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西省滹沱河水环境综合质量的马尔柯夫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马尔柯夫水质动态分析法研究了山西省滹沱河7个断面的水环境综合质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滹沱河7断面水环境综合质量的进步度指数的变化,从小到大依次为济胜桥<定襄桥<忻口桥<乔儿沟<代县桥<崞阳桥<南庄。滹沱河水质环境综合质量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地域性,忻口桥至济胜桥之间有明显的峰值,是污染较严重河段,整体呈现出中间水质污染严重两头水质良好的趋势。滹沱河水环境综合质量的时间变化趋势是局部有所改善,整体趋于污染加重,Ⅴ类水质的范围在扩大,Ⅲ类水质的范围在缩小。滹沱河水质环境综合质量受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鄱阳湖生态恢复工程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方法]以PSR概念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包含3个子系统22个指标的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对1990、1996、2002、2006和2012年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1990、1996、2002、2006和2012年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分别处于轻微病态、轻微病态、亚健康、亚健康、亚健康状态.这说明鄱阳湖生态恢复工程成效比较显著,湿地管理水平和机构设置能力有所提升.[结论]该研究为鄱阳湖湿地的管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旅游生态系统特点,以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为基础,以"压力—状态—响应"(PSR)为指标框架,结合信息熵理论、专家评判系统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旅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将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划分为健康、较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和病态5个级别,作为评价依据。实证研究以玄武湖风景区为评价单元,提取其压力、状态、响应指标信息,同时整合社会经济统计、问卷调查等多源数据,通过指标权重分析,识别出游客量、游客增长率等影响玄武湖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子,并对玄武湖风景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07~2009年玄武湖风景区生态系统的综合健康度分别为0.60、0.61、0.63。可见,该旅游生态系统已由"亚健康"过渡为"较健康",综合健康指数正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基于信息熵权与集对分析相结合的能值分析方法,通过2004—2010年和2011—2017年2个时间段的统计数据平均值,对延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延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呈转好趋势,各城市间能值指数差距缩小,"健康"级别城市数量增加,"病态"级别城市转变为"不健康";但各城市之间健康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延吉市和珲春市处于"健康"级别,图们市和敦化市处于"亚健康"状态,龙井市、和龙市、汪清县和安图县则处于"不健康"级别,并无城市处于"病态"级别。未来,延边要加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缩小各个城市之间的差距,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该研究不仅能够明确延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而且能够为未来延边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准确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本研究选择皖中CH湿地,采用湿地环境健康评价方法,筛选与当地实际相符的压力、环境、生物、景观和响应5项一级指标及12项二级指标,来构建湿地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22年该湿地生物要素的种类特征和数量特征,探讨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2022年CH湿地生态环境健康指数为2.81,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富营养化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与往年相比,该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呈逐年向好转变趋势;总体水质类别为Ⅳ类,西半湖水体总体呈现中度富营养状态,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稳中有降,东半湖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稳中有升,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重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动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艳君  杨华  邓伟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7):182-185,188
基于结构功能—可持续利用能力—动态变化模型构建城市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立指标权重,并运用模糊数学法建立隶属度矩阵,以此对重庆1997-2007年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综合动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重庆直辖10年以来,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水平有所改善,逐渐由病态向亚健康状态转化,整体发展趋势较好,但健康改善程度并不显著,综合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城市的发展度和协调性较差,健康水平较低,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是优化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促进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例,基于低碳视角构建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综合指数模型对2005—2014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5—2014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经历了"不健康→临界状态→亚健康"的发展历程。(2)从准则层来看,系统结构经历了"病态"到"临界状态"过程;系统功能经历了"不健康"到"亚健康"过程;系统效益呈稳步上升趋势,经历了"病态"到初步"健康"的过程。(3)影响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土地多样性指数、建设用地比重、农业产值占GDP比重、土地利用率、人均耕地面积、地均碳排放量、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以及人均绿地面积。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分析2000—2015年河南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河南省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波动上升的态势;自然资源指数呈震荡下降的态势,社会经济指数呈波动提升的态势,生态环境指数呈稳定提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赵漫  余景  陈丕茂  冯雪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6):1025-1031
【目的】了解深圳鹅公湾典型渔业水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人工鱼礁的生态效果评估、近海资源增殖和养护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2012和2013年对深圳鹅公湾海域生态环境的综合调查资料,应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综合指数法评估深圳鹅公湾渔业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结果】2012~2013年鹅公湾渔业水域生态系统的综合健康状况处于较健康和健康状态,综合健康指数(EHI)由高到低依次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影响其健康状况的主要因子是有机污染指数。鹅公湾海域人工鱼礁区的综合健康状况优于对照区,其中,人工鱼礁区的浮游植物密度、底栖生物生物量、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标均处于健康状态,富营养指数、石油类污染指数、浮游动物生物量指标处于较健康状态,有机污染指数、鱼卵仔鱼密度和游泳生物资源密度处于亚健康状态。【结论】深圳鹅公湾海域生态系统处于较健康到健康状态,受有机污染指数、鱼卵仔鱼密度和游泳生物资源密度等因素的影响,投放人工鱼礁有助于改善鱼卵仔鱼密度和底栖生物资源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和多样性指数评价黄河榆中段河流生态健康状况.【方法】根据10个样点(4个参照点S_3、S_6、S_7和S_9,6个受损点S_1、S_2、S_4、S_5、S_8和S_(10))的底栖动物调查数据,对13个候选生物学参数进行分布范围分析、判别能力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最终筛选出构成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评价体系的核心参数为双翅目分类单元数、最优势分类单元个体百分比和ASPT指数,比值法统一量纲后,计算各核心参数在所有样点的分值,加和得到B-IBI值,然后以各样点B-IBI值的25%分位数作为健康评价标准的理想值;同时,选取总分类单元数、BP指数、EPTr-F和BMWP指数,经过标准化处理后计算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综合指数.【结果】黄河榆中段各样点的B-IBI在0~1.93,以B-IBI评价的黄河榆中段河流生态健康状况多处于亚健康状态,评价结果较符合样点的实际生境且可区分为4个不同级别;归一化的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综合指数介于0.01~0.54,评价结果划分为3个级别且8个为最低等级"差".【结论】以B-IBI来反映黄河榆中段河流生态健康状况的准确度高于多样性综合指数,在10个采样点中,3个样点处于健康状态,4个样点为亚健康,1个样点较差,2个样点为差,平均完整性指数为0.836,对应评价等级为"一般".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内涵的理解,采用PSR模型对2005—2014年福建省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2005—2014年福建省土地利用系统综合指数总体呈现小幅度上升趋势,综合指数从0.121增加到0.143,福建省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等级为"病态";压力指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系统状态和系统响应的障碍度呈波动下降趋势,且系统状态的障碍度比系统响应的障碍度低,而系统压力的障碍度呈现上升趋势;从长远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将成为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12.
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的白洋淀湿地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选择大型底栖生物作为白洋淀湿地健康指示生物,将B-IBI评价方法应用到白洋淀湿地健康评价中,为白洋淀湿地管理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根据9个受损点、6个参照点的大型底栖动物样点数据,对白洋淀湿地23个生物参数的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确定B-IBI指数由总分类单元数、优势分类单元个体百分比和摇蚊个体百分比构成。采用比值法计算各生物参数指数值,并将各参数值加和得到B-IBI指数值。根据参照点B-IBI值的25%分位数值确定健康等级标准:>2.302为健康,1.590~2.302为亚健康,0.879~1.589为不健康,<0.879为病态。评价结果表明:淀区9个样点中有1个样点处于健康状态,4个样点处于亚健康状态,4个样点处于不健康状态,白洋淀湿地大部分水域健康均受到一定损害。B-IBI与透明度呈显著正相关,与TN、TP和叶绿素a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方便乌恰县流域生态环境的管理与规划,通过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PSR模型建立了适合该区域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值及其权重,并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对乌恰县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进行预测。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008—2015年乌恰县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总体上在不断"恶化",2014年退化至0.176,达到"病态"状态;(2)根据灰色预测模型,做出该地区未来5 a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预测,分别为0.306,0.289,0.273,0.258,0.244,流域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并有向病态发展的趋势,生态健康面临的威胁越来越严重,急需对该区域流域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与管理。该研究可为协调区域发展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客观评价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生态安全警情,基于PSR-EEES模型构建适合研究区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测度199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生态安全预警状态,并结合GM(1,1)模型预测2026—2032年区域生态安全态势。结果表明:1)199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生态安全综合预警指数总体呈增长趋势,综合预警指数从0.255 8增加到0.551 6,生态预警状态由重警转为中警,预警指示灯由橙色变为黄色;2)GM(1,1)预测模型显示,2026—2032年研究区生态安全态势进一步好转,生态安全预警值从0.726 2上升到0.891 3,安全状态由较安全转向安全,安全等级从Ⅱ级上调为Ⅳ、Ⅴ级;3)空间上各县生态安全预警状态差异明显,研究初期西南部地区生态安全状态优于中东部地区,2016年呈现出中部高、东北-西南部低的态势。研究显示,近2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恢复,但绿洲内部各县生态预警状态差异明显,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以兰州市为例,运用PSR模型构建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选取了16个指标,并运用熵权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根据综合指数和评价标准划定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等级。结果表明,2007—2016年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波动式上升趋势,且波动幅度较小。2007—2010年安全等级处于临界安全的状态;2011年安全等级变为较不安全的状态;2012—2015年安全等级处于临界安全的状态;经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社会的不断努力,2016年安全等级变为较安全的状态。因此,为了保证兰州市社会经济能够在稳定的土地生态环境中继续发展,这就要求在未来的发展中解决土地生态压力与土地生态安全之间的矛盾,切实改善兰州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6.
基于P—S—R模型的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以期为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P—S—R模型,以国家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应用性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生态特点,构建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1997~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数据为例,对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变化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996~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系统压力指数整体上呈减小趋势;土地资源状态系统安全指数波动显著;土地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呈明显增长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1999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波动明显,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转为较不安全,第二阶段(1999~2006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逐年上升,安全状态也由较不安全升至临界安全。【建议】应继续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坚持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从根本上降低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压力,维护区域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新疆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疆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7年新疆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以及各子系统安全指数基本呈上升趋势,压力与响应系统是影响新疆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2006—2017年新疆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状态,且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处在较高水平。由此提出相应建议,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治理体系中的主导性作用,推动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提高科技管理创新能力,加快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两者的紧密结合和协调合作,进一步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的同步协调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尹津航  卢文喜  张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057-6059,6062
在东辽河水生态状况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东辽河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将流域水生态健康综合评价依据划分为河岸带状况、水环境状况、底泥状况、水生生物状况4个准则,进一步筛选出河岸带植被多样性指数、底泥重金属含量、COD、总氮、总磷、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等19项具体指标,建立了由准则层和指标层构成的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在评价中的权重,构造各指标对各健康级别的隶属度函数并计算其隶属度,最后根据模糊综合评价原理对东辽河流域18个调查点的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8个调查点中10个为"病态",5个为"临界",1个为"亚健康",2个为"健康",并发现水生态健康状况受到洪水的影响很大。该评价成果为东辽河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台儿庄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Rapport的活力-组织力-恢复力(VOR)理论,构建城市生态系统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台儿庄区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从而了解台儿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明确台儿庄区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制约因子,为台儿庄区城市生态规划提供可靠的背景状况和研究依据。结果表明,2006年台儿庄区城市生态系统处于病态,2007年处于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和障碍度模型对汪清县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水平进行了综合诊断。评价结果显示:20082016年吉林省汪清县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综合指数从2008年的0.5105升至2016年的0.6039,健康级别由"临界状态"变为"亚健康";从总体状况来看,压力指数呈下降态势,状态指数、响应指数呈上升态势;通过计算得到20082016年吉林省汪清县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综合指数从2008年的0.5105升至2016年的0.6039,健康级别由"临界状态"变为"亚健康";从总体状况来看,压力指数呈下降态势,状态指数、响应指数呈上升态势;通过计算得到20082016年系统压力、状态和响应障碍度的年平均变化率分别为3.52%、0.67%和2.44%,因此可以看出系统压力是决定系统健康状况的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