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贸市场开放以来,个体户屠宰家畜者越来越多,不经卫生检验的肉尸大量上市。为了确保人民生命安全,防止食物中毒;防止传染病蔓延,发展畜禽生产,很有必要介绍一些简单的卫检知识,以提高市场管理人员和广大人民识别病、健肉尸的能力。检查部位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肉品色泽异常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内源性因素即动物宰前患病、饲料色素沉积或屠宰不当造成的色变;二是外源性因素即肉品在加工、贮藏、运输过程中污染微生物造成的色变。1内源性色变1.1黄疸肉由于动物患传染病如肝炎,溶血性疾病如钩端螺旋体病、血孢子虫、血液病、中毒和胆管排泄障碍性疾病如胆管炎等,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色素沉积于脂肪和肌肉中,使脂肪和肌肉及脊髓、骨髓、血管壁、皮肤、粘膜、浆膜、关节液、组织液、肌腱等均有不同程度黄染现象。黄疸肉尸不能食用,传染性疾病和中毒引起的肉尸销毁,其它肉尸化制处理。…  相似文献   

3.
<正> 对经检验后剔除出来的病、腐肉,有些通过适当的无害处理后可以食用或作工业用;而有些恶性传染病的肉尸、内脏及严重的腐败肉,则绝对禁止食用,必须销毁。现将病、腐肉的几种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的全面开展,市场检疫的地位已退居次要。由于部分地定点屠宰工作开展不平衡,导致猪肉未经检疫上市,病害肉鱼目混珠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广大检疫人员在不具备化验手段的条件下,迅速准确地将病、健肉区别开来。下面就关于如何快速鉴别病死畜禽肉谈谈自己的体会。1检验的重点从控制传染病的角度出发,为确保检验和处理的正确性,宰后检疫必须对肉尸、头、蹄、内脏器官编同一号码以备查考。而进入流通领域的肉尸都没有脏器,许多特征性病变根本看不到。因此,市场检疫的重点首先是要确定检验的重点。实际工作中主要是检…  相似文献   

5.
水貂是食肉目动物,饲料必须以鱼肉类为主(占日粮60—70%),因此饲料使用不当就会带来多种疾病,如用患病动物或来源不明的肉尸喂貂发生传染病已有不少报道,如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市场上执行动物卫生监督检查任务时,经常发现同一头猪的两半肉尸新鲜度有明显的差异。感观检验,未剔骨的肉尸新鲜程度明显好于剔骨的肉尸。通过深入调查、询问、了解和观察,发现在温暖季节,两半肉尸都处于同等条件下存放,剔骨与不剔骨,剔骨的时间长与短对肉尸的新鲜度有着明显的影响。 感观检验未剔骨的肉尸表面有一层微干的薄膜,外观颜色为淡粉红色,触摸胸肋发出“沙沙”的响声。肉尸切面肌肉红色均匀,脂肪洁白,肉汁透明,不粘手,指压凹陷能马上恢复,骨髓充满管状骨腔,有光泽,整个肉尸稍发硬。取其肉尸表层做样品触片…  相似文献   

7.
野生动物与家畜、家禽同样感染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因此,对投入市场和野味店的野生动物肉(尸),在出售和加工前,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进行检验,以保证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通常黄脂和黄疸肉尸的鉴别可通过感官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确定。笔者发现一种新的简易可行的方法。1 取样A号、B号肉尸脂肪均为黄色,其中B号肉尸皮肤、黏膜、肌腱、关节囊、血管内膜等均呈黄色。在A号和B号肉尸不同部位分别各随机取脂肪5克,并将样品分别放塑料袋置冰箱内冷冻。  相似文献   

9.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消灭动物疫病疫源、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保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手段。国家对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极为重视,颁布了《动物防疫法》、《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等法律法规。但因种种原因无害  相似文献   

10.
猪体内的淋巴结数目一般有300多个。分布面也很广。从组织汇集淋巴液的情况又错综复杂,因此宰后检验时应选择收集淋巴液范围较广且位于浅表和便于剖检的淋巴结。猪的肉尸淋巴结按部位分为头部淋巴结、肉尸前半部淋巴结、肉尸后半部淋巴结和内脏淋巴结。通过这些淋巴结的检验可以大致了解到肉尸的健康情况,可以检出病害肉,防止病害肉流入市场,进入餐桌,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动物被屠宰后其肉尸会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变化,这个代谢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决定肉品的质量。而影响动物死后肉尸代谢的主要因素是:动物宰前的皮温、宰后胴体的肉温、肉中DH值和对宰后是否能及时冷却处理。  相似文献   

12.
祁连县肉联厂于1979年建成投产,属中型半自动化的肉联厂。厂内设有牛、羊屠宰车间,肉尸冷冻贮藏车间,肉尸加工、内脏加工、骨肉粉加工和血粉加工等车间。每日可宰牛200—300头;羊2,000—3,000只,从活羊放血到肉尸过秤入库,每只羊仅需12秒钟。  相似文献   

13.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消灭动物疫病疫源、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保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在畜禽病害肉尸无害化处理的问题上还存在很大的漏洞,近年来有关部门查处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14.
冬季山雉、野兔肉尸上市日趋增多。这些野生动物的肉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同时也有带菌带毒的危害性。为了保证人们食用安全,就必须对其实施检验。几年来,在实践工作中摸索出了一套山雉、野兔肉尸的检验方法,具体如下: 一、根据尸体上呈现的各种异常症状进行检验 投放市场的山雉、野免肉尸猎获方法有枪打、绳套、毒杀、自然死亡四种。因此对山雉、野兔肉尸检验时要认真观查有无枪伤、刀伤、勒伤等物理原因致死,对无上述伤迹的则应怀疑是否病死、毒死等,应进一步查明死亡原因。 1、枪伤检验:多在胸部、头部或身体其…  相似文献   

15.
在肉检中,色泽异常系指黄脂、黄疸、黑色素沉着、白肌病等。但对药物色素所引起的肉尸色变注意较少。我们遇到一例因注射美蓝液引起的肉尸色变,简介如下。1982年10月28日一社员从我公司水堆头鲜肉门市部买回猪肉1.3公斤,经烧煮约一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市售猪肉的卫生质量 ,预防由猪肉引起的细菌性中毒 ,调查了解猪屠宰后肉品的细菌带菌状况是非常重要的。为此 ,我们用了 6个月的时间 ,对区级屠宰厂和肉品市场上猪肉的带菌率及带菌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共调查猪 2 0 0头 ,获得了较为完整的调查材料 ,现加以整理 ,报告如下。1 调查材料和方法1 1 全部待检猪肉尸均来自某区级屠宰厂的屠宰车间、急宰间、挂肉间和区级农贸市场。分别采取各个肉尸的前肢末端肌肉、肝脏、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为检样 (其中宰后放置 4小时的肉尸和农贸市场的肉尸只采取肌肉检样 ) ,全部检样采用无菌操作…  相似文献   

17.
殷林  何菊善 《畜牧兽医杂志》2009,28(4):84-84,87
1推行生猪定点屠宰,功在国家,利在人民 1.1有利于提高检疫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众所周知,目前市场肉品多以小包装或分割肉形式出售,即便是在农村小肉摊上也很难有成套的头蹄下水及肉尸一同出售的,这给肉品检疫的实际操作带来了及大的难度,因为现今检疫工作的主要手段仍然是通过人门的视觉、嗅觉及感觉对肉尸、头蹄、  相似文献   

18.
1.健康畜类肉尸:颈部放血刀口由于血管和肌肉的强烈收缩旦凹凸不平状态,肌间组织被血液浸染,深达0.5—1厘米。放血良好的肉尸,其结缔组织膜和脂肪呈白色。肌肉切面稍湿润,不粘腻、有弹性、鲜红色。肌肉的横切面上没有暗红色的小血滴。 2.健康禽类肉尸:皮肤呈淡黄略带微红色并稍有光泽,胸脯呈微黄色、两腿微红。  相似文献   

19.
一、新鲜肉1.外观:健康屠宰的牲畜肉尸。其特征是颈肌放血刀口部位的血管呈收缩状态,切口表面不整齐,粗糙不平,具有血液浸润区,肌肉组织一般可被血液浸染1厘米左右,肉尸表面微干,不粘乎,有光泽。肉尸放血良好,肌肉呈微棕红色(牛肉)、暗红色(羊肉)、淡红或暗红色(猪肉)、暗红或棕红色(马肉)、灰白或淡红色(兔肉),禽类因品种不同可呈淡黄、淡红、灰白或灰黑色。鲜肉的新鲜切面稍湿润,肉汁透明。血管和肌肉切面上没有血液,胸腹膜下血管有时隐约可见。淋巴结大小正常,切面呈灰色或淡黄白色。肉尸上见不到坠积性瘀血的…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1986年1、2月的生猪宰后检验中先后发现5例极似疹块型猪丹毒的肉尸,经采样检验为枯草芽胞杆菌所致。一、病理解剖;眼观肉尸臂部、背部,臀部或腹部有为数不等,菱形、圆形或不规则的高出皮肤表面的红色疹块,极似疹块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