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甘肃花楸属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甘肃花楸属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共有5种,占全国总种数的83.33%。药用价值较高,具有清肺止咳等功效。并对甘肃花楸属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蔷薇科花楸属单叶的2种植物水榆花楸、棕脉花楸和复叶的1种1变种植物黄山花楸、少叶花楸为研究对象,对其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解剖构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1变种花楸的次生木质部构造和次生韧皮部横切面细胞组成较为相似;木质部细胞形态和韧皮部细胞排列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差异。花楸属2种单叶植物的导管长度和木纤维长度均显著大于复叶种类,横切面上,2种单叶花楸属植物的韧皮纤维呈细带状分布而复叶的花楸属植物韧皮纤维则呈团状分布,单叶种类韧皮纤维的径向间隔远小于复叶种类。同时这3项指标的种间差异显著,为花楸属下类群划分及种间区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花楸的引种驯化及开发应用提供技术参考,以固原市引种的欧洲花楸和当地陕甘花楸的叶片和果实为研究材料,采用RAPD 技术对叶片进行遗传差异性分析,并检测花楸果实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欧洲花楸和陕甘花楸具有遗传差异性,属于花楸属的2个不同种;果实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元素含量为欧洲花楸琥珀果>欧洲花楸玫瑰果>陕甘花楸,酚类化合物含量陕甘花楸>欧洲花楸玫瑰果>欧洲花楸琥珀果。欧洲花楸比陕甘花楸的开发利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花楸是蔷薇科花楸属落叶小乔木,是我国东北林区重要的非木质资源树种,兼具观赏、药用、蜜源等多种功能.由于花楸种子深度休眠,播种育苗技术难度大,成苗率低.本文综述了花楸种子的生物学特性,期望能为花楸人工繁育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花楸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国内外的文献研究显示,花楸属植物果肉、种子、去皮种子中均含有水溶性萌发抑制物质,种子的发芽率、出苗率不高,实生苗繁育的关键是播种前需经低温催芽,也可以采取植物激素诱导;采用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植物生长调节剂GGR等植物激素诱导,能明显提高花楸属植物扦插的成活率;嫁接繁育不仅加快了天山花楸的成苗速度,还提高了观赏价值;组织培养育种周期短,利于商业化规模生产,是今后一个阶段需要突破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花楸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国内外的文献研究显示,花楸属植物果肉、种子、去皮种子中均含有水溶性萌发抑制物质,种子的发芽率出苗率不高,实生苗繁育的关键是播种前需经低温催芽,也可以采取植物激素诱导;采用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植物生长调节剂GGR等植物激素诱导,能明显提高花楸属植物扦插的成活率;嫁接繁育不仅加快了天山花楸的成苗速度,还提高了观赏价值;组织培养育种周期短,利于商业化规模生产,是今后一个阶段需要突破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花楸的育苗及其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楸[SorbusPohuashanensis(Hance .)Hedl.]又名山槐子,为蔷薇科、花楸属乔本植物。成苗可用于绿化,幼苗可用于梨树嫁接砧木,是一种具有很高开发价值的树种。1 生物学特性花楸为落叶小乔木,高可达8m。花期5月下旬至6月底,花白色,果实成熟期为9~10月。花楸在东北三省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8.
黄山花楸属国家三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近代发现的我国特有种,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调查分析了黄山花楸的主要特性,总结介绍了该种的繁育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花楸是辽东乡土树种,能很好的适应辽东的环境。黑果腺肋花楸是这几年来发展最为快速的花楸品种。本文介绍了花楸的开发利用价值、病虫害类别以及防治方法、不同品种花楸的嫁接成活率,并探讨了在辽东发展花楸苗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天山花楸苗圃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雪福 《农村科技》2011,(12):42-43
天山花楸属蔷薇科花楸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花期5-6月,果期9月,分布海拔范围2000-3200米。天山花楸因分枝力强,集观花、观叶、观果于一身,是珍贵的绿化树种,尤其适合于高级花园区庭院绿化和城市绿化品位提升。该树种是药食同源植物,枝、皮、果均可入药,果实含有果糖、维生素C、铜、锌、锰、钙、镁等人体必需营养元素,果可酿酒或人药,枝干材质细腻坚硬,韧性好。  相似文献   

11.
野生花楸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这次人工花楸苗木繁育,发现育苗技术简单易行,可以成为城市或庭院美化的重要成员,也可以成为浅,脑山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12.
以嫁接方法引种天山花楸,采用阿尔泰山楂、甘肃山楂、山荆子3种不同的砧木树种嫁接天山花楸。结果表明, 以阿尔泰山楂为砧木的成活率最高,长势最好,其次为甘肃山楂。而山荆子不适合作天山花楸的砧木。其亲和力不高,嫁接部位愈合不好,接穗长势不好或死亡。  相似文献   

13.
花楸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发展前景广阔。经多年对花楸繁育和栽培,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花楸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环境下橘红果和橘黄果花楸种子败育状况.[方法] 2009年7月中旬到9月中旬,对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内25年生的橘红果和橘黄果花楸进行定位取材,并统计其心室数及种子的败育情况.[结果]结果表明:橘红果和橘黄果花楸心室数分别分布在2~5和2~4,2种果色花楸果实均集中在3或4心室,其中3心室果实均占试验果实总数的近3/4;橘黄果花楸在种子形成初期种子数较橘红果花楸多;花楸果实从7月中旬种子形成到发育成熟,橘红果和橘黄果花楸每心室中非败育种子数和每粒果中平均种子数均表现为逐渐减少,而且种子完全成熟时(9月中旬)的非败育种子的数量是7月中旬的1/2,且前者均低于后者;橘红果比橘黄果花楸种子败育严重,种子产量低.[结论]该结果为实际生产中选择适宜的取材时期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种子及选择何种果色的花楸进行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黄山水榆花楸群落特征,为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典型群落样方调查,对其物种组成、群落结构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该群落在3 200 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32种,隶属于54科98属;2重要值分析表明,黄山松和华箬竹在乔木层和灌木层占有较明显的优势,分别为21.47%和26.99%;3植物群落区系中属分布类型有11种,以北温带成分为主,世界分布、泛热带和东亚成分占一定比例,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过渡性质;4群落内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最多,为52种,其次是地上芽植物与地面芽植物;5按Raunkiaer的划分标准将种群频度划为5个等级,其分布规律为ABCDE,优势种植物分布不均匀,群落有被分化和演替的趋势;6立木级分析表明,水榆花楸种群结构呈纺锤型,有衰退的迹象。【结论】黄山水榆花楸群落物种丰富,灌木层种间竞争激烈;如果水榆花楸种群没有足够的更新幼苗补充,它将会退出当前的群落。  相似文献   

16.
西伯利亚花楸是集观赏、药用和食用价值为一体的珍稀野生树种,在水土保持、城市绿化、荒山绿化、生态恢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西伯利亚花楸的特征特性,并从种子采集与处理、苗圃地选择、整地施肥、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西伯利亚花楸育苗技术,为西伯利亚花楸开发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嫁接方法引种天山花楸,采用阿尔泰山楂、甘肃山楂、山荆子3种不同的砧木树种嫁接天山花楸。结果表明,以阿尔泰山楂为砧木的成活率最高,长势最好;其次为甘肃山楂;山荆子不适合作天山花楸的砧木,其亲和力不高,嫁接部位愈合不良,接穗长势不好或死亡。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北方地区由于气候问题,园林绿化树种资源比较缺乏,基于这种情况,为了满足北方寒冷地区的园林绿化树种资源的需求,有必要引进一些适合该地区生长的园林绿化树种,其中包括欧洲花楸的引种.但是,生物具有一个侵略特性,如果植物引进不当,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系统研究引进的欧洲花楸及它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研究它的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生长节律等.研究结果表明,欧洲花楸适合在东北地区引种栽培,欧洲花楸的生长周期一般,7月中下旬是其生长高峰期,全年可生长120d左右.欧洲花楸在种植3年后,就可以进入快速生长期,140 cm是欧洲花楸的年平均生长量,5年后即可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9.
<正>黑果腺肋花楸(Aroniamelanocarpa)系蔷薇科腺肋花楸属的一个种,落叶灌木。树高1.5~2.5米,丛状树形。树皮光滑,多年生枝条灰褐色,新梢淡褐色。皮孔圆形,灰色。冬芽赤褐色,圆锥形,为混合芽。根系属浅根性,水平根发达,主根分布于30~40厘米土层中。叶片互生,单叶椭圆形,叶缘重锯齿,叶脉羽状,深绿而光滑,大小3厘米×5厘米;在秋天,叶色变为灿烂的红紫混合色。浆果果实  相似文献   

20.
初建花楸林地间种黄芪经济模式是一种高效节约型经济模式。该模式能够充分利用花楸林地建设初期的土地资源和空间,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在本研究中,选择朝阳县六家子林场初建黑果腺肋花楸林地为试点。选择黑果腺肋花楸移栽苗木为2-3年生,高度1-1.5m;选择当年繁育的黄芩幼苗进行间种,黄芩幼苗高度为5-10cm,间种株、行距都为20cm,在距离花楸植株0.5m外进行间种,间种带宽度为2m,间种密度为25株/m2,黄芩数量约为1.11万株/亩。研究结果表明,在间种模式下,花楸当年生长量处于正常范围内,略为偏低的水平,基本未受到黄芩间种的影响;黄芩当年的生长量亦处于正常范围内,未受到花楸的影响,因此初建花楸林地间种黄芩经济模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