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江口水库分宜库区不投饵网箱养鲢、鳙鱼自1989年起步以来,已经历了16年的发展历程。伴随着中心水面综合开发的步伐,经历了试验、推广、大发展、调整、稳定等几个阶段,曾作为江口水库大水面综合开发内容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获得过国家“星火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各地网箱培育鱼种的情况表明,利用天然饵料培育鲢、鳙鱼种是可行的。自1978年起,我省上游、消湘、东风、太平、化念、车木河等水库进行了网箱培育鲢、鳙鱼种试验,但效果不够明显。为了探索我省水库网箱培育鲢、鳙鱼种的规律,我们于1982年7月在昆明市官渡区东白沙河水库作了进一步的试验。试验的目的是:在完全利用天然饵料的情况下,探讨网箱鲢、鳙鱼的放养密度、混养比例、养殖时间、管理措施和经济效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本州水库网箱培育鲢、鳙鱼种多次失利的原因,特将州内试验规模大、情况又复杂的大山水库1982年网箱培育鲢、鳙鱼种生产的全部数据加以系统整理,试图通过分析,找出在常规管理条件下影响网箱育种经济效益的主导因素,为长白山北麓大中型养殖水域网箱育种生产方案和技术措施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自1973年我所在武汉东湖开展网箱养鱼种试验以来,又先后在东湖和浮桥河水库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本文将报告1979年在浮桥河水库进行的网箱内不同密度时生长速度的研究,网箱内外鲢、鳙生长差异的比较,利用天然饵料在网箱内培育鲢、鳙鱼种和商品鱼经济效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利用网箱以天然饵料培育鲢、鳙鱼种,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于1973年首先在武昌东湖试验成功的,1974年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在雪野水库进行了大规模的试验生产。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以后,除了个别省市外,几乎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效果显著。经过九年来的实践,表明了网箱培育鲢、鳙鱼种具有不占土地、不用施肥投饵、  相似文献   

6.
2008年,我市在仙女湖(江口水库)实施生态网箱养鳜鱼试验示范工作,利用仙女湖不投饵网箱养殖的鲢鳙鱼种作饵料鱼,进行网箱主养鳜鱼试验.经技术人员的努力,实现了试验的预期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把江口水库群众过热的网箱养鲢鳙鱼热引导到网箱投饵养优质鱼上来,九七年我站承担了市政府下达的网箱投饵养建鲤、团头鲂、罗非鱼试验示范项目。通过一年工作,试验的十只网箱,其中建鲤三箱60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产量412公斤,团头鲂二箱40平方米,平均每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网箱养鱼,特别是“放牧式”网箱养鲢鳙鱼在我省发展较快。但长久起来,网箱养草鱼却一直比较落后,特别是网箱培育其大规格鱼种更是一个薄弱环节。为了加速我省大水面开发进程,使网箱养草鱼从鱼种到成鱼一条龙生产。我县于91年开始进行网箱培育草鱼大规格鱼种试验,至今已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并取得了初步的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网箱、网围的养殖史1.网箱养殖据史料记载,中国约在800年前已用密目网箱来暂养由江河中捞取的鱼苗,暂养时间约15~30天,等待出售。这方法在捕捞天然鱼苗和池塘养鱼业中一直延用至今。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网箱养鱼则始于1973年,目的是利用兴建水库的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而设置网箱,培育13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鲢、鳙鱼种,再放养于水库,以提高鱼种在水库中的成活率。这种模式一直延用至今,以后又发展到培育2龄鲢、鳙鱼种。1977年起开展不投饵的网箱养殖鲢、鳙成鱼,同时开展了投饵的网箱养殖草鱼、鳊、鲤等鱼类,为充分利用水资源找到了有效途…  相似文献   

10.
养鱼和供水的兼顾是水库工程发挥综合效益的重要内容。总结并分析了影响岸堤水库水质的4个因素,提出了以大水面放养鲢、鳙鱼为主,有限度地发展网箱养殖,确保库内鲢、鳙鱼生物量达50mg/m^3,以上等5项养鱼措施,不仅不会污染水质,而且还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汉中市地处陕西南部,水资源丰富,有小型灌溉水库329座、24560亩,为利用这部分水资源,并为渔业生产提供一定的鲢鳙鱼种,于1998~2000年进行小型水库以施化肥为主培育鲢鳙鱼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试验条件水库为汉中市勉县柳沟水库,系红寺坝水库(主库)下属调节型水库,水库最大蓄水水面110亩,正常年度蓄水面积90亩,集雨面积5平方公里,库水深平均5米,库底平坦,防逃鱼设施齐全,为卧管排水。二、试验方法1.苗种投放鲢鳙鱼夏花从汉中市试验站购买,投放时间为每年6月上旬,投放情况见表1:表1 苗种投放万尾2.投喂以施化肥为主,…  相似文献   

12.
网箱培育大规格鱼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渔业》1978,(1):5-13
网箱养鱼在国外大约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国内报道,197.3年以来先后有武昌东湖、山东雪野水库、浙江新安江水库等单位利用网箱进行大规格鱼种的培育试验,上海水产研究所、沙洋水产养殖场和长江水产研究所等用网箱进行饲养成鱼试验,都有不同成效。白莲河水库是1976年开始试养鱼种的,1977年扩大了试验范围与项目。8只试验箱平均成活率79.05%,每立方米水体平均生产281尾4寸鱼种,共计生产大规格鲢鳙鱼种125,828尾。现将试验结果初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水库围栏培育鲢鳙鱼种试验的效果。1992年以来利用青山水库的地理形态和饵料生物等生态条件围栏100亩,培育出鲢鳙、鱼种13895kg,单产为138.9kg/亩,获得水库围栏育种平均亩盈利293.96元的经济效益,为北方大水面围栏育种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1987—1989年,作者对培育2龄鲢、鳙鱼种的网箱结构及培育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采用高4.5米的网箱,利用水库天然饵料,亩产2龄鲢、鳙鱼产3600余公斤,是原来低箱(3.2米高)产量的2倍以上,成活率提高24.1%,增重率提高147%。每亩网箱改进后成本仅增加866.7元,产值却增加2952元,经济效益和生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我县有各类水库126座,总水面2.38万hm2以养鲢鳙鱼为主。一个时期以来,由于暴发性病的流行,加上水库水面大,用药困难,防治难度大,放养的鲢鳙鱼死亡率高,严重挫伤了群众大力开展水库养鱼的积极性。为保证水库养鱼健康、持续发展,1997年以来,我局水产科技人员采用“利用鱼类摄食场所进行重点防治鲢鳙鱼暴发性病”的方法,在马田镇所属的两个水库进行鲢鳙鱼暴发性病防治试点并取得显著成效。马田镇龙潭水库水面10.7hm2,是我县“养猪促鱼,综合利用”的水库养鱼高产典型。1996年7月中旬发生暴发性病,养鱼专业户李雄耗资2100元购买硫…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分宜县城地处江口水库中游,距钤阳湖4公里,水域面积3.5万多亩。“钤阳湖”与“仙女湖”紧连成一体计50平方公里,常年蓄水量3亿米3。农民依托湖区水面优势,大力发展网箱养鱼产业。一、抓好发展,创建协会组织我县网箱养鱼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现已发展到年产无公害网箱养殖的鲢、鳙、鳜鱼等水产品4360吨,网箱养鱼1.2万多箱。前几年,由于鲢、鳙等常规鱼产量持续增长,市场价格低,农民养殖效益持续下降,致使网箱养殖的鲢、鳙鱼年年增产不增收。为寻求较理想的增收渠道,分宜镇水产科技人员会同部分网箱养殖专业户,从2001年开始探索网箱…  相似文献   

17.
新安江水库从1979年推广网箱培育老口鱼种,投放下库,增殖资源。近年来,水库鲢鳙鱼的捕捞产量逐年上升,1984年超过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实践证明,大水库投放老口鱼种,经济效益显著。为了进一步发展网箱养殖老口鱼种,解决培育仔口鱼种的配套技术和鱼种基地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正>春节过后,长江中下游地区迎来了鱼种放养高峰,各地广大养殖户正为新一年的生产经营而忙碌。笔者近日下乡调研时发现,少数大水面养殖户主养鲢鳙鱼,思路很好,但在放养鱼种时不是一次性放足,而是采取二次放养法,即春节过后先按一定比例放养一批大规格鲢鳙鱼种,待到六七月份再放养一批鲢鳙鱼夏花,心想这样做到年底既可以收获成鱼,又可以培育出大规格鲢鳙鱼种,为下一年鱼种放养提供种源,可谓是一举两得。笔者认为,这种在大水面中套养鲢鳙鱼夏花的模式不可取,理由如下:一是鲢鳙成鱼价格远高于鱼种,利用大水面培育  相似文献   

19.
正大型水库多建于山区,建造地地形复杂,难以就近建设培育人工增殖放流所需鱼类苗种的生产基地,外购鱼种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受伤或带入病原体,影响大水面生态渔业产业安全。千岛湖地区开创鲢、鳙鱼种三级培育模式,有效解决了鱼种保障供给问题,同时还起到了净化水质的重要作用,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典范。本文对鲢、鳙鱼种三级培育模式的主要特点进行总结,为大水面生态渔业解决鱼种供给问题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玄武湖公园位于南京市城北,水面5,000亩,湖面宽阔,风景秀丽,水质肥沃,天然饵料资源丰富,年产成鱼近一百万斤,平均亩产约200斤。为了进一步提高科学养鱼水平,挖掘生产潜力,提高鱼产量,1978年7月在玄武湖中开展网箱培育大规格鱼种的初步试验。在不投饵,不施肥的情况下,经70~130天的培育,在327.5平方米的网箱中共培育出大规格鲢、鳙鱼种58,686尾、3,266.8斤,达到了予想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