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
王贵  白娜 《农学学报》2017,7(9):32-35
以‘金来秋白2号’、‘金来秋白6号’为试材,研究株距、播期及施肥条件对其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期确定2个早熟秋白菜品种的种植密度、播期和施肥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金来秋白2号’、‘金来秋白6号’在50 cm的种植行距下,最适株距分别为40和45 cm。2个品种从7月初延续到8月末均可种植,且能保持较高的产量,7月15日-8月15日种植,净菜产量可达到75t/hm2以上。氮、磷、钾不同配施水平对大白菜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氮肥的增产效果大于钾肥,磷肥效果最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金来秋白6号大白菜为试材,研究不同种植密度、播期及施肥条件对其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6.7m~2种植金来秋白6号3 000~3 500株较为适宜,其最适株行距为40 cm×50 cm。在7、8月份均可种植,且能保持较高的产量。生育期随播期的推迟而延长,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的发病率随播期推迟而降低。氮、磷、钾不同配施水平对金来秋白6号的产量有显著影响,氮肥的增产效果大于钾肥,磷肥效果最不明显。N、P_2O_5、K_2O的施入比例为1∶0.4∶0.8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给太原地区麦茬夏播玉米适宜播期和适宜栽培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早、中、晚3个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分3个播期处理研究了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夏玉米生育期从早熟到晚熟表现延长加剧的趋势.品种间、播期间以及品种与播期互作间玉米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品种间表现为‘九玉5号’>‘并单6号’>‘冀承单3号’>‘九玉早熟1号’,播期间表现为6月25日>6月30日>7月5日,播期与品种互作表现为6月25日夏播‘并单6号’产量最高,6月30日夏播‘九玉5号’和7月5日夏播‘九玉早熟1号’品种均可获得较高玉米产量.播期推迟,百粒重减轻,穗行粒数减少,产量降低.因此,在太原地区冬小麦收获后,6月25日—7月5日可以选择不同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进行夏播,早播对实现玉米高产有利,为获得不同播期条件下较高玉米产量必须注重品种熟期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播期对鲜食春大豆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期充分发挥各鲜食春大豆品种的产量潜力和市场价值,本研究以7个鲜食春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下各鲜食春大豆品种农艺性状、生育期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苏成2号’、‘苏成4号’、‘苏成6号’、‘苏成7号’、‘新三号’在第2播期产量最高;‘苏成8号’、‘苏新6号’在第3播期产量最高;各品种开花期和采收期随着播期延迟而缩短;并在不同播期下,株高、分枝数、始荚高度、主茎节数、单株有效荚数、百粒鲜重及单株鲜籽重均发生显著变化。综上,只有适期播种,各鲜食春大豆品种才能发挥最高的产量潜力,建议第1播期应选择‘苏成4号’,第2播期选择‘苏成6号’,第3播期选择‘苏新6号’。  相似文献   

5.
播期对茄子早秋延后栽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茄子品种在低山地区进行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低山种植茄子播期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低山茄子早秋延后栽培产量、产值的影响较大,杭茄1号、杭丰1号茄子品种7月21日、8月1日、8月11日播种,它们之间的产量、产值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适期播种增产增效极显著。其早秋栽培适宜播期为7月21日至8月1日。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台湾加工专用型花生品种台南选9号春、秋两季的播种期、穴播粒数、种植密度、施肥水平(以N为代表)4个栽培因子的研究,明确了台南选9号春、秋季的最佳栽培技术为:春季以播期3月底至4月初,株距12cm,穴播2-3粒种,施纯N60kg/hm2为最适宜;秋季以播期8月初,株距12cm,穴播3粒种,施纯N45kg/hm2为最适宜。  相似文献   

7.
不同播期对‘桂夏豆2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桂夏豆2号’的适宜播期,试验设8个处理,研究播期对‘桂夏豆2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的‘桂夏豆2号’产量及农艺性状差异明显,随着播期的推迟,‘桂夏豆2号’产量减少。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期间早播有利高产,8月上中旬播种产量低。因此,在适宜的播种期内早播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对2个花芸豆地方品种“龙芸1号”“龙芸2号”进行种植密度试验和施肥水平试验,探讨2个品种的产量水平和不同农艺措施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龙芸1号产量极显著地高于龙芸2号;种植密度以株距35 cm、畦包沟宽1.2m、每畦种2行、每穴播种2粒,施肥水平以每667 m2基肥施三元复合肥15 kg农艺措施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和追肥等因素对青贮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为其适宜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青贮玉米品种渝青青贮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L16(43)混合正交试验设计,分播期A1(3月18日)、A2(3月25日)、A3(4月1日)、A4(4月6日),种植密度B1(株距24.7 cm、67500株/ha)、B2(株距22.2 cm、75000株/ha)、B3(株距20.2 cm、82500株/ha)、B4(株距18.5 cm、90000株/ha)和追肥C1(N 68.25 kg/ha)、C2(N 96.75 kg/ha)、C3(N 125.25 kg/ha)、C4(N153.75 kg/ha)3因素4水平进行试验,观察记载苗期、抽雄吐丝期、收刈期,株高、茎粗、穗位高、收获期绿叶数、生物产量等指标.[结果]不同种植密度、追肥水平和播期对青贮玉米生物学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因素中种植密度的极差R居首位,是影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关键因子,其次是追肥用量和播期.3因素各水平间以3月25日播种、种植密度为75000株/ha、施N量为153.75 kg/ha的生物产量最高(74475 kg/ha).在栽培技术上采取适时播种(3月25~31日)、合理密植(75000~80000株/ha)、适当增加追肥用量(N130~150 kg/ha),能获得最佳的生物产量和理想的株型.[结论]不同种植密度、追肥水平和播期对玉米生物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种植密度因素对生物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追肥用量和播期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和追肥等因素对青贮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为其适宜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青贮玉米品种渝青青贮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L16(43)混合正交试验设计,分播期A1(3月18日)、A2(3月25日)、A3(4月1日)、A4(4月6日),种植密度B1(株距24.7 cm、67500株/ha)、B2(株距22.2 cm、75000株/ha)、B3(株距20.2 cm、82500株/ha)、B4(株距18.5 cm、90000株/ha)和追肥C1(N 68.25 kg/ha)、C2(N 96.75 kg/ha)、C3(N 125.25 kg/ha)、C4(N153.75 kg/ha)3因素4水平进行试验,观察记载苗期、抽雄吐丝期、收刈期,株高、茎粗、穗位高、收获期绿叶数、生物产量等指标.[结果]不同种植密度、追肥水平和播期对青贮玉米生物学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因素中种植密度的极差R居首位,是影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关键因子,其次是追肥用量和播期.3因素各水平间以3月25日播种、种植密度为75000株/ha、施N量为153.75 kg/ha的生物产量最高(74475 kg/ha).在栽培技术上采取适时播种(3月25~31日)、合理密植(75000~80000株/ha)、适当增加追肥用量(N130~150 kg/ha),能获得最佳的生物产量和理想的株型.[结论]不同种植密度、追肥水平和播期对玉米生物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种植密度因素对生物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追肥用量和播期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预防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发生及扩散,开展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抗性试验研究,试验选择3个小麦品种:‘鲁原502’、‘鑫麦296’和‘齐民8号’,2个播期:2021年10月20日和2021年11月1日。结果表明,‘齐民8号’在2个播期下小麦黄花叶病毒病都是无症状;‘鲁原502’在11月1日的播期下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无症状,但是在10月20日的播期下新叶出现褪绿条纹或黄花叶症状;而‘鑫麦296’在2个播期下多数叶片出现褪绿条纹或黄花叶症状,有时会出现新叶扭曲,植株矮化不明显。3个品种在10月20日的播期下,产量最高的是‘齐民8号’,为8960.4 kg/hm2;其次是‘鲁原502’,为8570.4 kg/hm2;产量最低的是‘鑫麦296’,为8330.4 kg/hm2。3个品种在10月20日的播期下平均产量达8620.4 kg/hm2。3个品种在11月1日的播期下,产量最高的是‘齐民8号’,为8120.4 kg/hm2;其次是‘鑫麦296’,为6260.25 kg/hm2;产量最低的是‘鲁原502’,为6190.35 kg/hm2。3个品种在11月1日的播期下平均产量是6857 kg/hm2。3个品种在10月20日播期的平均产量比在11月1日播期的平均产量高出1763.4 kg/hm2。通过小麦品种选择、土壤改良技术、晚播技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多项技术进行融合和改进,可以达到降低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发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赵秋  徐敏 《农学学报》2013,3(12):1-5
为了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红小豆品种‘辽红小豆8号’产量和主要性状的影响,进行播期和密度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辽红小豆8号’的产量和主要性状有较大影响。‘辽红小豆8号’在辽阳地区的适宜播期为6月20日—30日,适宜密度19.5万株/hm2~21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选用9个冬油菜品种进行引种和栽培试验,连续两年对9个品种进行农艺性状、越冬率和产量测定,对强抗寒品种陇油7号品种进行播期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有3个品种陇油6号、陇油7号和陇油8号在榆林地区可以安全越冬,667秆产量可达到158~169kg。播期试验表明,8月15日至8月25日播种越冬率和产量高,8月20日播种越冬率最高(92.3%),8月15日之前播种随播期提前,越冬率下降;8月25日之后播种,随播期推迟越冬率下降,9月3日播种越冬率和产量下降明显。密度试验表明:密度50000株·667m-2时越冬率最高(91.3%),密度大于50000株·667m-2后,随密度增加越冬率降低;密度小于50000株·667m-2时,随密度下降越冬率降低。结论:榆林地区种植冬油菜可以安全越冬,并取得高产,适宜榆林地区种植的冬油菜品种为陇油6号和陇油7号,最适播种期在8月20日左右,最佳播种密度为50000株·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4.
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来研究豌豆品种中豌6号播期、密度和施肥因素对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是影响中豌6号产量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增加密度可显著提高中豌6号产量(P〈0.05);播期对中豌6号株高和主茎节数影响最大;播期、密度、施肥3个因素对其有效荚数都具有很大影响;有效分枝数受播期和施肥因素的共同影响。综合考虑,中豌6号在重庆地区最优栽培措施为:播期10月23日、密度30×104/hm2、不施肥,此时产量可达2 455.8 kg/hm2。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低平原区一季玉米种植适宜播期和品种搭配高效种植模式,本研究以播期为主处理[2015和2016年4个播期(4月20日、5月5日、5月20日和6月5日),2017和2018年采用5个播期(5月5日、5月20日、6月5日、6月20日和6月30日],‘登海605’‘先玉335’和‘郑单958’3个当地生产推广玉米品种作为副处理,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下的产量、产量性状及不同播期耗水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和2016年随播期的延后产量均呈现增加趋势以6月5日播种平均产量最高。2017和2018年产量随播期延后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平均以6月20日播种产量最高,且较其他播期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从产量性状看,播期主要影响玉米百粒重的提高,播期过早(4月20日、5月5日)或过晚(6月30日)不利于粒重提高,是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从不同品种的产量对播期的响应来看,不同品种受年型影响较大,6月5日到6月20日播种综合产量较高,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为‘登海605’和‘先玉335’。从水分利用效率看,过早或过晚播种均不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综合4年的研究结果,‘登海605’适播期在5月20日—6月20日,‘先玉335’在5月5日—6月20日播种均可获得较高产量,‘郑单958’在6月5日—6月20日播种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不同播期对鲜食玉米干鲜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个鲜食玉米品种分4个播期(即7月15日、7月25日、8月4日、8月14日)进行研究,分别考察了播期与各处理鲜穗重量、籽粒干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秋播鲜食玉米品种之间、播期之间及两因素互作效应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本地区秋播鲜食玉米适宜种植时期为7月15至8月4日,最佳播期为8月4日,供试的6个材料中,宿糯1号最适宜秋播生产加工。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近年来崇明区雨水增多而导致水稻播种时间不确定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精准穴直播技术,特于2016年进行了不同播期、株距对机穴播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播期的推迟,机穴播水稻产量呈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以播期为6月2日水稻的产量最高;有效穗数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千粒重表现与产量一致,也以播期为6月2日的最高;结实率随播期推迟而显著降低。4个株距水平中,以株距为12 cm水稻的产量最高,株距为16 cm的产量最低。综合考虑,水稻机穴播以播期为6月2日前后、株距为12 cm为宜。  相似文献   

18.
石建福 《农学学报》2014,4(12):8-11
为了给大麦‘花22’茬口安排提供适宜的播期、播量组合,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6 个播期水平和5 个播量水平对崇明地区大麦主栽品种‘花22’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播量显著影响‘花22’产量及构成因素,播期11 月4 日、播量112.5~150 kg/hm2的产量相对较高,均在7500 kg/hm2以上。同时,相同播期的单位有效穗随播量增加而递增,相同播量则随播期推迟而递减,穗粒数随播期推迟和播量增加呈递减趋势,千粒重随着播期的推迟呈递增趋势,而随着播量的增加递减。因此,结合上海崇明地区实际种植情况,‘花22’播种时间以11 月4 日—14 日之间为宜,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下降趋势,播量以150 kg/hm2左右最佳,随播期推迟适当提高播量可以达到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19.
播期与密度对石豆4号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发挥夏播大豆石豆4号的增产潜力,以石豆4号为试材,采用二因素(播期和密度)三水平(播期6月15日、6月25日和7月5日,密度18.0万株/hm2、22.5万株/hm2和27.0万株/hm2)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筛选出该品种高产栽培的适宜播期与密度组合。结果表明:播期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大于密度,在一定播期范围内密度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不显著;适宜石豆4号高产的播期与密度组合为播种期6月15日、种植密度18.0万~27.0万株/hm2,其中播种期为6月15日、种植密度为27.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移栽不同种植密度对水稻产量和群体内部生态因子的影响,探索水稻合理种植密度、最佳群体内部微环境,为水稻增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宁粳3号’和‘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6个处理:种植密度为23.85×104穴·hm-2(RS1,行株距为30 cm×14 cm),27.75×104穴·hm-2(RS2,行株距为30 cm×12 cm),28.65×104穴·hm-2(RS3,行株距为25 cm×14 cm),33.3×104穴·hm-2(RS4,行株距为30 cm×10 cm),33.3×104穴·hm-2(RS5,行株距为25 cm×12 cm),40.05×104穴·hm-2(RS6,行株距为25 cm×10 cm)。测定水稻抽穗期和齐穗后20 d群体内部光照强度、温湿度和CO2浓度等生态因子,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RS4处理的产量最高(‘宁粳3号’为10 671.48 kg·hm-2,‘南粳9108’为10 346.14 kg·hm-2),RS6处理的产量最低(‘宁粳3号’为9 470.61 kg·hm-2,‘南粳9108’为8 866.01 kg·hm-2),差异达显著水平。群体内部的温度、湿度、CO2浓度有较好的规律性,抽穗期和齐穗20 d群体下部、中部、上部的温度和湿度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CO2浓度则呈下降趋势。群体内部光照强度的表现比较复杂,总体上看RS4处理抽穗期和齐穗20 d群体下部有一个相对较高的光照强度,产量也最高。[结论]产量和群体内部生态因子受到种植密度的影响,而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又受到群体内部生态因子的影响,种植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产量降低。本试验条件下,RS4处理的产量最高,产量构成最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