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有些植物常常附着在另一些植物身上生活。它们有的是寄生者,靠吸取寄主体内的水分和养料过日子;有的只是借树栖身,不从宿主索取养料和水分,这类植物不同于寄生植物,叫做“附生植物”。 热带森林里,“附生植物”是一种典型植物。例如各种兰花,悬空而生,花团锦簇,绚丽多彩,逗人喜爱。石斛附生在树干上,花开白色,微带紫红,大而美丽。抱石莲、槲蕨、鸟巢蕨等蕨类植物都是著名的附生植物,我国南方湿热的森林里都有它们的足迹。  相似文献   

2.
有些植物常常附着在另一些植物身上生活.它们有的是寄生者,靠吸取寄主体内的水分和养料过日 子;有的只是借树栖身,不从宿主索 取养料和水分,这类植物不同于寄生 植物,叫做"附生植物". 热带森林里,"附生植物"是一 种典型植物.例如各种兰花,悬空而 生,花团锦簇,绚丽多彩,逗人喜爱. 石斛附生在树干上,花开白色,微带 紫红,大而美丽.抱石莲、槲蕨、鸟 巢蕨等蕨类植物都是著名的附生植 物,我国南方湿热的森林里都有它们 的足迹.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研广州市10个城市公园的附生植物,总结其种类、观赏特征和应用方式。结果表明:广州市公园中附生植物共有33种,隶属于15科,28属;其中以天南星科、兰科、蕨类植物为主,分别占8种、8种、10种。33种附生植物中36.4%为乡土植物,应用较多的为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薜荔Ficus pumila。其他乡土附生植物在公园中应用频率不高;应用形式分为人工式和自然式造景,以人工式造景为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云南普洱地区不同恢复阶段(恢复15年、30年和原始林群落)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内附生维管植物的调查,分析了不同恢复阶段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多度、分布和相似性关系,并探讨附生维管植物与宿主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0.81 hm2的调查样地中,共发现附生维管植物3 116株(分属9科20属22种);(2)原始林中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17种)要显著高于恢复30年(7种)和15年(5种)群落;(3)原始林与不同恢复阶段群落中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有显著不同,恢复15年群落中的附生植物主要由蕨类植物组成,兰科植物是原始林附生植物的主要物种组成,有些物种仅出现在原始林中,可以作为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程度的指示物种;(4)原始林附生维管植物的多度要显著高于恢复阶段;(5)3个群落类型中的附生维管植物在水平方向都为聚集分布,恢复15年群落主要分布在0~5 m,原始林中分布可达到20 m;(6)原始林中附生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度与宿主的胸径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2个恢复阶段森林中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在对附生植物概念及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广州市10个公园的调查、分析,从附生植物造景的角度挖掘附生植物在园林应用中的潜力。结果显示,广州市公园的附生植物共有36种,隶属于16科32属,其中以蕨类、天南星科、兰科植物为主。附生植物应用方式可以分为树干附生、枯木附生、墙体附生、悬垂附生、山石附生和其他应用方式。因此,可在园林建设中通过增加优良种类的应用数量和提高应用频率、丰富附生植物的应用方式、驯化观赏价值高的乡土植物等途径来提高附生植物的种类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外生菌根真菌(ECM)为土壤真菌与陆地植物根系形成的一种互惠共生体,是森林生态系统关键的组成部分.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外生菌根真菌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适应干旱、盐碱、重金属污染等逆境条件,外生菌根真菌侵染宿主植物根系可促进宿主植物生长、土壤养分吸收与利用、提高抗逆和抗病能力、改善土壤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林业生产与...  相似文献   

7.
在森林中,不仅非生物成分与生物成分处于永恒的相互作用之中,而且各种生物彼此之间也直接或间接发生相互作用。因此,我们把林木以外的各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低等植物和大、小动物也看成是生态因子。在这一讲只谈植物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间接相互作用和动物与森林关系这三个简要内容。一、森林植物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植物个体相互接触而实现的关系称“直接关系。”主要表现有以下六种: 1.机械作用:两个靠近的林木随年令的增长日益挨紧,进而相互挤压,导致树干倾斜或弯曲的现象。 2.附生关系:某些形体较小的低等或高等植物能借助它们的气根吸附在形体较大且刚性强的植物体上,依靠空气或附主表面附着的水分和养分生活,这样的关系叫“附生关系”。温带和寒带森林中的附生植物主要是苔藓、地衣和蕨类。湿度大的森林中附生植物非常繁茂,以致可以阻碍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降低森林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水是利用光合作用进行潜在碳吸收的重要因子。生长在长期缺水环境下的附生植物如何有效地利用水分,以应对相对缺水环境是生态学和生理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研究8种附生石斛属植物5个与水分适应性相关的叶片性状,检测这些性状之间的协同关系,以探讨附生植物对缺水环境的水分适应机制。结果发现,这些叶片性状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表明叶片在其供水、失水和保水功能之间存在协调。叶脉密度与气孔密度吓死呈显著正相关,反映叶片的水力供需平衡。叶脉密度与叶片厚度、叶肉厚度间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刀叶石斛除外),反映叶片供水和保水之间的权衡;与此趋势一致,气孔密度与叶片厚度、叶肉厚度间也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反映叶片保水和光合失水之间的权衡。本研究表明,在经常发生缺水胁迫的情况下,附生植物在供水、失水和保水策略上密切关联,这种策略是附生植物在自然选择条件下进行有效地水分管理的重要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橡胶是四大工业原料之一 ,在交通、军用工业中尤为重要。其中天然橡胶的主要来源是巴西橡胶树 (H evea brasiliensis Muell. Arg.) ,它在我国南方热带地区广为栽培 ,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和用材树种 ,因而是工业与民用的重要资源。已有研究证实 :橡胶树根系可以形成 AM菌根 (arbuscular mycorrhiza)。AM菌根是广泛分布的一类内生菌根 ,能够促进宿主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增强宿主的抗逆性 ,有利于植物生长。近 30 a来 ,国外一些学者对橡胶树菌根真菌的资源与分布 ,菌根真菌对苗木营养和生长效应以及提高苗木抗逆性方面进行了研究。而国内尚…  相似文献   

10.
<正>热带雨林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在这里,层层叠叠的植物交错生长,各种各样大树上长满了苔藓,或者缠绕着藤蔓,或者生长着兰花、蕨类等附生植物。雨林中没有四季之分,树木常绿、鲜花常开,粗大的树干上也会结满果实。林中植物的气根、板根纵横交错,相互缠绕绞杀的现象很普遍。白天的雨林是沉寂和昏暗的,即使是大晴天,天空的阳光也难以透过浓密的树冠照射到地面上,林中光线暗淡、雾气蒙蒙。穿行其间,除了远处几声蝉鸣鸟叫之外,各种动物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论述兰科植物内生真菌及其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的入侵生理生态效应,包括促进宿主植物生长,提高宿主植物的抗逆性以及诱导子效应和微生态效应,并探讨内生真菌在兰科植物生产应用和科学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外生菌根真菌能与某些树木形成稳定的菌植共生体——外生菌根。外生菌根能吸收土壤中植物难以吸收的无机或有机形式营养物质,并传递至宿主植物为其所利用。由于这种养分传递的生态重要性,外生菌根真菌介导的“菌植”N传递关系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文中综述了外生菌根真菌的可利用N形式及其促进宿主植物N营养吸收的机理,主要归纳为:1)菌根增加了养分吸收面积,促进N吸收;2)外生菌根真菌编码利用N源所必需的一套酶和转运体,协助宿主对难吸收的硝酸盐和有机N的利用。在全球N沉降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本综述将有助于了解外生菌根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情景下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呼伦贝尔3种典型草原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以兰旗庙克氏针茅、呼伦镇大针茅和克尔伦苏木小针茅为研究对象,综合研究了3种植物地上地下及土壤的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研究表明:全碳含量除大针茅之外,其他两种植物地上养分均低于地下养分,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恰好与全碳相反;3种不同针茅群落的植物地下养分含量特征与其土壤养分特征基本一致,而植物地上养分含量特征与其土壤特征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3种针茅和它们所生长土壤的氮磷化学计量比值均小于14;3种针茅和它们所生长土壤(除小针茅外)的碳氮化学计量比值均大于25。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之一,它能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而土壤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势的好坏。孝感市金卉庄园地处107国道旁,土质较差,土壤贫瘠,不利于植物的健康生长。为改善土壤条件,采用了人工改良技术,改善了土壤物理结构、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消除了污染,从施用外源改良物质等方面,增强了植物生长势,提升了园林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室内分析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宜宾市土壤容重和速效养分现状。结果表明,公园绿地、街头绿地、附属绿地土壤容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求,道路绿地土壤容重偏大,影响植物生长;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能满足植物需求而速效磷含量不足,需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秦岭之兰     
《森林与人类》2014,(2):50-55
<正>裂唇虎舌兰在自然界兰科植物绝大多数都生长在湿润、温暖、有散射光线而且排水良好的地方。但是,不同的种类对水分、温度、遮阴等的要求是不同的。有少数自身无叶绿素,不能光合作用而主要靠真菌提供养分的兰科植物,称为腐生兰,如图中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杉木活立木组织内的养分转移规律,为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会同杉木林25年定位测定的生物量和养分数据,估算某林龄段以前生长的、且在这林龄段还存活的生物质中新补充或转移出的养分,分析了活立木组织内的养分转移特征。结果表明:活立木各器官组织都发生养分转移,而且N、P、K、Ca、Mg都能在活立木各器官组织内转移。林分郁闭前,新吸收的养分中有部分转移到某林龄段以前生长的、且在这林龄段还存活的物质内。林分郁闭后,各林龄阶段都表现出积累在原来生长的、且在该林龄段还存活的植物组织内的养分被转出来再利用。除从叶中转移出来养分量的随林龄增加而减少外,干、皮、枝和根中转移出来的养分量的随林龄增加的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杉木体内养分流动方向和转移量大小除受养分含量差异大小的制约外,还受林木不同生长阶段生理发育特征的影响。植物体内的养分转移和再利用是植物对养分贫瘠环境的一种适应机制,也是植物保存养分并维持体内养分平衡的一种重要养分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8.
根系营养     
根系是植物生存之本,它对植物不仅起固持和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合成功能,如合成某些植物激素、烟碱、氨基酸、酰胺等物质,许多植物的硝酸盐还原是在根中进行,根可合成数量足以在植物的木质部汁液中察觉的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有人推测,在寒冷、干燥、水分饱和的或盐碱的土壤中,植物生长不良的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通常在根中合成的生长调节物质对枝条的供给减少所致。由此可见,植物根系对地上部分的生长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一、根际营养在多年生本本植物中,除了根尖以上分生组织和根毛对水分、养分有吸收功能外,植物体中有相当部份水分、养分的吸收是通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生长刺激素种类较多,其作用原理不同,发挥效果各异。有的是高效植物生长刺激素,它能促进茎叶的生长;还有的是有抑制植物细胞伸长、而不抑制细胞分裂的特性。近几年通过人们广泛应用试验,证明对促进农、林作物生长、发育、增产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总结近年来国内对植物内生真菌生防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显示,内生真菌广泛分布在健康植物各个组织、器官内,在与植物经历协同进化后,可形成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类似的活性产物,其种类丰富多样,具有抑制病原菌生长、杀死植食性昆虫以及促进宿主植物生长等生防作用。基于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为新型生防菌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