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对3年生光皮树幼树,采用环割倒贴皮、铁丝绞缢、绳索绞缢、环刻4种人工造伤方法分别对其主干和主枝进行处理.结果表明:4种处理方法对树干直径和冠幅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铁丝绞缢主枝法处理,其树高及开花株数和开花数量都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铁丝绞缢主枝与铁丝绞缢主干法促进开花的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华北落叶松生长与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规律,以期为其早春施肥和培育优质壮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NPK处理4~6月份苗木高度分别比对照提高14.74%、18.53%、23.61%,两个处理之间差异显著,NK处理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5~6月份T4处理地径分别比对照提高25.82%、36.17%,差异显著,6月份纯N处理显著高于对照;SOD活性NPK处理处于最高值,4~6月份分别比对照提高73.72%、56.34%、48.85%,两个处理之间差异显著,5~6月NK处理显著高于对照;POD活性NPK处理最高,4~6月分别高于对照65.93%、77.29%、36.15%,两个处理之间差异显著,纯N和NK处理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认为,NPK混合施用对促进华北落叶松生长和提高保护酶活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不同遮阴比例对美人蕉保护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规律,以期为大同市科学合理的栽培美人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5%遮阴下美人蕉SOD活性在7月5日之前及8月16日高于对照,无显著差异,其余遮阴处理均低于对照;POD活性在7月5日之前所有遮阴处理均低于对照,7月19日和8月2日35%、75%遮阴处理高于对照;可溶性蛋白含量35%遮阴处理除7月19日之外均高于对照,55%以上遮阴处理在8月2日之后均低于对照;可溶性糖含量7月5日之后所有遮阴处理均低于对照,35%遮阴处理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认为,35%遮阴不会显著影响美人蕉的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4.
白桦花期诱导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全光照(光合有效辐射尽可能保持在180μmolphotons·m-2·s-1以上)状态下,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在60%以上,对塑料大棚中的白桦进行绞缢和CO2施肥处理,结果表明:绞缢是促进白桦提早开花的最有效措施,绞缢与对照两个水平间差异显著,绞缢开花率达38%,而对照开花率仅为2.9%。CO2施肥处理与绞缢处理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CO2施肥不能明显使白桦提早开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配比N、P、K叶面肥对文冠果种苗生长的影响,为有效提高种苗生长量,优化文冠果育苗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文冠果35 d生种苗为试材,利用3因素(N、P、K)4水平(0、1.5、3、4.5 g·L~(-1)的N肥;0、0.9、1.8、2.7 g·L~(-1)的P肥;0、0.7、1.4、2.1 g·L~(-1)的K肥)正交试验方案,设计出包括CK共计11个叶面肥配比组合,分别在5月18日、6月18日和7月17日分3次对种苗喷施不同组合的叶面肥,并采用差异比较、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促进文冠果种苗生长的最佳叶面肥配比组合。【结果】种苗的生长呈现先快后慢的生长趋势,其生长周期由快速生长期(5月20日—6月29日)、放缓生长期(6月29日—7月28日)、缓慢生长期(7月28日—8月28日)和停止生长期(8月28日—10月25日)组成。在7月17日前,喷施3次11个不同叶面肥处理,10个处理种苗的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根干质量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均高于CK(1-N0P0K0)。其中,6-N2P2K2的苗高、苗高总生长量、地径、地径总生长量、根干质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最高,分别为88.03 cm、68.52 cm、0.869 cm、0.665 cm、6.18 g和12.48 mg·L~(-1)。此外,9-N2P2K1和5-N2P1K2对促进种苗苗高生长效果显著;3-N1P2K2和5-N2P1K2对促进种苗地径生长效果显著;3-N1P2K2对促进种苗根部生长效果同样显著。经方差分析显示,11个处理种苗的苗高总生长量差异极显著(P 0.01)、地径总生长量和根干质量差异显著(P 0.05)。种苗苗高、地径和根干质量两两之间相关性呈现极显著差异(R 0.9,P 0.01)。【结论】分别在5月18日、6月18日和7月17日各喷施1次浓度为3.0、1.8、1.4 g·L~(-1)的N、P、K叶面肥(6-N2P2K2)能有效促进种苗生长和叶绿素合成,种苗生长量达到最高,此配比组合对促进种苗生长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套袋对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防治效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和2016年对浙江省江山市徐香猕猴桃果实进行套袋试验,研究不同套袋和去袋时间对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5月21日套袋处理的猕猴桃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低于其他处理及对照,差异显著,防治效果最高达到100%;6月2日以后套袋的处理发病率均在50%以上。8月26日去袋防治效果最高,达70%;2016年套袋处理的猕猴桃含糖量与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去袋时间的猕猴桃果实可溶性糖的含量均高于未套袋对照处理,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展黑色地膜覆盖对闽楠苗苗木生长及抑草效果的影响研究,为提高闽楠造林效益、降低造林成本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针对1年生闽楠苗布置了黑色地膜覆盖试验,开展了移栽成活率、苗木生长量、抑草效果、不同土层控水控温效果进行单株调查和采样分析。[结果](1)黑色地膜覆盖下闽楠移栽成活率达88.6%,明显高于对照67.1%;(2)闽楠苗生长高峰期是在5~8月,黑色地膜覆盖处理下苗高和地径生长均超过对照36.46%和25.34%;黑色地膜覆盖对闽楠苗6月份苗高和地径生长影响显著,对7、8月份的地径影响极为显著;(3)黑色地膜覆盖对5月、7月和9月份杂草生长的抑制作用极显著,对6月、8月杂草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平均每月杂草量单位面积减少85.59%;(4)覆盖处理下,夏季10 cm土层内平均含水率高于对照29.67%,秋季10 cm土层内平均含水率高于对照18.81%,秋季表土土层的土壤含水率达到极显著水平,5 cm土层含水率达到显著性差异。(5)黑色地膜覆盖下0~20 cm土层内的地温高于对照,5 cm土层土壤地温增温效果最好,比对照增温8.3℃,增幅26.88%。[结论]黑色地膜覆盖保水控温能力强,能显著提高闽楠苗木质量,同时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  相似文献   

8.
对廊坊地区饲料型四倍体刺槐不同生长时期及不同部位叶片的粗蛋白质、Ca、P等常规营养成分和不同生长时期叶片的氨基酸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叶片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成分中,粗蛋白含量在生长时期极显著高于叶片变色期,中性洗涤纤维在7月15日显著低于10月5日;7月15日不同部位叶片的营养成分中,上部叶片的粗蛋白、粗脂肪及P含量均高于下部叶片,而粗纤维、粗灰分及Ca含量则是下部叶片高于上部叶片;不同生长时期叶片均含18种氨基酸,其含量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且在生长时期较苜蓿草粉高或与之相当.  相似文献   

9.
比较施用叶面肥对大棚基质栽培辣木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叶面肥与对照相比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辣木生长,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均能极显著提高鲜叶产量,其中千叶液肥1号+2号600倍液处理比对照增产41.11%,显著地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其他处理的效果依次为千叶液肥1号600倍液,大肥宝600倍液,狮马叶翠1 000倍液,一遍绿750倍液。  相似文献   

10.
以甘肃陇东地区盛果期‘富士’苹果树体为试材,通过连续2年的不同修剪时期试验,比较研究了6个修剪时期(1月20日、2月5日、2月20日、3月5日、3月20日、4月5日)对苹果叶片光合特性指标、1年生枝量、枝类构成比例、及腐烂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月20日-3月5日期间的4个处理之间叶片光合特性指标、1年生枝量、枝类构成比例均无显著差异;但3月5日-4月5期间的3个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时间推后,叶片光合特性指标随之降低,1年生枝数量、1年生长枝比例、中枝比例均显著减小,短枝比例显著增加;2月20日之前,随着修剪时间前移,苹果腐烂病发生随之加重。3月5日之后,随着修剪时间后移,苹果腐烂病也随之加重。2月20日与3月5日修剪的苹果腐烂病发生程度最轻,二者无显著差异。确定出3月5日前后(惊蛰左右)是甘肃陇东地区‘富士’苹果修剪的临界期。  相似文献   

11.
对光皮树果实大小、鲜干重、含水率、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皮树果实在整个发育过程呈现“S”曲线变化,果实含油率最大可达到34.23%。果实发育初期含水率最高,而在果实发育后期主要是干物质的积累,含水率较低。在光皮树果实油中,硬脂酸含量最低,维持在2%左右,油酸亚油酸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70%以上。整个发育过程,棕榈酸的含量一直降低,导致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变化也是递减的。  相似文献   

12.
光皮树果实专用型螺旋冷榨机的压榨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展了能源植物光皮树果实压榨制油工艺研究,对比了自制硬果核油料专用小型螺旋冷榨机(XLK-2010型)与德国进口的螺旋冷榨机(KOMETCA-59-G型)的压榨效果。重点考察了在出饼孔分别为5mm和6mm的条件下,不同榨机榨轴转速对光皮树果实的生产效率、饼粕残油率和出饼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自制的小型螺旋冷榨机与进口设备相比,压榨效率相当,但饼粕残油率和出饼温度略低,设备制造成本大大降低。该研究初步建立了光皮树果实压榨制油工艺参数,为大型专用型冷榨机的研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15个光皮树无性系早实丰产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5个光皮树无性系对比试验在湖南省龙山县可立坡林场和湖南省林业科学院试验林场进行。通过对15个无性系的生物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遗传测定、方差分析、主成分析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无性系早实性和丰产性受环境与遗传的作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无性系主要性状遗传特性表现突出,尤其单株果穗数遗传力高达75.82%,单株鲜果产量遗传增益高达5.54%,无性系综合评分由高到低排序:G-15〉G-13〉G-5〉G—11〉G-14〉G-2〉G-1〉G-3〉G-10〉G-9〉G-12〉G-6〉G-8G-7〉G-4。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尝试采用杏鲍菇菌丝处理光皮树提油后的饼粕,以期使光皮树饼粕微生物资源化。结果表明:以水酶法提取光皮树油的固体残渣为基料,适当添加部分配料,杏鲍菇的菌丝能正常生长,且菌丝洁白、浓密、粗壮,结块性强。菌丝满瓶后,粗放管理都可长出子实体。不同配方的光皮树饼粕培养料栽培杏鲍菇,生物转化率均在50%以上,单个子实体鲜重均在15 g以上。无论是从菌丝生长还是单个子实体均重和生物转化率角度评估,光皮树饼粕都是栽培杏鲍菇的良好基质。说明利用食用菌转化技术使光皮树饼粕资源化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武陵山区北部野生光皮树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陵山区地处湖南、湖北、重庆和贵州省交汇处,是光皮树分布的中心区。武陵山区北部光皮树资源分布、生境、产量及其果实含油率调查表明:该区域光皮树主要分布在海拨1050米以下的石灰岩、白云岩,紫色砂岩区,依靠鸟类传播繁衍,影响光皮树自然分布的主要因子是地表光照强度、土壤表层保水能力和肥力;该区域光皮树野生资源丰富,年鲜果总产量330.8 t左右,果实含油率高达35.06%,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红王子锦带花后养分不足问题,研究了叶面喷施尿素对其生理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尿素浓度分别为0%(T1,对照)、0.50%(T2)、1.00%(T3)、1.50%(T4)、2.00%(T5)5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T4叶绿素含量在4-8月比对照提高了39.29%、57.14%、51.69%、77.46%、88.37%,T5与T4之间无显著差异;4-5月可溶性蛋白含量T4分别比对照提高了96.99%、78.21%,T3分别比T4降低了29.76%、21.60%;T4可溶性糖含量在7-8月份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3.34%、60.00%,比T5处理降低了4.71%、8.35%;游离脯氨酸含量6-8月T4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1.98%、81.24%、110.23%,T5与T4之间无显著差异,T4显著高于T3。综合分析认为,红王子锦带根外喷施尿素浓度以1.5%为宜。  相似文献   

17.
建立稳定可靠的SSR-PCR反应体系、筛选具有多态性SSR引物,是木本油料植物光皮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良种选育的重要基础研究。为给SSR标记技术在光皮树遗传图谱构建、亲缘关系鉴定及分子育种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利用"Cf-05"正反向引物,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和单因素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影响光皮树SSR-PCR反应体系的主要因素(模板DNA、引物、d NTPs、Mg~(2+)、Taq聚合酶浓度及退火温度)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光皮树SSR-PCR总体积为15μL的最佳反应体系为:模板DNA用量37.5 ng,正反向引物浓度均为0.6μmol·L~(-1),d NTPs浓度为0.3 mmol·L~(-1),Mg~(2+)的浓度为1.5 mmol·L~(-1),Taq聚合酶用量为1.5 U,最佳退火温度为50℃。运用优化了的光皮树SSR-PCR反应体系,可从71对引物中筛选获得11对能适用于光皮树的SSR引物。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所建立的反应体系可进一步用于光皮树SSR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对光皮树-香茅草林草间作模式下光皮树与香茅草的生长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光皮树树高、胸径、枝下高及平均冠幅面积均比对照有所增加,其中光皮树胸径的变化最大,其最大增幅达到了8%左右;香茅草平均单株生物量比对照增加了0.154 g左右;光皮树各指标的生长量变化与香茅草各指标生物量的变化有显著的相关。光皮树与香茅草间作能促进光皮树及香茅草的生长,不存在"他感"现象,依存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2017年5-11月,通过田间观察13株八角,研究了广西南宁八角Illicium verum开花特性与规律。结果表明,八角花期集中在6-10月,6月开始大量抽蕾,7月中旬至9月中旬集中开放,之后开花量逐渐减少。抽蕾过程几乎贯穿整个花期,抽蕾以6-7月最多,8月较少,9-10月很少。不同年龄枝的着花量有显著差异(P<0.05),当年生枝着花量最多,其次是一年生枝,最少是老枝。花的生长发育期平均为31.20 d,其中花蕾期27.69 d,单株间差异显著(P<0.05),花瓣开放期3.51d,单株间差异不显著。同株同期抽出的花蕾,其花蕾期长度也普遍相差较大。花的结构特征变异较大。花萼2~4片,多数3片。花瓣6~16瓣,多数6~10瓣。雄蕊群10~26枚,多数10~18枚。雌蕊群的心皮5~13枚,以8枚常见。同株不同花朵之间,其萼片、花瓣、雄蕊和心皮数量不一定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