花期为4 d。栽培第2年植株花瓣缺失或畸形的比例明显比自然环境的增多,雄蕊退化和雄蕊长于雌蕊的比率随着栽培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雌蕊退化比率随着栽培时间的增加而减少。条叶百合以虫媒、异花授粉为主,虽自交可育,但坐果率较低。从开花前2天授粉到开花第3天时,授粉的每个蒴果所结饱满种子与坐果率都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开花次日和开花第3天时,其雌蕊的可授性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