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根据2012年1-4月西南大西洋公海鱿钓渔船随机采集的666尾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对其鱿钓渔获的群体组成、形态特征、雌雄性比、缠卵腺及性腺发育等渔业生物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期间鱿钓渔业阿根廷滑柔鱼渔获群体胴长为91~351 mm,呈双峰分布,雌、雄性平均胴长分别为243.6 mm 和214.5 mm,雌性个体显著大于雄性;雌雄性比为1.26:1,以雌性个体为主;雌性群体性成熟以Ⅱ期为主(57.9%),Ⅲ期以上个体为42.1%;雌性性成熟度、缠卵腺发育程度与个体大小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认为缠卵腺长与其重量存在幂函数关系,且雌性性成熟个体缠卵腺指数明显大于未成熟个体;雄性个体性腺随着个体生长逐步发育。根据个体大小和性成熟状况推测,调查期间捕获的阿根廷滑柔鱼群体以南巴塔哥尼亚种群( SPS)为主,混有少量的夏季产卵( SSS)群体。  相似文献   

2.
陆化杰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12,36(7):1049-1056
根据我国鱿钓船2007、2008和2010年在西南大西洋作业期间采集的3 462尾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其中2007年308尾、2008年262尾、2010年2 892尾),利用耳石微结构研究了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的日龄、生长和种群结构。结果表明,阿根廷滑柔鱼生命周期大约为1年,渔获物主要由冬生群(6—7月)和秋生群(3—5月)组成,不同年份捕捞群体有差异。不同产卵群体、不同性别的阿根廷滑柔鱼胴长和体质量生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冬生群,雌、雄个体胴长的生长方程分别用指数和线性函数来拟合为最适,体质量生长方程则分别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来拟合最适;秋生群,雌、雄个体的胴长生长方程分别用指数和对数函数拟合为最适,体质量生长方程分别用指数和对数函数拟合为最适。随着日龄增加,阿根廷滑柔鱼胴长和体质量相对生长呈现下降趋势,绝对生长率则呈增加趋势,同一日龄段内,雌性个体的胴长与体质量生长率都稍大于雄性个体生长率。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2年12月~2013年3月渔汛期间我国鱿钓渔船在西南大西洋公海海域作业时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夏季产卵种群样本,选取19 ind胴长180~266 mm、体质量90~283 g样本的卵巢和输卵管,进行繁殖力及其卵母细胞生长模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阿根廷滑柔鱼夏季产卵种群潜在繁殖力为25.38×103~134.77×103cell卵母细胞,生理性发育期和性腺成熟期个体潜在繁殖力大小基本一致。输卵管载卵量性腺成熟期时为潜在繁殖力的4.04%~24.75%,产卵繁殖期时为潜在繁殖力的3.27%~30.10%。潜在繁殖力与胴长呈幂函数关系,相对繁殖力和潜在繁殖投入指数与胴长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卵巢卵母细胞长径0.08~1.81 mm,输卵管成熟卵子长径0.94~1.68 mm。生理性发育期和性腺成熟期,卵巢卵母细胞呈双峰值区间分布,峰值区间分别为0.45~0.65 mm和0.95~1.35 mm(或0.55~0.75 mm和1.15~1.45 mm)。产卵繁殖期,卵巢卵母细胞呈单峰值区间分布,峰值区间为0.45~0.65 mm。研究表明,阿根廷滑柔鱼夏季产卵种群卵巢卵母细胞发育为批次同步成熟模式,每次排卵后潜在繁殖力及其排卵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4.
林东明  陈新军  方舟 《水产学报》2014,38(6):843-852
根据我国鱿钓船于2012年12月—2013年3月渔汛期间,在西南大西洋公海海域作业时随机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夏季产卵种群样本(雌性148尾,雄性99尾),初步研究了其种群繁殖生物学。结果表明,渔汛期间阿根廷滑柔鱼夏季产卵种群雌性胴长172~252 mm,雄性胴长164~248 mm。随着月份推移,雌性占比逐月递减,从12月份的84.21%递减至次年3月份的27.03%;雄性个体占比则逐月递增,从12月份的15.79%递增至次年3月份的72.97%。雌性样本超过30%的个体性腺发育成熟并且部分处于繁殖期,雄性个体超过60%的个体性腺发育成熟并且部分处于繁殖期。雌雄个体的胴长和体质量均在性腺功能发育成熟时达到最大值,但是雌性胴长大于雄性,体质量却小于雄性。性腺指数、缠卵腺指数和精荚复合体指数随着个体生长逐渐增长。雌性个体性腺指数为0.001 2~0.31,平均值0.074;缠卵腺指数为0.003 1~0.55,平均值0.29;两者随着个体生长逐渐增长,在性腺功能成熟时达到最大值。雄性个体性腺指数为0.007 5~0.084,平均值0.038;精荚复合体指数为0.000 79~0.035,平均值0.012;两指数在繁殖期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鱼角质颚色素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方舟  陈新军  李建华 《水产学报》2013,37(2):222-229
根据2010年1-3月中国鱿钓船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样本(胴背长范围为166 ~266 mm),提取出264对角质颚(雌性143对,雄性121对),测定下头盖长(LHL)、下脊突长(LCL)、下喙长(LRL)、下喙宽(LRW)、下侧壁长(LLWL)、下翼长(LWL)等6个形态参数,按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0~7级进行了划分,分析阿根廷滑柔鱼角质颚色素变化,及其与个体生长、性腺成熟度以及角质颚生长等因素的关系.分析认为,1-3月阿根廷滑柔鱼角质颚色素沉积以3级为优势,占总样本的35.98%.色素沉积的平均等级总体上随着月份推移而增加.胴背长与体质量随着色素沉积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相关关系显著(P<0.01).雌雄个体的性腺成熟度与角质颚色素沉积等级的关系有差异,其中雌性个体的色素沉积等级与性成熟度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雄性个体则不显著(P>0.05).角质颚各外部形态参数与色素沉积等级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与LHL、LLWL、LWL关系显著(P<0.01).  相似文献   

6.
东海区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结构特征的季节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1997~1999年东海区春、夏、秋3个季节的底拖网资料,分析了东海区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性别组成、性腺成熟度和初次性成熟胴长等群体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东海区春、夏、秋三季均存在太平洋褶柔鱼的生殖群体。各季节生殖群体的雌雄比例均不符合1∶1的关系(P<0.05),雌性比例小于雄性。生殖群体中性成熟个体胴长的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雌、雄平均胴长均以秋季最大,夏季最小。雌性个体的平均胴长均显著大于雄性。各季节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中胴长与体重关系的性别差异极显著(P<0.01)。此外,不同季节雌、雄太平洋褶柔鱼的初次性成熟胴长差异较大,雌性为:春季223.4 mm、夏季170.4 mm、秋季202.3 mm;雄性为:春季174.0 mm、夏季164.3 mm、秋季165.3 mm。雄性初次性成熟胴长小于雌性,夏季雌、雄初次成熟胴长均小于春、秋季。依据春季生殖群体的胴长范围、初次性成熟胴长等群体结构特征推测,在东海区可能存在着小规模的春生群。  相似文献   

7.
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主要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远洋鱿钓船于2018年2—4月在东太平洋赤道(110°W~114°W、2°40'S~2°N)作业期间现场取样的1200尾茎柔鱼(Dosidicusgigas)样本进行研究,利用频率分布法分析了2—4月胴长、体重、性腺成熟度和摄食等级的分布,并通过拟合求出了胴长-体重的关系和初次性成熟胴长。根据采样海域的遥感温度,讨论了茎柔鱼不同月份雌雄个体生长的差异。结果显示, 2—4月雄性茎柔鱼优势胴长依次为26~28 cm (19.33%)、30~32 cm (26.46%)、28~30 cm (31.82%),雌性分别为24~26 cm (16.8%)、28~30 cm (24.95%)、26~28 cm (21.79%); 2—4月雌雄茎柔鱼优势体重均依次为400~600 g (28%、20.67%)、600~800 g (29.14%、28.25%)、600~800 g (25.64%、31.82%)。协方差表明3月雌性茎柔鱼与同月雄性茎柔鱼以及2月、4月的雌性茎柔鱼生长模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_30.01, P_(2-3)0.01,P_(3-4)0.05)。2—4月雌、雄性茎柔鱼摄食等级均以1~2级为主,高摄食等级占比逐月降低。雄性茎柔鱼性腺发育均以Ⅱ期为主,性成熟比例逐月升高,初次性成熟胴长为32.72cm;雌性性腺发育缓慢,各月发育均以Ⅰ期为主,未成熟比例占97%以上,茎柔鱼胴长和体重随性腺等级的提高呈逐级增长状态。综合判断雄性茎柔鱼性成熟比雌性早,性成熟雄性个体或因交配正在离开赤道海域开始向美洲沿岸洄游。  相似文献   

8.
宁欣  陆化杰  刘凯  陈子越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20,44(10):1676-1684
根据拉尼娜发生期春季(2018年1—3月)在东海采集的1 840尾太平洋褶柔鱼样本,对其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间太平洋褶柔鱼的胴长和体质量组成不同,雌、雄胴长范围分别为92~270 mm和103~267 mm,优势胴长组分别为180~240 mm和140~220 mm,分别占样本总数的71.44%和89.31%;雌、雄体质量范围分别为21~453 g和21~465 g,优势体质量组分别为120~270 g和60~180 g,分别占样本总数的66.54%和81.26%。太平洋褶柔鱼体型瘦小,净重比例介于21.89%~87.76%,平均为49.14%。太平洋褶柔鱼的胴长与体质量、胴长与净重的生长不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且均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样本的雌、雄比例为1∶1.255,且性成熟明显,Ⅲ期及以上个体分别占雌雄样本总数的50.86%和54.78%。样本胃饱满度以0~2级为主,占样本总数的64.24%,胃含物主要由鱿鱼类、甲壳类和仔鱼组成。研究表明,拉尼娜发生期春季东海太平洋褶柔鱼个体稍小、生长稍快、性成熟度提前。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全面地认识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的繁殖策略,本研究选取2018—2021年西南大西洋公海海域收集的阿根廷滑柔鱼雄性成熟个体样本,利用残差指标分析法计算体质量–胴长标准差作为个体的体征指标,并利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体征和性腺指数与栖息海域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阿根廷滑柔鱼雄性成熟个体的胴长为143~291 mm,体质量为89~559 g,体型以2020年的最大,2018年的最小。2018年和2020年成熟个体的体质量–胴长幂函数关系b值与匀速生长(b=3)存在显著性差异。体征以2020年的体征最好,2018年和2021年的体征较差;性腺指数则以2020年的最低, 2018年和2021年次之。体征与海表温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海表温度为9.0~12.5 ℃时,体征随海表温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叶绿素a质量浓度为1 mg/m3左右,体征处于较佳状态。性腺指数仅与海表温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海表温度为15 ℃左右处于较大值。以上结果表明,阿根廷滑柔鱼雄性成熟个体的体征与生殖投入存在权衡,海表温度对体征和生殖投入均有显著影响,且叶绿素a质量浓度也对体征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两个群体耳石重量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7年2~5月和2010年1~3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南大西洋公海采集的阿根廷滑柔鱼(Illexargentinus)样本,提取574对耳石并进行称重,利用方差分析(ANOVA)法和最小显著差多重比较法(LSD)对南巴塔哥尼亚群体(South Patagonic Stock,SPS)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巴塔哥尼亚群体(Bonaerensis-Northpatagonic Stock,BNS)分别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性别、不同性腺成熟度、不同胴长组和耳石外部形态对耳石重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BNS群体不同性别耳石重量不存在差异(P>0.05),SPS群体耳石重量性别间差异极显著(P<0.01);BNS群体耳石重量在不同性腺成熟度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SPS群体雌性在不同性腺成熟度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P<0.01),雄性则无差异(P>0.05);两个群体在不同的胴长组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240~260 mm和220~240 mm分别为BNS群体雌、雄性胴长范围所对应的耳石增重变化的拐点,220~240 mm和200~200 mm分别为SPS群体雌、雄性胴长范围所对应的耳石增重变化的拐点;两个群体的耳石总长(TSL)、背侧区长(DLL)和侧区长(LDL)与耳石重量的相关性较大,并且它们之间的关系符合对数生长曲线,两个群体在不同的耳石长度组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耳石总长1 000μm左右是阿根廷滑柔鱼耳石总长所对应耳石重量的变化拐点。  相似文献   

11.
夏季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群体结构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09―2012年连续4年在东海进行的夏季(6)渔业资源调查资料, 分析了太平样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的资源密度、性比、胴长结构、胴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初次性成熟胴长等基础生物学参数的年际变化, 阐述了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的群体结构动态。结果表明: (1)夏季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的出现率较高, 但资源密度分布不均。在调查的4年间, 2009年的平均资源密度最高, 2010年最低。(2)各年度的雌雄比例均符合11的关系(P>0.05)(3)夏季渔汛期的太平样褶柔鱼个体较小。相比较而言, 2012年的优势胴长组最大, 2011年最小。但各年度的优势胴长均小于200 mm(4)雌、雄个体胴长与体质量的关系符合指数生长曲线, 年间差异极显著(P<0.001)(5)渔获个体以性未成熟幼体为主, 性腺成熟度随胴长增加而升高。各年度雌性个体的初次性成熟胴长均大于雄性。分析认为, 20092012年东海太平洋褶柔鱼夏季渔汛期均以秋、冬生群的性未成熟幼体为主, 夏生群的性成熟大个体较少。各年度太平洋褶柔鱼的生长发育速度以及群体结构有所不同。本研究可为掌握该物种资源的变动规律, 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李楠  方舟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21,45(6):887-898
剑尖枪乌贼为东海重要经济枪乌贼资源之一,研究其产卵群体的组成、年龄与生长规律是了解其生活史的基础。实验根据2017年和2018年的9月至翌年3月拖网采集的东海剑尖枪乌贼样本,通过耳石日龄信息研究其群体组成及其生长规律的性别及年间差异。结果发现,胴长和体质量组成年间存在差异,而性别间差异不显著。通过读取耳石日龄进行逆推算发现,2年优势日龄组均为190~220 d,雄性日龄组成存在年间差异,逆推算结果显示,孵化高峰期为3—5月和8月,春、夏产卵群体为优势群体。春季产卵群体的胴长和体质量生长以Logistic曲线拟合最佳,夏季产卵群体分别以von-Bertalanffy和Logistic曲线拟合最佳。在180~270 d内,春季产卵群体的胴长和体质量生长速率快于夏季产卵群体,240 d后雄性个体的胴长生长速率快于雌性,而体质量生长速率慢于雌性。春季产卵群体的初次性成熟日龄小于夏季产卵群体,并且雄性个体的初次性成熟日龄小于雌性。研究表明,不同年份存在不同产卵群体,且不同性别间的生长规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北部湾剑尖枪乌贼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年北部湾4个季度的调查资料,进一步对北部湾渔场剑尖枪乌贼(Loligo edulis)的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剑尖枪乌贼的最大平均胴长、体质量和优势胴长组、体质量组出现在秋季。雌性个体数量明显高于雄性,性成熟度以Ⅱ期为主。雌、雄性开始分化的最小胴长为56 mm,性成熟最小胴长为67 mm。全年摄食强度不高,以1级为主。幼体终年存在。与1997~1999年和2000~2002年的调查相比较,渔获率的季节间变化显著。该调查中剑尖枪乌贼的出现率和平均渔获率较1997~1999年有所上升,较2000~2002年均有下降,显示该海域剑尖枪乌贼的资源量波动较大,因此,对剑尖枪乌贼资源应加以合理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春季南沙海域鲣渔业生物学特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4年5月和2016年4月灯光罩网船在南沙海域生产调查采集的鲣(Katsuwonus pelamis)样本,对其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渔获物优势叉长为260~280 mm,占14.68%;优势体质量为27~100 g,占18.35%;叉长与体质量关系参数b值为3.403 9。雌、雄性比约为1∶0.9;性腺成熟度以Ⅰ期(47.71%)和Ⅳ期(27.06%)为主,随着叉长的增大,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上升。性腺发育个体性腺长与叉长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1);初次性成熟叉长为392.70 mm;摄食等级以1级和2级为主,分别占36.24%和29.36%,1~4级有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饱满度指数为0.74~7.45,均值为2.53。  相似文献   

15.
西南大西洋鱿钓作业渔获物——阿根廷滑柔鱼生物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唐议 《海洋渔业》2002,24(1):14-19
本文通过海上生产调查分析了西南大西洋鱿钓作业渔获物-阿根廷滑柔鱼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⑴公海渔场3月前后的渔获物的雌雄比例、性成熟度、盼望生渔获物性成熟个体体长方面都有所不同,据此推测3月前后公海渔场的阿根廷滑柔鱼可能分属两个不同的种群,1-2月以SSS种群的个体为主,3月后则为SPS种群的个体代替;福克兰渔场渔获物的雌雄比例、性成熟度和雌性渔获物成熟个体体长情况表明福克兰渔场的阿根廷滑柔鱼群体和公海渔场3月后的群体同属SPS种群。⑵体重测定的结果表明渔获物的个体大小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生产者应据此在不同的渔汛阶段调整对钓钩和钓线的使用。⑶阿根廷滑柔鱼主要在夜间捕食,尤其以黄昏刚入夜和黎明前为主,生产者应注意对昼夜间生产时间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个体生长对秘鲁外海茎柔鱼角质颚形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个体生长对茎柔鱼角质颚形态变化的影响,本研究根据2009–2014年中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79°22′~84°30′W、10°00′~18°16′S)采集的茎柔鱼样本,提取出1208尾茎柔鱼的角质颚,对角质颚的12项外部形态进行测量,并利用角质颚微结构的生长纹来估算茎柔鱼的日龄,采用方差分析法(ANOVA)分析了不同胴长组、不同日龄组以及不同性成熟阶段角质颚主要外部形态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角质颚各形态参数在雌、雄个体间的差异性极显著(P0.01),且雌性个体的角质颚大于雄性个体。最小显著差多重比较法(LSD)结果显示,在不同胴长组、不同日龄组和不同性成熟阶段,雌、雄个体角质颚的生长存在差异,相同性别个体角质颚不同部位的生长也不同;在胴长大于400 mm、雌性个体大于300日龄、雄性个体大于250日龄以及性腺成熟度在Ⅲ期以后时,角质颚的生长较为缓慢。研究表明,个体大小、日龄和性成熟对茎柔鱼角质颚的形态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