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秦岭是中国南北自然生态和气候的分界线,有着"世界生物基因库"和"中国的中央国家公园"的美誉。秦岭北麓是秦岭山地人文因子与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密集区。该文以建立秦岭北麓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为切入点,通过研究符合其区域特色的发展条件和要素,构建出秦岭北麓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发展模型和旅游发展空间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旅游发展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2.
为向全球变暖背景下的陕西省秦岭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集1961—2010年该区域71个气象台站的资料,采用气象数据小网格推算、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秦岭南北近50年来稳定通过≥0℃的热量资源的积温、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秦岭南北≥0℃的积温增加、初日提前、终日推迟和持续日数延长,除秦岭北部≥0℃初日变化速度慢于秦岭南部外,秦岭北部≥0℃的积温、终日和持续时间变化速度快于秦岭南部;秦岭南北≥0℃的积温和持续日数发生由少到多突变的年份分别为2003和1997年,秦岭南北≥0℃初日发生由推迟到提前的突变年份为1997年,秦岭南北≥0℃终日发生由提前到推迟的突变年份为1972和1976年。秦岭地区≥0℃积温的空间变化相似,整体呈增加趋势。秦岭南北初日和持续日数具有相同的周期,秦岭南北的终日具有相同的短周期,而秦岭南北的积温具有相同的长周期。  相似文献   

3.
从少数民族古语看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与西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少数民族古语看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与西传株洲工学院刘志一一、中国远古时代,原始汉藏语系分南北两大类型根据当代人类考古学研究,中国远古先民属蒙古人种,分北亚类型、东亚类型、南亚类型、东北亚类型、美洲类型。新石器时代,以秦岭为南北分界,北方为东亚类型,南...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化下秦岭南北气候生产力时空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秦岭南北60个气象站点1961-2007年气象资料,利用Thomthwaite Memoriai模型计算了秦岭南北关中、陕南地区的气候生产力,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并对该地区气候生产力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估测.研究表明:秦岭南北气候生产力值介于9525.0~14156.2 kg/hm2·a之间,陕南大干关中;其空间分布由北向南逐步增加,西安、成阳地区最小,安康地区最大;近半个世纪以来秦岭南北气候生产力呈递减趋势,关中趋势更为明显;就年代变化而言,秦岭南北变化步调一致但幅度有别:60、80年代为正距平,70年代、以及进入21世纪后变化不大,90年代急剧减少;随着气候日益暖干,气候生产力将进一步下降,农作物很可能因高温缺水而减产.  相似文献   

5.
刘晓清  张霞  王亚萍  成西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365-7367,7496
[目的]研究秦岭地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方法]从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等同角度系统评述了秦岭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并提出秦岭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结果]秦岭是研究生物起源、发展和演替规律的天然基因库,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多种生态系统并存,植被垂直带谱完整;植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珍稀濒危、特有植物丰富,具古老孑遗性;脊椎动物722种,其中鱼类7目16科162种、两栖动物2目8科26种,爬行动物2目8科44种,鸟类17目53科373种,兽类7目27科117种,脊椎动物的目、科、种分别占全国相应类别的70.00%、53.04%、22.06%。可通过制定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政策,建立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等途径,保护秦岭地区生物多样性。[结论]该研究为今后秦岭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横亘绵延的巍巍秦岭,云雾飘渺,苍翠悠然。南北两麓独特的气候和地貌相互交汇融合,孕育了以"秦岭四宝"为代表的64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如秦岭大熊猫、金丝猴、朱鹮、金毛扭角羚等众多珍稀动物。此外,还有3400余种种子植物,与动物构成了生息与共的自然链条。20世纪60年代末,动物学家实地考证了秦岭大熊猫的存在,并积极开展野外大熊猫的救治保护工作。原林业部及陕西省政府于1987年选址秦岭北麓的楼观台,开始筹建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原)并启动相关业务工作,并取得积极有效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襄樊,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倚秦岭大巴山余脉,山水形胜,丰腴殷实,历来都是南北通商、文化交流的通道和兵家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秦岭山系气候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秦岭山系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时空分布规律及逐月气候的适宜性,评价秦岭山系的气候适宜期.结果表明:秦岭山系月均温湿指数(THI)的空间分布呈由中部向南北两向、自西向东递增趋势,月均风效指数(K)总体趋势与温湿指数的一致;秦岭山系气候适宜期差异显著,整体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9.
运用列举法将秦岭南北坡植被垂直分布进行了比较,分别举出了太白山北华山、牛背梁等北坡典型山脉的植被垂直分布类型;紫柏山太白山南、静峪脑等南坡典型的山脉和河流流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北坡植被类型大体相同,南坡一带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类型。但是,在南北坡垂直分布还是有差异的。与此同时,在秦岭北坡不同地区,同一植被的垂直分布也有差异,南坡也有此特征。在如今全球变暖的情况下,秦岭植被的分布范围和物种多样性正在面临严峻的考验。除此之外,人类活动也对秦岭的植被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秦岭山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秦岭山区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以及为其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对秦岭山区植物、脊椎动物、特有种以及保护对象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秦岭地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是古北界与东洋界种类分布过渡区,且东洋界种类多于古北界种类.同时提出了提高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和开发与保护并举等保护...  相似文献   

11.
战国两汉南北农业的发展皆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但对于南北农业的异同问题却鲜有人论及。本文拟就战国两汉南北水利灌溉工程的差异性问题发表一点看法,以作引玉之砖。(一)南北水利灌溉工程所依赖的地理环境不同。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北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全年降水量低于800mm,地势平坦,土质松软,容易造成盐碱化,河流的流量小,汛期短,耕地以旱地为主。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的长江淮南流域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全年降水量高于800mm,地势起伏,丘山广布,平原地带又多沼泽沮洳之地,土壤多为红壤,呈…  相似文献   

12.
秦岭地处我国西部,南北坡地形复杂多样,因受西北大陆性气候和东南季风的影响,气候差异较大,因而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宝鸡植物园地处秦岭北部,多年来,一直依托有利的自然环境条件,广泛地从事秦岭植物的引种驯化工作,为进一步开发秦岭植物资源,配合科研项目的开展,我们采集了16种秦岭野生植物的种子,并对其进行了调制与测定,现将结果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自然分界线究竟在哪里?我同地理学家认为,既不是长江也不是黄河。而是长江与黄河之间的秦岭——淮河一线,才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一条南北分界线。具体说,这条分界线在甘肃,陕西、河南境内,基本上沿秦岭、伏牛山呈东西走向,到河南方城县折向东南,经板桥往东进入  相似文献   

14.
大秦岭生态城市群生态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699-17700,17703
首先论述了大秦岭生态城市群发展生态农业的必然性,然后从大秦岭生态城市群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条件和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差异性禀赋2个层次分析了大秦岭生态城市群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条件禀赋。最后,指出了大秦岭生态城市群生态农业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功能定位,并提出了大秦岭生态城市群农业产业化的对策:一是强化政府的引导与媒体的宣传;二是加强对大秦岭生态城市群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三是尽快实行大秦岭生态城市群生态农业品牌化战略。  相似文献   

15.
豫南地区跨越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气候特征独特,对野生药材青蒿从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育种移栽、采收与加工等环节技术进行简明扼要总结,对于促进青蒿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植物保护重要区识别和空缺分析是制定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以秦岭生物多样性优先区为研究对象,选取71种珍稀濒危植物作为目标保护物种,基于文献资料和数字植物标本信息,建立重要植物生境数据库。利用物种生境适宜性评估方法识别植物保护重要区和空缺区。结果表明:1)秦岭优先区植物保护极重要区和重要区主要分布于西秦岭的中高山区,总体呈中西部连片集中、东部零散分布的特点。2)786.01 km2的植物保护极重要区处于自然保护区的管控范围,仍有4 869.79 km2的极重要区尚未得到自然保护区覆盖,保护空缺较大。3)2000-2015年,秦岭优先区林地面积增加、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小,一般重要区、重要区和极重要区的人类活动强度依次降低。研究结果可为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地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秦岭,这个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称为全球第83份"献给地球的礼物"的地方,是中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老子的《道德经》就在这里写成,从这里流淌而出的河流浇灌了中国十三个封建王朝……"月宜秦岭宿,春好蜀江行"。车在一个个隧道中穿行,洞外是满眼的绿  相似文献   

18.
简要综述了近些年来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成果。通过对陕西秦岭地区的调查和研究,提出陕西秦岭旅游的空间结构为:十大旅游空间结构、六大对接区域、九大亮点发展区域;并在分析陕西秦岭地区的交通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秦岭旅游发展点轴空间组织规划。  相似文献   

19.
温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78-14280,14284
介绍了大秦岭地区的地理概况及水资源状况,并分析了陕西秦岭地区资源保护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措施和政策;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大秦岭保护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朱七光  李安周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613-2615
政府关于国土功能分区规划的提出使得大秦岭生态城市群正成为意义深远的国家级区域战略,而大秦岭生态城市群生态农业的产业化能更好地体现生态思想.在深入分析大秦岭生态城市群生态农业产业化禀赋优势及制约瓶颈的基础上,提出了其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形态、功能、模式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