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鸡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引起的鸡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文主要从鸡巴氏杆菌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广大养殖户诊断与治疗本病提供参考。鸡巴氏杆菌病又名鸡出血性败血病,为条件性致病菌,属接触性传染病,常与大肠杆菌以及其它条件致病菌等合并存在。主要特征为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纤维素性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关节炎及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5,(12):2075-2078
<正>鸭源鸡杆菌(G.anatis)属于巴氏杆菌科,鸡杆菌属,分为溶血型和非溶血型2个表型及24个生物型,其中致病性的主要是生物1,2,4型~([1-2])。近年来的研究~([3-5])表明,鸭源鸡杆菌与输卵管炎、腹膜炎等密切相关,可引起蛋鸡产蛋数量和质量下降,死亡率上升,给养鸡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介绍我国鸭源鸡杆菌的流行情况、生物学特性、分子分型、诊断方法、耐药性、致病性及致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3.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鸭、鹅等家禽和野禽的一种以急性败血性及组织器官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传染病,又名禽出血性败血病、禽巴氏杆菌病、摇头瘟等[1].  相似文献   

4.
黄建华  余成蛟  辛鹏程 《养猪》2020,(2):111-112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瑞氏染色常能见两极浓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是可引起多种动物和人发病的重要共患传染病,易感染鸡、猪、牛等家养畜禽,常导致动物因发生出血性败血症和传染性肺炎死亡[1]。本菌常存在于多种健康动物的口腔和咽部黏膜,可引起多种畜禽巴氏杆菌病,在临床上表现为出血性败血症、传染性肺炎或局部慢性感染等。多杀性巴氏杆菌在鲜血培养基和血清平板上生长良好,无溶血活性,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2],对小鼠和家兔有高度致病性。  相似文献   

5.
赵玉娟 《现代畜牧科技》2019,(6):122-122,124
鸡巴氏杆菌病在鸡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尤其是农村散养鸡发病率较高,损失巨大。巴氏杆菌广泛存在于养鸡环境中,其毒力强、繁殖快,鸡、鸭、鹅等禽类都容易被感染。鸡巴氏杆菌病的发生有较明显的特征,容易诊断,药物和疫苗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tocida,Pm)引起的畜禽共患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可引起牛、猪、鸡、兔等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的败血症和呼吸系统疫病[1-2]。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以肺炎、急性胃肠炎、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全身性传染病[3]。该病秋冬二季易发,死亡率高,发病后如及时抢救,症状轻者可以治愈,但该病传播途径多,传播速度快,是目前危害我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7,(8):1627-1632
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 anatis.G.anatis)属巴氏杆菌科,鸡杆菌属,是构成鸡上呼吸道和下生殖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G.anatis能够引起鸡广泛的病理损害,尤其是对生殖系统损伤引起鸡输卵管炎及输卵管囊肿等,从而导致产蛋率下降、产蛋高峰延迟、病死率上升、动物福利降低。目前,作为新近确认的条件性致病菌,其致病机理及其相关致病因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旨在对G.anatis的RTX样毒素(GtxA)、菌毛、荚膜、金属蛋白酶等致病因子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曹素芳  黄青云 《中国兽医科技》2007,37(12):1058-1061
为了探索鸡IL-18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DNA疫苗中的免疫佐剂作用,分别用共表达鸡IL-18基因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鸡IL-18真核表达质粒pcDNA3/cIL-18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混合物、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H基因的DNA疫苗肌肉注射5周龄鸡,首免后每周采取外周血及外周抗凝血,应用ELISA和MTT法分别检测免疫鸡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水平。二免后第2周用10 LD50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菌株C48-1进行攻击。结果鸡IL-18能够明显增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DNA疫苗的免疫原性,显著提高免疫鸡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并且鸡IL-18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H基因共表达时的免疫佐剂作用最强,能强有力地抵抗强毒菌株C48-1的致死性攻击。结果表明,鸡IL-18可作为DNA疫苗的一种理想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9.
<正>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畜禽(如兔、猪、牛、鸡等)巴氏杆菌病的病原菌,主要引起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症。兔巴氏杆菌病又称为兔出血性败血症,是严重危害养兔业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采集疑似病死兔病料进行了兔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1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板黄口服液对畜禽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通过体外试验观察药物对禽巴氏杆菌、鸡葡萄球菌、鸡白痢沙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牛巴氏杆菌、牛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板黄口服液对鸡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5 mg/m L,对牛巴氏杆菌、禽巴氏杆菌、鸡白痢沙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牛大肠杆菌的MIC均为250 mg/m L。说明板黄口服液对禽巴氏杆菌、鸡葡萄球菌、鸡白痢沙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牛巴氏杆菌、牛大肠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健康及巴氏杆菌感染鸡 (10CFUC4 8- 1多杀性巴氏杆菌 /只鸡 ,im)按 5mg/kg恩诺沙星单次im后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用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浆药物浓度。结果表明 ,恩诺沙星在健康及巴氏杆菌感染鸡体内的消除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巴氏杆菌感染可显著加速鸡体内恩诺沙星的消除 ,推测可能与感染鸡体内巴氏杆菌裂解后产生的内毒素有关。内毒素可刺激骨髓产生大量白细胞 ,而恩诺沙星又恰恰能在吞噬细胞中富集 ,且在富集后可迅速向周围炎性组织中释放 ,因此导致血中药物浓度下降。提示在应用恩诺沙星预防、治疗细菌性疾病时 ,利用其在健康鸡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指导临床用药 ,有时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12.
鸡和兔巴氏杆菌的菌落荧光都是FO型,荚膜血清型也均为A型,鸡和兔可以交互感染。那么,兔和鸡的巴氏杆菌病是否为同一菌种所引起,对鸡和兔的免疫原性是否有区别,均未见过报告。为了阐明此问题,我们在试验室分别用鸡源和兔源巴氏杆菌对鸡和兔进行了交互感染试验,同时用鸡  相似文献   

13.
正巴氏杆菌属(Pasteurell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主要寄生于动物的黏膜中。目前,已知的巴氏杆菌属包括多杀性巴氏杆菌、咬伤巴氏杆菌、马巴氏杆菌、犬巴氏杆菌等10多种。各种巴氏杆菌可以引起不同的疾病症状,例如最为常见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可以存在于多种动物体内,能引起鸡、鸭等禽类发生禽霍乱,引起猪的猪肺疫以及牛、  相似文献   

14.
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鸡、鸭、鹅、火鸡等禽类的1种接触性传染病.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下痢、败血症及高死亡率[1].2019年7月,思南县兴隆乡某养鸡场饲养的肉蛋兼用型鸡出现鸡冠发紫,拉绿色或白色粪便,个别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的临床病例,经采集病料实验室诊断为巴氏杆菌病.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该养殖场引进脱温肉蛋兼用型鸡4025羽于山林中放养,到场后仅进行了禽流感免疫.80日龄左右鸡开始发病,出现鸡冠发紫,拉绿色或白色稀粪,喜饮水.曾用硫酸粘菌素预混剂、大蒜素、阿莫西林、黄芪多糖、强力霉素、头孢噻呋钠、氨苄青霉素、克痢素、多西环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后病情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5.
鸡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体外抑制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诊断一起鸡暴发性死亡病例,对死亡鸡肝脏进行细菌分离、生理生化实验、药敏实验、动物致病性实验。结果:分离菌生理生化特性与巴氏杆菌标准株基本一致;分离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完全耐药,对卡那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等中度敏感;分离菌肌注健康试验鸡0.5m L,鸡12h内死亡,口服0.5m L,鸡24h内死亡;鸡唾液乳酸杆菌对分离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分离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该病例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巴氏杆菌病,有效药物为:卡那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等,鸡唾液乳酸杆菌可减少或部分取代抗生素对该病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从某养殖场的病死鸡中分离获得1株巴氏杆菌,血清型鉴定为A型。攻毒试验中,试验鸡表现出巴氏杆菌病的典型临床症状;采集病死试验鸡的心脏、肝脏病料,以同样方法分离到巴氏杆菌。以柯氏法则及药敏试验结果诊断该鸡场发生巴氏杆菌病且菌株的致病力较强。本研究为该病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7.
鸡巴氏杆菌病是肉鸡、蛋鸡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和高发的传染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的,又称禽霍乱、鸡出血性败血症,本病的特点是好治疗、难控制,容易反复.福清市某蛋鸡场发生一起鸡巴氏杆菌病,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白头翁散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效果,给鸡人工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后,观察中药白头翁散、加味白头翁散、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白头翁散与氟苯尼考联合以及加味白头翁散与强力霉素联合使用对鸡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治疗组和预防组的死亡率较阳性对照组降低,仅使用中药对鸡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防治效果均不太理想,白头翁散对鸡的巴氏杆菌病治疗和预防的保护率分别为15%、25%,加味白头翁散对鸡的巴氏杆菌病治疗和预防的保护率分别为20%、25%;白头翁散与氟苯尼考联合对鸡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防治效果明显增强,保护率分别为90%、95%,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加味白头翁散与强力霉素联合对鸡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效果(保护率分别为75%、85%)明显比单用中药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王志明 《畜牧与兽医》1995,27(4):171-172
鸡感染猪巴氏杆菌病王志明(温岭市食品总公司317507)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多种畜、禽和野生动物共患的传染病。关于巴氏杆菌在同种畜禽相互感染问题,说法都大同小异,而对畜禽之间互相感染的情况,报道甚少,为丰富这方面的资料,现将鸡感染...  相似文献   

20.
禽巴氏杆菌病又名禽霍乱、禽出血性败血病,它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鸡、鸭、鹅、火鸡等禽类一种急性败血传染病.禽巴氏杆菌病多有发生,对养禽业危害很大.这是一起典型的鸡鸭同时感染禽巴氏杆菌病例,特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