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取SPF级昆明小鼠进行RT雾化攻毒。攻毒后每隔一段时间通过BCA法测定小鼠支气管灌洗液BALF上清中总蛋白浓度,ELISA法测定小鼠BALF中致炎因子TNF-α、IL-6、IL-1β浓度,利用RT-PCR检测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LR4及其信号通路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小鼠吸入1/150LD50剂量雾化RT后,BALF上清总蛋白浓度增加,IL-1β、TNF-α浓度12h时达到最高值,IL-6浓度48h达到最高值。攻毒后12,24h时TLR4表达高于空白组,差异显著(0.01P0.05);12h时MyD88表达高于空白组,差异极显著(P0.01)。12h时IRAK-1、IRAK-4、TRAF6表达高于空白组,差异显著(0.01P0.05)。结果表明:小鼠吸入1/150LD_(50)剂量雾化RT,肺部发生炎症且肺泡组织通透性增加;低浓度蓖麻毒素攻毒后可刺激肺泡巨噬细胞TLR4及其信号转导通路下游MyD88、TRAF6、IRAK-1、IRAK-4等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主要通过MyD88途径引起肺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芪参口服液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芪参口服液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根据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对其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将40只昆明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采用最大给药量法测定小鼠口服芪参口服液的最大耐受剂量;在长期毒性试验中,将80只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3个剂量组分别按3.75、7.5、15 g/kg体重给大鼠灌胃,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4周。记录每日饮水量、饲料采食量及每周体重,检测给药4周及停药2周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试验结果显示,小鼠口服芪参口服液的最大耐受剂量为生药量40 g/kg,此剂量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40倍。部分给药组采食量和饮水量与对照组相比出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变化,但对平均周增重无显著性影响(P>0.05);血常规的部分指标出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变化(P<0.01),但停药2周后,所有指标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组血液生化和脏器系数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本次试验条件下,该口服液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乌头碱对小鼠血液生化指标及脏器系数的影响,120只小鼠被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组(0.14μmol/L)、中剂量组(0.28μmol/L)、高剂量组(0.56μmol/L),连续灌胃30 d。分别于第10、20、30天每次每组随机采集10只小鼠血液,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乌头碱对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及BUN、CRE、TC、TG、TP、ALB、GLU含量的影响,并于第30天时采集小鼠大脑、小脑、心、肝、脾、肺、肾。结果显示,各攻毒组小鼠均表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且平均体重增长趋势均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小鼠肝、脾、肺、大脑的脏器系数明显改变(P0.05或P0.01)。随攻毒浓度的增加,各染毒组BUN、TC、GLU含量及ALT、AST活性呈升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除低剂量组外,差异显著(P0.05或P0.01),CRE、TG含量先降低后升高,TP、ALB含量持续降低,部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不同剂量乌头碱对小鼠脏器系数和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且存在明显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选取毒力差异显著的两株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建立不同毒力及菌量的小鼠感染模型(A组低剂量攻弱毒、B组半数致死量攻弱毒、C组半数致死量攻强毒、D组过量攻强毒),研究不同毒力LM对机体的致病性差异以及机体对不同毒力菌株的免疫应答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毒力LM在小鼠体内的迁移能力不同,感染后2 h,C组和D组小鼠心脏中就可检出LM菌,感染后4 h,A组和B组还各有1只小鼠心脏中未检出细菌,至感染后6 h,D组的1只小鼠脑中就可检出细菌,感染后8 h,A组和B组各有1只小鼠脑中可检出细菌,至感染后2 d A组还有1只小鼠脑中未检出细菌;剖检及组织病理观察显示,感染LM后4组小鼠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和脑损伤,损伤程度与细菌毒力呈正相关;血清炎性因子检测可见,3种因子的表达量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即在感染早期表达量上升至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至平稳,除高剂量攻强毒的小鼠比其他3组小鼠更早的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外,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弱毒LM同样可刺激机体产生一定强度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加味白头翁汤对人工感染大肠杆菌肉仔鸡的预防与治疗效果及其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日龄肉仔鸡随机分为2组,即预防组和治疗组。预防组肉仔鸡4日龄时饮用不同浓度加味白头翁汤,连续饮用12 d,10日龄时肉仔鸡胸肌注射大肠杆菌液;治疗组肉仔鸡10日龄时胸肌注射大肠杆菌液,攻毒后立即饮用不同浓度加味白头翁汤,连续饮用6 d。观察攻毒前、后鸡只的临床症状,每天记录各组的死亡数,最后统计死亡率。在攻毒后0,3,6,9,12,15天,每组随机取试验鸡5只,心脏采血,离心取血清,-20℃保存,用于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加味白头翁汤中剂量预防组预防效果与庆大霉素预防组预防效果相同;加味白头翁汤中剂量治疗组治疗效果与庆大霉素治疗组治疗效果接近;加味白头翁汤中剂量组血液生化指标显著提高,部分时间点与感染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加味白头翁汤对抗肉仔鸡大肠杆菌病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不同途径感染4型禽腺病毒(FAdV-4)对SPF鸡的致病性,试验将60只21日龄SPF鸡随机分为A~F组,10只/组,A~E组分别经静脉注射、胸肌注射、滴鼻、皮下注射、口服(肠溶性胶囊)等不同途径感染含5×10~4 TCID_(50)的FAdV-4;F组为对照组,不接种FAdV-4。攻毒24 h和48 h后检测泄殖腔排毒情况,每天统计发病率和死亡率,并监测鸡只体温和体重。结果表明:解剖各攻毒组死亡鸡只均可见肝脏肿大且有明显出血点,颜色褪至淡褐色或黄色;心包膜增厚,内有大量黄色澄亮液体。泄殖腔排毒检测显示A组在注射病毒48小时时最先开始排毒。攻毒后168小时时A~E组发病率分别为100%、100%、50%、80%、20%。攻毒后A~E组死亡率分别为90%、80%、50%、80%、20%。攻毒后24小时时,各攻毒组SPF鸡体温和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攻毒后48小时时,A组、B组体温升高,与F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攻毒后72小时时,A组、B组SPF鸡体重与F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体温与F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攻毒后96小时时,B组、D组、E组SPF鸡体重与F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攻毒后120小时时,C组、D组、E组SPF鸡体重与F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攻毒后168小时时,E组SPF鸡体重与F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攻毒后264小时时,C组SPF鸡体重与E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静脉注射途径对鸡只的致病性最大,其次为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uPA基因敲除小鼠(UPA-/-)的生物学特性,为UPA-/-小鼠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基础资料。研究定期测定UPA-/-小鼠体重、血液生理生化值以及脏器(心、肝、脾、肺等)的重量,统计其繁殖特性,并对两性的数值进行比较。结果:4~30周龄UPA-/-小鼠体重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随周龄增加而增长,前期增长快,后期增重慢;UPA-/-小鼠繁殖性能平均产仔数为6.30±1.02只,平均妊娠期为20.5±1.9 d,UPA-/-小鼠脏器重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心脏性别间差异显著(P〈0.05)、脾的脏器重量性别间差异极显著(P〈0.001),其余脏器重量性别间差异不显著。8周龄uPA基因敲除小鼠血液生理指标中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红细胞分布宽度-CV(RDW-CV)、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生化指标中uPA基因敲除小鼠性别之间谷丙转氨酶ALT、血糖GLU、总胆固醇TC、胆碱脂酶CHE有显著差异(P〈0.05),总蛋白TP、白蛋白ALB有极显著差异(P〈0.001)。结论:uPA基因敲除小鼠具有自身的生物学特性,部分指标两性间测定值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百香果果壳提取物对热应激小鼠的保护作用,本试验选取健康清洁级ICR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热应激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共4个组,每组10只。所有小鼠饲喂基础颗粒饲料,正常饮水。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按100和200 mg/(kg·bw·d)剂量灌胃百香果果壳提取物,对照组和热应激组小鼠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持续灌胃14 d后,除对照组外,其余3个组小鼠每天热处理2 h,连续7 d,期间持续给药。试验结束时,空腹称量小鼠体重;分析小鼠体重变化;采集血液检测血清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生化指标,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细胞因子含量;收集小鼠肝脏和肾脏,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热应激结束后,4个组小鼠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但热应激组减重最多;与对照组比较,热应激组血清生化和细胞因子各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与热应激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血清生化和细胞因子各指标均...  相似文献   

9.
孙晓艳  刁有祥  裴苹苹  王蛟  刘鑫 《兽医大学学报》2013,(11):1636-1641,1646
利用分离的1株B亚型禽偏肺病毒,采用静脉注射和点眼滴鼻两种途径接种SPF鸡,并在接种同时免疫新城疫弱毒疫苗。在攻毒后3、6、9、12、15d,每组随机抽取3只翅下采血,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利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新城疫HI抗体效价;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CD40/CD8比值,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IL-2、IFN7的含量;同时观察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鸡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攻毒后9~15d,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外周血CD4+/CD8+比值和血清II-2、IFN-γ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静脉注射组与点眼滴鼻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的免疫器官指数低于对照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新城疫HI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生化指标仪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在攻毒后显著升高(P〈0.05),其他指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在感染后3~10d出现轻微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的呼吸道和肝脏病变最明显。综上所述,B亚型禽偏肺病毒感染SPF鸡后,在一段时间内抑制机体细胞免疫,导致免疫机能下降,并引起轻微的组织病变;B亚型禽偏肺病毒通过两种不同的攻毒途径对SPF鸡的致病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10只山羊随机分为攻毒对照组和免疫攻毒组。免疫攻毒组山羊经过2次免疫,检测血清效价达到较高后,2组山羊同时饲喂甘肃棘豆草粉,进行攻毒饲喂试验。攻毒组山羊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后处死,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攻毒组继续饲喂试验,以观察疫苗的保护效果。分别测定血液中各项生化指标,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攻毒组山羊于饲喂草粉的第15~20天出现典型的中毒症状,免疫攻毒组于第50~55天出现中毒症状,比攻毒对照组延缓30~40d;攻毒后,攻毒对照组山羊血液中生化指标迅速改变,而免疫攻毒组表现渐进性变化,其中苦马豆素(SW)浓度、AST、ALP、LDH、BUN、α-mannosidase活性分别比攻毒对照组延缓27、24、27、30、24、30d达到较高或较低点;中毒山羊组织器官出现以急性中毒性缺血、缺氧和空泡变性为特点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SW-BSA人工抗原疫苗对山羊疯草中毒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