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广文 《种子科技》2003,21(2):120-121
陕油8号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用自育的南方生态型且育性稳定的胞质雄性不育系212A与北方生态型恢复系116C杂交选育的优质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01年6月通过国家审定,是黄淮区第一个国审双低品种。1特征特性1.1产量表现1998年参加国家黄淮区域试验,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5.18%,达极显著水平。1999年续试,较对照秦油2号增产3.52%,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系)第一位。两年平均较对照秦油2号增产4.27%,位居参试品种(系)第一位。2000年国家黄淮区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5.2kg,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5.74%,具有较强的稳产…  相似文献   

2.
苦荞新品种黔苦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荞新品种黔苦3号(原名:黔威3号,代号:3-254)系贵州省威宁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威宁凉山苦荞为亲本,采用单株选择法选育而成。于2008年1月22日经国家小宗粮豆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黔苦3号,编号为国品鉴杂2008002,适宜在陕西、青海、河北、内蒙、宁夏、甘肃、云南、贵州、四川等省种植。2002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为140.35kg/667m2,比九江苦荞(ck1)增产18.4%,比地方品种(ck2)增产22.3%。2003~2005年试验西南春播组平均产量为163.4kg/667m2,比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6.6%,居参试品种第1位。参试点23个,增产点19个,增产点比例82.6%,比对照增产23.3%;西北春播组平均产量为155.7kg/667m2,比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4.5%,居参试品种第3位。参试点28个,增产点22个,增产点比例78.6%,比对照增产21.8%。2005年在甘肃平凉、四川昭觉、贵州六盘水、甘肃定西、陕西靖边5个试点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14.37kg/667m2,较统一对照九江苦荞平均增产20.0%。2007年在云南昆明、昭通两个试点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66kg/667m2,较统一对照九江苦荞平均增产33.4%;较当地对照品种增产55.2%。  相似文献   

3.
越糯3号是绍兴市农科所以越糯1号/黑宝//嘉育293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早籼糯新品种.1996年参加浙江省早稻联合品比试验,平均产量6334.2kg/hm2,居11个参试品种(系)之首,分别较对照浙852和嘉育293增产8.01%和3.43%,前者达显著标准.1997年参加浙江省早稻区试,平均产量6888.15kg/hm2,较对照浙852和嘉育293分别增产4.41%和0.78%,前者达显著标准.  相似文献   

4.
食用向日葵新品种SH 338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向日葵新品种SH 338是以雄性不育系TA 002为母本、恢复系R 08-4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SH 338具有籽粒饱满、外观商品性好、品质优良、丰产性好、耐旱耐盐碱、抗病性强、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2012年品种比较试验6点次平均产量3 761.4 kg·hm-2,比对照X 3939平均增产10.7%。2013—2014年甘肃省向日葵品种多点试验,平均产量3 934.5 kg·hm-2,比对照LD 5009增产7.5%;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 054.5 kg·hm-2,较对照LD 5009增产率为8.5%。2015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编号:甘认葵2015010),适宜在甘肃酒泉、民勤、白银、天水、环县等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胡启国 《中国种业》2017,(10):78-79
商徐紫薯1号是以渝紫薯7号为母本放任授粉,从其后代中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2014-2015年国家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每hm~2平均鲜薯产量30592.5kg,较对照宁紫1号增产11.72%,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4位;平均薯干产量9822kg,较对照增产25.25%,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1位;平均烘干率32.11%,比对照高6.1个百分点。该品种商品性、稳产性、萌芽性、耐贮性、抗病性、品质、食味均较好。  相似文献   

6.
1区域试验情况 云南省2009~2010年设立常规籼稻品种区域试验1组,参试品种13个,2年平均比对照红香软7号增产的品种有7个,平均产量8631kg/hm2、比对照增5.52%。中北部粳稻品种区域试验1组,参试品种12个,2年平均比对照合系41增产的品种有6个,平均产量比对照增3.32%。  相似文献   

7.
中籼898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中籼水稻新品种。在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生产上较大面积试种示范中,表现优质、高产、抗病、熟期适中、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2000年11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1 产量表现1998年参加全省中籼区域试验,平均7.93t/hm2,比对照扬稻4号增产7.86%,达极显著水平。1999年省区试平均8.04t/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4.08%,达极显著水平。省生产试验平均7.77t/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2.9%,居各参试品种 (组合 )之首。1998年在阜南示范种植近30hm2,一……  相似文献   

8.
优质谷子新杂交种张杂谷16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杂谷16号是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以谷子不育系A 2为母本,以"复1×5号父"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谷子新组合。其中母本A 2为该院自育谷子不育系,恢复系"复1×5号父"是由复1(抗谷瘟材料)与5号父转育成抗除草剂(拿捕净)的新种质资源。张杂谷16号2012—2013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323.75kg/667m2,较对照冀谷25增产6.27%,较对照张杂谷8号增产5.42%,居参试品种第2位;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410.3kg/667m2,较对照冀谷25增产9.6%,较对照张杂谷8号增产10.8%,居参试品种第2位。2015年通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作物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9.
2000-2001年在新乡市安排了由11个(冬性8个,春性3个)强筋优质小麦新品种(系)参加的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藁麦8901、新优1号对照品种高优503增产显著,增幅分别为13.05%和8.75%,居冬水组参试品种前2位,中优9507较对照品种高优503减产达8.7%,在冬水组参试品种中产量最低,郑州9023较对照品种豫麦34号增产4.53%,可作为晚茬强筋优质小麦推广种植,濮优9175较对照品种豫麦34号减产6.14%,但成熟落黄好于豫麦34号。  相似文献   

10.
高产、优质苦荞新品种"黔黑荞1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苦荞新品种"黔黑荞1号"(原名威黑4-4),于2002年9月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准予在贵州省海拔1 800~2 400m的中、下等地推广.该品种经多年试验,平均单产140~1 60kg/667m2,较当地对照细白苦荞增产30%~37.6%.1997~1999年参加第五轮全国荞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8个,参试点也是西南片区的8个点、.产量汇总结果,黔黑荞1号产量居8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比全国统一对照九江苦荞增产9.5%,比各点当地对照增产7.2%,在6个点比统一对照增产,7个点比当地对照增产.该品种适应性较强,抗病、抗旱、抗倒、稳产,生育期较短,在贵州、陕西、甘肃、宁夏已累计推广面积达50万hm2.  相似文献   

11.
新单22系新乡市农科所于1997年育成,组合为新358×新77。母本新358是本所用3189、5003和8122作亲本杂交选育而成,父本新77也是本所用自选系京7黄和外引系昌7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属中秆紧凑大穗型,具有高产、多抗、综合性状好等特点。生育期100天。2003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1.1河南省区域试验结果2000年在河南省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套种组)中,参试品种15个,全省9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公顷产量7681.5kg,比对照种郑单14增产15.8%,达极显著水平,居试验第4位。2001年参试品种16个,全省8个试点,7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  相似文献   

12.
石玉12号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2009年以SH107为母本、SH631为父本选育的玉米单交种,2017年5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玉2017082。该品种属于中晚熟玉米品种,2015-2016年参加河北省西部山区玉米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10831.5kg,比对照农大108增产7.9%,2年分别居参试品种第4位和第2位。2016年同时参加西部春播区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10263kg,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1.5%,居参试品种第5位。该品种抗病性强、丰产性好,适合在河北省太行山区及其他相同生态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3.
向日葵黄萎病是内蒙古地区向日葵生产中主要病害,并呈现发病面积逐年加大、病情加重的态势。2016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选用5个向日葵品种、4种抗重茬菌剂开展对向日葵黄萎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穴播法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机械沟施法;不同抗重茬菌剂的粉剂防治效果好于颗粒剂;在施入抗重茬菌剂后进行浇水处理的防治效果高达84.4%,而浇水后施入抗重茬菌剂的防效达73.9%;同时选用抗病品种SH363加抗重茬菌剂处理对黄萎病的防效达79.5%,而感病品种LD5009加抗重茬菌剂的防治效果仅为33.5%。因此,选用抗重茬菌剂的粉剂,采用人工穴播法,结合后续的灌水处理和选用抗病品种,能够显著提高抗重茬菌剂对向日葵黄萎病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达7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以甘葵1号为对照,对6家单位提供的9个向日葵新品种进行黑龙江省食用向日葵区域比较试验,鉴定不同向日葵品种在各主要产区的生育表现、丰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CH9148、龙食杂4号和三瑞6号分别比对照增产18.71%、18.78%和16.90%,综合性状表现好,建议2017年晋升生产试验;WZ9188和LS3968在2015-2016年2年区试中平均增产未达到审定标准,建议2017年停试;龙食杂5号、大二1号、龙食葵7号和甘葵7号分别比对照增产15.56%、10.49%、15.55%和15.41%,综合性状表现好,2016年是第1年区试,建议2017年续试。  相似文献   

15.
2011年贵州省甘薯新品种(系)区域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1年贵州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4个甘薯新品种(系),其鲜薯产量均比对照胜利百号增产;薯干产量也均较对照增产;因此2012年可继续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贵州省种植的甘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邸娜  郑娜  韩海军  王靖  崔超  郑喜清 《作物杂志》2020,36(6):197-60
以不同列当抗性向日葵根系分泌物作为萌发刺激物,研究其对向日葵列当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不同向日葵品种对列当抗性差异响应的机制,为向日葵列当抗性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根系分泌物的稀释倍数对向日葵列当的萌发具有显著影响,其中TP-3313和SH363-M根系分泌物在稀释50倍时达到最大萌发率,而3638C根系分泌物在稀释75倍时达到最大萌发率,整体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不同列当抗性的向日葵根系分泌物诱导向日葵列当萌发的效果不同,向日葵列当萌发率表现为TP-3313相似文献   

17.
敖谷1号是从农家品种黄金谷变异株5代系选育成的谷子品种。2008—2009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的谷子品种区域试验,该品种适应性较好,在2年的区域试验中表现较为突出,在9个参试品种中,平均产量4 530.6kg/hm2,排名第4位,较对照赤谷6号增产11.2%;在生产示范中,平均产量3 831.00kg/hm2,较对照赤谷6号增产4.1%,2010年5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谷子品种认定。适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呼和浩特市≥10℃活动积温2 600℃以上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对兵团第二师种植的棉花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鉴定其丰产性、纤维品质、综合表现及与对照品种的差异,客观评价参试棉花品种(系)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9个棉花品种(系)中,新陆中38号棉花品种产量和纤维品质表现均较突出,新陆中54号和新陆中74号品种霜前皮棉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侯燕  侯剑  侯国佐  李风华 《种子》2019,(10):110-115,F0004
杂交油菜品种油研998是以隐性全不育系Q02A为母本,J24为父本配制的杂交油菜品种,其中Q02A又是以纯合不育系C02A为母本,临保系L01B为父本配制的隐性全不育材料。品种在贵州省2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170.9kg·(667m^2)^-1和72.74kg·(667m^2)^-1,2年产量均列全组第一位,比同组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增产6.8%和7.37%,比油研50分别增产0.94%和5.31%;生产试验比同组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增产5.01%和10.46%,比油研50产油量增加8.31%。含油率为43.92%,比对照油研50平均含油量高2.76%,比同组参试品种平均含油量高2.8%,芥酸含量0.5%,硫甙含量27.25μmol·g^-1,种子蛋白含量26.25%,油分蛋白总量70.17%。生育期203d,比油研50早熟1.3d。  相似文献   

20.
1材料与方法 1.1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10个,分别是RH316、SH7301、DC6009、SH7701、SR622、SR637、SR701、SR691、SR691-M,以当地推广品种SH909作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