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探讨中药复方多糖在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淋巴细胞中对TLR4信号转导通路下游TRIF依赖性途径主要元件的影响。采用PCR-SSCP方法将500羽京红1号蛋鸡按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分组,采集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加入终质量浓度为100、75、50、0μg/mL(高、中、低、对照组)中药复方多糖共培养16、24、32、48h,收集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TRIF、IRF3、IFN-β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中药复方多糖能显著增强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TRIF、IRF3、IFN-βmRNA的表达量(P0.05)。(2)中、低剂量中药复方多糖组AA基因型鸡TRIF、IRF3基因mRNA的表达量各个时间段均高于高剂量组,IFN-β在24、32、48h高于高剂量组,高剂量中药复方多糖组BB基因型TRIF、IRF3基因的表达量各个时间段高于其他剂量组,IFN-β在24、32、48h高于其他剂量组,低剂量中药复方多糖组中BC基因型TRIF、IRF3基因的表达量各个时间段高于其他剂量组,IFN-β在24、32、48h高于其他剂量组。表明中药复方多糖可能与淋巴细胞表面TLR4结合,可以通过下游TRIF依赖性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细胞免疫,并且对促进其信号通路主要元件mRNA的表达的最适cCHMPS剂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MHC B-LβⅡ基因多态性对中药复方多糖免疫调节剂量的影响,采用PCR-SSCP方法将500羽黄麻肉鸡按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分组,再将各组分成高、中、低剂量中药复方多糖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于8日龄皮下注射50、25、12.5mg/mL中药复方多糖和生理盐水,每只0.2mL,连续注射7d,于21、42、56、70日龄各组随机取5只试验鸡,翅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IL-2、IL-4、IL-6、IFN-γ和TNF-α的质量浓度。结果显示,中药复方多糖能提高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血清中IL-2、IL-4、IL-6、IFN-γ和TNF-α的质量浓度,且高剂量中药复方多糖组中AA基因型个体血清中IL-2、IL-4、IL-6和IFN-γ质量浓度高于AB、BB、AC、AD基因型个体的,中剂量中药复方多糖组中AB基因型个体血清中IL-2、IL-4和IFN-γ水平高于AA、BB、AC、AD基因型个体的,低剂量中药复方多糖组中AB基因型个体血清中IL-2、IL-4、IL-6和IFN-γ高于AA、BB、AC、AD基因型个体的。表明中药复方多糖对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的最适免疫调节剂量不同。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MHC B-LβⅡ基因多态性对中药复方多糖免疫调节剂量的影响,采用PCR-SSCP方法将500羽黄麻肉鸡按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分组,再将各组分成高、中、低剂量中药复方多糖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于8日龄皮下注射50.0、25.0、12.5 mg/m L中药复方多糖和生理盐水各0.2 m L/只,连续注射7 d,于21、42、56、70日龄各组随机取5只试验鸡,翅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简称ND)抗体和Ig G、Ig M的含量。结果显示,多糖能提高MHC B-LβⅡ不同基因型鸡新城疫抗体和Ig G、Ig M含量,且高剂量组中药复方多糖组中AB基因型个体血清中新城疫抗体含量最高,AA基因型个体血清中Ig G、Ig M含量最高;中、低剂量中药复方多糖组中AB基因型个体血清中新城疫抗体含量和Ig G、Ig M含量最高。表明中药复方多糖能提高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鸡的免疫力,且中药复方多糖对不同MHC B-LβⅡ基因鸡的最适免疫调节剂量不同。  相似文献   

4.
探究肌注中药复方多糖对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蛋鸡血清中细胞因子质量浓度(IL-1β、IL-10、IL-15)与IBDV抗体效价的影响规律。采用PCR-SSCP方法对试验鸡按不同基因型进行分组,将各组分成高、中、低剂量的多糖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各组鸡分别于8日龄时肌肉注射0.2 mL的50 mg/mL、25mg/mL、12.5mg/mL中药复方多糖和生理盐水,连续7d,于21、27、35、42和49日龄时从各组随机抽取5只鸡,翅下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清,利用ELISA法检测各试验组和空白组21、27、35、42和49日龄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质量浓度及IBDV抗体效价。结果显示,中药复方多糖组血清中IL-1β和IL-15的质量浓度及IBDV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10的质量浓度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不同剂量多糖组和基因型间存在差异。其中,AA基因型鸡中剂量多糖组的血清中IL-1β和IL-15的质量浓度及IBDV抗体效价显著高于高、低剂量组,IL-10显著低于高、低剂量组;BB基因型鸡高剂量多糖组的血清中IL-1β和IL-15的质量浓度及IBDV抗体效价显著高于中、低剂量组,IL-10显著低于中、低剂量组;BC基因型鸡中各剂量多糖组间血清中IL-1β、IL-15和IL-10的质量浓度及IBDV抗体效价并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不同MHC B-LβII基因型鸡个体之间存在免疫应答能力的差异,不同剂量中药复方多糖对调节鸡免疫活性的最适基因型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肌注中药复方多糖对不同MHC B-Lβ II基因型蛋鸡免疫器官指数、血常规指标及血清中GM-CSF、G-CSF质量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对试验鸡按不同基因型进行分组,将各组分成高、中、低剂量中药复方多糖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各组试验鸡分别于8日龄肌肉注射0.2 mL 50、25和12.5 mg/mL中药复方多糖和生理盐水,连续7 d,于21、35和49日龄时从各组随机抽取5只鸡,测定胸腺、脾脏和法氏囊脏器指数,并采集血液检测血常规指标、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不同基因型鸡中,高、中、低剂量多糖对免疫器官、血常规部分指标及GM-CSF均有一定影响,但各剂量多糖对各基因型同一指标的影响不相同。其中,AA基因型鸡中,高、中剂量中药复方多糖可显著提高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的脏器指数,低剂量中药复方多糖可显著提高其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BB基因型鸡中,高、中剂量中药复方多糖可显著提高胸腺和脾脏指数,而对血常规指标无影响;BC基因型鸡中,高剂量中药复方多糖可显著提高胸腺指数、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中剂量中药复方多糖可显著提高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结论】不同剂量的中药复方多糖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各基因型组蛋鸡免疫器官指数、部分血常规指数及GM-CSF质量浓度,以高、中剂量中药复方多糖免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肌注中药复方多糖对不同MHC B-LβⅡ基因型蛋鸡血清中禽流感抗体效价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PCR-SSCP方法将500羽京红1号蛋鸡按不同基因型分组,再将各基因型组分成高、中、低剂量中药复方多糖组和空白对照组。各组试验鸡分别于8日龄肌注50、25和12.5 mg/mL中药复方多糖和生理盐水,0.2 mL/只,连续7 d,于27、35、42、49日龄从各组随机抽取5只试验鸡,翅下静脉采血并分离血清,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血清中H5与H9亚型禽流感抗体效价。【结果】免疫前,各剂量中药复方多糖组H5N1 Re-6和H9N2母源抗体平均效价高于对照组,且高剂量AA和BC基因型鸡血清中H5N1母源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后7 d,AA基因型鸡高、中、低剂量组的H5亚型禽流感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C基因型鸡高剂量组H5亚型禽流感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C基因型鸡高、中、低剂量组H9亚型禽流感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后14 d,AA基因型鸡高、中剂量组H5亚型禽流感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B基因型鸡中剂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C基因型鸡中剂量组H9亚型禽流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后21 d,BC基因型鸡高、中剂量组H5亚型禽流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C基因型鸡高剂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剂量中药复方多糖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各基因型蛋鸡血清中H5和H9亚型禽流感抗体效价,且以中剂量和高剂量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以淫羊藿多糖加蜂胶黄酮(方1)、人参皂苷加黄芪多糖(方2)组成2个复方,各加IL-2配合新城疫苗免疫雏鸡,分别于免疫后第7、14、21和28d用微量法检测血清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同时将2个复方各分3种剂量加入到培养的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分别培养7和24h后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淋巴细胞IL-2和IFN-γ的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2个复方单用或与IL-2合用均能显著提高抗体效价,而复方与IL-2的免疫协同作用不明显;方1的3个剂量和方2的高剂量能显著促进IL-2的基因表达,而2个复方的3个剂量能显著促进IFN-γ的基因表达,解释了复方中药成分与IL-2免疫协同作用不明显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4种多糖对鸡淋巴细胞中IL-4、IFN-γ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中药多糖增强免疫的作用和分子机理,用Primer Premier软件设计了1对白介素-04(IL-4)引物,1对干扰素-γ(IFN-γ)引物。从多糖辅助ConA刺激的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用RT—PCR技术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并对其进行了酶切鉴定和测序。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黄芪多糖(APS)、板蓝根多糖(IRPS)、山药多糖(CYPS)、牛膝多糖(ARPS)4种多糖对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IL-4、IFN-γ的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剂量的APS、IRPS、ARPS和CYPS均能提高淋巴细胞IL-4、IFN-γ的mRNA表达水平,并且APS、IRPS的效果优于ARPS、CYPS,这可能是多糖增强机体免疫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究DON、ZEA联合染毒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L-2、IL-4、IL-10和IFN-γ的影响。DON、ZEA联合染毒剂量为0.012 5μg·mL~(-1)和0.006 25μg·mL~(-1)、0.050μg·mL~(-1)和0.025μg·mL~(-1)、0.2μg·mL~(-1)和0.1μg·mL~(-1)、0.8μg·mL~(-1)和0.4μg·mL~(-1),进行DON、ZEA联合染毒48 h对鸡脾脏淋巴细胞上清液IL-2、IL-4、IL-10和IFN-γ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染毒组细胞上清液IL-10和IFN-γ蛋白含量,细胞内IL-2、IL-4和IL-10 mRNA水平随毒素剂量的升高而增加(P0.01);各染毒组细胞上清液IL-2和IL-4蛋白含量均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0.01);细胞内IFN-γmRNA表达量均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P0.01)。DON、ZEA联合染毒导致细胞因子IL-2、IL-4、IL-10和IFN-γ分泌失衡,且呈剂量依赖性;DON、ZEA联合染毒鸡脾淋巴细胞上调或下降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Th1和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因此造成细胞免疫损伤,从而对细胞产生毒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观察和比较盐酸左旋咪唑、黄芪多糖和对鼠免疫增强效果显著的中药复方多糖对雏鸡细胞因子IFN-γ、IL-4和IL-12质量浓度的动态变化,筛选出可显著提高雏鸡细胞因子质量浓度的中药复方多糖的最佳剂量。将300羽雄性良凤青脚麻鸡随机分为6组,即生理盐水组(对照)、黄芪多糖组(APS)、盐酸左旋咪唑组(LM)、高剂量中药复方多糖组(cCHMPSH)、中剂量中药复方多糖组(cCHMPSM)和低剂量中药复方多糖组(cCHMPSL),每组50只。于8日龄时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5g/L APS、50g/L LM、50g/L cCHMPS、25g/L cCHMPS、12.5g/L cCHMPS,每只注射0.2mL,连续注射7d,在免疫后第8、14、21、28、35、42天采血,测定外周血中IFN-γ、IL-4和IL-12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和中药复方多糖均能显著提高外周血中IFN-γ、IL-4和IL-12的质量浓度,调节Thl/Th2免疫平衡,并且中剂量中药复方多糖免疫效果优于黄芪多糖和高、低剂量中药复方多糖,提示中药复方多糖具有开发成疗效确切、稳定、无毒的免疫增强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两个中药成分复方(cCHMIs)的免疫增强作用和机理。【方法】选择黄芪多糖、淫羊藿多糖、蜂胶黄酮和人参皂苷4种中药成分组成两个复方,用MTT法和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它们对兔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IFN-γ、IL-10 mRNA的表达影响;并将两个复方作为佐剂,配合兔出血症疫苗免疫幼兔,以铝胶苗和无佐剂苗为对照,分别于免疫后7、14、21、35、49 d用MTT法和血凝抑制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血清抗体的动态变化,于免疫后63 d测定免疫器官指数和攻毒保护率。【结果】两个复方在体外均可以显著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淋巴细胞IFN-γ、IL-10 mRNA的表达;作为佐剂,两个复方可以显著提高免疫兔的血清抗体效价,促进体内淋巴细胞增殖,显著促进圆小囊、肠淋巴结等免疫器官的发育,有较高的攻毒保护效果。【结论】两个复方中药成分具有较强的免疫增强作用,可被开发成新型的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油菜花粉多糖(LBPP)对荷瘤鼠脾细胞IL-2、TNF-α的诱生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动物抑制性肿瘤法制备肿瘤模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L-2、TNF-α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2、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LBPP有明显抗肿瘤作用,200 mg•kg-1高剂量组抑瘤率可达51.26%,明显优于环磷酰胺46.22%;LBPP可显著促进荷瘤鼠脾细胞IL-2、TNF-α分泌(P<0.01),提高荷瘤鼠脾细胞IL-2、TNF-α mRNA的表达(P<0.01),高剂量组提高率分别达56.37%、105.24%、1364%和1289%。【结论】LBPP通过提高机体IL-2、TNF-α mRNA的表达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GFB2基因对鸡肌肉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定量PCR方法对TGFB2基因在鸡不同组织、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表达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2周龄大恒鸡腿肌中TGFB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金阳丝毛鸡,并且达到最高值。10周龄金阳丝毛鸡母鸡胸肌组织中TGFB2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大恒鸡,并达到最高值;大恒鸡公鸡10周龄腿肌组织中TGFB2 mRNA表达量均与其他周龄差异显著,并达到最高值。金阳丝毛鸡、大恒鸡母鸡10周龄胸肌组织中TGFB2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2周龄。【结论】TGFB2基因可能是影响鸡肌肉生长发育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自拟中药复方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和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试验组免疫抑制小鼠分别按20,10和5g/kg剂量灌胃自拟中药复方,同时设置模型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健康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和黄芪多糖对照组(灌胃剂量66mg/kg),连续7d,试验第0,3,7天采集血样,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测定小鼠血细胞数,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IL-2、IgG、IgM、IL-4和IFN-γ含量,并计算IL-4/IFN-γ,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C3b RR)及免疫复合物花环(ICR)试验分析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结果】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mg/kg,1次/d,连用3d)成功建立了免疫抑制小鼠模型。所用中药复方和黄芪多糖可显著提高免疫抑制模型小鼠WBC,其中以10和20g/kg剂量中药复方效果显著;10和20g/kg剂量中药复方可显著提高免疫抑制模型小鼠血清中IgG和IgM含量,提高或恢复免疫抑制模型小鼠血清中IL-2含量,并可促进免疫抑制模型小鼠血清IL-4和IFN-γ含量、IL-4/IFN-γ、红细胞C3b RR率恢复至健康小鼠水平;所用中药复方和黄芪多糖对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红细胞ICR率的影响不明显。【结论】自拟中药复方通过调控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生成,对环磷酰胺介导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其中以10g/kg剂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胸腺肽β4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和表达胸腺肽β4(thymosinβ4,Tβ4)基因,并进行分离纯化及免疫活性测定。【方法】将基因序列拆分成10个互补的小片段,互为模板,采用PCR两步法扩增得到Tβ4基因。将Tβ4基因片段克隆至pTXB1载体的NdeⅠ和XhoⅠ酶切位点之间,将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BL21 codon plus,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几丁质(Chitin beads)亲和层析柱纯化Tβ4。然后用MTT法测定Tβ4的免疫活性。【结果】经测序表明获得了序列正确的人胸腺肽β4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TXB1-Tβ4,经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重组质粒pTXB1-Tβ4在E.coliBL21 codon plus中高效表达,表达量为30%。将表达产物用几丁质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较纯的Tβ4。MTT检测表明,Tβ4有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最适刺激质量浓度为1.6μg/mL。【结论】获得高效表达的、高纯度的、有生物活性的重组Tβ4,它可促进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具有免疫活性,最适刺激质量浓度为1.6μg/mL。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体外试验观察雌雄捻转血矛线虫半乳糖凝集素重组蛋白(rHco-gal-m/f)对山羊外周血单核细胞多种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选用2岁健康山羊5只,分别从颈静脉无菌采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以ConA或LPS刺激的同时分别加入0 μg•ml-1,10 μg•ml-1、20 μg•ml-1和40μg•ml-1的rHco-gal-m/f,进行体外培养。用RT-PCR方法,以肌动蛋白基因(β-actin)作内标,定量分析单核淋巴细胞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丰度。【结果】重组雄性捻转血矛线虫半乳糖凝集素(rHco-gal-m)可以抑制上述细胞因子mRNA的转录,并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重组雌性捻转血矛线虫半乳糖凝集素(rHco-gal-f)可抑制IL-1β、IL-4、IFN-γ and TNF-α的转录,也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重组捻转血矛线虫半乳糖凝集素能降低多种细胞因子在体外的转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鸡柔嫩艾美尔球虫体外刺激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活力及分泌的细胞因子目的是了解球虫对免疫细胞增殖及产生的免疫相关分子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分离鸡外周血和脾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和HD11巨噬细胞分别与鸡柔嫩艾美尔球虫子孢子体外共培养,采用MTT、Griess、ELISA、RT-PCR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相关分子水平。【结果】子孢子组鸡外周血和脾淋巴细胞增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子孢子组HD11巨噬细胞NO和iNOS的分泌量明显增加(P0.05),外周血和脾淋巴细胞NO和iNOS分泌量升高,但统计差异不显著,脾淋巴细胞iNOS分泌量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子孢子组免疫细胞上iNOS基因表达水平上调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子孢子组HD11巨噬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IL-2分泌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IL-2mRNA表达下调;HD11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IFN-γ量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分泌量明显降低,IFN-γ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统计差异;子孢子组HD11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及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其表达MHC-Ⅱ分子的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上表达KUL01表面分子阳性百分率显著降低,但阳性细胞平均荧光强度都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鸡柔嫩艾美尔球虫刺激免疫细胞增殖,提高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NO和iNOS的分泌量明显增加及iNOS基因表达水平上调,但IL-2分泌量下降其mRNA表达下调,免疫相关分子(MHC-II)表达量增加,结果表明鸡柔嫩艾美尔球虫能不同程度影响免疫细胞增殖及产生免疫相关分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桔梗皂苷D对小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分离小鼠脾淋巴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制备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悬液。分别培养这2类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左旋咪唑处理细胞)及25,50,75和100μg/mL桔梗皂苷D组,采用MTT法检测桔梗皂苷D对淋巴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桔梗皂苷D对淋巴细胞IL-2、IL-4和巨噬细胞TNF-α、IL-12分泌的影响。【结果】桔梗皂苷D能够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可刺激淋巴细胞IL-2、IL-4和巨噬细胞TNF-α、IL-12的分泌,其中以50μg/mL组效果最佳。【结论】桔梗皂苷D能增强小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能否诱导RIMVECs分泌IFN-γ,为黄芪及有效成分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方法】以体外培养的RIMVECs为模型,用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在不同时间诱导RIMVECs分泌IFN-γ的表达量。【结果】25μg/mL和50μg/mL黄芪甲苷能诱导RIMVECs表达IFN-γ,且随着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升高,24h时达到峰值,具有明显的富集效应;25μg/mL和50μg/mL黄芪多糖也能诱导RIMVECs表达IFN-γ,随着时间延长RIMVECs细胞上清液中IFN-γ表达量逐渐增多,25μg/mL组IFN-γ表达量24h达到峰值;50μg/mL组IFN-γ表达量12h达到峰值,随后表达量降低。【结论】结果提示,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RIMVECs分泌IFN-γ来实现,为黄芪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53通路在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中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将供试的p53基因过表达和干扰载体转染293T细胞,对其作用效果进行验证。利用脂质体分别转染p53基因过表达和干扰载体到AECⅡ细胞系A549中,建立p53基因过表达和干扰A549系模型细胞。用牛结核分枝杆菌减毒株(BCG)分别感染未经任何处理的A549细胞(感染对照组)及模型细胞,以未感染BCG的各类A549细胞为参照。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来分析信号分子p53、p300、NF-κB、TLR-4、TRAF6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以及炎症细胞因子TNF-α、IFN-γ、IL-6和IL-8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过表达载体plRES2-EGFP-p53 WT和干扰载体TP53-RNAi(2648)作用效果明显,成功建立了p53基因过表达和干扰的A549细胞模型。BCG感染的对照组、p53基因过表达组和干扰组的A549细胞中,p53、p300、NF-κB、TLR-4、TRAF6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相应的BCG未感染组,其中p300表达与p53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NF-κB、TLR-4、TRAF6表达与p53基因表达量呈负相关;BCG感染可引起TNF-α、IFN-γ、IL-6和IL-8的显著表达,且与p53基因表达量呈负相关。【结论】BCG感染A549细胞时,p53信号通路中的p53协同p300来抑制NF-κB、TLR-4和TRAF6的活化及负调控TNF-α、IFN-γ、IL-6和IL-8的分泌,从而抵抗MTB的侵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